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4365发布日期:2019-06-11 22:2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稻米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容易消化,不仅是我国的主要食粮,世界上也约有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特别大,在众多的粮食当中,大米的需求量在我国最大,所以大米的产量与我国人们的基本生活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很多的农业试验都是在水稻如何能高产的方面进行的,但是都是在农田里将水稻每个成长阶段的取样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不仅需要关注研究、还要关注水稻的生产环境。

现有的水稻栽培装置受实验室环境地形影响,大都固定摆放,空间利用率不高,使用不方便,并且需要人工进行浇灌,工人工作量大,水稻的栽培环境要求较高,人为控制很难达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包括柜体、底座、保温层和托板,所述柜体顶部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表面设有显示器,所述柜体底部设有底座,所述柜体表面设有柜门,所述柜门侧面设有合页,所述柜门通过合页与柜体转动连接,所述柜门表面设有透明观察窗,所述柜体内四周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内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部设有托板,所述托板两侧设有卡块,所述托板通过卡块与卡槽滑动连接,所述柜体内表面设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下部设有喷头,所述柜体内顶部设有白炽灯,所述白炽灯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柜体两侧设有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托板内部设有培养槽,所述培养槽下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部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板与托板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支撑板下部设有集水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下部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与底座焊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内部设有水箱,所述水箱内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左侧设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与喷头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柜体内底部设有氧气泵,所述氧气泵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温控装置外部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通过螺栓与柜体固定连接,所述保护罩表面设有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在柜体内部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柜体内部温湿度,并通过显示器显示,柜体内部设置的温控装置通过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数据,自动恒温柜体内部温度,柜体内四周设置的保温层,防止柜体内部温度流失,底座内部设置水箱,通过水泵抽取内部的水由喷头喷出进行灌溉,并且柜体内部设置的氧气泵提供充足的氧气,为水稻栽培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托板通过卡块与保温层内部的卡槽滑动连接,方便实验人员拿放,并且托板内部支撑板设置有通孔,培养槽内部的多余水分可以通过通孔流入集水槽,防止栽培过程中水稻水分过多,底座设置的万向轮方便实验人员移动栽培装置,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的托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柜体-1、透明观察窗-2、合页-3、柜门-4、底座-5、保护罩-6、控制器-7、显示器-8、白炽灯-9、保温层-10、温控装置-11、温湿度传感器-12、喷头-13、托板-14、卡槽-15、氧气泵-16、水箱-17、通水管-18、水泵-19、万向轮-20、卡块-21、集水槽-22、培养槽-23、支撑板-24、通孔-25、散热孔-2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包括柜体1、底座5、保温层10和托板14,所述柜体1顶部设有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表面设有显示器8,所述柜体1底部设有底座5,所述柜体1表面设有柜门4,所述柜门4侧面设有合页3,所述柜门4通过合页3与柜体1转动连接,所述柜门4表面设有透明观察窗2,所述柜体1内四周设有保温层10,所述保温层10内部设有卡槽15,所述卡槽15内部设有托板14,所述托板14两侧设有卡块21,所述托板14通过卡块21与卡槽15滑动连接,所述柜体1内表面设有温湿度传感器12,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2通过导线与控制器7电性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2下部设有喷头13,所述柜体1内顶部设有白炽灯9,所述白炽灯9通过导线与控制器7电性连接,所述柜体1两侧设有温控装置11,所述温控装置11通过导线与控制器7电性连接,所述托板14内部设有培养槽23,所述培养槽23下部设有支撑板24,所述支撑板24内部设有通孔25,所述支撑板24与托板14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支撑板24下部设有集水槽22。

请参阅图1,所述底座5下部设有万向轮20,所述万向轮20与底座5焊接固定,通过万向轮移动栽培装置,简单实用。

请参阅图1,所述底座5内部设有水箱17,所述水箱17内部设有水泵19,所述水泵19左侧设有通水管18,所述通水管18与喷头13相连通,通过水泵19抽取水箱17内部的水由喷头13喷出进行灌溉。

请参阅图1,所述柜体1内底部设有氧气泵16,所述氧气泵16通过导线与控制器7电性连接,氧气泵16给水稻栽培提供充足的氧气。

请参阅图1,所述温控装置11外部设有保护罩6,所述保护罩6通过螺栓与柜体1固定连接,所述保护罩6表面设有散热孔26,保护罩6保护温控装置11免受撞击损坏,并且通过散热孔26散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在柜体1内部设置温湿度传感器12,实时监测柜体1内部温湿度,并通过显示器8显示,柜体1内部设置的温控装置11通过温湿度传感器12采集数据,通过控制器7控制自动恒温柜体1内部温度,柜体1内四周设置的保温层10,防止柜体1内部温度流失,底座5内部设置水箱17,通过水泵19抽取内部的水由喷头13喷出进行灌溉,并且柜体1内部设置的氧气泵16提供充足的氧气,为水稻栽培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托板14通过卡块21与保温层10内部的卡槽15滑动连接,方便实验人员拿放,并且托板14内部支撑板24设置有通孔25,培养槽23内部的多余水分可以通过通孔25流入集水槽22,防止栽培过程中水稻水分过多,底座5设置的万向轮20方便实验人员移动栽培装置,简单实用,温控装置11外部设置的保护罩6,可以有效保护温控装置11,并通过散热孔26进行散热,柜体1顶部设置的白炽灯9,给柜体1内部提供有效光源,柜门4设置的透明观察窗2,方便实验人员观察。

本实用新型的柜体1、透明观察窗2、合页3、柜门4、底座5、保护罩6、控制器7、显示器8、白炽灯9、保温层10、温控装置11、温湿度传感器12、喷头13、托板14、卡槽15、氧气泵16、水箱17、通水管18、水泵19、万向轮20、卡块21、集水槽22、培养槽23、支撑板24、通孔25、散热孔26,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水稻栽培装置受实验室环境地形影响,大都固定摆放,空间利用率不高,使用不方便,并且需要人工进行浇灌,工人工作量大,水稻的栽培环境要求较高,人为控制很难达到要求,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该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在柜体内部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柜体内部温湿度,并通过显示器显示,柜体内部设置的温控装置通过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数据,自动恒温柜体内部温度,柜体内四周设置的保温层,防止柜体内部温度流失,底座内部设置水箱,通过水泵抽取内部的水由喷头喷出进行灌溉,并且柜体内部设置的氧气泵提供充足的氧气,为水稻栽培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托板通过卡块与保温层内部的卡槽滑动连接,方便实验人员拿放,并且托板内部支撑板设置有通孔,培养槽内部的多余水分可以通过通孔流入集水槽,防止栽培过程中水稻水分过多,底座设置的万向轮方便实验人员移动栽培装置,简单实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合,组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