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用种子水培槽以及发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6672发布日期:2019-07-10 09:10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用种子水培槽以及发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土栽培领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实验用种子水培槽以及发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种子水培装置是把种子放置于开有孔的浮漂板上,然后将浮漂板漂浮于培养槽中,但其存在无法有效观测根的生长状况,因而对种子发育期进行相关酶活等生理测定造成一定的麻烦,同时也存在无法及时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导致根的腐烂,植物生长不均匀,导致相关生理实验无法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用种子水培槽,旨在改善种子萌发过程中溶氧缺乏和根的生长监测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芽装置,其能加快种子的萌发和生根,减少根的腐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实验用种子水培槽包括槽体、水雾喷洒器和外罩,外罩扣接于槽体顶部,水雾喷洒器安装于槽体顶部,且位于外罩内;

槽体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发芽槽和储液槽,外罩扣接与发芽槽上,发芽槽的内壁上设置有成对的卡槽,在成对的卡槽之间插接设置有发芽床,发芽床包括床盖和床体,床盖可拆卸的扣设于床体顶部,床盖上开设有种子放置孔和上泄水孔,床体的顶部设置有根孔和下泄水孔,根孔与种子放置孔上下连通,上泄水孔和下泄水孔上下连通,发芽槽底部设有回流装置,回流装置与储液槽内部连通;

储液槽内设置有泵,泵的电源线端口连接有定时插座,定时插座通过连接外部电源实现定时供电,实现泵的定时运行;

水雾喷洒器包括喷洒头和连接管,连接管顶端设有喷洒头,连接管底端与储液槽内的泵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床盖顶端设置有十字形分隔板,十字形分隔板高0.1c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种子放置孔孔径为0.2-1cm,且种子放置孔的孔径从开孔端向下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根孔设有0.3-1cm的深度,且根孔的底端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外罩和发芽槽周壁均为透明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外罩顶端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的两端分别与外部环境和外罩的内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外罩顶端设置有把手。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储液槽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当发芽槽的液面高度超过回流装置时,发芽槽内培养液沿回流装置流入储液槽内,实现培养液的循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发芽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实验用种子水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使用时,通过泵将储液槽内的培养液沿水雾喷洒器喷出,培养液在外罩内增加溶氧,从而使发芽床上的种子能在根孔中及时得到溶氧和培养液的补充,保证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溶氧及时补充。另外设置的根孔能够对根的生长持续进行监测,当根生长至一定长度,能进行相应的理化试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芽装置,其能加快种子的萌发和生根,减少根的腐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发芽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发芽床卡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回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雾喷洒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液槽的俯视图。

图标:1-外罩;2-水雾喷洒器;21-喷洒头;211-喷水孔;22-连接管;3-槽体;31-发芽槽;311-卡槽;3111-限位部;32-储液槽;4-万向轮;5-发芽床;51-床盖;511-种子放置孔;512-上泄水孔;513-管孔;514-十字形分隔板;52-床体;521-根孔;522-下泄水孔;53-连接件;6-通气孔;7-把手;8-定时插座;9-电源线;10-泵;11-回流装置;111-回流筒;1111-回流凹槽;112-回流筒底座;113-回流筒连接件;100-实验用种子水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验用种子水培槽100,参照图1和图2所示,包括槽体3、水雾喷洒器2和外罩1,外罩1扣接于槽体3顶部,水雾喷洒器2安装于槽体3顶部,且位于外罩1内。槽体3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发芽槽31和储液槽32,外罩1扣接于发芽槽31上,发芽槽31的内壁上设置有成对的卡槽311,在成对的卡槽311之间插接设置有发芽床5。

发芽床5包括床盖51和床体52,床盖51可拆卸的扣设于床体52顶部,床盖51上开设有种子放置孔511和上泄水孔512,床体52的顶部设置有根孔521和下泄水孔522。根孔521与种子放置孔511上下连通,上泄水孔512和下泄水孔522上下连通。

发芽槽31底部设有回流装置11,回流装置11与储液槽32内部连通。储液槽32内设置有泵10,泵10的电源线9端口连接有定时插座8,定时插座8通过连接外部电源实现定时供电,实现泵10的定时运行。

水雾喷洒器2包括喷洒头21和连接管22,连接管22顶端设有喷洒头21,喷洒头21上设置有喷水孔211,连接管22底端与储液槽32内的泵10相连接。

通过泵10将储液槽32内的培养液沿连接管22输送至水雾喷洒器2,在水压的作用下,水流从喷水孔211喷出。从而使种子放置孔511内的种子能在培养液中实现萌发,过量的培养液沿上泄水孔512和下泄水孔522下渗至发芽槽31内.当发芽槽31内液面高度超过回流装置11时,发芽槽31内的培养液回流至储液槽32内,从而实现培养液的循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外罩1为底部敞开的长方体外壳,外罩1扣接于槽体3顶部。在本实施例中外罩1和发芽槽31周壁均为透明材料,有利于实时观测水雾喷洒器2的工作状况和发芽槽31内种子的萌发状况及生根状况,此外,透明材料有助于植物萌发后进行光合作用。

进一步地,外罩1顶端设有通气孔6,通气孔6的数量至少两个,通气孔6的两端分别与外部环境和外罩1的内腔连通。通气孔6能保证种子萌发所必须的外部环境连通。当种子需要特定的萌发环境温度、湿度时,通气孔6能保证实验用种子水培槽100与外部环境一致。

进一步地,通气孔6可以在其周壁上设置有防尘抑菌膜,以保证槽体3有相应的洁净度,降低种子发霉的几率。外罩1有助于防止水雾喷洒器2中的培养液飞溅,节约了试验成本。

进一步地,外罩1顶端设置有把手7,在进行水培时,有助于方便拿取外罩1防止滑落。

进一步地,在本实例中,参照图1所示,发芽槽31和储液槽32上下依次设置,发芽槽31和储液槽32均为呈长方体设置的容器,用于容纳种子水培所需要的培养液。

参照图2和图3所示,在发芽槽31的内壁上设置有成对的卡槽311,在成对的卡槽311之间插接设置有发芽床5。发芽床5通过连接件53插接于卡槽311上。连接件53设置于发芽床5的床盖51的两侧,且与床盖51的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卡槽311在靠近连接件53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3111,当连接件53插接于卡槽311中时,限位部3111能限制连接件53的径向滑动及向下运动。从而保证发芽床5能在发芽槽31上稳固插接,为后续发芽实验提供了良好保障。

进一步地,发芽床5为呈长方体设置的平板,用于种子的发芽和生根实验。发芽床5包括床盖51和床体52,床盖51扣设于床体52顶部,且床盖51和床体52可拆卸的连接。床盖51上开设有种子放置孔511和上泄水孔512,床体52的顶部设置有根孔521和下泄水孔522。根孔521与种子放置孔511上下连通,上泄水孔512和下泄水孔522上下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例中,床盖51的厚度设置为0.1-0.3cm,种子放置孔511贯穿床盖51,种子放置孔511的深度也为0.1-0.3cm,以确保种子不会完全浸泡在培养液中影响种子萌发。种子放置孔511孔径设置在0.2cm-1cm之间,且孔径从开孔端向下逐渐减小至0.2-0.4cm。为保证植物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每两个种子放置孔511之间的间隙控制在1.5-2.5cm之间。种子放置孔511为横向和纵向阵列排布,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沿中心点阵列排布。

进一步地,根孔521用于容纳种子和根,根孔521设有0.3-1cm的深度,孔径在0.2-0.4cm,且根孔521的孔径从开孔端向下逐渐减小。根孔521底端密封,这样设置有助于储藏一部分培养液在根孔521内,能够承接部分培养液于根孔521内,从而保证种子水培过程中不会因为培养液不足而不能正常发芽而造成缺苗,进一步影响后续生理实验。

进一步地,在进行种子水培实验时,先将消毒后种子放入种子放置孔511中,摆放时种子的上端裸露于种子放置孔511外表面内,种子的底端与种子放置孔511内壁抵接。当水雾喷洒器2喷洒培养液时,种子放置孔511和根孔521能储藏培养液,保证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湿度。当种子生根后,根长长至1-2cm后,拆卸下床体52,调节回流装置11的高度控制发芽槽31的液面高度使植物幼根能部分浸没在培养液中,为植物幼根的后期生理生化试验提供保证。

进一步地,床盖51上开设有种上泄水孔512,床体52的顶部设置有下泄水孔522,上泄水孔512和下泄水孔522上下连通。通过上述设置有助于培养液从床盖51流入上泄水孔512,经下泄水孔522流出进入发芽槽31内。

进一步地,上泄水孔512和下泄水孔522的数目和位置一致,且上泄水孔512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以保证下泄的速度能满足种子的萌发。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床盖51顶端设置有十字形分隔板514,十字形分隔板514高0.1cm,在其他实施例中十字形分隔板514形状还可以设置为矩形。通过设置十字形分隔板514实现不同种类的种子进行分区域同时进行发芽。因此这套设置有助于实验员完成更多的实验任务,同时进行相应的生根发芽实验,减少了实验员的在水培种植时的时间安排,使用更加灵活。

进一步地,发芽床5顶端开设有管孔513,管孔513由上至下依次贯穿发芽床5和发芽槽31底部。管孔513用于连接管22连接发芽槽31和储液槽32,以实现储液槽32内培养液通过连接管22输送至水雾喷洒器2中。

参照图4所示,进一步地,发芽槽31底部还设置有回流装置11,包括回流筒111,回流筒底座112和回流筒连接件113,回流筒111设置于回流装置11的顶部,回流筒底座112设置于回流装置11的底部,回流筒底座112底端与储液槽32连通,回流筒111通过回流筒连接件113与回流筒底座112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回流筒111在本实施例中为柱体结构,也可以为台体或其他立体结构。回流筒111中间开设有通孔连通回流筒连接件113和回流筒底座112,发芽槽31中液面高度超过回流装置11高度时,培养液可以沿通孔回流至储液槽32内,从而实现培养液的循环利用。

进一步地,回流筒111顶端开设有回流凹槽1111,回流凹槽1111设置有内螺纹,可以通过内螺纹在回流筒111顶端连接至少一个回流筒的方式调节回流装置11的高度,从而实现回流筒111的实际应用的自适应调节。

进一步地,回流筒111底端还设置有外螺纹,回流筒连接件113设置有内螺纹。回流筒连接件113为防锈、耐腐蚀材料构成,通过内螺纹与回流筒111底端的外螺纹可拆卸的连接。回流筒底座112与回流筒连接件113固定连接为一体。

通过设计回流装置11,可以自适应调节发芽槽31中的培养液液面高度。当拆去床体52后,调节回流装置11的高度控制发芽槽31的液面高度使植物幼根能部分浸没在培养液中。减少种子萌发后培养液液面过高而造成幼苗根部的腐烂,也避免了培养液不足,造成植物受干旱胁迫无法正常生长,有助于降低试验成本,减少培养液的浪费和幼苗材料的不必要耗损。

参照图5所示,水雾喷洒器2安装于槽体3顶部,且位于外罩1内。水雾喷洒器2的设置有助于培养液的均匀分配,同时喷出的培养液能在外罩1增加溶氧,从而使发芽床上的种子能在根孔中及时得到溶氧和培养液的补充,保证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溶氧及时补充。

进一步地,水雾喷洒器2包括喷洒头21和连接管22,连接管22顶端设有喷洒头21。喷洒头21呈风扇形状,且在喷洒头21上设置有喷水孔211。在水压的作用下,水流从喷水孔211喷出。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喷洒头21套接于连接管22顶端,且连接管22的中空管道与喷洒头21内的中心空腔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喷洒头21与连接管22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螺纹连接,捆绑连接。喷水孔211与喷洒头21的中心空腔内连通。

参照图6所示,储液槽32内设置有泵10,连接管22底端与泵10相连接,通过泵10将储液槽32内的培养液沿连接管22输送至水雾喷洒器2,在水压的作用下,水流从喷水孔211喷出。

进一步地,泵10的电源线9端口连接有定时插座8,定时插座8通过连接外部电源实现定时供电,实现泵10的定时运行。

进一步地,定时插座8设置于槽体3外部,以防触电。定时插座8可以通过设置通断电时间实现间歇式供电,泵10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运行。这样设置,有助于在夏秋水分蒸发量大的季节增加定时插座8的供电时间,确保种子的正常萌发,而在春冬水分蒸发量小的季节减少定时插座8的供电时间,确保水培实验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22的材料是PVC管,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聚乙烯管,聚丙烯管、聚甲醛管、有酚塑料管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进一步地,储液槽32底部设置有多个万向轮4,便于本实用新型在需要阳光照射时,随时移动。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使用时,通过泵10将储液槽32内的培养液沿水雾喷洒器2喷出,培养液在外罩1内增加溶氧,从而使发芽床5上的种子能在根孔521中及时得到溶氧和培养液的补充,保证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溶氧及时补充。另外设置的根孔521能够对根的生长持续进行监测,当根生长至一定长度,能进行相应的理化试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芽装置,其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外罩,水雾喷洒器和槽体,故发芽装置能加快种子的萌发和生根,减少根的腐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