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火蚁的灭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9644发布日期:2019-06-18 23:55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火蚁的灭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消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火蚁的灭杀装置。



背景技术:

红火蚁隶属膜翅目蚁科切叶蚁亚科火蚁属,是一种危险性的入侵生物,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20世纪初入侵美国南方。2003年在台湾桃园与嘉义地区发现红火蚁,目前红火蚁已相继入侵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凭借其惊人的繁殖速率和攻击性,以及超强的种群竞争优势,对入侵地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及生命安全等造成威胁;婚飞是虫态成熟的表现特征,只要红火蚁巢群体内有生殖能力的个体成员存在,在有适当的环境、温度、湿度、食源的情况下,并通过生长周期发育成熟,就产生数量不等的有翅成虫婚飞活动;自然扩散是红火蚁近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它们通过爬行、自然迁飞、婚飞、洪水等扩散,也可通过受蚁巢污染的种子、草皮、苗木等带有土壤的园艺产品和栽培介质的人为运输传播,且传播速度极快。

目前,人们为了灭杀婚飞活动中的红火蚁设计了多种灭杀装置,如公开号为CN20395221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红火蚁婚飞蚁的灭杀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吊挂在支撑架上的收集器和灭杀装置;所述收集器为一向下开口的喇叭形网罩,网罩顶端设有与灭杀装置连通的通道口;所述灭杀装置吊挂在所述支撑架上部,所述灭杀装置为一内装有灭杀液的容器,所述容器通过连通管与收集器之网罩顶端的通道口连通。此装置简单易操作,所用材料成本较低,极大降低了红火蚁的防治成本,经济可行,可在林地、城市公共场所、农田等地方使用,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性。

但是,上述灭杀装置吊挂在支撑架上,稳定性较低,在遇到大风环境或者支撑架因被磕碰而晃动时,灭杀装置中的灭杀液容易洒出,进而容易降低灭杀效果和增加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火蚁的灭杀装置,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具有稳定性好,能增强灭杀效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红火蚁的灭杀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一端设有通孔;设置在所述通孔一端的、将所述通孔一端和红火蚁巢上端包覆在内的网罩;以及卡接在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网罩一端的、供灭杀液容置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上开设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红火蚁进口,所述储液箱内设有绕其周向布置的储液槽,所述储液槽的槽口到地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红火蚁进口远离所述网罩一端到地面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灭杀婚飞活动中的红火蚁时,从红火蚁巢中飞出的红火蚁只能在网罩内活动,红火蚁沿网罩向上飞行穿过支架上的通孔进入到储液箱中,进入到储液箱中的红火蚁会与储液槽内的灭杀液接触,达到灭杀红火蚁的目的;这种结构的红火蚁灭杀装置,灭杀液绕红火蚁进口周向布置,使得从红火蚁进口进入储液箱中的红火蚁更容易与灭杀液接触,增强了灭杀效果,同时储液箱卡接在支架上,减少了储液箱在大风等恶劣天气环境中的晃动,提高了稳定性,储液槽的槽口的水平高度低于红火蚁进口的水平高度,使得储液槽内的灭杀液不易因晃动而从红火蚁进口溢出,提高了灭杀液容置在储液槽中时的稳定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供所述储液箱安装;若干设置在所述安装环远离所述储液箱一侧的支撑座;以及转动装配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撑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液箱安装在安装环内,撑脚绕支撑座转动,同时撑脚支撑在地面上,使得撑脚将储液箱支撑在的地面上的同时还能使储液箱处于水平状态;这种结构的支撑架能将储液箱撑起,同时使储液箱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保持水平状态,使储液箱内的灭杀液不易洒出,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网罩远离所述储液箱的一端设有若干固定铆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固定铆钉将网罩靠近地面的一端钉紧在地面上,减少了网罩在大风环境中的晃动,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红火蚁进口外侧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安装环内侧开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红火蚁进口旋拧进安装环内,可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作用的方式将储液箱固定在支架上,这种固定方式结构简单,方便加工,且连接稳定性高。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箱远离所述储液槽的一端设有添液口,所述储液槽远离所述添液口的一端设有排液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排液口可将储液槽内的灭杀液以及被灭杀死的红火蚁随灭杀液一同排出,关闭排液口再打开添液口,可重新向储液槽内添加新的灭杀液;添液口和排液口的摆布方式方便直接更换灭杀液合清洗储液槽,换液过程无需拆装储液箱,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槽远离所述添液口的一端呈缩口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结构的储液槽便于将灭杀液汇集在储液槽的中部,减少了灭杀液在储液槽内的晃动,提高了稳定性,同时便于将储液槽内的灭杀液导流至排液口,提高了的排液的流畅性。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箱远离所述储液槽的一端设有透明玻璃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玻璃板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储液箱内的情况,方便操作人员判断是否需要更换灭杀液,安装方便,提高了实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撑脚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靠近所述地面一端呈尖锐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杆便于操作人员根据实际红火蚁巢的情况调节撑脚的长度,进一步提高了实用性,同时尖锐状的伸缩杆便于插入地面中,使伸缩杆不宜在地面上滑动,提高了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这种结构的红火蚁灭杀装置,灭杀液绕红火蚁进口周向布置,使得从红火蚁进口进入储液箱中的红火蚁更容易与灭杀液接触,增强了灭杀效果,同时储液箱卡接在支架上,减少了储液箱在大风等恶劣天气环境中的晃动,提高了稳定性,储液槽的槽口的水平高度低于红火蚁进口的水平高度,使得储液槽内的灭杀液不易因晃动而从红火蚁进口溢出,提高了灭杀液容置在储液槽中时的稳定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其二,支撑架能将储液箱撑起,同时使储液箱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保持水平状态,使储液箱内的灭杀液不易洒出,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

其三,若干固定铆钉将网罩靠近地面的一端钉紧在地面上,减少了网罩在大风环境中的晃动,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支架;11、安装环;12、支撑座;13、撑脚;2、网罩;21、固定铆钉;3、储液箱;31、红火蚁进口;32、储液槽;33、添液口;34、排液口;35、透明玻璃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红火蚁的灭杀装置,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支架1、网罩2以及储液箱3。支架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支架1顶端的中部开设有一个通孔。网罩2粘接在通孔的底端,网罩2上的网孔的孔径小于婚飞活动中的红火蚁的体积,网罩2由耐腐蚀性较强的玻璃纤维编织而成,网罩2将通孔一端和红火蚁巢的上端包覆在内。储液箱3主体呈圆盘状,储液箱3内设有空腔,储液箱3由不锈钢板拼接而成,储液箱3的中部卡伸进支架1上的通孔内,储液箱3可供灭杀液容置,储液箱3上开设有与通孔连通的红火蚁进口31,红火蚁进口31呈圆柱形,储液箱3内设有绕其周向布置的储液槽32,储液槽32主体呈规则的圆环状,储液槽32的槽口到地面的距离小于红火蚁进口31远离网罩2一端到地面的距离。这种结构的红火蚁灭杀装置,灭杀液绕红火蚁进口31周向布置,使得从红火蚁进口31进入储液箱3中的红火蚁更容易与灭杀液接触,增强了灭杀效果,同时储液箱3卡接在支架1上,减少了储液箱3在大风等恶劣天气环境中的晃动,提高了稳定性,储液槽32的槽口的水平高度低于红火蚁进口31的水平高度,使得储液槽32内的灭杀液不易因晃动而从红火蚁进口31溢出,提高了灭杀液容置在储液槽32中时的稳定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支架1包括:安装环11、支撑座12以及撑脚13。安装环11呈空心圆柱状,安装环11的壁厚为10毫米,安装环11由圆钢车削加工而成,安装环11可供储液箱3安装。至少三个支撑座12焊接在安装环11远离储液箱3的一侧,支撑座12主体呈梯形,支撑座12由5毫米的钢板激光切割制成。撑脚13主体呈圆柱状,撑脚13的顶端转动装配在支撑座12上,撑脚13由不锈钢板制成。储液箱3安装在安装环11内,撑脚13绕支撑座12转动,同时撑脚13支撑在地面上,使得撑脚13将储液箱3支撑在的地面上的同时还能使储液箱3处于水平状态。这种结构的支撑架能将储液箱3撑起,同时使储液箱3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保持水平状态,使储液箱3内的灭杀液不易洒出,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

网罩2远离储液箱3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固定铆钉21,固定铆钉21成体呈圆柱状,固定铆钉21由铸钢压铸成型,固定铆钉21的底端呈倒圆锥形状,固定铆钉21的顶端设有便于铆紧的凸台。若干固定铆钉21将网罩2靠近地面的一端钉紧在地面上,减少了网罩2在大风环境中的晃动,进一步提高了稳定性。

红火蚁进口31的外周车削加工有外螺纹,安装环11内侧车削加工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均为细牙螺纹,压力角均为60度。将红火蚁进口31旋拧进安装环11内,可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作用的方式将储液箱3固定在支架1上,这种固定方式结构简单,方便加工,且连接稳定性高。

储液箱3远离储液槽32的一端设有添液口33,添液口33主体由圆钢管制成,圆钢管为不锈钢材质,储液槽32远离添液口33的一端设有排液口34,排液口34也由不锈钢材质的圆钢管制成,添液口33与排液口34上均安装有密封阀门。打开排液口34可将储液槽32内的灭杀液以及被灭杀死的红火蚁随灭杀液一同排出,关闭排液口34再打开添液口33,可重新向储液槽32内添加新的灭杀液。添液口33和排液口34的摆布方式方便直接更换灭杀液合清洗储液槽32,换液过程无需拆装储液箱3,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储液槽32远离添液口33的一端呈缩口状,在本是实例中,储液槽32的横截面的轮廓呈倒等腰梯形。这种结构的储液槽32便于将灭杀液汇集在储液槽32的中部,减少了灭杀液在储液槽32内的晃动,提高了稳定性,同时便于将储液槽32内的灭杀液导流至排液口34,提高了的排液的流畅性。

储液箱3远离储液槽32的一端安装透明玻璃板35,透明玻璃板35呈圆弧状,透明玻璃板35卡嵌在储液箱3顶端。透明玻璃板35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储液箱3内的情况,方便操作人员判断是否需要更换灭杀液,安装方便,提高了实用性。

撑脚13为伸缩杆,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杆包括套筒部和活动杆部,活动杆部滑动装配在套筒部内,套筒部靠近地面一端呈尖锐状。伸缩杆便于操作人员根据实际红火蚁巢的情况调节撑脚13的长度,进一步提高了实用性,同时尖锐状的伸缩杆便于插入地面中,使伸缩杆不宜在地面上滑动,提高了稳定性。

工作过程概述:在灭杀婚飞活动中的红火蚁时,从红火蚁巢中飞出的红火蚁只能在网罩2内活动,红火蚁沿网罩2向上飞行穿过支架1上的通孔进入到储液箱3中,进入到储液箱3中的红火蚁会与储液槽32内的灭杀液接触,达到灭杀红火蚁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