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庭石斛栽培花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5272发布日期:2019-07-31 19:48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庭石斛栽培花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花卉种植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家庭石斛栽培花盆。



背景技术:

石斛是兰科植物之一,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我国大部分分布于西南、华南、台湾等地。石斛可入药,对人体有驱解虚热、益精强阴等疗效;石斛花花型优美精致,颜色鲜艳,具有秉性刚强、祥和可亲的气质,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石斛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特别是鼓槌石斛、金钗石斛等一些品种的石斛,茎秆饱满圆润,花色亮丽,非常适合开发成家庭盆栽花卉。

但是,石斛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栽培环境透气性要好;石斛忌干燥、怕积水,特别在新芽开始萌发至新根形成时需充足水分。但过于潮湿如遇低温,很容易引起腐烂;天晴干热时,除浇水外要往地面多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所以,家庭栽培石斛时经常会出现透气性不好、排水性不好而烂根等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家庭家庭石斛栽培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家庭石斛栽培花盆,其增加花盆的透气性、有利于排水,且可以保持一定的湿度利于石斛生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家庭盆栽石斛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支脚和底盘;所述槽体为顶面敞开且内部空心的倒梯形体结构,所述槽体侧面设置第一透气孔,所述槽体底面均匀设置第二透气孔;所述支脚均匀设置于所述槽体底面;所述底盘水平设置于所述槽体底面以下、且通过抽拉结构与所述支脚活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家庭盆栽石斛花盆,设置为倒梯形体结构可以方便水流向下渗透,避免水分囤积而引起石斛烂根;且在槽体侧面设置第一透气孔可以增加花盆的透气性;同时在槽体底面设置第二透气孔既可以增加透气性,又可以方便水份流出增加排水性;安装于支脚的底盘可以接收从槽体底面的第二透气孔流出的多余水分,避免水资源浪费,并且底盘中的水分随着蒸发能够通过第二透气孔为槽体内的植物补充水分,达到保水的效果;抽拉结构可以方便的将底盘从槽体底下抽出,从而可以方便的进行清洗和换水。

优选的,所述槽体底面为长方形;所述支脚包括四个,且分别垂直设置于所述底面的四个顶角处;所述底盘大小与所述槽体底面大小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抽拉结构包括两条动导轨、两条定导轨和滑动连接件;所述两条动导轨分设于所述底盘的两侧,且所述两条动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两条定导轨设置于所述支脚之间,且与所述动导轨位置相对应;所述滑动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动导轨与所述定导轨之间,所述定导轨与所述动导轨通过所述滑动连接件活动连接。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动导轨、定导轨以及滑动连接件相互配合可以方便的实现底盘与支脚活动连接,从而可以方便的将底盘从槽体底下向外抽拉。

优选的,所述两条动导轨分设于所述底盘的两长侧面。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动导轨设置于长侧面可以使底盘沿长边方向滑动,可以使结构配合的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底盘底面设置换水孔,所述换水孔上插设有孔塞。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底盘的底面设置换水孔可以方便的将底盘中的污水排出,节省人力和物力,使用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槽体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挂孔。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挂孔可以方便的连接挂钩或通过绳子将整体花盆结构悬挂于栏杆等位置,可以避免增加占地面积,增加美观效果。

优选的,所述挂孔设置于所述槽体的长侧面。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挂孔设置于长侧面可以使整体花盆结构悬挂起来更加稳定,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底盘的侧面设置把手,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底盘向外抽拉的一侧。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把手可以方便抽拉底盘,方便使用过程。

优选的,所述槽体顶面面积是底面面积的1.3~1.5倍;所述第一透气孔与所述槽体底面之间的距离为1/3槽体深度。

优选的,所述槽体深度为25~35cm,所述支脚高度为50cm,所述底盘与所述槽体底面的距离为30cm,所述第一透气孔直径为12mm,所述第二透气孔直径为5mm,所述换水孔直径为5cm;所述挂孔直径为20cm。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家庭盆栽石斛花盆,排水效果显著,避免水分囤积而影响石斛根部的透气性;透气性质优异,可以为根部提供充足的氧气,从而促进根部发育;通过底盘与第二透气孔配合,既可以避免水资源浪费,又可以及时为槽体内的石斛植株补充水分,达到保水的效果;底盘的安装方式可以方便使用过程进行清洗和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为槽体、2为支脚、3为底盘、4为第一透气孔、5为第二透气孔、6为抽拉结构、7为动导轨、8为定导轨、9为滑动连接件、10为换水孔、11为孔塞、12为挂孔、13为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家庭盆栽石斛花盆包括槽体1、支脚2和底盘3;槽体1为顶面敞开且内部空心的倒梯形体结构,槽体1侧面设置第一透气孔4,槽体1底面均匀设置第二透气孔5;支脚2均匀设置于槽体1底面;底盘3水平设置于槽体1底面以下、且通过抽拉结构6与支脚2活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家庭盆栽石斛花盆,设置为倒梯形体结构可以方便水流向下渗透,避免水分囤积而引起石斛烂根;且在槽体1侧面设置第一透气孔4可以增加花盆的透气性;同时在槽体1底面设置第二透气孔5既可以增加透气性,又可以方便水份流出增加排水性;安装于支脚2的底盘3可以接收从槽体1底面的第二透气孔5流出的多余水分,避免水资源浪费,并且底盘3中的水分随着蒸发能够通过第二透气孔5为槽体1内的植物补充水分,达到保水的效果;抽拉结构6可以方便的将底盘3从槽体1底下抽出,从而可以方便的进行清洗和换水。

为了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槽体1底面为长方形;支脚2包括四个,且分别垂直设置于底面的四个顶角处;底盘3大小与槽体1底面大小相对应。

为了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抽拉结构6包括两条动导轨7、两条定导轨8和滑动连接件9;两条动导轨7分设于底盘3的两侧,且两条动导轨7位于同一水平面;两条定导轨8设置于支脚2之间,且与动导轨7位置相对应;滑动连接件9设置于动导轨7与定导轨8之间,定导轨8与动导轨7通过滑动连接件9活动连接。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动导轨7、定导轨8以及滑动连接件9相互配合可以方便的实现底盘3与支脚2活动连接,从而可以方便的将底盘3从槽体1底下向外抽拉。

为了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两条动导轨7分设于底盘3的两长侧面。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动导轨7设置于长侧面可以使底盘3沿长边方向滑动,可以使结构配合的更加稳定。

为了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底盘3底面设置换水孔10,换水孔10上插设有孔塞11。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底盘3的底面设置换水孔10可以方便的将底盘3中的污水排出,节省人力和物力,使用更加方便。

为了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槽体1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挂孔12。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挂孔12可以方便的连接挂钩或通过绳子将整体花盆结构悬挂于栏杆等位置,可以避免增加占地面积,增加美观效果。

为了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挂孔12设置于槽体1的长侧面。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挂孔12设置于长侧面可以使整体花盆结构悬挂起来更加稳定,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底盘3的侧面设置把手13,把手13位于底盘13向外抽拉的一侧。

为了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槽体1顶面面积是底面面积的1.3~1.5倍;第一透气孔4与槽体1底面之间的距离为1/3槽体深度。

为了进一步的优化技术方案,槽体1深度为25~35cm,支脚2高度为50cm,底盘3与槽体1底面的距离为30cm,第一透气孔4直径为12mm,第二透气孔5直径为5mm;换水孔10直径为5cm;挂孔12直径为20mm。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家庭盆栽石斛花盆,排水效果显著,避免水分囤积而影响石斛根部的透气性;透气性质优异,可以为根部提供充足的氧气,从而促进根部发育;通过底盘3与第二透气孔5配合,既可以避免水资源浪费,又可以及时为槽体1内的石斛植株补充水分,达到保水的效果;底盘3的安装方式可以方便使用过程进行清洗和维护。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