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保存尸体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8737发布日期:2019-01-22 21:13阅读:7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保存尸体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尸体保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保存尸体的设备。



背景技术:

应用于棺材的尸体保存设备主要是通过对保存尸体的盒体内部进行降温来实现的,现有的同类设备将蒸发器放入盒体内,主机放置于盒体外,主机和蒸发器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蒸发器将盒体内的热量通过主机和连接管带到盒体外;这种尸体保存设备针对一个或一组盒体的制冷效果很好,但尸体保存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需要同时对两个(或两组)甚至多个(或多组)盒体进行降温,这样就会无形中增加了尸体保存设备的损耗,一方面设备易损坏导致尸体腐烂,另一方面设备损坏增加了维修及制冷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保存尸体的设备,可提高制冷效率,降低制冷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保存尸体的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主机、第一副机、第二副机、第一停尸盒及第二停尸盒,所述第一副机放置在所述第一停尸盒里,所述第二副机放置在所述第二停尸盒里;

所述主机包括主机箱、活塞式空压机、冷凝器及对所述活塞式空压机及所述冷凝器进行降温的第一风扇,所述活塞式空压机的气缸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气阀及第一排气阀,另一端设有第二进气阀及第二排气阀,所述活塞式空压机、所述冷凝器及所述第一风扇均设在所述主机箱内;

两个副机均包括副机箱、蒸发器及第二风扇,所述蒸发器及所述第二风扇均设在对应的副机箱内;

所述第一排气阀及所述第二排气阀分别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副机内的蒸发器的首端及所述第二副机内的蒸发器的首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气阀通过第一回气管与所述第一副机内的蒸发器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气阀通过第二回气管与所述第二副机内的蒸发器的尾端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节流装置,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所述节流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副机内的蒸发器的首端及所述第二副机内的蒸发器的首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电磁阀及毛细管,所述电磁阀设在所述毛细管的入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主体的数量为多套。

进一步地,所述副机箱上设置进气口及出气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对所有蒸发器进行除霜的化霜控制器及加热管,所述化霜控制器设置所述主机箱内,所述加热管围绕所述蒸发器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当活塞式压缩机的活塞朝向其气缸的一端位移时,一侧空间的气体压力增大,另一侧空间的气体压力减小,第一排气阀和第二进气阀同时被打开,一侧空间内的气体制冷剂可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经第二副机内的蒸发器进行蒸发汽化得到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二进气阀进入另一侧空间内。当活塞朝向气缸的另一端位移时,一侧空间的气体压力减小,另一侧空间内的气体压力增大,第一进气阀被打开的同时第二排气阀被打开,经第一副机内的蒸发器进行蒸发汽化得到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一进气阀进入一侧空间内;另一侧空间内的气体制冷剂可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随着活塞的往复运动,主机分别与两个副机可实现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可保证两个(或两组)停尸盒的制冷及降温过程的连续性。整机就此周而复始低实现两个或两组停尸盒的制冷过程,制冷效果好且制冷效率高,无形中降低了制冷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保存尸体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机;11-主机箱;12-气缸;121-第一进气阀;122-第一排气阀;123-第二进气阀;124-第二排气阀;125-活塞;13-冷凝器;14-第一风扇;21-第一副机;22-第二副机;23-副机箱;24-蒸发器;25-第二风扇;31-第一停尸盒;32-第二停尸盒;41-第一回气管;42-第二回气管;5-节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保存尸体的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主机1、第一副机21、第二副机22、第一停尸盒31及第二停尸盒32,所述第一副机21放置在所述第一停尸盒31里,所述第二副机22放置在所述第二停尸盒31里;便于对对两个或两组停尸盒进行制冷。

所述主机1包括主机箱11,还包括设置在主机箱内的活塞式空压机、冷凝器13及对所述活塞式空压机及所述冷凝器13进行降温的第一风扇14,所述活塞式空压机的气缸12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气阀121及第一排气阀122,另一端设有第二进气阀123及第二排气阀124,通过进气阀、出气阀将主机和副机连接起来。

两个副机均包括副机箱23、蒸发器24及第二风扇25,所述蒸发器24及所述第二风扇25均设在对应的副机箱23内;具体地,还在所述副机箱上设置进气口及出气口,空气从进气口进入副机箱,从排气口流出副机箱,增大了单位空气与蒸发器的热交换时间,提高了蒸发器的效率。

所述第一排气阀122及所述第二排气阀124分别与所述冷凝器13的进口连接,通过活塞式空压机压缩的制冷剂经由排气阀进入冷凝器13进行冷凝,成为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低温高压制冷剂液体经节流装置节流降压,成为低温低压液体状态,再进入蒸发器24中汽化,吸收进入副机箱23内空气的热量(由于副机箱放置在停尸盒内,可带走停尸盒的热量,对停尸盒起到降温且易于保存尸体的作用),降温后的空气通过风机从排气口排出,汽化后的气体制冷剂又被活塞式空压机吸入,至此,完成一个循环。活塞式空压机周而复始的运行(活塞的往复运动),保证了制冷过程的连续性。所述第一进气阀121通过第一回气管41与所述第一副机21内的蒸发器24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气阀123通过第二回气管42与所述第二副机22内的蒸发器24的尾端连接;活塞式空压机的活塞125将其气缸12分为一侧空间和另一侧空间,当活塞125朝向气缸12的一端位移时,气缸的一侧空间的体积减少,其内气体被压缩,压力增大,气缸的一端的第一排气阀122被打开,使得一侧空间内的气体制冷剂可进入冷凝器13进行冷凝,此过程中,另一侧空间的体积增大,气体压力减小,气缸的另一端的第二进气阀123被打开,经由经第二副机22内的蒸发器24进行蒸发汽化得到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二进气阀123进入另一侧空间内。反之亦然,当活塞125朝向气缸12的另一端位移时,一侧空间的气体压力减小,第一进气阀121被打开的同时第二排气阀124被打开,经第一副机21内的蒸发器24进行蒸发汽化得到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一进气阀121进入一侧空间内;另一侧空间内的气体制冷剂可进入冷凝器13进行冷凝。随着活塞125的往复运动,可保证两个(或两组)停尸盒的制冷及降温过程的连续性。

还包括节流装置5,所述冷凝器13的出口通过所述节流装置5分别与所述第一副机21内的蒸发器24的首端、所述第二副机22内的蒸发器24的首端连接,用于蒸发液体制冷剂。具体地,所述节流装置5包括电磁阀及毛细管,所述电磁阀设在所述毛细管的入口处。毛细管作为一种常用地节流元件,制造简单、成本便宜,可通过电磁阀调节制冷剂的制冷量。

所述设备主体的数量为多套。设置多套用于保存尸体的设备可分别对多组停尸盒进行连续地制冷及降温。

还包括对所有蒸发器24进行除霜的化霜控制器及加热管,所述化霜控制器设置所述主机箱内,所述加热管围绕所述蒸发器设置。蒸发器表面极易结霜,若不对结霜及时排除,将极大地影响到蒸发器的热交换,从而影响到整机的制冷效果。通过化霜控制器控制加热管对结霜进行加热达到及时排出结霜的目的。

总之,当活塞式压缩机的活塞125朝向其气缸12的一端位移时,一侧空间的气体压力增大,另一侧空间的气体压力减小,第一排气阀122和第二进气阀123同时被打开,一侧空间内的气体制冷剂可进入冷凝器13进行冷凝;经第二副机22的蒸发器24进行蒸发汽化得到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二进气阀123进入另一侧空间内。当活塞125朝向气缸12的另一端位移时,一侧空间的气体压力减小,另一侧空间内的气体压力增大,第一进气阀121被打开的同时第二排气阀124被打开,经第一副机21的蒸发器24进行蒸发汽化得到的气体制冷剂通过第一进气阀121进入一侧空间内;另一侧空间内的气体制冷剂可进入冷凝器13进行冷凝。随着活塞的往复运动,主机分别与两个副机可实现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可保证两个(或两组)停尸盒的制冷及降温过程的连续性。整机就此周而复始地实现两个或两组停尸盒的制冷过程。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