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假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4345发布日期:2019-03-19 20:37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功能假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假饵,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假饵。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钓鱼成为其中一种非常受人们欢迎的休闲方式。钓鱼可以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得到身心耐性的锻炼,与家人朋友一起钓鱼更加可以增进感情、享受轻松快乐的闲暇时光。尤其当下社会钓鱼更加成为了一种技艺切磋的切入点,这不仅要考量钓者的技艺,也考量钓具及钓饵的优劣。如果用真鱼及活虫作钓饵,则此钓饵的成本太大,而且容易出现脱钩跑鱼的现象,因此人们更多的选择用可重复利用的假饵代替真饵。目前市场上的假饵大多数功能单一,仅以外形仿真为功能要点,不能吸引鱼类上钩,因此无法增加钓鱼成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假饵。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多功能假饵,包括鱼头、鱼体、鱼尾,鱼头和鱼体为一体结构;鱼体的后端设置有一个向鱼头方向倾斜的凹陷,凹陷的中间设置有一个向鱼尾方向延伸的固定轴;鱼尾的前端设置有一个向鱼头方向倾斜的凸起,凸起的中间设置有一个向鱼头方向倾斜的卡槽;固定轴嵌置于卡槽内;鱼体后端的凹陷和鱼尾前端的凸起相匹配;

鱼尾的两侧均设置有螺旋桨叶,螺旋桨叶均通过销轴与鱼尾旋转相接;鱼尾的后端自前向后依次设置有铆钉和空心珠;鱼尾的内部设置有钢丝,钢丝从鱼尾的后端穿出后再穿过铆钉和空心珠并向后折弯形成第二鱼钩挂环。

进一步地,鱼头下端的嘴部为向内倾斜的椭圆形凹槽,椭圆形凹槽的中间设置有鱼线挂环。

进一步地,鱼体的腹部下端设置有第一鱼钩挂环。

进一步地,螺旋桨叶关于鱼尾的竖直中线螺旋对称;螺旋桨叶的内侧均向内凹陷形成弧形面;螺旋桨叶的外缘均设置有孔洞,两个孔洞同样关于鱼尾的竖直中线螺旋对称。

进一步地,鱼头、鱼体、鱼尾的表面均刻制有仿生鱼鳞纹。

本实用新型为旋转式结构,螺旋桨叶张开时整体旋转,尾部旋转产生的噪声会吸引其他鱼类攻击,螺旋桨叶张开时整体成“Z”字型泳姿尾部旋转产生的噪声会吸引其他鱼类攻击,并且鱼头嘴部的凹槽在鱼头下压时可以产生一注向上的水花,仿佛鱼儿在吐水,此时假饵的泳姿幅度增大,对其他鱼类极具吸引性,使鱼儿咬钩率增加,钓鱼成功率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中:1、鱼头;2、鱼体;3、鱼尾;4、鱼线挂环;5、销轴;6、螺旋桨叶;7、第一鱼钩挂环;8、第二鱼钩挂环;9、空心珠;10、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鱼头1、鱼体2、鱼尾3,鱼头1和鱼体2为一体结构,使假饵更加逼真;鱼体2的后端设置有一个向鱼头1方向倾斜的凹陷,凹陷的中间设置有一个向鱼尾3方向延伸的固定轴;鱼尾3的前端设置有一个向鱼头1方向倾斜的凸起,凸起的中间设置有一个向鱼头1方向倾斜的卡槽;固定轴可以镶嵌进卡槽内,使鱼尾3在旋转时也不会与鱼体2分离;鱼体2后端的凹陷和鱼尾3前端的凸起相匹配,使鱼体2和鱼尾3之间的距离缩小,不至于距离太宽导致外形与真鱼相差过大;

鱼尾3的两侧均设置有螺旋桨叶,螺旋桨叶6均通过销轴5与鱼尾3旋转相接,可使鱼尾3上的螺旋桨叶具有张开和闭合的功能;鱼尾3的后端自前向后依次设置有铆钉10和空心珠9;鱼尾3的内部设置有钢丝,钢丝从鱼尾3的后端穿出后再穿过铆钉10和空心珠9并向后折弯形成第二鱼钩挂环8,铆钉10和空心珠9的设置是为了防止鱼尾3与钢丝8的内部产生磨损,从而增长使用时间。

鱼头1下端的嘴部为向内倾斜的椭圆形凹槽,当鱼尾3上的螺旋桨叶闭合后,假饵上浮到水面,通过特殊抽杆动作,嘴部会泼水,溅起水花,产生泡沫,此时鱼饵成“Z”字型泳姿。该泳姿可增加假鱼饵在水中游泳幅度,吸引鱼类注意;椭圆形凹槽的中间设置有鱼线挂环4。鱼体2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鱼钩挂环7。

螺旋桨叶6关于鱼尾3的竖直中线螺旋对称;螺旋桨叶6的内侧均向内凹陷形成弧形面;螺旋桨叶6的外缘均设置有孔洞,两个孔洞同样关于鱼尾3的竖直中线螺旋对称,使螺旋桨叶带动鱼尾3旋转。

鱼头、鱼体、鱼尾的表面均刻制有仿生鱼鳞纹,使假饵外观更加逼真,对食肉性鱼类更加富有吸引力。

本实用新型为旋转式结构,通过螺旋桨叶张开,鱼尾部旋转可以产生很大的噪声,从而引起其他鱼类的攻击;另一方面螺旋桨叶闭合后,假饵会浮上水面,通过特殊抽杆动作,嘴部会泼水,溅起水花,产生泡沫,此时鱼饵成“Z”字型泳姿。该泳姿可增加假饵在水中游泳幅度,吸引鱼类注意,从而增加上钓率。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钓取鳜鱼、鲶鱼、黑鱼等,下面通过具体垂钓过程中的一组数据来证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更好:

该实验选取上述的三种鱼各60条(随意选取的体重均为1-18斤),把选取的鱼放于100平米的鱼池内,实验时间为1小时,对于三种鱼中的各60条鱼,测试咬住本实用新型与普通鱼饵的鱼咬饵的数量,该实验的实验数据如下:

1、鳜鱼实验:

首先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60条鳜鱼中有13条咬钩(其中有2条是普通假饵在下沉过程中咬钩的,11条是普通假饵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咬钩数量占总数的13/60;

其次选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实验,60条鳜鱼中有48条咬钩(其中有25条是本实用新型在下沉过程中咬钩的,23条是本实用新型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咬钩数量占总数的48/60。

2、鲶鱼实验:

首先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60条鲶鱼中有16条咬钩(其中普通假饵在下沉过程中未有咬钩的,普通假饵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鲶鱼数为16条),咬钩数量占总数的16/60;

其次选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实验,60条鲶鱼中有50条咬钩(其中本实用新型在下沉过程中咬钩的鲶鱼数为27条,本实用新型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鲶鱼数为23条),咬住数量占总数的50/60。

3、黑鱼实验:

首先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60条黑鱼中咬钩的数量为11条(普通假饵在下沉过程中咬钩的黑鱼数为1条,普通假饵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黑鱼数为10条),占总数的11/60;

其次选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实验,60条黑鱼中咬钩的数量为49条(本实用新型在下沉过程中咬钩的黑鱼数为23条,本实用新型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黑鱼数为26条),占总数的49/60。

上述实验数据的列表如下: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