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度可调的定位鱼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2618发布日期:2019-05-11 00:12阅读:1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度可调的定位鱼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长度可调的定位鱼竿,属于钓鱼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鱼竿属于户外运动垂钓用具,目前的鱼竿长度普遍不能调节,垂钓者需要准备各种长度的鱼竿来满足不同垂钓地点和钓鱼的种类,不仅费钱还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长度可调的定位鱼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长度可调的定位鱼竿,包括:后堵、后堵定位管、一级竿、二级竿、三级竿、末梢节竿、导眼和渔轮座,所述后堵、后堵定位管是一个铸件,后堵定位管垂直后堵,后堵定位管的尾部设有外螺纹,一级竿和后堵之间通过后堵定位管外螺纹旋接,二级竿设置在一级竿内,三级竿设置在二级竿内,末梢节竿设置在三级竿内,一级竿的顶端、二级竿的顶端、三级竿的顶端和末梢节竿的顶端均固定有导眼,一级竿的曲面上固定有渔轮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度可调的定位鱼竿,可根据不同的场地、垂钓鱼的种类,调整鱼竿的长度,固定导眼的位置,实现一竿多用,便于携带简单出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长度可调的定位鱼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后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1为后堵,2为后堵定位管,3为一级竿(把手节),4为二级竿一,5为二级竿二,6为三级竿一,7为三级竿二,8为三级竿三,9为末梢节竿,10为导眼,11为渔轮座,12为后堵内腔,13为顶部支撑环,14为内支撑环,15为外支撑环一, 16为外支撑环二,17为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长度可调的定位鱼竿,包括:后堵1、后堵定位管2、一级竿3、二级竿、三级竿、末梢节竿9、导眼10和渔轮座11,所述后堵1、后堵定位管2是一个铸件,后堵定位管2垂直后堵1,后堵定位管2的尾部设有外螺纹17,一级竿3和后堵1之间通过后堵定位管外螺纹17旋接,二级竿设置在一级竿3内,三级竿设置在二级竿内,末梢节竿9设置在三级竿内,一级竿3的顶端、二级竿的顶端、三级竿的顶端和末梢节竿9的顶端均固定有导眼10,一级竿3的曲面上固定有渔轮座11。

所述后堵1和后堵定位管2铸造为一体,后堵定位管2外壁的直径由后部向前依次变小,第一处直径变小的环为外支撑环二16,第二处直径变小的环为外支撑环一15,后堵定位管2的前端为顶部支撑环13,后堵定位管2的前端内壁凹槽为内支撑环14。

所述二级竿至少由两节组成,分别为二级竿一4和二级竿二5。

所述三级竿至少由三节组成,分别为三级竿一6、三级竿二7和三级竿三8。

所述一级竿、二级竿和三级竿均为中空的锥形通孔,一级竿内包含多个套接的二级竿,二级竿内包含多个套接的三级竿,所述一级竿、二级竿和三级竿的前端均设有开口,且位于内侧的竿能够从位于外侧的竿体的前端开口处伸出;相邻两个竿体在拉长状态下,位于内侧的竿体末端与位于外侧的竿体前端通孔内壁过盈配合。各级竿体前端外壁固定有导眼,用于穿过鱼线,固定鱼线的走向。

一级竿外壁设有渔轮座,固定渔轮。一级竿较粗的一端内壁设有内螺纹,与后堵定位管外壁的外螺纹配合堵住各竿体。

后堵与后堵定位管是一个铸件,后堵定位管垂直后堵,后堵定位管为空心管,后堵定位管管壁根部设有外螺纹,与一级竿内螺纹配合拧紧,起到堵住各级竿节位于一级竿节内,后堵定位管外壁直径由后部向前依次有几次变径,直径越来越小,形成几处直径依次变小的环状外支撑环,各外支撑环外径与一级竿内二级竿由外向内的各竿体内径吻合,当需要鱼竿长度小于各竿节伸长的长度时,可依次将二级竿体由外向内依次推进固定到相应的外支撑环上,使用时不再伸出来,其他内部需要使用的二级竿体和全部三级竿体伸长到需要的长度,完成鱼竿长度的调节。使鱼竿最长为各级竿体都伸长后的长度,最短为一级竿体加三级竿体伸长后的长度。后堵定位管顶部直径与二级竿体内第一节三级竿体直径相同,用于支撑该竿体。后堵定位管内部空腔凸出来一个凸环形成后堵定位管的内支撑环支撑第二节三级竿体,其余三级竿体可贮存于后堵定位管空腔内。

鱼竿各竿节锥形直径首尾差距越小,鱼竿使用状态各竿节之间接触面越大,各竿节结合更严密,鱼竿越坚固耐用,该鱼竿后堵定位管各外支撑环、后堵定位管顶端、内支撑环、后堵定位管空腔依次和一级竿体内第一、第二等多个二级竿体对应。后堵定位管顶支撑环、内支撑环依次和三级竿体对应,其余内部三级竿体置于后堵定位管空腔内。达到鱼竿各竿节锥形直径首尾差距较小,鱼竿可以做的严密精致,能够适应不同的场地和鱼类,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