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厂化生产用简便方格簇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5518发布日期:2019-08-16 21:3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厂化生产用简便方格簇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蚕养殖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厂化生产用简便方格簇具。



背景技术:

蚕是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蚕宝宝在成虫期会结茧,人们把熟蚕放在特制的容器中或家蚕营茧簇具上,熟蚕便会吐丝结茧。由此可知蚕宝宝在结茧过程中,簇具一方面为结茧提供场所,方便工人批量管理蚕茧;另一方面簇具自身的结构形态将直接影响结茧效果及蚕茧的形态结构,故十分有必要设计一款科学、合理的家蚕营茧簇具。

目前,常用的家蚕营茧簇具主要包括草笼、无框簇具及方格簇;草笼为家养蚕用簇具,是上个世纪小规模家庭作坊养蚕中常用的家蚕营茧簇具,其制造简便,成本低廉,但仅适用于人工、小批量养蚕的条件,蚕茧的质量普遍较低;无框簇具同样具有制造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但是其整体结构柔软,相互之间不易搭接,上簇困难,不适合于批量养蚕。方格簇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家蚕营茧簇具,适合于工厂化养蚕,能够持续上簇,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由于方格簇无框架,不易摆放,易受外力撞击而损坏,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厂化生产用简便方格簇具,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安装、摆放均极其方便,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牢固度,保护了内部结构,延长了使用寿命,框架结构使得整体结构更为规则,能实现机械化自动作业,进而提升蚕茧质量,并且在方格簇的基础上增加了丝柱和立柱,保证了上簇效果,提高了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厂化生产用简便方格簇具,其特征在于: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条,簇网上设置有丝柱,簇网和加强条上设置有立柱;簇网的网孔呈方格状,加强条起到了托承作用,防止簇网重量较重而向下发生变形,因而带动丝柱发生形变,丝柱的设置为蚕茧提供了空间,并且能够防止蚕茧掉落,并且保证了吐丝结茧过程中良好的通风和采光。

进一步,框架包括上框、下框和支撑板,支撑板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框和下框固定连接,上框上设置有限位卡槽,下框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条,限位条高5~15mm,限位卡槽与限位条相匹配;框架提高了整体的牢固度,并且方便搬运,支撑板起到了对上框和下框的支承连接作用,簇具在不使用时上下堆叠摆放,限位条能够与限位卡槽卡牢,增强了稳定性,有效的防止倾斜倾倒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簇网安装在框架内,簇网由簇条组成的网状结构,簇网的网孔呈方格状;方格状簇网既能保证簇具的整体结构,又节约了材料,保证了通风。

进一步,上框和下框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和支撑板固定连接;加强筋对上框和下框起到了再次加固作用,防止由于受外力产生了变形等问题。

进一步,丝丝柱高35~50mm,同一条簇条上的相邻两条丝柱间距为4-8mm;既保证了丝柱的数量充足,又不会过于密集,从而为吐丝结茧营造了合适的空间,蚕茧既不会脱落,也有足够的空间。

进一步,加强筋之间均匀设置有通风孔,相邻两条通风孔的间距不大于8mm;保证了簇具的四周的通风采光。

进一步,上框的侧边上均设置有接孔,接孔为矩形;接孔可以在整体搬运时,将上下框架用丝线等连接固定,保证了多个茧笼的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在簇网和框架脱落的时候,可以用丝线通过接孔和通风孔的空隙将簇网和框架绑牢,继续使用,增加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立柱至少设置有6个,立柱的高度与丝柱的高度相匹配,立柱的尺寸远大于;由于丝柱较细,立柱起主要的承重作用,立柱能起到支承保护作用。

进一步,上框的长边两侧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呈花边状;承载板增大了上框的受力面积,方便机械手的搬运和操作,防止脱落,增快了作业速率。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工厂化生产用简便方格簇具,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安装、摆放均极其方便,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牢固度,保护了内部结构,延长了使用寿命,框架结构使得整体结构更为规则,能实现机械化自动作业,进而提升蚕茧质量,并且在方格簇的基础上增加了丝柱和立柱,保证了上簇效果,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工厂化生产用简便方格簇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背面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中,1-框架;2-簇网;3-加强条;4-丝柱;5-立柱;6-上框;7-下框;8-支撑板;9-簇条;10-加强筋;11-限位条;12-限位卡槽;13-承载板;14-通风孔;15-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工厂化生产用简便方格簇具,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条3,簇网2上设置有丝柱4,簇网2和加强条3上设置有立柱5;簇网2的网孔呈方格状,加强条3起到了托承作用,防止簇网2重量较重而向下发生变形,因而带动丝柱4发生形变,丝柱4的设置为蚕茧提供了空间,并且能够防止蚕茧掉落,并且保证了吐丝结茧过程中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框架1包括上框6、下框7和支撑板8,支撑板8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框6和下框7固定连接,上框6上设置有限位卡槽12,下框7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条11,限位条11高5~15mm,限位卡槽12与限位条11相匹配;框架1提高了整体的牢固度,并且方便搬运,支撑板8起到了对上框6和下框7的支承连接作用,簇具在不使用时上下堆叠摆放,限位条11能够与限位卡槽12卡牢,增强了稳定性,有效的防止倾斜倾倒现象的发生。簇网2安装在框架1内,簇网2由簇条9组成的网状结构,簇网2的网孔呈方格状;方格状簇网2既能保证簇具的整体结构,又节约了材料,保证了通风。上框6和下框7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0,加强筋10和支撑板8固定连接;加强筋10对上框6和下框7起到了再次加固作用,防止由于受外力产生了变形等问题。丝丝柱4高35~50mm,同一条簇条9上的相邻两条丝柱4间距为4-8mm;既保证了丝柱4的数量充足,又不会过于密集,从而为吐丝结茧营造了合适的空间,蚕茧既不会脱落,也有足够的空间。加强筋10之间均匀设置有通风孔14,相邻两条通风孔14的间距不大于8mm;保证了簇具的四周的通风采光。上框6的侧边上均设置有接孔15,接孔15为矩形;接孔15可以在整体搬运时,将上下框7架1用丝线等连接固定,保证了多个茧笼的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在簇网2和框架1脱落的时候,可以用丝线通过接孔15和通风孔14的空隙将簇网2和框架1绑牢,继续使用,增加了使用寿命。立柱5至少设置有6个,立柱5的高度与丝柱4的高度相匹配,立柱5的尺寸远大于;由于丝柱4较细,立柱5起主要的承重作用,立柱5能起到支承保护作用。上框6的长边两侧设置有承载板13,承载板13呈花边状;承载板13增大了上框6的受力面积,方便机械手的搬运和操作,防止脱落,增快了作业速率。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工厂化生产用简便方格簇具,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安装、摆放均极其方便,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牢固度,保护了内部结构,延长了使用寿命,框架1结构使得整体结构更为规则,能实现机械化自动作业,进而提升蚕茧质量,并且在方格簇的基础上增加了丝柱4和立柱5,保证了上簇效果,提高了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