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实蝇类昆虫繁殖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7016发布日期:2019-03-27 09:35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实蝇类昆虫繁殖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昆虫繁殖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繁殖方法技术领域;尤其属于一种专用于实蝇类昆虫繁殖的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进行繁殖的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实蝇科(Tephritidae)种类,统称为果实蝇(Fruit fly),是农业上重要的害虫,其中又以危害瓜、果的种类为主,其幼虫均为潜食性,寄生在果实体内危害植物各部,从根、茎、叶、花乃至果实,致使果实腐烂、落果,甚至无法收成,对果树的产量造成严重威胁。同时,由于其幼虫潜藏在果实内蛀食,在进口关卡检疫上不易从果实的外观上检查出来。因此,鉴于其经济危害的严重性,国际上凡是非疫区国家几乎都将实蝇列为重要的检疫害虫(如臭名昭著的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中国亦已发现若干种类为害柑橘、梨、瓜等果蔬的重要害虫,例如柑橘实蝇、柑橘小实蝇、瓜实蝇和南亚实蝇等。实蝇类昆虫现已成为中国南方很多地方重要果蔬的主要害虫,实蝇的成虫在产卵和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会破坏寄主果实的品质,还会造成烂果、落果,严重的影响绿色农业的发展,造成农民收入受害。同时也会影响中国果蔬产品的对外出口贸易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实验室饲养实蝇及建立健壮种群是开展该虫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研究的第一步,而繁殖饲养装置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以往的实验室饲养方法有直接把已接种实蝇卵的瓜块置于沙土上,或者用盆等作为化蛹器皿,这些方法皆十分粗放,且具有存在幼虫存活率及化蛹率低,容易被室内外果蝇污染等缺点;更重要的而一旦幼虫饲料中混入果蝇幼虫,实蝇幼虫则会基本全部死亡。因此探索出一种操作既简单又高效的实蝇类昆虫繁殖的装置和利用该装置进行大批量、高成活率地进行繁殖对于科学研究此类害虫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实蝇类昆虫繁殖的装置及其繁殖方法。使用该装置的繁殖方法具有简单高效、存活率与化蛹率高(高达90%以上),且不易被果蝇污染的显著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实蝇类昆虫繁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培养室、化蛹室、通风盖;培养室、化蛹室均设置为上端开口的器皿;培养室设置在化蛹室内部,通风盖设置在化蛹室顶部;化蛹室内底部铺设有干沙层,培养室设置于该干沙层之上,通风盖与化蛹室采用扣接或螺纹连接(化蛹室上方开口外侧附有螺纹,带有纱网的通风盖内侧也有相应螺纹,可盖上旋紧),通风盖中部设置有通风纱网;培养室内设置有人工饲料层和天然饲料层,且人工饲料层设置在培养室内底部,天然饲料层设置在人工饲料层之上,天然饲料层上部铺设有保湿纱布。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培养室或化蛹室其形状均设置为圆柱形,且化蛹室体积为培养室体积的三倍以上。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干沙层的沙子为过30目标准筛所筛出。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天然饲料层与人工饲料层之间设置有空隙,空隙内设置有承托天然饲料层的承托网架,在天然饲料层底部设置有吸湿纸。天然饲料层与人工饲料层之间设置的空隙间距不超过1cm。为防止因高温高湿天气引起的天然饲料层快速腐烂流汁,从而导致汁液污染人工饲料层的事件发生,故在其二者之间设置承托网架,并在天然饲料层底部设置有吸湿纸,但二者的间距不易超过1cm,距离过远则容易导致实蝇幼虫在孵化之后寻找人工饲料不易而发生死亡的事件。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该装置的培养室材质为PET塑料,高6cm,直径5.5cm,厚度为1mm;化蛹室材质为PET塑料,高9cm,直径12cm,厚度为1mm;通风盖材质为PET塑料,外圈直径12cm,内圈直径9.5cm,厚度1mm,高1.5cm,通风纱网为120目尼龙丝网,直径为11cm;保湿纱布为双层棉质浸湿纱布,尺寸为3cm×3cm。

使用该适用于实蝇类昆虫繁殖的装置的繁殖方法,该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干沙层中沙子的处理,沙子选用河沙,将河沙用30目标准筛筛选过,然后进行160-170℃条件下120min的干热高温灭菌处理后,冷却至室温后平铺在化蛹室底部,厚度为1-3cm;2)人工饲料的制作方法,先将麦麸150-155g、酵母浸粉40-45g、蔗糖70-75g、琼脂粉4-5g、苯甲酸钠1-1.2g、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尼泊金丁酯)2-2.5g、水1L混合煮沸10min,再加入卡夫芒果味果珍粉或雀巢芒果味果维粉30-35g、抗坏血酸3-3.5g、B族复合维生素1-1.5g、叶酸0.5-0.7g 继续煮沸5min后,冷却至室温备用,煮沸过程中充分搅拌防止糊底。3)天然饲料的处理,将西葫芦或南瓜的瓜类切块成为厚度为2cm的圆形或方形小块,形状不定但厚度为1-2cm,并将切块放置于实蝇成虫笼中1~2天并由成虫自行产卵,或将瓜类切块上部开三角锥形孔,由人工收集并放置卵于瓜类切块中;将存有卵的瓜类切块放置在培养室的人工饲料上,铺上双层浸润纱布保湿(双层浸润纱布与培养室杯壁之间需空出一段距离供幼虫爬出);人工饲料的厚度为 2-3cm;将培养室放在化蛹室的河沙上,并盖紧通风盖;4)繁殖过程,11~13 天后老熟即会跳出培养室并在化蛹室的河沙中化蛹,此时用30目的标准筛筛河沙后得到实蝇蛹,继而放入养虫笼中待其羽化获得成虫;或等待7~8天后,实蝇蛹羽化钻出河沙获得实蝇成虫。

其中,该人工饲料配方为,该配方包含麦麸150-155g、酵母浸粉40-45g、蔗糖70-75g、琼脂粉4-5g、苯甲酸钠1-1.2g、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尼泊金丁酯) 2-2.5g、抗坏血酸3-3.5g、B族复合维生素1-1.5g、叶酸0.5-0.7g。

本实用新型更优的配方,该人工饲料配方还包括卡夫芒果味果珍粉或雀巢芒果味果维粉30-35g。按规定剂量添加了卡夫芒果味果珍粉(或雀巢芒果味果维粉)的人工饲料,实蝇幼虫取食效果更加明显,更重要的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中天然饲料和人工饲料设置,对实蝇幼虫有一种取食诱导作用。

本实用新型该人工饲料的制作方法为先将麦麸150-155g、酵母浸粉40-45g、蔗糖70-75g、琼脂粉4-5g、苯甲酸钠1-1.2g、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尼泊金丁酯) 2-2.5g、水1L混合煮沸10min,再加入卡夫芒果味果珍粉或雀巢芒果味果维粉 30-35g、抗坏血酸3-3.5g、B族复合维生素1-1.5g、叶酸0.5-0.7g继续煮沸5min 后,冷却至室温备用,煮沸过程中充分搅拌防止糊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装置制作简单、实用、可重复利用,整个操作过程简单,可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力物力消耗、节约时间;(2)此方法实蝇幼虫存活率、化蛹率高(高达90%以上);(3)利用此装置可隔绝室内外其它昆虫尤其是果蝇的污染,保证了获得的实蝇蛹与成虫的纯净,无掺杂其它昆虫。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为化蛹室,2为培养室,3为通风盖,4为天然饲料层(瓜类切块),5为干沙层(河沙),6为通风纱网(尼龙纱网),7为人工饲料层,8为保湿纱布,9为通风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实蝇类昆虫繁殖的装置,本实用新型该装置包括培养室2、化蛹室1、通风盖3;培养室2、化蛹室1均设置为上端开口的器皿;培养室2设置在化蛹室1内部,通风盖3设置在化蛹室1顶部;化蛹室1内底部铺设有干沙层5,培养室2设置于该干沙层5之上,通风盖3与化蛹室1采用扣接或螺纹连接(化蛹室1上方开口外侧附有螺纹,带有纱网的通风盖3内侧也有相应螺纹,可盖上旋紧),通风盖3中部设置有通风纱网6;培养室2内设置有人工饲料层7和天然饲料层4,且人工饲料层7设置在培养室2内底部,天然饲料层4设置在人工饲料层7之上,天然饲料层4上部铺设有保湿纱布8。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培养室2或化蛹室1其形状均设置为圆柱形,且化蛹室1体积为培养室2体积的三倍以上。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干沙层5的沙子为过30目标准筛所筛出。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天然饲料层与人工饲料层之间设置有空隙,空隙内设置有承托天然饲料层的承托网架,在天然饲料层底部设置有吸湿纸。天然饲料层与人工饲料层之间设置的空隙间距不超过1cm。为防止因高温高湿天气引起的天然饲料层快速腐烂流汁,从而导致汁液污染人工饲料层的事件发生,故在其二者之间设置承托网架,并在天然饲料层底部设置有吸湿纸,但二者的间距不易超过1cm,距离过远则容易导致实蝇幼虫在孵化之后寻找人工饲料不易而发生死亡的事件。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该装置的培养室2材质为PET塑料,高6cm,直径 5.5cm,厚度为1mm;化蛹室1材质为PET塑料,高9cm,直径12cm,厚度为 1mm;通风盖3材质为PET塑料,外圈直径12cm,内圈直径9.5cm,厚度1mm,高1.5cm,通风纱网6为120目尼龙丝网,直径为11cm;保湿纱布8为双层棉质浸湿纱布,尺寸为3cm×3cm。

使用该适用于实蝇类昆虫繁殖的装置的繁殖方法,该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干沙层5中沙子的处理,沙子选用河沙,将河沙用30目标准筛筛选过,然后进行160-170℃条件下120min的干热高温灭菌处理后,冷却至室温后平铺在化蛹室底部,厚度为1-3cm;2)人工饲料的制作方法,先将麦麸150-155g、酵母浸粉40-45g、蔗糖70-75g、琼脂粉4-5g、苯甲酸钠1-1.2g、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尼泊金丁酯)2-2.5g、水1L混合煮沸10min,再加入卡夫芒果味果珍粉(或雀巢芒果味果维粉)30-35g、抗坏血酸3-3.5g、B族复合维生素1-1.5g、叶酸 0.5-0.7g继续煮沸5min后,冷却至室温备用,煮沸过程中充分搅拌防止糊底。3) 天然饲料的处理,将西葫芦或南瓜的瓜类切块成为厚度为2cm的圆形或方形小块,形状不定但厚度为1-2cm,并将切块放置于实蝇成虫笼中1~2天并由成虫自行产卵,或将瓜类切块上部开三角锥形孔,由人工收集并放置卵于瓜类切块中;将存有卵的瓜类切块放置在培养室2的人工饲料上,铺上双层浸润纱布保湿(双层浸润纱布与培养室2杯壁之间需空出一段距离供幼虫爬出);人工饲料的厚度为2-3cm;将培养室2放在化蛹室1的河沙上,并盖紧通风盖3;4)繁殖过程, 11~13天后老熟即会跳出培养室2并在化蛹室1的河沙中化蛹,此时用30目的标准筛筛河沙后得到实蝇蛹,继而放入养虫笼中待其羽化获得成虫;或等待7~8 天后,实蝇蛹羽化钻出河沙获得实蝇成虫。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将南瓜切成2cm×2cm的方块,上部开三角锥形孔,孔内分别接入20个瓜实蝇卵、20个南亚实蝇卵,分别制作8个备用;(2) 制作人工饲料,先将麦麸150g、酵母浸粉42g、蔗糖72g、琼脂粉4.5g、苯甲酸钠1g、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尼泊金丁酯)2.4g、水1L混合煮沸10min,再加入卡夫芒果味果珍粉30g、抗坏血酸3.3g、B族复合维生素1g、叶酸0.5g继续煮沸5min后,冷却至室温备用,煮沸过程中充分搅拌防止糊底。(3)在培养室底部铺设约2cm厚的人工饲料,并将已接卵的南瓜切块放置在上面,切块上平铺一块3cm×3cm的双层棉质浸湿纱布,用于保湿并补充水分;(4)将河沙用30 目标准筛筛选过,再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后,平铺在化蛹室底部,厚度约1cm;(5) 将培养室放在化蛹室的河沙上,并盖紧通风盖;(6)12天后取出河沙并用30目标准筛筛出瓜实蝇与南亚实蝇虫蛹,观察记录得到的虫蛹数量,并计算化蛹率,将虫蛹放入养虫笼中待其羽化得到成虫;(7)实验共设置4个重复,对照组选用同样的接卵南瓜切块,饲养方法用普通的饲养方法,即盆中放入沙子,并将南瓜切块放置在沙子上。待12天后筛选并记录其化蛹率。(8)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计算其幼虫的化蛹率。

实例试验结果:

表1不同饲养方法对瓜实蝇的化蛹率的影响

表1中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饲养的瓜实蝇平均化蛹率达到了95%,使用传统方法饲养瓜实蝇的对照组平均化蛹率仅为60%。并且在传统方法饲养的对照组中发现了部分果蝇,而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饲养的实验组则没有受到果蝇的污染。

表2不同饲养方法对南亚实蝇的化蛹率的影响

表2中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饲养的南亚实蝇平均化蛹率达到了90%,使用传统方法饲养南亚实蝇的对照组平均化蛹率仅为50%。并且也在传统方法饲养的对照组中发现了部分果蝇,而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饲养的实验组则没有受到果蝇的污染。

表3不用饲养方法下实蝇蛹的成活率比较

表3中瓜实蝇蛹的成活率在第6天达到高峰,累计成活率可达97%,而对照组瓜实蝇蛹的成活率则只有75%;南亚实蝇蛹的成活率在第6天达到高峰,累计成活率可达90%,而对照组瓜实蝇蛹的成活率则只有70%。

表4实蝇幼虫不用饲养方法成本比较

表4中可以看出本装置的制作成本比传统饲养方式略低,饲料成本则比传统饲养方式节约很多。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直观看出本实用新型装置相较于传统粗放的饲养方式在幼虫存活率上的显著提升。使用本装置的实验组瓜实蝇幼虫化蛹率可达95%以上,而使用传统饲养方式的瓜实蝇幼虫化蛹率仅达到60%左右;使用本装置的实验组南亚实蝇幼虫化蛹率可达90%以上,而使用传统饲养方式的南亚实蝇幼虫化蛹率仅达到50%左右;使用本装置的实验组瓜实蝇化蛹后蛹的成活率可达97%,而使用传统饲养方式的瓜实蝇蛹的成活率仅为75%;使用本装置的实验组南亚实蝇化蛹后蛹的成活率可达97%,而使用传统饲养方式的南亚实蝇蛹的成活率仅为70%;本装置在制作成本和饲料成本上也比传统饲养方式要低。并且在饲养的过程中,传统饲养方式的实蝇幼虫容易被果蝇污染,存活率还会进一步降低。而本装置则完全杜绝了这个问题,且相较于传统饲养方式更加卫生、可以堆叠节省空间、更易于管理。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