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花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2504发布日期:2019-05-21 20:3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花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花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花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自家阳台或庭院中栽培自己所喜爱的植物,一方面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给自身带来养护植物的乐趣,对于植物栽培而言,花盆不可或缺。

然而,传统的方式中,主要通过人工判断花盆内的土壤的湿度情况,并通过人工对花盆内的植物进行浇水,这样容易出现过多浇水或过少浇水的现象,无法对花盆内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浇水,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花盆,能够对花盆内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浇水,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花盆,包括控制器,还包括:花盆主体,设有收容腔体,其中花盆主体的收容腔体的内侧壁设有至少一圈输送管,且输送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水口,以通过输送管为收容腔体内的植物浇灌;储水箱,可拆卸设置在花盆主体的一侧端,其中储水箱内设有第一储水腔体,第一储水腔体通过第一水管与输送管连接,以通过第一水管将第一储水箱内的营养液或水输送给输送管;第一水泵,设置在花盆主体的一侧端,与控制器连接,其中第一水泵设置在第一水管和输送管之间,以通过第一水泵将第一储水腔体内的营养液或水输送给输送管;其中,花盆主体的收容腔体的底部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土壤湿度传感器,且花盆主体的侧壁设有与控制器连接且用于显示收容腔体内的土壤的湿度的显示屏。

其中,第一储水腔体内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一水位传感器。

其中,储水箱内设有第二储水腔体,其中第二储水腔体通过第二水管与输送管连接,以通过第二水管将第二储水腔体内的营养液或水输送给输送管,且第二储水腔体内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二水位传感器。

其中,还包括:第二水泵,设置在花盆主体的一侧端,与控制器连接,其中第二水泵设置在第二水管和输送管之间,以通过第二水泵将第二储水腔体内的营养液或水输送给输送管。

其中,第一储水腔体和第二储水腔体不连通,且第一储水腔体和第二储水腔体呈透明状设置。

其中,花盆主体的一侧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置块和第二卡置块,其中第一卡置块朝向第二卡置块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第二卡置块朝向第一卡置块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储水箱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收容第一凸起的第一卡置槽和用于收容第二凸起的第二卡置槽,以使得储水箱可拆卸设置在花盆主体上。

其中,花盆主体的一侧端的顶部设有支撑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设置在支撑台上,且储水箱设置在支撑台的下方。

其中,花盆主体的顶部端分别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光传感器和多个LED灯。

其中,花盆主体的顶部端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温湿度传感器。

其中,花盆主体的侧壁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智能花盆包括:控制器;花盆主体,设有收容腔体,其中花盆主体的收容腔体的内侧壁设有至少一圈输送管,且输送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水口,以通过输送管为收容腔体内的植物浇灌;储水箱,可拆卸设置在花盆主体的一侧端,其中储水箱内设有第一储水腔体,第一储水腔体通过第一水管与输送管连接,以通过第一水管将第一储水箱内的营养液或水输送给输送管;第一水泵,设置在花盆主体的一侧端,与控制器连接,其中第一水泵设置在第一水管和输送管之间,以通过第一水泵将第一储水腔体内的营养液或水输送给输送管;其中,花盆主体的收容腔体的底部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土壤湿度传感器,且花盆主体的侧壁设有与控制器连接且用于显示收容腔体内的土壤的湿度的显示屏。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智能花盆能够通过显示屏显示土壤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花盆的土壤内的湿度的情况,并可以通过第一水泵将储水箱内的营养液或水传输至花盆内,能够对花盆内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浇水,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花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智能花盆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智能花盆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智能花盆的储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该智能花盆包括花盆主体10、输送管11、储水箱13、第一水泵14、土壤湿度传感器12、显示屏17、第二水泵15、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6、温湿度传感器18和控制器19。

花盆主体10设有收容腔体101。应理解,收容腔体101用于收容土壤,以种植植物,其中收容腔体10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状、矩形状、圆台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收容腔体101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花盆主体10的收容腔体101的内侧壁设有至少一圈输送管11,且输送管1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水口,以通过输送管11为收容腔体101内的植物浇灌。

优选地,至少一圈输送管11包括上下两圈处于不同水平面的输送管11。也就是说,花盆主体10的收容腔体101的内侧壁设有互相连通且不处于同一水平面的两条输送管11。

储水箱13可拆卸设置在花盆主体10的一侧端。应理解,水箱13可拆卸设置在花盆主体10的一侧端,便于储水箱13的更换及拆卸。

具体地,花盆主体10的一侧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置块103和第二卡置块104,其中第一卡置块103朝向第二卡置块104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第二卡置块104朝向第一卡置块103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且储水箱13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收容第一凸起的第一卡置槽和用于收容第二凸起的第二卡置槽133,以使得储水箱13可拆卸设置在花盆主体10上。

在本实施例中,储水箱13内设有第一储水腔体,第一储水腔体通过第一水管105与输送管11连接,以通过第一水管105将第一储水箱内的营养液或水输送给输送管1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储水腔体内设有与控制器19连接的第一水位传感器131,以通过第一水位传感器131检测第一储水腔体内的水位。应理解,花盆主体10的侧壁设置有蜂鸣器,当第一水位传感器131检测到第一储水腔体内的水位低于第一预设水位值时,控制器19发送第一指令给蜂鸣器,以使得蜂鸣器产生警报。

第一水泵14设置在花盆主体10的一侧端,其中第一水泵14与控制器19连接,且第一水泵14设置在第一水管105和输送管11之间,以通过第一水泵14将第一储水腔体内的营养液或水输送给输送管11。

进一步的,储水箱13内设有第二储水腔体,其中第二储水腔体通过第二水管106与输送管11连接,以通过第二水管106将第二储水腔体内的营养液或水输送给输送管11。

优选地,第二储水腔体内设有与控制器19连接的第二水位传感器132,以通过第二水位传感器132检测第二储水腔体内的水位。应理解,当第二水位传感器132检测到第二储水腔体内的水位低于第二预设水位值时,控制器19发送第二指令给蜂鸣器,以使得蜂鸣器产生警报。

第二水泵15设置在花盆主体10的一侧端,其中第二水泵15与控制器19连接,且第二水泵15设置在第二水管106和输送管11之间,以通过第二水泵15将第二储水腔体内的营养液或水输送给输送管1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储水腔体和第二储水腔体不连通,且第一储水腔体和第二储水腔体呈透明状设置。应理解,第一储水腔体和第二储水腔体采用透明设计,便于用户直接观察第一储水腔体和第二储水腔体内水位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在储水箱内设置第一储水腔体和第二储水腔体,第一储水腔体和第二储水腔体与第一水泵14和第二水泵15形成双水泵系统,双水泵系统可使灌溉选择更为多样,可以在同一个灌溉水道(输送管11),即可用于日常的浇灌,也可用于滴灌植物营养液,还可以混合灌溉。

优选地,花盆主体10的一侧端的顶部设有支撑台102,第一水泵14和第二水泵15设置在支撑台102上,且储水箱13设置在支撑台102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花盆主体10的收容腔体101的底部设有与控制器19连接的土壤湿度传感器12。应理解,土壤湿度传感器12用于检测土壤的湿度情况,而土壤湿度传感器12置于花盆主体10的收容腔体101的底部,改变以往直插在土壤表面,解决了以往测量土壤表面的水分流失较快而使土壤深层水分保养较好导致测量结果的错误的问题。

应理解,当土壤湿度传感器12用于检测土壤的湿度过低(即土壤湿度低于第一预设湿度值)时,控制器19发送浇水指令给第一水泵14和/或第二水泵15,第一水泵14和/或第二水泵15根据浇水指令对收容腔体101内的植物进行浇水,以实现自动浇水,能够对花盆内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浇水,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应理解,本实施例的输送管11内的流量阀统计到输送管11所输出的水量达到预定值,控制器19发送停止指令给第一水泵14和/或第二水泵15,第一水泵14和/或第二水泵15停止工作。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人工操作控制器19发送浇水指令给第一水泵14和/或第二水泵15,以使得第一水泵14和/或第二水泵15根据浇水指令对收容腔体101内的植物进行浇水,并通过输送管11内的流量阀统计到输送管11所输出的水量达到预定值,控制器19停止浇水。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控制器19为单片机,该单片机为现有技术中的单片机,如该单片机型号为51单片机,其型号为AT89C51或AT89S51。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管11处于土壤湿度传感器12的上方,使得输送管11滴灌之后水分有足够时间在土壤表面扩散。

在本实施例中,花盆主体10的侧壁设有与控制器19连接且用于显示收容腔体101内的土壤的湿度的显示屏17。应理解,本实施例通过显示屏17显示土壤的湿度的情况,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利用控制器19控制第一水泵14将第一储水腔体内的营养液或水输送至输送管11。

应理解,显示屏17设有多个控制按键,该多个控制按键包括第一浇水按键、第二浇水按键和第三浇水按键,当用户按下第一浇水按键时,控制器19发送与第一浇水按键对应的第一浇水指令给第一水泵14和/或第二水泵15,以使得第一水泵14和/或第二水泵15根据第一浇水指令抽取与第一浇水指令对应的水量至花盆内;当用户按下第二浇水按键时,控制器19发送与第二浇水按键对应的第二浇水指令给第一水泵14和/或第二水泵15,以使得第一水泵14和/或第二水泵15根据第二浇水指令抽取与第二浇水指令对应的水量至花盆内;当用户按下第三浇水按键时,控制器19发送与第三浇水按键对应的第三浇水指令给第一水泵14和/或第二水泵15,以使得第一水泵14和/或第二水泵15根据第三浇水指令抽取与第三浇水指令对应的水量至花盆内。

在本实施例中,花盆主体10的顶部端分别设有与控制器19连接的光传感器和多个LED灯,以使得光传感器检测到当前的光照强度比较弱或检测到当前的光照强度第一预设值(人工自行设定的值)时,控制器19控制多个LED灯亮,以进行补光。

在本实施例中,花盆主体10的顶部端设有与控制器19连接的温湿度传感器18,以通过温湿度传感器18检测当前环境的温湿度。

在本实施例中,花盆主体10的侧壁设有与控制器19连接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6,以通过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6检测二氧化碳浓度。

应理解,本实施例集成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光传感器等传感器,可通过这些传感器采集植物生长环境的状态,并反馈给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然后控制器通过处理之后将数据通过物联网模块上传至云端和用户手机APP,且显示屏对植物生长环境的状况数值进行显示。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智能花盆包括:控制器;花盆主体,设有收容腔体,其中花盆主体的收容腔体的内侧壁设有至少一圈输送管,且输送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水口,以通过输送管为收容腔体内的植物浇灌;储水箱,可拆卸设置在花盆主体的一侧端,其中储水箱内设有第一储水腔体,第一储水腔体通过第一水管与输送管连接,以通过第一水管将第一储水箱内的营养液或水输送给输送管;第一水泵,设置在花盆主体的一侧端,与控制器连接,其中第一水泵设置在第一水管和输送管之间,以通过第一水泵将第一储水腔体内的营养液或水输送给输送管;其中,花盆主体的收容腔体的底部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土壤湿度传感器,且花盆主体的侧壁设有与控制器连接且用于显示收容腔体内的土壤的湿度的显示屏。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智能花盆能够通过显示屏显示土壤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花盆的土壤内的湿度的情况,并可以通过第一水泵将储水箱内的营养液或水传输至花盆内,能够对花盆内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浇水,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