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木根部加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3239发布日期:2019-05-21 20:36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树木根部加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树木根部加液装置。



背景技术:

树木是一种高大的木本组织植物,由“枝”和“杆”还有“叶”呈现,可存活几十年,一般将乔木称为树,有明显直立的主干,植株一般高大,分枝距离地面较高,可以形成树冠,树有很多种,俗语中也有将比较大的灌木称为“树”的,如石榴树和茶树等,树木是木本植物的总称,有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之分,树木主要是种子植物,蕨类植物中只有树蕨为树木,中国约有8000种树木,分为榕树、杨树、柳树和柏树等,树的主要四部分是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树根是在地下的,在一棵树的底部有很多根。

在对树木进行移栽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加液装置对树木根部注射营养液,目前大多数的加液装置结构单一,携带不方便,使用点滴带影响美观,不利于树木的吸收,且不便于重复使用,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树木根部加液装置,解决了携带不方便,使用点滴带影响美观,不利于树木的吸收,且不便于重复使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树木根部加液装置,包括储液箱,所述储液箱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远离储液箱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靠近壳体的一端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表面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杆,且第一活动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远离第一活动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杆,且第二活动杆远离矩形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矩形块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杆,两个所述横杆相对一端的表面均活动连接有外壳,所述横杆相对的一端且位于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表面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依次贯穿固定板和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连接板远离竖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短杆,所述短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贯穿套筒并延伸至套筒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且位于固定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底板,且底板表面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底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活动板。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远离第二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活动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套筒的表面开设有与滑轮相适配的弧形槽。

优选的,所述套筒延伸至壳体内部的一端与储液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套筒靠近储液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液管,所述加液管远离套筒的一端贯穿储液箱并延伸至储液箱的内部,所述加液管远离储液箱的一端贯穿套筒并延伸至套筒的内部,所述加液管延伸至套筒内部的一端与套筒内壁的底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底端开设有滴液孔,所述储液箱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所述套筒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远离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树木根部加液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树木根部加液装置,通过套筒靠近壳体的一端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内部,壳体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表面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杆,且第一活动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矩形块,矩形块远离第一活动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杆,且第二活动杆远离矩形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矩形块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杆,两个横杆相对一端的表面均活动连接有外壳,横杆相对的一端且位于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表面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连接板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竖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依次贯穿固定板和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连接板远离竖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短杆,短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贯穿套筒并延伸至套筒的内部,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活动板、固定块、滑轮和弧形槽的配合设置,使得该装置方便安装与拆卸,便于携带,方便维护,且可以重复使用,更加美观,节省了人力与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2)、该树木根部加液装置,通过储液箱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远离储液箱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套筒,套筒靠近储液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液管,加液管远离套筒的一端贯穿储液箱并延伸至储液箱的内部,加液管远离储液箱的一端贯穿套筒并延伸至套筒的内部,加液管延伸至套筒内部的一端与套筒内壁的底部相连通,套筒的底端开设有滴液孔,更加方便对树木根部进行加液,使用简单快捷,利于树木根部更好的吸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套筒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储液箱、2壳体、3套筒、4固定板、5第一活动杆、6矩形块、7第二活动杆、8连接板、9横杆、10外壳、11第一弹簧、12第二弹簧、13竖杆、14短杆、15底板、16第一连接杆、17第二连接杆、18活动板、19固定块、20滑轮、21弧形槽、22加液管、23滴液孔、24进液管、25支撑杆、2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树木根部加液装置,包括储液箱1,储液箱1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2,壳体2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且位于固定板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底板15,且底板15表面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6,第一连接杆16远离底板1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7,且第二连接杆17远离第一连接杆1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活动板18,活动板18与底板15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活动板18远离第二连接杆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9,固定块19远离活动板18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滑轮20,套筒3的表面开设有与滑轮20相适配的弧形槽21,壳体2远离储液箱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套筒3,套筒3的底端开设有滴液孔23,通过储液箱1、套筒3、加液管22和滴液孔23的设置,更加方便对树木根部进行加液,使用简单快捷,利于树木根部更好的吸收,储液箱1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24,套筒3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5,且支撑杆25远离套筒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6,套筒3延伸至壳体2内部的一端与储液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套筒3靠近储液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液管22,加液管22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门,通过外部开关进行控制,加液管22远离套筒3的一端贯穿储液箱1并延伸至储液箱1的内部,加液管22远离储液箱1的一端贯穿套筒3并延伸至套筒3的内部,加液管22延伸至套筒3内部的一端与套筒3内壁的底部相连通,套筒3靠近壳体2的一端贯穿壳体2并延伸至壳体2的内部,壳体2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且固定板4表面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杆5,且第一活动杆5远离固定板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矩形块6,矩形块6远离第一活动杆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杆7,且第二活动杆7远离矩形块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8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13,竖杆13远离连接板8的一端依次贯穿固定板4和壳体2并延伸至壳体2的外部,连接板8远离竖杆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短杆14,短杆14远离连接板8的一端贯穿套筒3并延伸至套筒3的内部,矩形块6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杆9,两个横杆9相对一端的表面均活动连接有外壳10,横杆9相对的一端且位于外壳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1,第一活动杆5与第二活动杆7表面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2,通过第一活动杆5、第二活动杆7、连接板8、横杆9、外壳10、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竖杆13和短杆14的配合设置以及第一连接杆16、第二连接杆17、活动板18、固定块19、滑轮20和弧形槽21的配合设置,使得该装置方便安装与拆卸,便于携带,方便维护,且可以重复使用,更加美观,节省了人力与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用时,首先把套筒3的底端立在地面上,用锤子敲击把手26,把套筒3打进土地中,使得套筒3底端接近树木根部,然后把套筒3及加液管22插入储液箱1一侧的壳体2中,加液管22通过储液箱1表面的圆形孔进入储液箱1中,然后拉动竖杆13,带动连接板8向壳体2移动,第一活动杆5和第二活动杆7受到挤压,横杆9向外壳10内挤压第一弹簧11,松开竖杆13,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12受力回弹,使得短杆14进入套筒3内部,同时在套筒3进入壳体2的过程中,滑轮20受到挤压,第一连接杆16和第二连接杆17进行移动,伸缩弹簧受力回弹,使得滑轮20卡进弧形槽21中,把套筒3及加液管22固定住,然后打开加液管22的电磁阀门,把储液箱1内的营养液通过加液管22和滴液孔23流出,对树木根部进行加液,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对该树木根部加液装置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