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捕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5765发布日期:2019-06-14 22:0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蟑螂捕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灭害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蟑螂捕杀装置。



背景技术:

蟑螂作为一种生命力顽强及繁殖能力强的特点,长久以来困扰着人们,而且蟑螂身上携带了大量的有害的寄生虫、病菌,当其对我们的食品污染后,人们直接进食会给人们的人身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人们在不断地寻找有效、卫生的蟑螂捕杀方式及工具。

在公告号为CN205962469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蟑螂粘板,包括蟑螂贴和固定装置;所述蟑螂贴包括基底层;所述基底层的一侧设置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上覆盖有贴纸所述贴纸、所述粘接层和所述基底层均为方形;

所述基底层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蟑螂贴固定在工作位置。即将敞开的蟑螂粘板直接放在地上,通过粘接层去粘住蟑螂。这种情况下,蟑螂只能被粘住,无法完全及时杀死,在其长期挣脱下有逃走的风险,导致失效诱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蟑螂捕杀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蟑螂捕杀装置,包括空心壳体和反应电路,所述空心壳体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内部的爬行通道,所述爬行通道在朝向空心壳体内部的端部设置有一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两端转动设置在空心壳体的内部侧壁上,转动辊的表面设置有一层诱捕粘胶层,在转动辊远离爬行通道的另一侧设置有斜坡,所述斜坡较高的一端与诱捕粘胶层外表面相切,所述斜坡较低的一端下方放置有高压电网;

所述反应电路包括:

距离传感器,设置于爬行通道靠近转动辊一侧的端部侧壁上并朝向相对一侧的侧壁,用于检测距离传感器前方的遮挡状态并在其信号输出端输出一检测信号;

电机,输出轴与所述转动辊的转轴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辊转动;

控制电路,耦接于距离传感器、电机以及所述高压电网,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电机与所述高压电网的通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蟑螂在诱捕粘胶层的引诱下,沿爬行通道爬到诱捕粘胶层上被粘住,此时遮挡住距离传感器,触发控制电路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辊转动,并启动高压电网,蟑螂被带到斜坡处被刮下,并沿着斜坡滑到下方的高压电网上,蟑螂被电死,达到了高效捕杀蟑螂的效果;且由于整个过程在空心壳体内进行,较为安全且卫生,也不会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习惯。

进一步的,所述斜坡内部向外开设有滑行通道,所述高压电网安装于所述滑行通道的开口下方,高压电网的上端面与所述滑行通道下表面相平齐;

所述反应电路还包括一电磁铁YA,电磁铁YA耦接着控制其通断的控制电路;

电磁铁YA安装于所述滑行通道朝斜坡内的一端,在相对电磁铁YA朝向滑行通道的开口的一侧滑动设置有一磁铁块,磁铁块与电磁铁YA之间连接一复位弹簧,电磁铁YA的铁芯朝向所述磁铁块,电磁铁YA通电后朝向磁铁块产生的磁极与磁铁块朝向电磁铁YA产生的磁极相同;

空心壳体在高压电网远离滑行通道的一侧下方设置有排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距离传感器的触发下如上面所说的一系列响应,蟑螂被高压电网电死,此时通过导通电磁铁YA,电磁铁YA与磁铁块同性相斥,磁铁块被推出滑行通道,将高压电网上的蟑螂推下去,从排出口清理出去,当电磁铁YA断路后,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拉回滑行通道,实现了复位;实现高压电网表面的自清理,为后期其他蟑螂的捕杀做好良好的工作效果保障。

进一步的,所述排出口端部的外侧设置有一圈边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时,可将垃圾袋套在排出口外侧的边沿上,并可用橡皮筋加固,这样被磁铁块推落的蟑螂直接落入垃圾袋中,日常使用时只需定期扔掉垃圾袋就行,使得整个装置的清理更加便捷、卫生。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壳体包括顶盖和下壳体,所述顶盖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固定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当长时间时候后,可以通过打开顶盖,进行对内部结构的清理,保持一定程度的卫生,另外可以对转动辊上的诱捕粘胶层进行更换,保持诱捕粘胶层良好的粘连性以及用来诱捕的香味,是捕杀蟑螂的良好保障措施。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的顶部边沿向内开设有卡接槽,卡接槽的内部侧壁上设置有凸球块,所述顶盖的底部边沿上设置有卡接头,所述卡接头插接于所述卡接槽内,所述卡接头的侧壁上开设有半球槽,所述半球槽与所述凸球块相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在拆卸顶盖时,可以通过直接向上轻拔,就可以实现拆卸,较为便捷;同样,当装顶盖时,可以将卡接头对准卡接槽按下,使得半球槽与所述凸球块相卡接,即可实现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状态确认电路,耦接于所述距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用于当距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持续输出一第一时间段的高电平的检测信号后,在状态确认电路的输出端输出一高电平的驱动信号;

总驱动电路,耦接于所述状态确认电路的输出端、电机、高压电网、电磁铁YA,用于当检测到高电平的驱动信号后导通电机、高压电网、电磁铁YA。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蟑螂爬到转动辊上时,为了确保蟑螂被诱捕粘胶层黏住,状态确认电路进行延时确认,持续第一时间段后,还蟑螂还遮挡着距离传感器,一般情况下是已经粘牢,此时再触发电机带动转动辊进行下一步灭杀蟑螂动作,更有保证,使工作更为有效。

进一步的,所述总驱动电路包括:

第一驱动电路,耦接于所述电机,用于驱动电机的转动;

第二驱动电路,耦接于所述高压电网,用于驱动高压电网的通断;

第三驱动电路,耦接于电磁铁YA,用于驱动电磁铁YA的通断;

排序工作电路,耦接于所述状态确认电路的输出端、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第三驱动电路,用于当检测到高电平的驱动信号后,通过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依次导通电机、高压电网和电磁铁YA。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序工作电路的协调,让电机、高压电网和电磁铁YA依次进行工作,可以使工作更为有序、有效、节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指示灯电路,耦接于所述高压电网,用于当所述高压电网导通时发出光学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高压电网工作时,通过指示灯电路发出的光学信号,用来指示电路通断状态及显示电池电能的耗损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在反应电路的控制下,实现了一整套自动化的高效捕杀蟑螂的效果;且由于整个过程在空心壳体内进行,较为安全且卫生,也不会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习惯;

(2)日常使用时,蟑螂会自动被磁铁块清理出来,落入到排出口的垃圾袋,日常使用时只需定期扔掉垃圾袋就行,配合着顶盖可拆卸的设计,使得整个装置的清理更加便捷、卫生,也能长期维持一个较好较高效的捕杀蟑螂的效果;

(3)通过状态确认电路的延时确认和排序工作电路对各驱动电路的协调,可以使工作更为有序、精准、有效、节能,减少误判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蟑螂捕杀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蟑螂捕杀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反应电路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1、空心壳体;11、顶盖;12、下壳体;2、反应电路;3、卡接槽;4、凸球块;5、卡接头;6、半球槽;7、爬行通道;8、转动辊;9、诱捕粘胶层;10、斜坡;13、高压电网;14、滑行通道;15、排出口;16、边沿;17、垃圾袋;18、磁铁块;19、复位弹簧;21、距离传感器;22、电机;23、电磁铁YA;24、控制电路;241、状态确认电路;242、总驱动电路;2421、第一驱动电路;2422、第二驱动电路;2423、第三驱动电路;2424、排序工作电路;25、指示灯电路;26、第一延迟电路;27、第二延迟电路;28、第三延迟电路;29、第四延迟电路;30、第五延迟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4所示,蟑螂捕杀装置,包括空心壳体1和反应电路2。

如图1和图3所示,空心壳体1包括顶盖11和下壳体12。下壳体12的顶部边沿16向内开设有卡接槽3,卡接槽3的内部侧壁上设置有凸球块4,顶盖11的底部边沿16上设置有卡接头5,卡接头5插接于卡接槽3内,卡接头5的侧壁上开设有半球槽6,半球槽6与凸球块4相卡接。

当长时间时候后,通过直接向上轻拔,就可以实现拆卸顶盖11,进行对内部结构的清理,保持一定程度的卫生,另外可以对转动辊8上的诱捕粘胶层9进行更换,保持诱捕粘胶层9良好的粘连性以及用来诱捕的香味。然后通过将卡接头5对准卡接槽3按下,使得半球槽6与凸球块4相卡接,即可实现顶盖11的装回。

如图1所示,下壳体12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内部的爬行通道7,爬行通道7在朝向下壳体12内部的端部设置有一转动辊8,转动辊8的两端转动安装在下壳体12的内部侧壁上。

转动辊8的表面粘有一层诱捕粘胶层9。为达到良好的诱捕效果,诱捕粘胶层9可由外表面粘有少量糖粉、微少脂类的粉末的双面胶组成。当更换诱捕粘胶层9时,将其撕下,再将新的诱捕粘胶层9贴上即可。

在转动辊8远离爬行通道7的另一侧的下壳体12底壁上固连有斜坡10,斜坡10较高的一端与诱捕粘胶层9外表面相切,斜坡10较低的一端下方安装有高压电网13。

斜坡10内部向外开设有滑行通道14,高压电网13安装于滑行通道14的开口下方,高压电网13的上端面与滑行通道14下表面相平齐。下壳体12在高压电网13远离滑行通道14的一侧下方设置有排出口15。排出口15端部的外侧固连有一圈边沿16。日常使用时,可将垃圾袋17套在排出口15外侧的边沿16上,并可用橡皮筋加固,这样蟑螂落入在垃圾袋17中,日常使用时只需定期扔掉垃圾袋17就行,使得整个装置的清理更加便捷、卫生。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反应电路2包括:

距离传感器21,设置于爬行通道7靠近转动辊8一侧的端部侧壁上并朝向相对一侧的侧壁,用于检测距离传感器21前方的遮挡状态并在其信号输出端输出一检测信号;

电机22,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于下壳体12外侧壁上,其输出轴与转动辊8的转轴相连,用于驱动转动辊8转动;

电磁铁YA23,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电磁铁YA23固定于滑行通道14朝斜坡10内的一端,在相对电磁铁YA23朝向滑行通道14的开口的一侧滑动设置有一磁铁块18,磁铁块18与电磁铁YA23之间连接一复位弹簧19,电磁铁YA23的铁芯朝向磁铁块18,电磁铁YA23通电后朝向磁铁块18产生的磁极与磁铁块18朝向电磁铁YA23产生的磁极相同;

控制电路24,耦接于距离传感器21、电机22、高压电网13以及电磁铁YA23,用于根据检测信号控制电机22、高压电网13和电磁铁YA23的通断。

控制电路24包括:

状态确认电路241,耦接于距离传感器21的信号输出端,用于当距离传感器21的信号输出端持续输出一第一时间段的高电平的检测信号后,在状态确认电路241的输出端输出一高电平的驱动信号;

总驱动电路242,耦接于状态确认电路241的输出端、电机22、高压电网13、电磁铁YA23,用于当检测到高电平的驱动信号后导通电机22、高压电网13、电磁铁YA23。

总驱动电路242包括:

第一驱动电路2421,耦接于电机22,用于驱动电机22的转动;

第二驱动电路2422,耦接于高压电网13,用于驱动高压电网13的通断;

第三驱动电路2423,耦接于电磁铁YA23,用于驱动电磁铁YA23的通断;

排序工作电路2424,耦接于状态确认电路241的输出端、第一驱动电路2421、第二驱动电路2422、第三驱动电路2423,用于当检测到高电平的驱动信号后,通过第一驱动电路2421、第二驱动电路2422和第三驱动电路2423依次导通电机22、高压电网13和电磁铁YA23。

第二驱动电路2422包括指示灯电路25,耦接于高压电网13,用于当高压电网13导通时发出光学信号。

状态确认电路241包括:

一电阻R1,其一端耦接于直流电VCC_1,另一端与一电阻R2串联后接地;

比较器A,具有一同相输入端、一反相输入端及一输出端,同相输入端耦接于距离传感器21的信号输出端,反相输入端耦接于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

第一延迟电路26,其输入端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用于延迟比较信号,并在其输出端输出一延迟信号;

与门AND,具有两个输入端与一个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延迟电路26的输出端耦接,第二输入端与比较器A的输出端耦接,在其输出端输出触发总驱动电路242的驱动信号。

排序工作电路2424包括:

第二延迟电路27,其输入端耦接于与门AND的输出端,用于延迟驱动信号;

或门OR_1,具有两个输入端与一个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与第二延迟电路27的输出端耦接,第二输入端与与门AND的输出端耦接;

T触发器T_1,具有控制端T1、时钟输入端CK1和输出端Q1,其控制端T1耦接于直流电VCC_1,其时钟输入端CK1耦接于或门OR_1的输出端,其输出端Q1耦接着第一驱动电路2421;

第三延迟电路28,其输入端耦接于与门AND的输出端,用于延迟驱动信号;

或门OR_2,具有两个输入端与一个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与第三延迟电路28的输出端耦接,第二输入端与与门AND的输出端耦接;

T触发器T_2,具有控制端T2、时钟输入端CK2和输出端Q2,其控制端T2耦接于直流电VCC_1,其时钟输入端CK2耦接于或门OR_2的输出端,其输出端Q2耦接着第二驱动电路2422;

第四延迟电路29,其输入端耦接于与门AND的输出端,用于延迟驱动信号;

第五延迟电路30,其输入端耦接于第四延迟电路29的输出端,用于延迟信号;

或门OR_3,具有两个输入端与一个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与第五延迟电路30的输出端耦接,第二输入端与第四延迟电路29的输出端耦接;

T触发器T_3,具有控制端T3、时钟输入端CK3和输出端Q3,其控制端T3耦接于直流电VCC_1,其时钟输入端CK3耦接于或门OR_3的输出端,其输出端Q3耦接着第三驱动电路2423。

第一驱动电路2421包括:

NPN三极管VT1,其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一电阻R3耦接于T触发器T_1的输出端Q1并通过一电阻R4与发射极共地,其集电极串接电机22后耦接于直流电VCC_2。

第三驱动电路2423包括:

NPN三极管VT2,其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一电阻R10耦接于T触发器T_3的输出端Q3并通过一电阻R11与发射极共地,其集电极串接电磁铁YA23后耦接于直流电VCC_2。

第二驱动电路2422包括:

NPN三极管VT3,其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一电阻R5耦接于T触发器T_2的输出端Q2并通过一电阻R6与发射极共地;

如图5所示,一个由三极管VT4和变压器TU构成的高频振荡器,串接于NPN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直流电VCC_2之间,其高压输出端耦接着高压电网13。

直流电VCC_2可设置为3V,当NPN三极管VT3导通后,经变压器TU升压,以及经二极管VD2~VD4、电容器C1~C3三倍压整流升高到一个高电压,加到高压电网13上。当蟑螂触及高压电网13时,虫体造成电网短路,即会被电流、电弧造成杀灼、击毙。

指示灯电路25包括:发光二极管LED1,其阳极耦接于直流电VCC_2,其阴极串接一电阻R7后耦接于NPN三极管VT3的集电极。当NPN三极管VT3导通时,高压电网13导通,此时电流同时流经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达到工作提示的效果。

本实施的直流电VCC_1和直流电VCC_2可由一般的干电池提供。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蟑螂在诱捕粘胶层9的引诱下,沿爬行通道7爬到诱捕粘胶层9上被粘住,此时遮挡住距离传感器21,触发控制电路24驱动电机22带动转动辊8转动,并启动高压电网13,蟑螂被带到斜坡10处被刮下,并沿着斜坡10滑到下方的高压电网13上,虫体造成电网短路,蟑螂被电流、电弧击毙,此时反应电路2导通电磁铁YA23,电磁铁YA23与磁铁块18同性相斥,磁铁块18被推出滑行通道14,将高压电网13上的蟑螂推下去,从排出口15清理出去,掉落在排出口15外套的垃圾袋17中;当电磁铁YA23断路后,在复位弹簧19的弹力作用下拉回滑行通道14,实现了复位。

本实施例中反应电路2的工作原理为:

蟑螂黏在诱捕粘胶层9上,遮挡住距离传感器21,距离传感器21输出高电平,持续第一时间段后,与门AND输出高电平,触发第二延迟电路27、第三延迟电路28、第四延迟电路29,可设置让第二延迟电路27、第三延迟电路28、第四延迟电路29对信号、第五延迟电路30的延长分别为3s、6s、6s、3s;

在与门AND的触发下,先同时导通第一驱动电路2421和第二驱动电路2422,并在第四延迟电路29延迟的3s后导通第三驱动电路2423;

第一驱动电路2421保持导通第二延迟电路27延迟的3s,电机22带动转动辊8转动,将蟑螂带到斜坡10处刮下并滑至高压电网13上,即电机22转3s后停,期间第二驱动电路2422保持导通第三延迟电路28延迟的6s,高压电网13对落到上面的蟑螂杀灼、击毙,在高压电网13导通6s后断路,然后第三驱动电路2423导通电磁铁YA23,通过磁铁块18将蟑螂从高压电网13上推落到垃圾袋17里,并在第五延迟电路30延迟的3s后电磁铁YA23断路,磁铁块18在复位弹簧19作用下拉回到滑行通道14,完成复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