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漏式鱼缸杂物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0234发布日期:2019-04-09 21:07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直漏式鱼缸杂物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专门适用于活鱼容器的水处理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鱼缸杂物分离器。



背景技术:

鱼缸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空气中的灰尘及鱼的呼吸、排泄会慢慢在鱼缸中积累杂物,对杂物的处理方法一般采用过滤装置过滤鱼缸中的水,同时将杂物滤掉,但是一般的鱼缸在过滤过程中,过滤效果都不佳,为此本申请人对现有的鱼缸提出了改进,提供了一种底部过滤式鱼缸(申请号:CN200820041778.7)包括缸体、过滤装置和底柜,过滤装置设置在缸体的下面、底柜的里面,过滤装置的进水管为L形,进水管的一端连通缸体底部,另一端口封闭,进水管平置部位的下部开有出水孔,滤盒设置在上述出水孔的下面;进水管内设置有浮子阀;过滤装置的出水管一端连接潜水泵的出水口,另一端连通缸体的底部,解决了以上问题,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种底部过滤式鱼缸容易造成漏水现象,为此本申请人对上述方案作了进一步改进,提出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直漏式底部过滤鱼缸专用阀(申请号:CN201820484615.X),包括缸体、过滤装置、底柜、阀芯、顶杆、连杆、浮球、竖管、横管、和装在储水箱上的支架,缸体装在底柜顶部,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盒、储水箱、水泵、出水管和进水管,竖管顶部与出水管底部连接相通,竖管底部与支架连接,连杆左端与支架交接,右端与浮球连接,阀芯位于竖管内腔中,出水管上设有与阀芯相配的出水口,顶杆顶端与阀芯连接,底端穿出竖管后与连杆做不交接,顶杆与竖管质检设有密封垫圈,横管与竖管连接相通,位于滤盒正上方的横管底壁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然而此专用阀在使用过程中,当鱼缸中出现较大的杂物如鱼屎、鱼骨时,经过鱼缸直接进入鱼缸专用阀中时,容易造成专用阀阻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鱼缸粪便分离器以解决鱼缸中较大的杂质对鱼缸专用阀的阻塞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直漏式鱼缸杂物分离器,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同轴、间隔套装固定在一起的分离器主体、横向进水件和主下水管,所述横向进水件位于分离器主体的上方,其下进水壁与所述分离器主体的上表面之间留有间距,所述主下水管的下端穿过所述分离器主体的底部并与其密封连接在一起,所述主下水管的上端开口位于所述横向进水件的上进水壁和下进水壁之间,所述分离器主体的积污管上装有排污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漏式鱼缸杂物分离器,其中,所述横向进水件的上进水壁和下进水壁之间通过若干个沿周向均布的立筋连接在一起,所述分离器主体的内壁与所述横向进水件的隔水管之间通过若干个沿周向均布的横筋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漏式鱼缸杂物分离器,其中,所述分离器主体的底部呈斜面向下朝积污管倾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使用时将分离器主体卡在在鱼缸的底部密闭连接,主下水管与背景技术的专利申请CN201820484615.X中的出水管连接,由于鱼缸中的鱼屎、鱼骨等大型杂物一般都是沉积在鱼缸的底部,当主下水管下水时,鱼缸中的清水通过横向进水件中的上进水壁及下进水壁隔成的通水道向主下水管中流动,同时通过横向进水件下水时,会带动鱼缸中的水流向横向进水件移动,产生一定的水压,进而使鱼缸中的鱼屎、鱼骨等大型的杂物在鱼缸底部向分离器主体移动,当鱼屎、鱼骨大型杂物移动到第一通水道时,由于主下水管上端伸入横向进水件中,会使主下水管高度高于第一通水道,进而会使水流经过第一通水道流向主下水管时,产生一个负压,由于负压的存在会使第一通水道将杂物吸入第一通水道中,同时由于负压的存在,会使大型杂物不能经由第一通水道然后经过第二通水道及第三通水道进入主下水管中,而会由于重力的存在,在经过第一通水道与第二通水道后在分离器主体的内腔中沉入底部,由于分离器主体的底部为倾斜设计,由于重力的存在,大型杂物会缓慢的向分离器主体内腔底部较低的一端移动,由于较低的一端连通有积污管,鱼屎、鱼骨等较大的杂物就会沉积到积污管中,积污管下端的排污阀正常情况下是关闭的,避免水从积污管下端流出,当杂物在积污管中积累过量时,打开排污阀将杂物放出,之后再关闭排污阀,进而避免了大型杂物进入鱼缸专用阀导致鱼缸专用阀阀芯与出水管接触处阻塞、大型杂物聚集在竖管中阻塞鱼缸专用阀或者阻塞出水孔,进而避免了鱼缸专用阀阻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在鱼缸中的整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直漏式鱼缸杂物分离器,包括分离器主体1、主下水管2、积污管3及横向进水件4;

分离器主体1开设有上端开口的内腔,主下水管2贯穿分离器主体1下端,且在贯穿处与分离器主体1密闭连接,分离器主体1内腔底部为倾斜设计,分离器主体1内腔底部较低一端与积污管3连通,积污管3下端设置有排污阀12;

横向进水件4包括上进水壁10、与上进水壁10平行的下进水壁7、隔水管5,上进水壁10与下进水壁7之间通过若干个沿周向均布的立筋连接,隔水管5上端与下进水壁10连接,且与上进水壁10及下进水壁7隔成的通水道连通,下进水壁7位于分离器主体1上侧,隔水管5下端套设在分离器主体1内腔中,隔水管5通过若干个沿轴向均布的横筋与分离器主体1内腔侧壁连接,主下水管2上端套设在隔水管5中,且与隔水管5同轴设置,且主下水管2上端伸入上进水壁10与下进水壁7之间,使主下水管上端高度高于下进水壁7下端;

下进水壁7与分离器主体1之间分隔有第一通水道6,隔水管5与分离器主体1内腔侧壁之间隔成有第二通水道8,主下水管2与隔水管5之间隔成有第三通水道9,第一通水道6与第二通水道8上端连通,第二通水道8下端与第三通水道9下端连通。

如图3所示,使用时将分离器主体1卡在在鱼缸11的底部密闭连接,主下水管2与专利申请CN201820484615.X中的出水管17密闭连接,正常工作时,启动水泵16泵水,将储水箱14中的水经过进水管18泵到鱼缸11中,储水箱17中的水位下降,浮球13下移,进而带动阀芯15下移,出水管17下端导通,同时出水管17上端与主下水管2连接,进而主下水管2开始下水,排污管3下端的排污阀12关闭,从主下水管2流下的水经由竖管19、横管20及横管20下端的出水孔21进入储水箱14中,形成水过滤循环,当水泵关闭时,水流流入储水箱14后,储水箱14的水位升高,随着储水箱14水位的升高带动浮球13上升,浮球13带动阀芯15上升,使阀芯15堵住出水管17,避免出水管17下水,进而避免储水箱14中的水流到底柜22中。

同时,由于鱼缸11中的鱼屎、鱼骨等大型杂物一般都是沉积在鱼缸11的底部,当主下水管2下水时,鱼缸11中的清水通过横向进水件4中的上进水壁10及下进水壁7隔成的通水道向主下水管2中流动,同时通过横向进水件4下水时,会带动鱼缸11中的水流向横向进水件4移动,产生一定的水压,进而使鱼缸11中的鱼屎、鱼骨等大型的杂物在鱼缸11底部向分离器主体1移动,当鱼屎、鱼骨大型杂物移动到第一通水道6时,由于主下水管2上端伸入横向进水件4中,会使主下水管2高度高于第一通水道6,进而会使水流经过第一通水道6流向主下水管2时,产生一个负压,由于负压的存在会使第一通水道6将杂物吸入第一通水道6中,同时由于负压的存在,会使大型杂物不能经由第一通水道6然后经过第二通水道8及第三通水道9进入主下水管2中,而会由于重力的存在,在经过第一通水道6与第二通水道8后在分离器主体1的内腔中沉入底部,由于分离器主体1的底部为倾斜设计,由于重力的存在,大型杂物会缓慢的向分离器主体1内腔底部较低的一端移动,由于较低的一端连通有积污管3,鱼屎、鱼骨等较大的杂物就会沉积到积污管3中,积污管下端的排污阀12正常情况下是关闭的,避免水从积污管3下端流出,当杂物在积污管3中积累过量时,打开排污阀12将杂物放出,之后再关闭排污阀,进而避免了大型杂物进入鱼缸11专用阀导致鱼缸专用阀阀芯15与出水管17接触处阻塞、大型杂物聚集在竖管19中阻塞鱼缸专用阀或者阻塞出水孔21,进而避免了鱼缸专用阀阻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