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农业灌溉用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9632发布日期:2019-04-20 02:2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节水型农业灌溉用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水利设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水型农业灌溉用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灌溉方式一般可分为为传统的地面灌溉、普通喷灌以及微灌。传统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但这类灌溉方式往往耗水量大、水的利用力较低,是一类很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另外,普通喷灌技术是中国农业生产中较普遍的灌溉方式。但普通喷灌技术的水的利用效率也不高。现代农业微灌溉技术包括微喷灌、滴灌、渗灌等,这些灌溉技术一般节水性能好、水的利用率较传统灌溉模式高。

目前,果树农田基本上仍然采用渠灌、漫灌的形式,只有一部分水被根系吸收,而大部分水直接流入地下,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采用的节水灌溉设置如喷灌、滴灌系统设施需要在地里铺设相应的管道,工程量比较大而且维护的费用也比较高;再者,使用喷灌、滴灌的情况多见于种植物比较低的农田,在一些种植物较高的地里铺设管路以及一些直立式的喷头非常不方便,如在果树地里铺设喷头就不方便管理人员采摘,而且管路的连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农业果树灌溉采用喷灌方式所面临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节水型农业灌溉用供水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水型农业灌溉用供水装置,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半环形的供水器,所述供水器包括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的底部设置有渗水孔,所述渗水孔上设置有管漏,所述管漏的侧面均匀分布有漏孔,所述供水器的顶部设置有半环形的上盖,所述上盖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上设置有进水管,两个供水器的进水管通过三通管连接,所述三通管用来连接输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上盖的外径小于储水腔的外径。

作为优选,所述渗水孔包括大渗水孔和分布在大渗水孔两侧的小渗水孔,所述大渗水孔与小渗水孔沿供水器圆周阵列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供水器的底部设置有底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水型农业灌溉用供水装置,两个供水器将植株围绕在中间,储水腔中的水通过管漏以及相应的渗水孔向下渗入到地表,以注灌的形式将水均匀分布在植株周围地表,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还有利于植株根系充分吸收;利用底沿与地面形成的空间可以保持地表部分的湿度,同时,储水腔中水可以从上盖的外围向上提供给树叶水分,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碳水化合物,提高植株产量。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节水型农业灌溉用供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供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供水器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提供给的管漏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供水器;2、储水腔;3、渗水孔;31、大渗水孔;32、小渗水孔;4、管漏;41、漏孔;5、上盖;6、进水孔;7、进水管;8、三通管;9、底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水型农业灌溉用供水装置,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半环形的供水器1,供水器1包括储水腔2,供水器1的顶部设置有半环形的上盖5,上盖5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进水孔6,进水孔6上设置有进水管7,两个供水器的进水管通过三通管8连接,三通管8用来连接输水管(图中未画出)。两个供水器1将植株围绕在中间,相邻植株所属的供水器通过输水管连通,输水管由水泵与总水管向储水腔中供水。需要说明的是,输水管连通并通水之后,产生一定的虹吸效应,依次可将所有连通的储水腔中蓄满水,而且输水管可以卷收,不用一直铺设在地里,可以延长输水管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上盖5的外径小于储水腔2的外径,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储水腔2中水有一小部分可以从上盖5的外围向上提供给树叶水分,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碳水化合物,提高植株产量。

为了使水分被植物根系充分吸收,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注灌的形式向植株供水,其中,在储水腔2的底部设置有渗水孔3,渗水孔3上设置有管漏4,管漏4的侧面均匀分布有漏孔41,水从漏孔41以及相应的渗水孔3向下伸入的地表,以注灌的形式将水均匀分布在植株周围地表,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还有利于植株根系充分吸收。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渗水孔3包括大渗水孔31和分布在大渗水孔31两侧的小渗水孔32,大渗水孔31与小渗水孔32沿供水器圆周阵列分布,这样的话,位于小渗水孔32垂直位置之下的地表的水分注入量小于位于大渗水孔31垂直位置之下的地表的水分注入量,土壤湿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由大渗水孔31而来的水分有一部分会向水平运动,从而减缓了土壤中水分下降的速率,保证水分在地表分布,有利于根系吸收。

为了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水器1的底部设置有底沿9,利用底沿9与地面形成的空间可以保持地表部分的湿度,提高土壤中有机养分可以在土壤颗粒间的流动性,促进养分被植物根系吸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