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自动投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2348发布日期:2019-05-11 00:11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水产养殖自动投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外水产养殖场自动投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水产养殖自动投饵机有转轮、螺旋和气动几种类型,转轮式投饵机是将加料斗漏在转轮上的饵料,通过电动机带动转轮高速循转,将饵料抛撒出去,投料幅面宽,无法精准投料,适合室外大水面池塘应用,无法在室内小池使用;螺旋式投饵机是将加料斗漏在螺旋推进器上的饵料,通过电动减速机带动螺旋推进器缓慢循转,将饵料向前推出,投料近,聚集一点无法散开,造成鱼聚集一起争食打架,容易发生伤害;气动式是采用鼓风机将料斗漏下的饵料吹出,投料精准而且有一定距离。

专利号为CN0226358.0程控自动投饵机采用气动式投饵,设计电磁铁自动控制下料,但存在启动鼓风机时,处于鼓风机出口处的混料室是正压,饵料无法落下,无法吹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下料管和出料管之间设置鼓风机和射流器由控制器控制射程的水产养殖自动投饵机,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产养殖自动投饵机,其包括料斗,料斗下方设置下料管和出料管,下料管和出料管之间设置鼓风机和射流器,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射流器连通下料管和出料管。

优选地,其还包括控制器,鼓风机和射流器都和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料斗内设置饵料感应器,饵料感应器和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其还包括报警器。

优选第,料斗上方设置上盖。

本技术方案中料斗下方设置下料管和出料管,下料管和出料管之间设置鼓风机和射流器,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射流器连通下料管和出料管,采用下料管和鼓风机出口连接一个射流器,鼓风机吹出的气流进入射流器喷口,喷口喷出高压气流带动射流器三通形成负压,将三通内饵料带出,三通连接料斗,既可连续将饵料从出料口喷出。

本技术方案其还包括控制器,鼓风机和射流器都和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鼓风机开启时间控制投料量。

本技术方案料斗内设置饵料感应器,饵料感应器和控制器连接,饵料传感器可以感应饵料是否充足,在料斗内没有饵料时,发信号给控制器,让控制器采取措施。

本技术方案其还包括报警器,报警器和控制器连接,报警器可以进行各种报警,没有饵料了可以报警,故障也可以报警。

本技术方案的料斗上方设置上盖,这样可以防止出料的时候,饵料从料斗上方掉落或者由于压力等原因从上方喷出。

本实用新型和转轮式投饵机比较,功率低,投料幅面精准,通过配置不同功率风机可以控制投料幅面的精准度,可用于室内也可用于室外。和螺旋式投饵机比较,由于射流器的作用可以使投料有一定距离和散面,避免鱼儿聚集一起争食打架。加上控制器后,由控制器的控制可以具有连续精准投料,系统简单,投资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产养殖自动投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产养殖自动投饵机的实施例1的控制结构方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控制结构方框图。

1-上盖、2-料斗、3-饵料、4-下料管、5-出料管、6-出料口、7-支座、8-射流器、9-鼓风机、10-控制器、11-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水产养殖自动投饵机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水产养殖自动投饵机,其包括料斗2,料斗2下方设置下料管4和出料管5,下料管4和出料管5之间设置鼓风机9和射流器8,鼓风机9的出风口通过射流器8连通下料管4和出料管5,其还包括控制器10,鼓风机9和射流器8都和控制器10连接。本实施例的控制器设置为PLC控制器

实施例2:

本技术方案的水产养殖自动投饵机,其包括料斗2,料斗2下方设置下料管4和出料管5,下料管4和出料管5之间设置鼓风机9和射流器8,鼓风机9的出风口通过射流器8连通下料管4和出料管5。其还包括控制器10,鼓风机9和射流器8都和控制器10连接。料斗2内设置饵料感应器,饵料感应器和控制器10连接。其还包括报警器。料斗2上方设置上盖1。控制器通过插头11和电源连接。饵料3放置在料斗2中,通过出料口6出料。料斗2的上方设置上盖1。本技术方案的水产养殖自动投饵机下方设置支座7。本实施例的控制器设置CPU。

实施例3:

本技术方案的水产养殖自动投饵机,其包括料斗,料斗下方设置下料管和出料管,下料管和出料管之间设置鼓风机和射流器,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射流器连通下料管和出料管。本实施例不需要控制器,接通电源后,射流器和鼓风机就持续工作。本实施例的鼓风机可以选择不同功率的鼓风机来控制投料的距离和范围 。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