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调整布局的池塘生态集约化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7444发布日期:2019-05-24 20:4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调整布局的池塘生态集约化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易于调整布局的池塘生态集约化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池塘生态集约化养殖系统主要是将具备特定生态功能的区块进行独立建设,然后通过水流在不同的功能区块之间流动,实现各个生态功能单元运行效率最大化和资源最优化配置。一般而言,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至少具备如下3个功能单元(可以根据当地水质、地理条件等决定增减功能单元):1、净化区: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分解、吸收、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2、养殖区:高密度流水养殖鱼类,也可以灵活选择所要养殖的品种,进行品种搭配、轮捕轮放;3、鱼粪收集区:通过回收装置将养殖单元代谢产生的废弃物沉淀、浓缩抽出池塘,减轻池塘生态系统负荷。

在研究试验时,由于提前不知将养殖区的面积占比设计为多少最优,需要反复探索,而且在养殖过程中时常遇到需要更换养殖种类、调整养殖区大小的情况,若设计的养殖区面积偏大或偏小,则需要将原有的墙体拆除。而传统混凝土浇筑的墙体一旦成型后,若想重新布局养殖区的布局情况,只有将整个墙体毁损重建,无法重复利用,而且费时费力,养殖成本、人工成本和试验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调整布局的池塘生态集约化养殖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中的用于隔离养殖区的墙体拆除成本高、无法重复利用,调整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易于调整布局的池塘生态集约化养殖系统,包括池塘、至少一组隔离墙和若干组的插槽组,所述池塘由混凝土池底和连接在所述混凝土池底的上方的围墙组构成,所述围墙组包括至少四面围墙,所述围墙组用于围挡蓄水,每组所述插槽组各包括两个插槽,各所述插槽分别竖直设置,各所述插槽分别开设在所述围墙上,所述插槽呈上侧、下侧和内侧分别开口的长方体,位于同一组所述插槽组中的两个插槽分布在两面相对设置的围墙上,所述混凝土池底在位于每个所述插槽下方的位置处各设有底坑,所述底坑呈上侧开口的长方体,位于同一组所述插槽组下方两个底坑之间连接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呈上侧开口的长方体;

位于同一组所述隔离墙中,所述隔离墙包括第一水帘、第二水帘、两个拉紧柱和若干的挤压块,所述第一水帘和所述第二水帘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水帘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水帘的下端分别位于所述挤压槽中,各所述挤压块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水帘和所述第二水帘之间,各所述挤压块的下端各插接在所述挤压槽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挤压块在位于所述挤压槽以上的部分上形成透水口,所述挤压块的侧面的下端部分将所述第一水帘的下端部分和所述第二水帘的下端部分挤压在所述挤压槽的侧面上,两个所述拉紧柱分布在同一组所述插槽组的两个插槽中,所述拉紧柱的下端插接在所述底坑中,所述第一水帘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水帘的一端各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拉紧柱上,所述第一水帘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水帘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另一个所述拉紧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块包括内芯和包裹在内芯四周的橡胶垫,内芯呈长方体。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块的上端连接有吊环。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拉紧柱各包括底座、支撑柱组、顶盖和两个卷帘轴;

位于同一个所述拉紧柱中,底座呈长方体,底座的高度等于所述底坑的深度,支撑柱组包括四根支撑柱,支撑柱的任意一个横截面呈矩形,各支撑柱的下端分别连接在底座上,各支撑柱分布在底座的顶面的四个顶角处,顶盖可拆卸的连接在支撑柱组的上端,各卷帘轴相互平行,各卷帘轴的上端转动连接在顶盖上,各卷帘轴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卷帘轴的上端与所述顶盖之间设有棘轮棘爪机构;

位于同一组所述隔离墙中,所述第一水帘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拉紧柱的其中一根卷帘轴上,所述第二水帘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拉紧柱的另一根卷帘轴上,所述第一水帘的另一端连接在另一个所述拉紧柱的其中一根卷帘轴上,所述第二水帘的的另一端连接在另一个所述拉紧柱的另一根卷帘轴上。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卷帘轴的上端各设有转动头,转动头的横截面呈外六角形。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环,固定环套设在所述拉紧柱上,固定环上设有缺口,所述第一水帘和所述第二水帘从缺口中穿过,固定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围墙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拉紧柱呈长方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易于调整布局的池塘生态集约化养殖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插槽组、底坑、挤压槽、拉紧柱、第一渗水帘、第二渗水帘、以及若干的挤压块,能够方便研究人员或养殖人员对隔离墙进行组装和拆卸工作,在对隔离墙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时候,只需将插接在原挤压槽中的挤压块、以及插接在原插槽以及原底坑中的拉紧柱拔出再插接大到所需要的调整到的位置处的挤压槽、插槽和地坑中即可。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在隔离墙的改造过程中对池塘形成的破坏,方便调整隔离墙的位置,降低了由于频繁调整隔离墙所产生的成本,也有利于对构成隔离墙的建材的重复利用。同时,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隔离墙的结构,具有稳定性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池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向视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3的C-C剖面视图;

图6为图5中的E部分放大图;

图7为图3的D-D剖面视图;

图8为图7中的F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拉紧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G向视图;

图11为图10的I-I剖面视图;

图12为图9的H向视图;

图13为图12的J-J剖面视图;

图中:1池塘,11混凝土池底,12围墙,13插槽,14底坑,15挤压槽,16第一螺杆,2第一渗水帘,3第二渗水帘,4挤压块,41内芯,42橡胶垫,43吊环,5底座,51支撑柱,52顶盖,53卷帘轴,54转动头,55棘轮,56棘爪,57第二螺杆,58轴承,6固定环,7缺口,8侧塞块,81侧挡板,82侧塞垫,9透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定义图2中的A向为从“上”至“下”的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池塘1、至少一组隔离墙和若干组的插槽组。池塘1由混凝土池底11和连接在混凝土池底11的上方的围墙组构成,围墙12组包括两面相对设置的围墙12,例如,采用混凝土浇筑或者采用砖石进行堆砌的方式来搭建围墙组,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对围墙组做防渗水处理。在建造池塘1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在地面上挖一个基坑,将池塘1的整体或者部分置于地面以下,也可以直接将池塘的整体置于地面之上。每组插槽组各包括两个插槽13,各插槽13分别竖直设置,各插槽13分别开设在围墙12上,在搭建围墙12的时候在围墙12预留出插槽13。预留的插槽组的组数、以及各插槽组的位置,根据养殖企业常用的布局需求进行确定的。定义插槽13朝向由两面围墙所围绕呈的区域为“内”、混凝土池底11位于池塘的“下”侧,插槽13呈上侧、下侧和内侧分别开口的长方体。位于同一组插槽13组中的两个插槽13分布在两面相对设置的围墙12上,混凝土池底11在位于每个插槽13下方的位置处各设有底坑14。底坑14呈上侧开口的长方体。位于同一组插槽13组下方两个底坑14之间连接有挤压槽15,挤压槽15呈上侧开口的长方体,挤压槽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底坑连通,挤压槽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底坑连通。在对混凝土池底11进行浇筑的过程中,预留出底坑14以及挤压槽15。

如图1至图8所示,位于同一组隔离墙中,隔离墙包括第一渗水帘2、第二渗水帘3、两个拉紧柱和若干的挤压块4。第一渗水帘2和第二渗水帘3用于防止渗水,第一渗水帘2和第二渗水帘3采用例如用于隔离运动类养殖水产的网类或者透水性能良好的布料。第一渗水帘2和第二渗水帘3相互平行,第一渗水帘2的下端和第二渗水帘3的下端分别位于挤压槽15中,各挤压块4分别插接在第一渗水帘2和第二渗水帘3之间。挤压块4的密度尽量要大于养殖用水的密度。各挤压块4的下端各插接在挤压槽15中。挤压块4的侧面的下端部分将第一渗水帘2的下端部分和第二渗水帘3的下端部分挤压在挤压槽15的侧面上。挤压槽15对挤压块4的夹持以及相邻的挤压块4之间的挤压,能够防止挤压块4发生倾覆。挤压块4位于挤压槽15中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盖挤压块4位于挤压槽15以上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尺寸,换言之,相邻的两个挤压块在位于挤压槽以上的部分上形成透水口9。相邻的两个挤压块中,这两个挤压块仅在挤压槽15的中那一部分形成相互挤压,而这两个挤压块位于挤压槽15以外的部分之间形成透水口9,透水口9供水流流过,这样有利于降低插接时的阻力,也哪能够保证不同区域之间的透水性。挤压块4包括内芯41和包裹在内芯41四周的橡胶垫42,内芯41呈长方体,内芯可以采用木材质也可以采用混凝土材质,橡胶垫42的一个作用在于防止水渗入到内芯41中,起到对内芯保护(防腐)的作用,橡胶垫42的再一个作用在于使得挤压块4的外表面具有弹性以及柔性,挤压块4的外表面具备弹性和柔性之后,可以防止第一渗水帘2和第二渗水帘3被划破。再者,当池塘1中被蓄水之后,第一渗水帘2和第二渗水帘3在水压的作用下被压紧在橡胶垫42橡胶垫42的弹性特点有利于第一渗水帘2、第二渗水帘3与橡胶垫42之间增大静摩擦力,有利于降低第一渗水帘2和第二渗水帘3对拉紧柱的拉力,防止拉紧柱发生倾覆,也可以避免第一渗水帘2和第二渗水帘3从隔离墙上滑落。位于挤压块4底部那一部分的橡胶垫42使得挤压块4与挤压槽15的底部形成密封。两个拉紧柱分布在同一组插槽13组的两个插槽13中,拉紧柱的下端插接在底坑14中,第一渗水帘2的一端和第二渗水帘3的一端各连接在其中一个拉紧柱上,第一渗水帘2的另一端和第二渗水帘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另一个拉紧柱上。挤压块4的上端连接有吊环43,这样可以方便使用例如吊车等机械将挤压块提拉出来。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插槽组、底坑14、挤压槽15、拉紧柱、第一渗水帘2、第二渗水帘3、以及若干的挤压块4,能够方便研究人员或养殖人员对隔离墙进行组装和拆卸工作,在对隔离墙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时候,只需将插接在原挤压槽15中的挤压块4、以及插接在原插槽13以及原底坑14中的拉紧柱拔出再插接大到所需要的调整到的位置处的挤压槽、插槽和地坑中即可。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在隔离墙的改造过程中对池塘1形成的破坏,方便调整隔离墙的位置,降低了由于频繁调整隔离墙所产生的成本,也有利于对构成隔离墙的建材的重复利用。同时,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隔离墙的结构,具有稳定性高的效果。

例如,采用一个长方体柱体作为拉紧柱,采用例如绳捆的方式来将第一渗水帘2的各端及第二渗水帘3的各端粘贴到对应的拉紧柱上。

再例如,如图9至图13所示,每个拉紧柱各包括底座5、支撑柱组、顶盖52和两个卷帘轴53。底座5呈长方体,底座5的高度等于底坑的深度,支撑柱组包括四根支撑柱51。支撑柱51的任意一个横截面呈矩形,各支撑柱51的下端分别连接在底座5上。底座5的上端面为一个矩形端面,各支撑柱51分布在底座5的顶面的四个顶角处。例如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将底座5和支撑柱组浇筑成为一体式结构。顶盖52可拆卸的连接在支撑柱组的上端,例如,支撑柱组的上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螺杆57,在顶盖52上设有用于穿过第二螺杆57的孔,顶盖52被与第二螺杆57配合的螺母压紧在支撑柱组上。可以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来制作顶盖57。各卷帘轴53相互平行。各卷帘轴53的上端转动连接在顶盖52上,各卷帘轴53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底座5上,例如在底座5和顶盖52上各设置轴承58,通过轴承来进行转动连接,以保证卷帘轴的顺畅转动。卷帘轴53的上端与顶盖52之间设有棘轮棘爪机构,棘轮棘爪机构包括棘轮55以及与棘爪55配合的棘爪56,棘轮棘爪机构用于防止卷帘轴53逆向转动的作用。每个卷帘轴53的上端各设有转动头54,转动头54的横截面呈外六角形。通过设置上述结构的转动头54,能够方便施工人员通过使用扳手工具来转动卷帘轴53,从而有利于将相应的渗水帘绷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卷帘轴53,有利于对隔离墙的长度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第一渗水帘2以及第二渗水帘3能够适用于不同长度的隔离墙,提高隔离墙的通用性,有利于对第一渗水帘2和第二渗水帘3形成重复的利用。

如图1至图13所示,位于同一组隔离墙中,第一渗水帘2的一端通过例如绳子捆扎的方式连接在其中一个拉紧柱的其中一根卷帘轴53上;第二渗水帘3的一端通过例如绳子捆扎的方式连接在其中一个拉紧柱的另一根卷帘轴53上;第一渗水帘2的另一端通过例如绳子捆扎的方式连接在另一个拉紧柱的其中一根卷帘轴53上,第二渗水帘3的的另一端通过例如绳子捆扎的方式连接在另一个拉紧柱的另一根卷帘轴53上。统称第一渗水帘2和第二渗水帘3为渗水帘,卷帘轴53用于缠绕该卷帘轴所对应连接的渗水帘。在其中一个拉紧柱中,第一渗水帘2和第二渗水帘3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51的间隔(为了方便描述下文中称这个间隔为穿帘间隔)中穿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侧塞块8,侧塞块8插接在穿帘间隔中,侧塞块8将第一渗水帘2和第二渗水帘3挤压在位于穿帘间隔两侧的支撑柱51上,穿帘间隔将侧塞块8夹紧,侧塞块8的下端置于底座5的上端面上。侧塞块8上连接有侧挡板81,侧挡板81的上端高于盖板52的下端面,侧挡板81的下端位于挤压槽15中,侧挡板81的下端面低于底座5的上端面,侧挡板81的上述结构能够防止侧塞块8发生倾覆。侧塞块8的外表面和侧挡板81的外表面各设有侧塞垫82,侧塞垫82采用橡胶材质,通过设置侧塞垫82,利用侧塞垫82的弹性,能够将渗水帘两端夹紧,防止渗水帘在上下方向上发生移动,从而保证渗水帘对所养殖的水产的隔离作用。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固定环6,固定环6套设在拉紧柱上,固定环6上设有缺口7,第一渗水帘2和第二渗水帘3从缺口7中穿过。固定环6可拆卸的连接在围墙12的上端。例如在围墙12的上端设有至少一根第一螺杆16,在固定环6上设有供第一螺杆16穿过的孔,固定环6由第一螺杆16以及与第一螺杆16配合的螺母连接在围墙12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环6,用于将拉紧柱连接在墙体12上,由于拉紧柱的下端插接在底坑14中,所以再通过设置固定环6,能够彻底避免拉紧柱发生倾覆,有利于提高隔离墙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