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5087发布日期:2019-04-29 11:3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是一种改进的养殖池。



背景技术:

现今将养殖业通过工厂化运作,工厂化养鱼是指运用建筑、机电、化学、自动控制学等学科原理,对养鱼生产中的水质、水温、水流、投饵、排污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始终维持鱼类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污染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

现今的养殖池通过水体旋流的方式将养殖内的残饵与粪便沉积在池体底部的中心位置,然后通过排污管将残饵与粪便吸走,储存在沉淀装置内进行沉淀过滤,使得水体能够再次使用,并且将过滤后的残饵与粪便用作种植肥料,但是由于水产养殖中的残饵与粪便极容易溶解水中,当含有残饵与粪便的水体经过管路转弯和水泵抽水会使残饵与粪便加速分解于水中,造成沉淀时间长,以及沉淀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一种改进的养殖池,其作用是能够以最短路线,最小转弯来沉淀残饵与粪便,避免残饵与粪便溶解在水中。

一种改进的养殖池,包括池体,池体内设有养殖区,养殖区的中心轴线上设有筒状壳体,筒状壳体内设有沉淀腔,所述沉淀腔上部向下延伸有上窄下宽的锥形导流套筒,锥形导流套筒的底部设有下开口,沉淀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上设有上宽下窄的锥形缓流套筒,锥形缓流套筒的顶部穿过下开口延伸入锥形导流套筒内,锥形缓流套筒的两端为敞开状并分别构成进水口和排水口,且进水口与养殖区连通,排水口与沉淀腔连通,该结构的养殖池通过锥形导流套筒和锥形缓流套筒的配合使水在不同截面管路中流动,逐渐变慢,能够以最短路线,最小转弯来沉淀残饵与粪便,避免因管路转弯和水泵抽水加速残饵与粪便分解到水中。

优选的,所述锥形导流套筒的外端面与筒状壳体内壁之间呈错位式倾斜设置有若干个挡水环。

优选的,所述筒状壳体外端面的圆周方向上下设置有至少两层环形挡板组,每层环形挡板组上设有至少两等间排列的遮挡部,每层相邻的两遮挡部之间构成氧气上浮通道,上下相邻的两遮挡部呈错位式互补排列,且最下层遮挡部对应的池体底面上安装有增氧装置。

优选的,所述沉淀腔的底部设有下凹的第一锥形底面,第一锥形底面的中心部开设有连通池体的排污口,第一锥形底面上设置有连通沉淀腔和池体外的排污通道。

优选的,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下凹的第二锥形底面,排污口设置在第二锥形底面的中心轴线上,池体的上侧壁开设有连接养殖区的上排水口。

优选的,所述筒状壳体的上侧壁开设有连接沉淀腔的壳体排水口,壳体排水口连接有设置在池体外的净化装置,池体的上方倾斜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与净化装置连通。

优选的,所述锥形导流套筒以及锥形缓流套筒为中空的圆筒,锥形导流套筒的直径由上至下呈逐渐增大状,锥形缓流套筒的直径由上至下呈逐渐缩小状。

优选的,所述池体为圆形或方形或多角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养殖池,结构简单,该结构的养殖池能够利用水下压力增加氧气泡停留在水下的时间,增加氧气与水接触时间,使水中氧气含量增加,利于高密度养殖,而且养殖物在遮挡部下方游动,能够避免养殖人员或其他环境因素惊吓到养殖物,导致养殖物到处乱窜影响进食,从而影响养殖物的正常生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改进的养殖池,包括池体1,池体1内设有养殖区2,养殖区2的中心轴线上设有筒状壳体3,筒状壳体3内设有沉淀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腔4上部向下延伸有上窄下宽的锥形导流套筒5,锥形导流套筒5的底部设有下开口501,沉淀腔4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6,排污口6上设有上宽下窄的锥形缓流套筒7,锥形缓流套筒7的顶部穿过下开口501延伸入锥形导流套筒5内,锥形缓流套筒7的两端为敞开状并分别构成进水口701和排水口702,且进水口701与养殖区2连通,排水口702与沉淀腔4连通,该结构的养殖池通过锥形导流套筒和锥形缓流套筒的配合使水在不同截面管路中流动,逐渐变慢,能够以最短路线,最小转弯来沉淀残饵与粪便,避免因管路转弯和水泵抽水加速残饵与粪便分解到水中。

所述锥形导流套筒5的外端面与筒状壳体3内壁之间呈错位式倾斜设置有若干个挡水环8,挡水环8能够将水体流动的速度减至最低,接近静止装置,使经过锥形导流套筒5和锥形缓流套筒7初次减速沉淀后的水体经过挡水环8进行二次减速沉淀。

所述筒状壳体3外端面的圆周方向上下设置有至少两层环形挡板组9,每层环形挡板组9上设有至少两等间排列的遮挡部10,每层相邻的两遮挡部10之间构成氧气上浮通道11,上下相邻的两遮挡部10呈错位式互补排列,且最下层遮挡部10对应的池体1底面上安装有增氧装置12。

该结构的养殖池能够利用水下压力增加氧气泡停留在水下的时间,增加氧气与水接触时间,使水中氧气含量增加,利于高密度养殖,而且养殖物在遮挡部10下方游动,能够避免养殖人员或其他环境因素惊吓到养殖物,导致养殖物到处乱窜影响进食,从而影响养殖物的正常生长。

所述沉淀腔4的底部设有下凹的第一锥形底面401,第一锥形底面401的中心部开设有连通池体1的排污口6,第一锥形底面401上设置有连通沉淀腔4和池体1外的排污通道13,使粪便或者残饵沉淀在沉淀腔4底部,便于通过排污通道13集中处理排走。

所述池体1的底部设有下凹的第二锥形底面101,排污口6设置在第二锥形底面101的中心轴线上,池体1的上侧壁开设有连接养殖区的上排水口102;上排水口102能够将养殖池池面上的漂浮残饵垃圾排到池体1外内,养殖区内的水旋转把沉淀在池底的残饵与粪便集中在养殖池中间底部,排污口6通过水流吸力将残饵与粪便吸入沉淀腔4内,方便集中排走残饵与粪便。

所述筒状壳体3的上侧壁开设有连接沉淀腔4的壳体排水口402,壳体排水口连接有设置在池体外的净化装置14,池体1的上方倾斜设置有进水管15,进水管15与净化装置14连通,由于壳体排水口402的高度低于上排水口102,通过连通器原理,使沉淀腔4的水体通过壳体排水口402排出到池体1外的净化装置14上继续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水体通过进水管15再次流入养殖区2内,由于进水管15为倾斜设置,使得水体在排出时能够使养殖区2形成旋转水流,将下沉的残饵与粪便聚集在养殖区2底部中央位置。

所述锥形导流套筒5以及锥形缓流套筒7为中空的圆筒,锥形导流套筒5的直径由上至下呈逐渐增大状,锥形缓流套筒7的直径由上至下呈逐渐缩小状,使水体在经过锥形缓流套筒7时,由于锥形缓流套筒7的截面直径逐渐增大,使得水体在向上流动中速度逐渐变慢,通过排水口702排出锥形缓流套筒7后,水体撞上锥形导流套筒5的内壁,由于锥形导流套筒5的的截面直径向下逐渐增大,使得水体流动的速度继续放缓并向下流动,然后将水体流动方向导向锥形缓流套筒7的外周,使得残饵与粪便能够沉淀在锥形缓流套筒7外的沉淀腔4底部。

所述池体1为圆形或方形或多角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