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中孑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5501发布日期:2019-05-03 18:4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中孑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危险生物的集中问题,特别是孑孓的集中。



背景技术:

蚊子能够传播多种疾病,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体中,河流的水面也是孑孓的生活环境之一,孑孓同时也是鱼类的饲料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为有效增加单位面积的孑孓密度,本发明设计一种集中孑孓的装置。

本发明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中孑孓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个由金属丝(金属管)或者塑料棒(塑料管)围城的圆筒,圆筒的上端开口,圆筒的四周和底部为网格形状;圆筒开口处布置两块垂直相交的平板,每块平板的下半部位于水面下,每块平板的上半部露出水面,即集中孑孓的装置漂浮在水面;圆筒开口端露出水面20-30cm。

围城圆筒的材料为弹性塑料棒,平板为中空塑料板或者泡沫板。围城圆筒的材料为弹性塑料管,平板为中空塑料板或者泡沫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孑孓要呼吸空气,主要集中在水体表面附近;利用河道水流的力量促使装置顺流而下,导致水面的孑孓主要集中在装置上部的平板的一侧,孑孓的密度逐渐提高;在装置中布置孑孓的天敌(鱼类),孑孓密度逐渐提高有利于鱼类的捕食,有利于减少孑孓发育成蚊子的几率,从而减少蚊子对人类带来的伤害;装置能够在河道下游一定位置收集,然后重新布置在河流的上游,装置能够布置在城市的流动河水中,减少城市蚊子来源;本装置无毒无害,成本低廉;圆筒开口端露出水面20-30cm,有利于减少圈在圆筒中的鱼的跃出;平板位于上端,基本上不受力,平板为中空提供浮力最为合理,其他部分为实心材料有利于提高强度。弹性塑料棒(弹性塑料管)与水的密度接近,有利于减少顺流而下时与其他物体磕碰的力量,弹性有利于减少磕碰带来的变形,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集中孑孓的装置示意图;

其中,1、圆筒;2、平板;3、鱼。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集中孑孓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个由金属丝(金属管)或者塑料棒(塑料管)围城的圆筒1,圆筒1的上端开口,圆筒1的四周和底部为网格形状;圆筒1开口处布置两块垂直相交的平板2,每块平板2的下半部位于水面下,每块平板2的上半部露出水面,即本装置漂浮在水面(实现的原理为空心平板2为圆筒1提供浮力;或者金属丝改进为金属管提供浮力;或者塑料棒改进为塑料管提供浮力,即让装置漂浮在水面是能够实现的,这是一种现有技术;最好采用塑料管,塑料本身的密度与水比较接近,比较容易实现漂浮)。

圆筒1的内部放入鱼3(比如1-2条鲤鱼3每平方米,此处的面积是指圆筒1的开口端的面积,比如开口端的面积为1平方米,则在网格圆筒1内部放入1-2条鲤鱼3,鲤鱼3的大小建议每条在200-500克,鲤鱼能够捕食孑孓,从而减少蚊子的滋生)。

平板2类似扫帚,能够拦截水面的蚊子幼虫(孑孓),使孑孓集中在平板2的一侧;相互垂直的平板2保证其中一个平板2垂直于水流方向:两个相互垂直的平板2分割成四个区域,受到水流的力量,其趋势最可能是一个平板2垂直于水流、一个顺着水流的方向,顺着水流受力面最小,垂直于水流受力面最大;任何扰动导致平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不为0度或者90度或者45度,则因为水流的力量,平板将会发生旋转,旋转到其中一个平板顺着水流方向;虽然45度,在理论上两侧受力是均衡的(当水流的速度是均匀的),但是水流的局部扰动(浪花的出现就属于局部扰动现象)就会打破这个均衡,导致平板发生旋转。圆筒形状能够减少圆筒1漂流到岸坡所受到的阻拦,有利于圆筒1顺流而下收集所经历路径上的蚊子幼虫(孑孓)。

围城圆筒1的材料为弹性塑料棒,平板为中空塑料板或者泡沫板。围城圆筒1的材料为弹性塑料管,平板为中空塑料板或者泡沫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