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循环微生态养鸡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2544发布日期:2019-03-13 23:36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循环微生态养鸡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循环微生态养鸡场,属于农业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密度大,集集约化养殖有着无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肉质口感与健康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集约化快速生长这种单一产品形式,需求上的差异化化趋势日趋显现,以山地鸡、笨鸡、草鸡、土鸡、林地鸡等为宣传点的放养养殖慢慢扩张开来。然而自从2016年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政策导向以来,各地纷纷出台在地畜禽禁养、限养规范,500羽以上家禽养殖规模属于严格环保管控范围,放养养殖面临巨大挑战,许多有一定规模的放养养殖单位面对环保难题,不得不重回集约化养殖的经典模式,放养养殖空间进一步缩减。

事实上,国内家禽放养养殖一直处于无规范混乱状态,而且放养养殖现实状况与很多人的想象场景存在较大落差,理想中应该是阳光、青草、家禽和谐共存,环境优美,然而现实往往寸草不生,环境脏乱,污便横流,整治与创新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家禽放养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放养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据试验测算,每亩土地饲养50羽鸡对植被及土壤成分均有严重破坏;25羽中度破坏,需要轮牧恢复;10羽轻度破坏,但影响不大。说明要实现植被、家禽、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循环养殖,每亩家禽饲养量应在10羽左右才能可持续生产,以中国当前资源条件,显然无法持续生产经营管理。可以说,自然状态下,符合生态循环要求的放养,家禽饲养密度太低,不适合经营生产。因此,当前正常生产经营状态下的家禽放养基本采用围栏饲养的方式,其基本场地形态就是植被完全破坏,土壤过度肥沃、板结。而移动鸡舍放养是以轮牧的方式解决对植被的破坏,牧场面积要求大。

2、放养条件下,室外活动场上的鸡粪无法及时有效收集,污染严重。室外围栏活动场一般选择泥土地,无论林下、坡地、边地收集禽粪均十分困难,往往造成大量有机质及病源微生物富集于地表,并随雨水、风等扩散至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移动鸡舍放养试图通过把粪便遗留于带植被地表,靠微生物降解化为有机肥,这一过程十分缓慢的,显然也无法化解有机质富集及污染扩散的问题。

3、禽与粪便无法有效隔离,存在健康安全隐患。放养条件下家禽和粪便存在于共同环境密切接触,有病源微生物传播风险,卫生条件堪忧。研究表明,禽粪便中含有大量尿酸结晶,家禽日常密切接触粪便可使其血液、内脏中尿酸含量在原始高位基础再提高一倍以上。尿酸含量高,易导致家禽痛风等一系列症状,影响家禽生产,同时,这种高尿酸肉品被人类食用后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态养鸡场,实现阳光、植被、家禽和谐共生的高效循环生态养殖环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块化循环微生态养鸡场,它包括运动场、大棚和贮粪池,还包括与所述贮粪池连接的化粪池,所述运动场开有若干向下凹陷的沟槽,沟槽通向贮粪池;所述沟槽上部架有不锈钢支架,不锈钢支架上部铺设塑料垫网;沟槽的沟坡上设有草坪。通过在沟槽上部铺设透明的塑料垫网,保证底部阳光照射充足;鸡在塑料垫网上活动,可以捕食下面草丛内的昆虫,同时排出的粪便掉落到沟槽内,一部分作为草丛的肥料,另一部分利用水流冲刷经沟槽流入贮粪池内,从而使鸡与粪分离,鸡与草共生,优化了养鸡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沟槽的沟坡水平夹角小于45°,方便大多数粪便在水流作用下能落入沟底冲入贮粪池,防止肥料太多烧死植物。

更进一步地,所述沟坡上铺设有鳞状地铺砖,防止坡土流失,在地铺砖之间的土壤内直接种草。

另一种方式是在沟坡延坡埋设种植桶,种植桶向沟内倾斜,内部种草,一方面使植被种植条件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防止坡土流失的作用,沟坡上可以进一步铺设地膜,防水滑粪,为草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其中,所述大棚内依次设有水线料线、鸡架和蛋窝;所述水线料线位于运动场地面上部,采用自动化给水给料,无需人工进入添加;所述鸡架和蛋窝底部铺有玻璃钢格栅盖板,玻璃钢格栅盖板镂空,下方为贮粪池,鸡粪能够穿过玻璃钢格栅盖板直接掉入下方的贮粪池,只需定时用水冲洗格栅盖板即可。

所述贮粪池与化粪池的连通口处设有浮力水阀,当水位达到设定值时,浮力水阀自动打开,将贮粪池内的粪水排入化粪池内。

进一步地,所述贮粪池与化粪池之间的连通口内设置有滤毛网,将粪水中的羽毛过滤出来,并防止其堵塞连通口。

所述化粪池包括一级化粪池、二级化粪池和三级化粪池,保证粪水经过多级处理再排出,避免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中鸡的品种可以是汶上芦花鸡、广东杏花鸡、绿壳蛋鸡等,植被种殖鱼腥草、香菜、水芹、水葫芦、积雪草等耐水肥品种,适当选择一些中草药品种。

该生态养鸡场每一标准户100平,基本造价3~4万,年饲养鸡400羽左右,蛋约2 万枚,每羽售价100元左右,2万枚蛋单价2元/枚,去除饲料饲养成本3~4万,户年收益约2~4万元,当年即可回收成本。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生态养鸡场通过在运动场和大棚底部设置沟槽,鸡粪通过水冲洗后经沟槽排入到贮粪池内,无需人工进场打扫,节约人力,方便鸡粪清理,让鸡与鸡粪隔离开,改善了养殖环境;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沟槽内种植植被,通过塑料垫网将植被根部隔离,鸡捕食过程中无法破坏植被根部,同时沟槽的沟坡上设有地铺砖或种植桶,防止坡土流失,鸡粪也能作为植被生长的肥料,从而为植被提供良好的种植环境,让鸡与草共生,进一步优化了养鸡环境;

3、本实用新型贮粪池还连接有化粪池,贮粪池与化粪池通过浮力水阀自动控制粪水排放,化粪池具有多级处理能力,保证粪水经过多级处理再排出,避免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实施例1生态养鸡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生态养鸡场运动场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生态养鸡场运动场底部结构效果图;

图4是实施例1生态养鸡场大棚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生态养鸡场贮粪池与化粪池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生态养鸡场运动场底部结构效果图;

图7是实施例2生态养鸡场运动场的俯视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4所示,该生态养鸡场包括依次设置的运动场1、大棚2和贮粪池3 和化粪池4,贮粪池3位于大棚2底部,通过连通口31与化粪池4连接;大棚2内依次设有自动水线料线21、四层鸡架22、走道25和外悬蛋窝23;化粪池4包括一级化粪池41、二级化粪池42和三级化粪池43。

如图2和3所示,运动场1(宽9m,长11m)外围有栏杆14(高约2m),运动场 1地面开有6条向下凹陷的沟槽11(宽1.5m,长9.5m),沟槽11通向贮粪池3,所述沟槽11上部通过两边的桩形支撑15架有不锈钢支架12,不锈钢支架12上部铺设塑料垫网13,沟槽11的沟坡111水平夹角为30°,并铺设有鳞状地铺砖112,防止坡土流失,在地铺砖112之间的土壤内种草,同时在沟槽11底部铺有防水铺底瓷砖或者复合塑料16;鸡在塑料垫网13上活动,植被的根部位于塑料垫网13下部,因此鸡在捕食昆虫和啃食植被时不会对植被的根部造成破坏,同时鸡粪穿过塑料垫网13和不锈钢支架12能够直接掉入沟槽11内,残留在塑料垫网13和不锈钢支架12的鸡粪则通过简单的水流冲洗便可以冲刷下来,一部分作为下部植被的肥料,另一部分则经防水铺底 16流入贮粪池3内。

如图1和图4所示,大棚2(宽2.5m)内依次设有自动水线料线21、四层鸡架22、走道25(宽0.6m)和外悬蛋窝23(外展0.4m,高0.4m,宽0.5m),水线料线21位于运动场1地面上部,采用自动化给水给料,无需人工进入添加;鸡架22和蛋窝23底部铺有玻璃钢格栅盖板24,玻璃钢格栅盖板24镂空,下方为贮粪池3,鸡粪能够穿过玻璃钢格栅盖板直接掉入下方的贮粪池,只需定时用水冲洗格栅盖板即可。

如图5所示,贮粪池3(宽1.5m)通过水封防臭,其与化粪池4的连通口31处设有浮力水阀5,当水位达到设定值时,浮力水阀自动打开,将贮粪池内的粪水排入化粪池内;连通口31内设置有滤毛网6,将粪水中的羽毛过滤出来,并防止其堵塞连通口;化粪池4包括一级化粪池41、二级化粪池42和三级化粪池43,保证粪水经过多级处理再分别从清粪口411、421、431排出,避免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实施例2

如图6和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沟坡111上的地铺砖改成延坡埋设的种植桶113,种植桶113口部向沟内倾斜,每个种植桶113内填满土壤,并种有植被,且沟坡111上铺设有黑色地膜,防水滑粪,进一步优化植被的种植环境,同时也方便植被的维护和更换,也可以起到防止坡土流失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循环微生态养鸡场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