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林业保护用树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0510发布日期:2019-02-15 19:4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林业保护用树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树木支撑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林业保护用树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无论工程美化还是苗圃移栽,新移栽的树木都需求做好维护支持。新移植树木的维护支持是一件看似简略实则杂乱又首要的事情,树木不固定牢很容易被风吹到,即使松动了致使根部透气,也会下降树木的成活率,其成果不光直接加大了美化工程的追加本钱,还大大浪费了美化资本。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树木支撑装置大多都是由木头和铁丝组成,由于是用铁丝将木头固定起来的,导致木头固定在树木上,树木长大时会被木头框住,限制了树木的生长并且可能会伤害到树木,造成树木的存活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林业保护用树木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林业保护用树木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横架、第二横架、第一纵架和第二纵架,所述第一横架和第二横架之间连接有第一纵架和第二纵架,所述第一横架、第二横架、第一纵架和第二纵架上设置有第一螺纹筒和固定板,所述第一螺纹筒上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设置有旋转头,所述旋转头上设置有弧形板,所述第一螺纹筒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设置有转动块,中间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上设置有滑杆,所述第一横架和第二横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里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固定栓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上设置有螺栓。

优选的,所述壳体右侧设置偶遇第二螺纹筒,所述第二螺纹筒里设置有螺纹柱。

优选的,所述滑杆的底端设置有尖头。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长度和宽度大于第一纵架和第二纵架的宽度和高度。

优选的,所述滑杆与壳体活动链接。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上设置有保护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重复使用,能够快速的对树木进行固定,只需一个人即可完成整个操作过程,操作简单,不仅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还大大减少了树木固定架的搭建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横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杆的的左视图。

图中:1第一横架、2第二横架、3第一纵架、4第二纵架、5第一螺纹筒、6第一螺杆、7旋转头、8弧形板、9固定板、10转轴、11转动块、12滑槽、13滑块、14连接块、15套筒、16壳体、17横板、18滑杆、19螺纹柱、20第二螺纹筒、21螺栓、22固定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便携式林业保护用树木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横架1、第二横架2、第一纵架3和第二纵架4,所述第一横架1和第二横架2之间连接有第一纵架3和第二纵架4,所述第一横架1、第二横架2、第一纵架3和第二纵架4上设置有第一螺纹筒5和固定板9,所述第一螺纹筒5上设置有第一螺杆6,所述第一螺杆6上设置有旋转头7,所述旋转头7上设置有弧形板8,所述第一螺纹筒5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上设置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两端设置有转动块11,中间设置有壳体16,所述壳体16内部设置有横板17,所述横板17上设置有滑杆18,所述第一横架1和第二横架2上设置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里设置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上设置有固定栓22和连接块14,所述连接块14上设置有套筒15,所述套筒15上设置有螺栓21。

具体的,所述壳体16右侧设置偶遇第二螺纹筒20,所述第二螺纹筒20里设置有螺纹柱19。

具体的,所述滑杆18的底端设置有尖头。

具体的,所述套筒15的长度和宽度大于第一纵架3和第二纵架4的宽度和高度。

具体的,所述滑杆18与壳体16活动链接。

具体的,所述弧形板8上设置有保护胶垫。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现将第一横架1、第二横架2、第一纵架3和第二纵架4的滑杆18从壳体16中拉出来,拉到合适的位置用螺纹柱19固定住,将第一横板1和第二横板2的弧形板8对准要固定的树干,然后将滑杆18插入土中,把第一纵架3和第二纵架4分别穿过套筒15,其上的弧形板8也对准树干,拧紧套筒15上的螺栓21,这样既可固定住树木,又不会伤害的树木,而且该装置还可以循环利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