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灌溉水体增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3109发布日期:2019-05-21 20:36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灌溉水体增温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灌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灌溉水体增温设备。



背景技术:

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也是水分和养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重要通道,植物根系的生理功能受许多因素影响,温度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植物对根区温度比对地上部温度更敏感。根区低温逆境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根区温度对植物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模式有明显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形态特征。当土壤的温度处于8℃时,作物根系开始休眠,达到12℃时开始生长,达到18~21℃时才可适宜大部分作物的根系生长发育。低温下生长的作物容易产生各种病害,会导致作物减产以及严重影响作物产品质量,而作物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生长,则会大大降低各种病害产生的机率,同时也会达到改善品质、增产增量、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北方地区冬季温室栽培下,土壤深5cm处的温度在13~22℃之间,比温室内气温低5~7℃。显然,温室内土壤温度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因此,提高温室土壤温度对冬季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通常采用挖防寒沟、增加地膜覆盖、秸秆生物反应堆、小拱棚扣、添置取暖设备和增加反光幕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后在温度较低的时候利用积聚的温度对温室土壤进行增温,从而达到增温的目的。其次在新型日光温室中,除了利用好的建造技术外还有配套的增温技术。比如,温室“三沼”技术,、悬挂反光幕增温、温室墙体涂黑技术,生物堆发酵技术等。上述的各增温措施效果不是很好,而且成本过高,不易实现,很难被农民接受,因此应用并不多。有学者将太阳能热水器热水注入地下滴管系统,实现了热冷水混合增温,利用地下渗灌或滴管技术以水调温效果明显,但混合温度难以精确控制,故该措施并没有广泛应用。故该项目旨在采用直接对水体进行增温的措施来提高温室土壤温度进而提高作物产量,且与滴灌进行结合,利用智能化控制实现精确控制出水温度。相关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并不是十分广泛,水肥一体化的滴灌已比较成熟,但加热滴灌水的技术却鲜有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灌溉水体增温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灌溉水体增温设备,包括水箱、进水口、出水口、电加热器、主进水管、主出水管、导热水管、阀门、导热液体、温度传感器、保温层,所述水箱为上端开口的中空型箱体结构,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水箱一侧的端面上,所述出水口位于进水口正上方,所述主进水管一端与进水口相连,所述主出水管一端与出水口相连,所述电加热器位于水箱内部,所述水箱的内部还设有若干立体格栅管,每一个立体格栅管下端通过短水管与主进水管相连,上端通过短水管与主出水管相连,且每一立体格栅管都由5个导热水管组成,每隔两个立体格栅管的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位于主进水管和主出水管内部,阀门通过导线与温控器相连,立体格栅管之间等距放置,所述导热液体位于水箱内部,充满整个水箱与电加热器间的空隙,导热水管与导热液体接触,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出水口中部和导热液体中部,与温控器相连;所述温控器设置在水箱外部,通过导线与温度传感器和阀门相连。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长度80cm,宽度40cm,高度80cm。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出水口、主进水管、主出水管的直径为25mm。

优选的,所述立体格栅管长60cm,宽度30cm,高度60cm,每根导热水管直径为20mm,每一立体格栅管上的5根导热水管平行放置,间隔为5c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智能灌溉水体增温设备,利用导热液体通过立体格栅管的导热水管将热量快速传递给灌溉水体的方法,使灌溉用水满足农作物的适应温度,此外,相对于之前的设备不仅加热效率大大提升,而且通过智能控制设备,根据出水口的温度,来控制加热设备内的阀门开关,改变灌溉水在加热装置内的时间,达到精确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同时,根据水箱内部的温度传感,来调整水箱内导热液体的温度,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避免过度加热造成的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格栅管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图。

图中:1水箱、2进水口、3出水口、4电加热器、5主进水管、6主出水管、7导热水管、8阀门、9导热液体、10温度传感器、11保温层、12短水管、13立体格栅管、14温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智能灌溉水体增温设备,包括水箱1、进水口2、出水口3、电加热器4、主进水管5、主出水管6、导热水管 7、阀门8、导热液体9、温度传感器10、保温层11,所述水箱1为上端开口的中空型箱体结构,所述进水口2设置在水箱1一侧的端面上,所述出水口3 位于进水口2正上方,所述主进水管5一端与进水口2相连,所述主出水管6 一端与出水口3相连,所述电加热器4位于水箱1内部,所述水箱1的内部还设有若干立体格栅管13,每一个立体格栅管13下端通过短水管12与主进水管5相连,上端通过短水管12与主出水管6相连,且每一立体格栅管13 都由5个导热水管7组成,每隔两个立体格栅管13的主进水管5和主出水管 6上安装有阀门8,所述阀门8位于主进水管5和主出水管6内部,阀门8通过导线与温控器14相连,立体格栅管13之间等距放置,所述导热液体9位于水箱1内部,充满整个水箱1与电加热器4间的空隙,导热水管7与导热液体9接触,受温控器控制,能够根据程序自动开启或关闭;所述温度传感器10位于出水口3中部和导热液体9中部,与温控器14相连;所述温控器 14设置在水箱1外部,能够编写程序,通过导线与温度传感器10和阀门8相连,能够通过导线采集温度传感器10数据,根据预定程序,控制阀门8的开启或关闭。

具体的,所述水箱1的长度80cm,宽度40cm,高度80cm。

具体的,所述进水口2、出水口3、主进水管5、主出水管6的直径为25mm。

具体的,所述立体格栅管13长60cm,宽度30cm,高度60cm,每根导热水管7直径为20mm,每一立体格栅管13上的5根导热水管7平行放置,间隔为5cm,导热水管7材质为铜质或铁质或其他导热率高的材料。

加热导热液体9的方式多样化,并不唯一,可以利用电加热或太阳能与水箱1内导热液体9相联通,充分利用清洁能源等多种方式,具体方式可根据条件而定;在能满足需求的条件下结构简单,易操作,出现问题的几率较低,故容易护理和维修,原理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广大的普通用户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