景观杀虫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5945发布日期:2019-02-19 18:21阅读:816来源:国知局
景观杀虫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杀虫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景观杀虫灯。



背景技术:

灯光诱害杀虫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趋色、趋性信息的特性,将光源选在特定距离、特定波长内,用固定、远距离再加以害虫本身产生的性信息来引诱昆虫、并配以特制的高压电网触杀,使害虫触电因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它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无人畜中毒现象的出现,可广泛用于农业、景观、绿化带、林业、蔬菜、仓储、茶叶、烟草、园林果园等行业中。

目前的景观灯大都采用杀虫灯与照明灯固定在一起的安装方式,结构复杂、拆装不方便,后期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与杀虫装置分开设置,减小后期设备的维护成本、提高更换效率的景观杀虫灯。

本实用新型一种景观杀虫灯,包括安装架、太阳能电池板、照明装置、杀虫装置和集虫装置,所述安装架从上至下依次分隔成第一安装区、第二安装区、第三安装区和第四安装区,所述照明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区、第三安装区内,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安装架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支撑柱固定在第一安装区内,所述杀虫装置设置在第二安装区内,所述杀虫装置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滑动组件,所述杀虫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滑动组件,所述杀虫装置通过上滑动组件与下滑动组件能够相对第二安装区实现水平滑移,所述集虫装置置于杀虫装置的下方,所述集虫装置贯通设置在第三安装区、第四安装区内。

本实用新型景观杀虫灯,其中所述上滑动组件包括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上滑板,所述上固定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上面板,所述上固定板的两侧设有上滑道,所述上滑道固定设置在安装架上,所述上滑板沿上滑道上水平滑移;所述下滑动组件包括下固定框,所述下固定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下滑板,所述下固定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下面板,所述下固定框的两侧设有下滑道,所述下滑道固定设置在安装架上,所述下滑板沿下滑道上水平滑移。

本实用新型景观杀虫灯,其中所述杀虫装置包括高压电网和置于其内部的诱虫灯管,所述高压电网的上端、诱虫灯管均与上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高压电网的下端与下固定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景观杀虫灯,其中所述集虫装置包括集虫漏斗、集虫管和集虫桶,所述集虫漏斗正对设置在杀虫装置的下方,所述集虫管的上端与集虫漏斗的下端连接,所述集虫管的下端与集虫筒连接,所述集虫筒置于第四安装区内。

本实用新型景观杀虫灯,其中所述集虫桶的底部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设有导轨,所述导轨固定在安装架上,所述集虫桶在滑块的作用下沿导轨水平滑移。

本实用新型景观杀虫灯,其中所述集虫桶的顶部设有虫桶盖,所述虫桶盖上设有漏虫孔和弧形孔,所述漏虫孔与集虫管的下端连接,所述弧形孔设置在漏虫孔的后部,所述漏虫孔的下部设有封板,所述封板的一端设有与弧形孔适配的插块,所述插块的顶端高于虫桶盖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景观杀虫灯,其中所述照明装置采用LED光源

本实用新型景观杀虫灯,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区内设有蓄电池和交流电源,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LED光源和杀虫装置分别与所述蓄电池和交流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与杀虫装置分开设置,使照明区与杀虫区相互独立,避免照明区有残留昆虫尸体粘附,影响照明效果及外部美观;杀虫装置通过上滑动组件与下滑动组件相对于安装架形成抽屉式结构,便于杀虫装置拆装更换,更换时,杀虫装置通过上滑动组件与下滑动组件相对第二安装区抽出,即可进行对杀虫装置中各元器件的更换,减小后期设备的维护成本、提高更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节省电能,保护环境。

本实用新型集虫漏斗的设置延长昆虫落入集虫桶的路径,防止未完全死透的昆虫直接从集虫漏斗飞出。

本实用新型集虫桶的底部固定有滑块,滑块的一侧设有导轨,导轨固定在安装架上,集虫桶在滑块的作用下沿导轨水平滑移,实现带动集虫桶的抽拉运动,便于对集虫桶内的昆虫尸体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封板的设置防止昆虫从集虫桶中逃跑,提高昆虫的收集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景观杀虫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景观杀虫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景观杀虫灯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景观杀虫灯中杀虫装置的安装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景观杀虫灯中杀虫装置的又一安装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景观杀虫灯中集虫桶的安装结构图;

其中:1、太阳能电池板;2、支撑柱;3、安装架;4、上滑道;5、上滑板;6、下滑道;7、下滑板;8、上面板;9、上固定板;10、下面板;11、下固定框;12、锁件;13、高压电网;14、集虫漏斗;15、集虫管;16、集虫桶;17、虫桶盖;171、漏虫孔;172、弧形孔;18、封板;181、插块;19、滑块;20、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景观杀虫灯,包括安装架3、太阳能电池板1、照明装置、杀虫装置和集虫装置,安装架3从上至下依次分隔成第一安装区、第二安装区、第三安装区和第四安装区,安装架3为多边形框架式结构,框架上设有安装板,第一安装区与第二安装区之间、第三安装区与第四安装区之间设有隔板。照明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区、第三安装区内,太阳能电池板1设置在安装架3顶部,太阳能电池板1通过支撑柱2固定在第一安装区内,杀虫装置设置在第二安装区内,杀虫装置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滑动组件,杀虫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滑动组件,杀虫装置通过上滑动组件与下滑动组件能够相对第二安装区实现水平滑移,集虫装置置于杀虫装置的下方,集虫装置贯通设置在第三安装区、第四安装区内。

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与杀虫装置分开设置,使照明区与杀虫区相互独立,避免照明区有残留昆虫尸体粘附,影响照明效果及外部美观;杀虫装置通过上滑动组件与下滑动组件相对于安装架3形成抽屉式结构,便于杀虫装置拆装更换,更换时,杀虫装置通过上滑动组件与下滑动组件相对第二安装区抽出,即可进行对杀虫装置中各元器件的更换,减小后期设备的维护成本、提高更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太阳能电池板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节省电能,保护环境。

进一步的,如图3、图4所示,上滑动组件包括上固定板9,上固定板9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上滑板5,上固定板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上面板8,上固定板9的两侧设有上滑道4,上滑道4固定设置在安装架3上,上滑板5沿上滑道4上水平滑移;下滑动组件包括下固定框11,下固定框1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下滑板7,下固定框1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下面板10,下固定框11的两侧设有下滑道6,下滑道6固定设置在安装架3上,下滑板7沿下滑道6上水平滑移。上滑动组件与下滑动组件同步运动,推拉下面板10和/或上面板8,下固定框11在下滑板7的作用下沿下滑道6水平滑移,上固定板9在上滑板5的作用下沿上滑道4水平滑移,从而带动杀虫装置实现抽拉运动。

进一步的,杀虫装置包括高压电网13和置于其内部的诱虫灯管,高压电网13的上端、诱虫灯管均与上固定板9固定连接,高压电网13的下端与下固定框11固定连接。诱虫灯管用于发射吸引昆虫的光源,昆虫飞向诱虫灯管时通过高压电网13将昆虫杀害。

进一步的,集虫装置包括集虫漏斗14、集虫管15和集虫桶16,集虫漏斗14正对设置在杀虫装置的下方,集虫管15的上端与集虫漏斗14的下端连接,集虫管15的下端与集虫筒连接,集虫筒置于第四安装区内,经杀虫装置杀害的昆虫落入集虫漏斗14,经集虫管15落入集虫桶16内。集虫漏斗14的设置延长昆虫落入集虫桶16的路径,防止未完全死透的昆虫直接从集虫漏斗14飞出。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集虫桶16的底部固定有滑块19,滑块19的一侧设有导轨20,导轨20固定在安装架3上,集虫桶16在滑块19的作用下沿导轨20水平滑移,实现带动集虫桶16的抽拉运动,便于对集虫桶16内的昆虫尸体进行清理。

进一步的,集虫桶16的顶部设有虫桶盖17,虫桶盖17上设有漏虫孔171和弧形孔172,漏虫孔171与集虫管15的下端连接,弧形孔172设置在漏虫孔171的后部,漏虫孔171的下部设有封板18,封板18的一端设有与弧形孔172适配的插块181,插块181的顶端高于虫桶盖17的顶端。集虫桶16在滑移过程中,插块181在集虫管15的阻挡下沿弧形孔172滑动,从而带动封板18转动,实现漏虫孔171的打开与关闭,其中,集虫桶16在推进安装架3内时,封板18打开,使昆虫经集虫管15落入集虫桶16内,集虫桶16在推出安装架3时,封板18关闭,防止昆虫从集虫桶16中逃跑,提高昆虫的收集效率。

其中,漏虫孔的轴线与集虫管的轴线在同一水平线上,漏虫孔的直径大于集虫管的直径,防止昆虫洒落集虫桶外部。

进一步的,上面板8、下面板10以及第四安装区的其中一个安装板上均设有锁件12,锁件12的设置对杀虫装置以及集虫桶16的位置进行锁定,防止杀虫装置以及集虫桶16相对安装架3滑出,保证设备正常工作。第四安装区上设有锁件12的安装板与框架之间为转动连接,具体的,该安装板与框架之间设有合页。

进一步的,照明装置采用LED光源,功耗小、故障率低、照明效果好。

进一步的,第一安装区内设有蓄电池和交流电源,太阳能电池板1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连接,LED光源和杀虫装置分别与蓄电池和交流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太阳能电池板1与交流电源两种供电方式,蓄电池用于将太阳能电池板1产生的多余电能存储起来,用于提供电源,交流电源用于在太阳能电池板1不能产生足够电能的情况下提供电源,保证整体设备的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