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9751发布日期:2019-05-15 22:1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中,由于养殖池塘资源有限,人们往往片面追求池塘的单位产量,忽视了池塘生态环境的修复。产量增大的同时,却使池塘的污染已经超过自净能力。养鱼的残饵、粪便、药物等积累,使池塘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甚至引发池塘蓝藻水华、鱼病、水产品质量、排放废水二次污染等问题。随着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认知提高,养殖池塘这一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的重视。因此,先后出现了许多池塘水体的处理方法。现有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工程技术方法。物理方法包括经常性池塘注水或增氧机增氧,只能缓解水质的状况,常年使用池塘易造成营养物质的积累;定期池塘换水或清淤,处理效果明显,但是人力、动力、财力、水资源等消耗量较大。化学方法包括使用生石灰、双氧水等化学物质,除增加费用外,只能暂时改善或缓解水质恶化的作用,但富营养化的物质仍然存留于池中。生物方法包括优化养殖结构、使用微生态制剂、种植水生植物。优化养殖结构,根据食性和生物习性,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即立体养殖,但对水体的净化十分有限;使用微生态制剂,需要长期、多次、大量使用,才能产生或维持池塘的净化效果,其中制剂费用较高;种植水生植物有较强的净化能力,随着水生植物生长,容易侵占池塘养殖空间,包括池塘的水体、水面、池底等。工程技术方法包括池塘原位处理和异位处理两种技术类型,池塘原位体净化技术包括建设生态坡、设置生物浮床等;水异位水体净化技术以排放水处理为核心,包括建设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等一系列配套。往往养殖户受场地、投资等条件的限制,难以实施。

纵观上述诸多的池塘处理方法,我国科技人员做了大量的、艰辛的基础研究,均起到不同程度处理效果,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同时,也可看出,对养鱼的残饵、粪便等富营养化的物质产生、分解、清除方面仍然是困扰在池塘养殖中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从池塘原位角度出发,根据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构建第一套以“摄食性鱼——水生植物——有益菌类”的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以摄食性鱼为养殖池塘的生产者,将养殖鱼的残饵、粪便等作为消费者营养吸收的物质资源;以水生植物为养殖池塘的消费者,行光合作用迅速吸收,以消减不断增长的池塘富营养化物质,以有益菌类为养殖池塘的分解者,将高分子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作为消费者营养吸收的物质资源;便于消费者更好地吸收利用,池塘水质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养殖鱼的残饵、粪便不断产生,使得水生植物疯长,侵占了池塘水体、水面、池底等养殖空间,又制约了养殖鱼的产量。因此,又建立了第二套“水生植物——草食性鱼——有益菌类”的养殖池塘生态系统。同样,以水生植物为生产者,草食性鱼为消费者,有益菌类为分解者,使水生植物在池塘养殖空间达到一个适度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池塘处理方法的缺陷或不足,以池塘养鱼的残饵、粪便等富营养化的物质和水生植物两级被作为资源化利用的来源,增加了池塘物种多样性,物质得到了循环再生利用,修复了养殖环境,满足了养殖用水的要求,达到了节水降耗,无论池塘的摄食性鱼还是网箱的草食性鱼,池塘处理的最终物质,还是以商品鱼体现,提供了健康、安全、生态、高质的水产品。因此,该实用新型为养殖池塘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简便易行、适用性广、净化效果显著的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具体实施的:

一种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浮岛围护结构、网箱(4) 框架、网箱(4)、水生植物(5)、菌种释放结构以及锚固结构部分组成。

一种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其特征是:一种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浮岛围护结构是由PE塑料管(1)穿入若干个浮球(2)、紧密相连后,再采用热熔方法将PE塑料管(1)连接,形成1个圆形的浮岛围护结构。PE塑料管(1)的直径25毫米,浮球(2)为直通浮球,孔径25毫米,外径15厘米,浮岛围护结构直径12米~15米。

一种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其特征是:一种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网箱(4)框架是由4根PE浮管(7)、4根PE支管(6)和12根PE立管 (8)钢管组成,通过PE弯头、PE异径三通和PE三通等管件采用采用热熔方法将PE浮管(7)PE支管(6)和PE立管(8)连接成网箱(4)框架。PE浮管(7)直径125毫米,PE立管(8)直径70毫米、高300毫米,PE支管(6) 直径70毫米。

一种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其特征是:一种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网箱(4)是六面体网箱(4),每条网箱(4)棱采用网纲缝合加固,8个网箱(4)拐角均留出1米长的网纲,网箱(4)上面4个拐角的网纲绑扎在网箱 (4)框架的PE支管(6)上;网箱(4)下面4个拐角的网纲绑扎铅坠,网箱 (4)的盖网(3)预留出1米长的网口,网箱(4)为无节胶丝网,网径0.8毫米,网目30毫米,网箱(4)长宽高4米×4米×3米。

一种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其特征是:一种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水生植物(5)是凤眼莲。

一种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其特征是:一种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菌种释放结构是采用长3.5米、9节、8洞吊笼(9),网框直径250毫米,网框间距500毫米、网目10毫米,吊笼(9)内装有菌种包和珊瑚石,菌种包采用尼龙种子育种网袋,规格15厘米×10厘米,分放在吊笼(9)5层网框中,吊笼(9)由上至下分别为EM菌、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菌种包内装各种菌种250克,并用200毫米厚珊瑚石包埋,吊笼(9) 底部放入池底,轻轻拉直,并将吊笼(9)上端绑扎在网箱(8)框架拐角处的拉绳(10)上。

一种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其特征是:一种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锚固结构是从网箱(4)框架的PE浮管(7)4个拐角处采用拉绳(10)绑扎牢固,再将浮岛围护结构分成4等分处绑扎、系牢,使网箱(4)嵌入在圆形浮岛围护结构的中央,再将拉绳(10)的另一端固定在池塘岸边。每1.5亩池塘设置一套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拉绳(10)采用的是聚氯乙烯绳,直径10 毫米。

实用新型显著的效果是:

该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浮岛围护结构是由PE塑料管(1)穿入若干个浮球(2)、紧密相连后,再采用热熔方法将PE塑料管(1)连接,形成1 个圆形的浮岛围护结构。PE塑料管(1)和浮球(2)做成的浮岛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高度来阻挡水生植物(5)向其他池塘水面扩散,给养殖鱼留出足够的水面空间。

该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网箱(4)框架是由4根PE浮管(7)、4 根PE支管(6)和12根PE立管(8)钢管组成,通过PE弯头、PE异径三通和PE三通等管件采用采用热熔方法将PE浮管(7)PE支管(6)和PE立管(8) 连接成网箱(8)框架。PE浮管(7)直径125毫米、PE立管(8)直径70毫米、 PE支管(6)直径70毫米。网箱(4)不会受池塘水位升高或降低而影响草食性鱼在网箱(4)内的生存空间。采用的PE浮管(7)PE支管(6)和PE立管(8) 和管件使网箱(4)框架坚固耐用。PE浮管(7)能始终保持网箱(4)与围护结构之间有足够水生植物(5)的生物量,满足池塘水体持续的净化效果,同时,也减少了水生植物(5)收割维护的工序。

该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网箱(4)是六面体网箱(4),每条网箱 (4)棱采用网纲缝合加固,8个网箱(4)拐角均留出1米长的网纲,网箱(4) 上面4个拐角的网纲绑扎在网箱(4)框架的PE支管(6)上;网箱(4)下面4 个拐角的网纲绑扎铅坠,网箱(4)的盖网(3)预留出1米长的网口。网箱(4) 为无节胶丝网,网径0.8毫米,网目30毫米。网箱(4)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放鱼取鱼方便。选择较大的网目,草食性鱼可足以摄取水生植物。

该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水生植物(5)是凤眼莲。它具有喜欢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叶柄长短不等,中部膨大成囊状或纺锤形,内有许多多边形柱状细胞组成的气室,根系发达,属于漂浮植物,凤眼莲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水体中大量的氮、磷以及某些重金属元素等营养元素,常用于对净化含有机物较多的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的水体处理。对于池塘仅仅占据不大于 10%水面,不占据水体和池底,对争夺鱼类的水体养殖空间、捕鱼拉网操作几乎无影响。

该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菌种释放结构是采用长3.5米、9节、8 洞吊笼(9),网框直径250毫米,网框间距500毫米、网目10毫米。吊笼(9) 内装有菌种包和珊瑚石。菌种包采用尼龙种子育种网袋,规格15厘米×10厘米。分放在吊笼(9)5层网框中,吊笼(9)由上至下分别为EM菌、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菌种包内装各种菌种250克,并用200 毫米厚珊瑚石包埋。吊笼(9)底部放入池底,轻轻拉直,并将吊笼(9)上端绑扎在网箱(4)框架拐角处的拉绳(10)上。EM菌是由光合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复合有益菌组成的。EM菌-凤眼莲组合水体净化效果显著,两者协同作用明显,将EM菌菌种包放在吊笼(9)上层,尽量靠近凤眼莲根系的最上层网框中;第二层网框放入光合细菌菌种包,第三层网框放入枯草芽孢杆菌菌种包,次底层网框放入硝化细菌菌种包,最底层网框放入反硝化细菌菌种包,通过珊瑚石的包埋,在不同的水层各自网框的珊瑚石中产生优势种群,珊瑚石上形成生物膜,菌种缓慢释放,不断降低水体中N、P含量及有毒物质浓度。

该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锚固结构是从网箱(4)框架的PE浮管(7) 4个拐角处采用拉绳(10)绑扎牢固,再将浮岛围护结构分成4等分处绑扎、系牢,使网箱(4)嵌入在圆形浮岛围护结构的中央,再将拉绳(10)的另一端固定在池塘岸边。每1.5亩池塘设置一套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拉绳(10)采用的是聚氯乙烯绳,直径10毫米。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最好设置在养殖鱼经常活动区域,注意尽量避开增氧机水溅区域和投饵机投撒区域。俯视池塘,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宛如水面上漂浮着古钱币形状的花坛,明黄色的浮球 (2)围成一个圆形的围护结构与正方形网箱(4)之间,生长茂密、着带有紫蓝色花朵、深绿色水生植物(5),格外醒目,也绿化、美化了池塘环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较好地解决困扰存在的诸多的技术问题,以池塘养鱼的残饵、粪便等富营养化的物质和水生植物两级被作为资源化利用的来源,在池塘中,引进水生植物、多种有益菌种和草食性鱼,增加了池塘物种多样性,营造淡水池塘生态系统,使得富营养化物质得以循环再生利用,修复了养殖环境,满足了养殖用水的要求,达到了节水降耗,提供了健康、安全、生态、高质的商品鱼,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修复池塘环境的目的。

附图说明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1中,(1)PE塑料管;(2)浮球;(3)盖网;(4)网箱;(5)水生植物;(6)PE支管;(7)PE浮管;(8)PE立管;(9)吊笼;(10)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所示,在济宁市鱼台县山东浩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应用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为例,进一步说明的该装置零部件的细节及应用效果。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科技人员在该公司选择了两口相同池塘,长×宽×深(平均水深)为100米×21米×1.7米,放鲤鱼鱼种375千克,平均规格 0.262千克,其中一口池塘放置2个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进行了对照试验。

该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浮岛围护结构、网箱(4) 框架、网箱(4)、水生植物(5)、菌种释放结构以及锚固结构等部分组成。

该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浮岛围护结构是由PE塑料管(1)穿入若干个浮球(2)、紧密相连后,再采用热熔方法将PE塑料管(1)连接,形成1 个圆形的浮岛围护结构。PE塑料管(1)的直径25毫米,浮球(2)为直通浮球,孔径25毫米,外径15厘米。浮岛围护结构直径15米。

该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网箱(4)框架是由4根PE浮管(7)、4 根PE支管(6)和12根PE立管(8)钢管组成,通过PE弯头、PE异径三通和PE三通等管件采用采用热熔方法将PE浮管(7)PE支管(6)和PE立管(8) 连接成网箱(4)框架。PE浮管(7)直径125毫米、PE立管(8)直径70毫米、 PE支管(6)直径70毫米。

该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网箱(4)是六面体网箱(4),每条网箱 (4)棱采用网纲缝合加固,8个网箱(4)拐角均留出1米长的网纲,网箱(4) 上面4个拐角的网纲绑扎在网箱(4)框架的PE支管(6)上;网箱(4)下面4 个拐角的网纲绑扎铅坠,网箱(4)的盖网(3)预留出1米长的网口。网箱(4) 为无节胶丝网,网径0.8毫米,网目30毫米。网箱(4)长宽高4米×4米×3 米,内放入草食性鱼为草鱼,考虑草鱼对凤眼莲摄食的适口性,规格为250克左右,放养密度5尾/平方米。

该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水生植物(5)是漂浮植物——凤眼莲。在网箱(4)与围护结构之间移植凤眼莲,密度3千克/平方米。

该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菌种释放结构是采用长3.5米、9节、8 洞吊笼(9),网框直径250毫米,网框间距500毫米、网目10毫米。吊笼(9) 内装有菌种包和珊瑚石。菌种包采用尼龙种子育种网袋,规格15厘米×10厘米。分放在吊笼(9)5层网框中,吊笼(9)由上至下分别为EM菌、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菌种包内装各种菌种250克,并用200 毫米厚珊瑚石包埋。吊笼(9)底部放入池底,轻轻拉直,并将吊笼(9)上端绑扎在网箱(4)框架拐角处的拉绳(10)上。

该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的锚固结构是从网箱(4)框架的PE浮管(7) 4个拐角处采用拉绳(10)绑扎牢固,再将浮岛围护结构分成4等分处绑扎、系牢,使网箱(4)嵌入在圆形浮岛围护结构的中央,再将拉绳(10)的另一端固定在池塘岸边。每1.5亩池塘设置一套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拉绳(10)采用的是聚氯乙烯绳,直径10毫米。

经过111天饲养测产,试验池鲤鱼平均全长44.7厘米,平均体重1.27 千克,平均产量604.8千克/亩,比对照池鲤鱼分别高出14.3%、35.1%、35.1%,浮岛内网箱草鱼产量198.6千克。试验池塘与对照池塘相比节水达到18.07%,减排46.86%。满足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该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对于实现养殖池塘节水减排、高效生态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网箱式生物浮岛装置,考虑到常用的渔需物质,制作、安装和操作简便易行,按说明书附图1较好的实现。

根据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同行业技术人员均可参照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