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秧自动喷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9082发布日期:2019-05-15 22:15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水稻育秧自动喷雾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育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水稻育秧自动喷雾系统。



背景技术:

水稻种植具有直播和育秧两种方式,水稻直播就是不进行育秧、移栽而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的一种栽培方式。大面积水稻直播可节省大量劳力,缓解劳力季节性紧张的矛盾,对实现水稻生产的轻型化、专业化、规模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但是直播水稻存在着难全苗、草害重、易倒伏的难题,所以为保证水稻种植的产量,对水稻进行育秧、移栽。

为保证育秧时秧苗的茁壮成长,对秧苗进行喷水、喷药,但是多数育秧者都没有采用大规模育秧,未使用价格昂贵的喷雾系统,基本由操作者持喷雾器进行喷水或喷药,申请号为201320192989.1,专利名称为一种稻苗育秧微量喷雾器的技术方案,达到了能够精确控制药量使用方便快捷的效果,但是还是要由操作者采用背等方式进行移动,需手动操作使液体喷出,工作量大,浪费较大人力。

因此,设计一种适用于小规模育秧的水稻育秧自动喷雾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水稻育秧自动喷雾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水稻育秧自动喷雾系统,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连接有四个矩阵分布的U型板,所述U型板相对应的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轮子,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连接有扶手,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通过支撑装置连接有桶,所述桶的侧壁通过水泵贯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贯通连接有硬质管,所述硬质管的下端贯通连接有雾化喷头;

所述硬质管活动套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上开设的第一螺纹孔内螺纹配合有螺杆,螺杆位于第一套筒内部的一端与硬质管的侧壁相抵,所述第一套筒的外侧壁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下端均与支撑板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第二面板上开设有两个条形槽,两个所述条形槽内放置有两个双头螺杆,两个双头螺杆分别位于第一套筒的上下方,每个所述双头螺杆的两端均螺纹配合有螺帽,螺帽的外棱径大于条形槽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雾化喷头共有三个,且三个雾化喷头等距离直线分布,增大喷液面积。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下壳体,下壳体的下端与支撑板的上端面连接,所述下壳体活动套接有上壳体,上壳体的上端面与桶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面与支撑板的上端面之间连接有四个矩阵分布的弹簧,本装置若在移动的过程中晃动较大,弹簧可对桶进行减震,且当桶内的液体减少后,桶整体的重量变轻,在弹簧的作用下,桶上升,提醒操作者桶内液体的使用情况。

优选的,所述双头螺杆两端之间的距离比第一套筒的直径大1mm,使用结束后可将第一套筒转动至竖直状态,使第一套筒位于双头螺杆之间,减少整个装置的占用空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相对的侧壁上均纵向开设有四个等距离直线分布的限位孔,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螺纹段并螺纹配合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插入其中一个限位孔中,将连接杆插入不同高度的限位孔中,控制雾化喷头的喷水面积,控制用水量。

优选的,所述条形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防滑纹,增大与双头螺杆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将药或水等液体放入桶中,将水泵接通外部电源并启动,液体经水泵、软管和硬质管流至雾化喷头,经雾化喷头雾化将液体喷出,构成一个喷雾系统,操作者手扶扶手推动整个装置前进,雾化喷头经过秧苗的上方对秧苗进行喷液,此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移动方便,且可自动进行喷液,工作量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板;2-U型板;3-轮子;4-扶手;5-支撑装置;51-下壳体;52-上壳体;53-弹簧;6-桶;7-水泵;8-软管;9-硬质管;10-雾化喷头;11-第一套筒;12-螺杆;13-连接杆;14-第二套筒;15-第一面板;16-限位孔;17-第二面板;18-条形槽;19-双头螺杆;20-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水稻育秧自动喷雾系统,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下端面连接有四个矩阵分布的U型板2,U型板2相对应的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轮子3,支撑板1的上端面连接有扶手4,支撑板1的上端面通过支撑装置5连接有桶6,桶6的侧壁通过水泵7贯通连接有软管8,软管8贯通连接有硬质管9,硬质管9的下端贯通连接有三个等距离直线分布的雾化喷头10;

硬质管9活动套接有第一套筒11,第一套筒11上开设的第一螺纹孔内螺纹配合有螺杆12,螺杆12位于第一套筒11内部的一端与硬质管9的侧壁相抵,第一套筒11的外侧壁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杆13,连接杆13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面板15和第二面板17,第一面板15和第二面板17的下端均与支撑板1的上端面连接,第二面板17上开设有两个条形槽18,条形槽18的侧壁上开设有防滑纹,两个条形槽18内放置有两个双头螺杆19,两个双头螺杆19分别位于第一套筒11的上下方,每个双头螺杆19的两端均螺纹配合有螺帽20,螺帽20的外棱径大于条形槽18的宽度。

本案中,将第一套筒11上的螺杆12转动对硬质管9的位置进行固定,将两个双头螺杆19分别位于第一套筒11的上下方,转动螺帽20使之与第二面板17紧密接触,将双头螺杆19固定在第二面板17上,双头螺杆19对第一套筒11的位置进行固定使硬质管9保持水平,将药或水等液体放入桶6中,将水泵7接通外部电源并启动,液体经水泵7、软管8和硬质管9流至雾化喷头10,经雾化喷头10雾化将液体喷出,构成一个喷雾系统,操作者手扶扶手4推动整个装置前进,雾化喷头10经过秧苗的上方对秧苗进行喷液,此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移动方便,且可自动进行喷液,工作量小。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水稻育秧自动喷雾系统,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下端面连接有四个矩阵分布的U型板2,U型板2相对应的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轮子3,支撑板1的上端面连接有扶手4,支撑板1的上端面通过支撑装置5连接有桶6,桶6的侧壁通过水泵7贯通连接有软管8,软管8贯通连接有硬质管9,硬质管9的下端贯通连接有三个等距离直线分布的雾化喷头10;

硬质管9活动套接有第一套筒11,第一套筒11上开设的第一螺纹孔内螺纹配合有螺杆12,螺杆12位于第一套筒11内部的一端与硬质管9的侧壁相抵,第一套筒11的外侧壁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杆13,连接杆13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面板15和第二面板17,第一面板15和第二面板17的下端均与支撑板1的上端面连接,第二面板17上开设有两个条形槽18,条形槽18的侧壁上开设有防滑纹,两个条形槽18内放置有两个双头螺杆19,两个双头螺杆19分别位于第一套筒11的上下方,每个双头螺杆19的两端均螺纹配合有螺帽20,螺帽20的外棱径大于条形槽18的宽度;

支撑装置5包括下壳体51,下壳体51的下端与支撑板1的上端面连接,下壳体51活动套接有上壳体52,上壳体52的上端面与桶6连接,上壳体52的下端面与支撑板1的上端面之间连接有四个矩阵分布的弹簧53;

双头螺杆19两端之间的距离比第一套筒11的直径大1mm;

第一面板15和第二面板17相对的侧壁上均纵向开设有四个等距离直线分布的限位孔16,其中一个连接杆13上开设有螺纹段并螺纹配合有第二套筒14,第二套筒14插入其中一个限位孔16中。

本案中,本装置若在移动的过程中晃动较大,弹簧53可对桶6进行减震,且当桶6内的液体减少后,桶6整体的重量变轻,在弹簧53的作用下,桶6上升,提醒操作者桶6内液体的使用情况;

双头螺杆19两端之间的距离比第一套筒11的直径大1mm,使用结束后可将第一套筒11转动至竖直状态,使第一套筒11位于双头螺杆19之间,减少整个装置的占用空间;

使用时,可将第二套筒14转动缩短与连接杆13的整体长度,将连接杆13取出后插入不同高度的限位孔16中,控制雾化喷头10的喷水面积,控制用水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