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和维修的农用装载机铰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2309发布日期:2019-08-07 00:5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和维修的农用装载机铰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装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和维修的农用装载机铰接系统。



背景技术:

农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在我国的社会地位举足轻重,我国素来有农业大国之称,从古代开始,农业便一直被统治阶级所重视,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先进的技术都开始运用到农业领域中,并在农业领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作物装载过程常常被当做一整套农作物处理流水线来看待,现代也将农作物装载具体至设备,比如装载机、筛料机、运输机等,这些机械设备在大类上都属于农用装载设备,这些机械设备之间的连接就是所谓的农作物装载交接,而良好的农作物装载交接能够有助于农作物装载的顺利进行。

现有的农作物装载设备多采用单独化设计,当多个装载机械进行转承联合作业时,动作能力不强,配合度较差,且自动化水平较低,同时多个装载机械之间的交接或铰接方式均较为单一,稳定性不足,交接过程中,无法保证农作物的良好传送,交接的各设备之间关联性较差,联动性不足,农作物装载过程中容易出现动力不足的问题,非常影响农作物的运输以及装载效率。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03362155A中公开的一种快速挂接装置抓草机及装载机,该快速挂接装置抓草机及装载机,虽然挂接上快换抓头即能进行用于小麦、玉米、水稻、高粱、大豆等农作物秸秆的回收和利用的抓草作业,挂接上快换铲斗又能进行用于沙子、石子、黏土、垃圾等物料的装载作业,因此扩大了抓草机的使用范围,实现了一机多用,并且省时省力,安全性能高,但是,该快速挂接装置抓草机及装载机,在挂接到其他辅助装置时,并不够稳定,无法保证设备与其他辅助装置挂接时的牢靠性,存在容易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和维修的农用装载机铰接系统,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安装和维修的农用装载机铰接系统,包括抖料仓、隔断仓和抽料仓,所述抖料仓的内部顶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电动推杆,且抖料仓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抖料仓的内部安置有支撑筒体,且支撑筒体的外壁固定焊接有插杆,所述隔断仓的内部下方设置有输出带,且隔断仓的左端面与抖料仓的下方右侧面之间为一体化连接,所述隔断仓的顶部内部等距设置有液压油缸,且液压油缸的下部端口连接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底部焊接有隔板,所述抽料仓的底面右侧嵌入安置有挡板,且抽料仓的下方左侧面与隔断仓的右端面之间为焊接固定,所述抽料仓的内部左右两侧下方均安置有气泵,且气泵的输出端连接有气管,所述抽料仓的内部中间固定设置有收集锥筒。

可选的,所述支撑筒体的内侧嵌入安装有旋转筒体,所述插杆与滑槽之间尺寸相互配合,所述支撑筒体和旋转筒体均通过电动推杆与抖料仓构成升降结构,且支撑筒体和旋转筒体均关于抖料仓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旋转筒体的内壁呈螺旋环状设置有交叉叠网,且旋转筒体的下方外壁均匀贯穿有漏料通孔。

可选的,所述旋转筒体的外侧套设有遮蔽挡筒,且遮蔽挡筒的上端面与支撑筒体的上方内侧面之间焊接,所述遮蔽挡筒的下端面与支撑筒体的下方内侧面之间的间距为旋转筒体的四分之一长度,所述旋转筒体的底面轴端轴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支撑筒体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盘,且支撑盘沿抖料仓的内侧面共平行设置有两个。

可选的,所述支撑盘的内部卡接有震动盘,且震动盘的外部结构尺寸与支撑盘的内壁结构尺寸之间相互配合,所述震动盘的内部底部呈三角状均匀设置有三角漏网,且震动盘的上盘面中间位置为圆台状结构,所述震动盘的边缘内部等距贯穿有流道孔,且震动盘的底部轴端轴连接有振动电机,所述抖料仓的下方设置有盛料仓,且盛料仓的内部安置有转辊。

可选的,所述转辊沿盛料仓的水平方向等距设置,且转辊的外壁呈环状均匀焊接有倒钩,所述转辊的轴端套接有传动皮带,所述盛料仓的内部左侧安置有传动电机,且传动电机与转辊之间通过传动皮带构成传动结构,所述输出带的左侧从盛料仓的右部通过,且输出带从隔断仓的内部底面整个横向贯穿,所述输出带的右侧上方搭接有搭板,且搭板的右侧设置有转移带,并且输出带与转移带之间通过搭板搭接。

可选的,所述挡板的下端与转移带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收集锥筒为双层锥筒状结构,且收集锥筒的内层侧壁贯穿设置有通口,所述气管与收集锥筒的外壁空腔相连通,且通口与收集锥筒的外壁空腔构成连通结构,所述收集锥筒的内侧上方左右两侧均安置有压力传感器,且收集锥筒的下方贯通设置有伸缩连接筒,且伸缩连接筒的底部一体化连接有底盘,并且底盘的中部圆槽与伸缩连接筒相连通,所述伸缩连接筒的左右两侧均安置有液压缸,且液压缸的下方连接端安置有液压杆,并且液压杆的底端与底盘的上表面焊接,同时伸缩连接筒通过液压缸和液压杆构成伸缩结构。

可选的,所述抽料仓的上方安置有转台,且转台的外圈等角度固定有转接平板,所述转接平板的内侧设置有传送带,且转接平板的外端侧面安置有装配电机,并且装配电机与传送带之间构成传动结构,所述转接平板的外端设置有活动板,且活动板的内部与转接平板的外端内部均贯穿有转接轴,所述转接平板的端部下表面与活动板的下表面之间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且转接平板与活动板之间通过电动伸缩杆和转接轴构成转动结构。

可选的,所述转台的上表面中间设置为圆台结构,且转台的上表面中间轴端轴连接有连接电机,所述转台的中间内部设置有抄料盘,且抄料盘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抄料电动杆,所述抄料电动杆的端部均焊接有抄料勺,且抄料勺通过抄料电动杆与抄料盘构成可伸缩结构,所述抄料电动杆关于抄料盘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共设置有两个,且抄料电动杆之间伸出朝向相反。

可选的,所述抽料仓的右侧设置有装载仓,且装载仓的内部安置有托盘,所述托盘的底面焊接有液压控制杆,且液压控制杆的下端与液压控制缸的上部连接端连接,所述托盘通过液压控制杆和液压控制缸与装载仓构成升降结构。

可选的,所述托盘的上表面中间安置有移位带,且移位带的上表面放置有装载箱,所述装载箱通过移位带与托盘构成移动结构,所述装载仓的背面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高度大于装载箱的最低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和维修的农用装载机铰接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便于安装和维修的农用装载机铰接系统,通过抖料仓的设置,完成抖料工作,利用电动推杆的可伸缩性,使支撑筒体借助插杆与滑槽之间的滑动配合,沿着抖料仓的竖直方向平稳上下移动,支撑筒体带着旋转筒体同步移动,旋转筒体中进入物料,旋转电机启动后,带着旋转筒体在支撑筒体中旋转,从而对旋转筒体中的物料进行摇晃震荡,物料在旋转离心的作用下,与交叉叠网不断接触,并由交叉叠网的网状结构,对物料进行分散,避免农作物堆积在一起,漏料通孔的均匀设置用于均匀分散物料,使物料能够从遮蔽挡筒与支撑筒体下底面之间留有的间距中漏出,并先后经过两个震动盘的震动筛选作用,震动盘借助振动电机完成震动动作,利用震动盘上方的圆台结构,有助于将物料散开,通过均匀设置的流道孔使物料均匀向下,经过三角漏网的再次隔开处理后,疏松掉落至盛料仓中。

2.该种便于安装和维修的农用装载机铰接系统,传动电机通过传动皮带带动三个转辊旋转,在转辊转动后,其上均匀设置的倒钩会对盛料仓中的物料产生类似于爬犁的作用,将物料拨动至输出带上,经过输出带的传输,使物料进入到隔断仓中,在液压油缸的液压控制作用下,使液压伸缩杆相应伸缩,当液压伸缩杆伸长后,隔板下移,并插入到输出带上的物料中,借助输出带的不断传动,对输出带上的物料进行均匀隔断,搭板将物料顺利引送至转移带上,挡板则是为了阻挡物料随着转移带继续向前输送。

3.该种便于安装和维修的农用装载机铰接系统,通过气泵的泵压作用,利用气管抽取收集锥筒外壁空腔或向收集锥筒外壁空腔充入空气,降低或增大收集锥筒外壁空腔中的气压大小,当收集锥筒外壁空腔内气压降低时,借助通口的连通作用,使收集锥筒的内腔气压降低,物料从底盘顺着伸缩连接筒向上抽入到收集锥筒中,当物料最终与压力传感器接触时,压力传感器感知压力后,将信息传输给中央处理器,由中央处理器对气泵进行启停控制,实现生产自动化,利用液压缸的液压作用,使液压杆相应伸长,液压杆推动着底盘下移,伸缩连接筒随即被拉长,此时底盘与物料之间距离更近,有利于对分隔的物料进行更好的抽取。

4.该种便于安装和维修的农用装载机铰接系统,在抄料盘的轴端外部安置有一个电机,用于控制抄料盘的单独转动,在抄料盘转动时,控制抄料电动杆在合适角度电动伸长,从而将抄料勺伸长,使抄料勺伸入到收集锥筒中的物料深处,利用抄料勺的勺状结构,挖取物料,抄料电动杆收缩,将抄料勺收回到抄料盘中,抄料盘转动,使承载有物料的抄料勺转移至转台上方,此时抄料电动杆伸出,抄料勺中的物料随即被抛洒到转台上方,物料顺着转台上方的圆台结构顺势向下滑动,并最终通过转接平板上的传送带输出到活动板位置,转接平板的多个设置,用于多方向的旋转不间断供料,借助连接电机控制转台旋转,利用电动伸缩杆的伸缩,以及转接轴对活动板和转接平板之间的连接作用,使活动板向下转动,以完成卸料工作。

5.该种便于安装和维修的农用装载机铰接系统,通过液压控制缸对液压控制杆的液压伸缩控制,使托盘上下移动,移位带用于在托盘上转移装载箱,使装载箱移动到装载仓的中间位置,当托盘上移时,装载箱上移,能够更好的承接物料,并有利于装载箱从装载仓中向上吊出,当托盘下移并移至最低高度时,利用通槽的设置,可以向装载仓中推入空的装载箱,再利用移位带将装载箱转移至装载仓的中间位置完成收料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筒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震动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盛料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收集锥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气泵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转接平板与活动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转台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抄料盘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装载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抖料仓;2、电动推杆;3、滑槽;4、支撑筒体;5、插杆;6、旋转筒体;7、交叉叠网;8、漏料通孔;9、遮蔽挡筒;10、旋转电机;11、支撑盘;12、震动盘;13、三角漏网;14、流道孔;15、振动电机;16、盛料仓;17、转辊;18、倒钩;19、传动皮带;20、传动电机;21、输出带;22、隔断仓;23、液压油缸;24、液压伸缩杆;25、隔板;26、搭板;27、转移带;28、抽料仓;29、挡板;30、气泵;31、气管;32、收集锥筒;33、通口;34、压力传感器;35、伸缩连接筒;36、底盘;37、液压缸;38、液压杆;39、转台;40、转接平板;41、传送带;42、装配电机;43、活动板;44、电动伸缩杆;45、转接轴;46、连接电机;47、抄料盘;48、抄料电动杆;49、抄料勺;50、装载仓;51、托盘;52、液压控制杆;53、液压控制缸;54、移位带;55、装载箱;56、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和维修的农用装载机铰接系统,包括抖料仓1、隔断仓22和抽料仓28,抖料仓1的内部顶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电动推杆2,且抖料仓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3,抖料仓1的内部安置有支撑筒体4,且支撑筒体4的外壁固定焊接有插杆5,支撑筒体4的内侧嵌入安装有旋转筒体6,插杆5与滑槽3之间尺寸相互配合,支撑筒体4和旋转筒体6均通过电动推杆2与抖料仓1构成升降结构,且支撑筒体4和旋转筒体6均关于抖料仓1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个,旋转筒体6的内壁呈螺旋环状设置有交叉叠网7,且旋转筒体6的下方外壁均匀贯穿有漏料通孔8,利用电动推杆2的可伸缩性,借助插杆5与滑槽3之间的滑动配合,使支撑筒体4沿着抖料仓1的竖直方向平稳上下移动,支撑筒体4带着旋转筒体6同步移动,旋转筒体6中进入物料,旋转筒体6旋转后,旋转筒体6中的物料在旋转离心的作用下,与交叉叠网7不断接触,并由交叉叠网7的网状结构,达到分散目的,避免农作物堆积在一起,漏料通孔8的均匀设置用于均匀分散物料,旋转筒体6的外侧套设有遮蔽挡筒9,且遮蔽挡筒9的上端面与支撑筒体4的上方内侧面之间焊接,遮蔽挡筒9的下端面与支撑筒体4的下方内侧面之间的间距为旋转筒体6的四分之一长度,旋转筒体6的底面轴端轴连接有旋转电机10,支撑筒体4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盘11,且支撑盘11沿抖料仓1的内侧面共平行设置有两个,物料能够从遮蔽挡筒9与支撑筒体4下底面之间的间距中漏出,旋转电机10带动旋转筒体6旋转;

支撑盘11的内部卡接有震动盘12,且震动盘12的外部结构尺寸与支撑盘11的内壁结构尺寸之间相互配合,震动盘12的内部底部呈三角状均匀设置有三角漏网13,且震动盘12的上盘面中间位置为圆台状结构,震动盘12的边缘内部等距贯穿有流道孔14,且震动盘12的底部轴端轴连接有振动电机15,抖料仓1的下方设置有盛料仓16,且盛料仓16的内部安置有转辊17,物料先后经过两个震动盘12的震动筛选作用,震动盘12借助振动电机15完成震动动作,利用震动盘12上方的圆台结构,有助于将物料散开,通过均匀设置的流道孔14使物料均匀向下,经过三角漏网13的再次隔开处理后,疏松掉落至盛料仓16中,隔断仓22的内部下方设置有输出带21,且隔断仓22的左端面与抖料仓1的下方右侧面之间为一体化连接,转辊17沿盛料仓16的水平方向等距设置,且转辊17的外壁呈环状均匀焊接有倒钩18,转辊17的轴端套接有传动皮带19,盛料仓16的内部左侧安置有传动电机20,且传动电机20与转辊17之间通过传动皮带19构成传动结构,输出带21的左侧从盛料仓16的右部通过,且输出带21从隔断仓22的内部底面整个横向贯穿,输出带21的右侧上方搭接有搭板26,且搭板26的右侧设置有转移带27,并且输出带21与转移带27之间通过搭板26搭接,传动电机20通过传动皮带19带动三个转辊17旋转,在转辊17转动后,其上均匀设置的倒钩18会将盛料仓16中的物料拨动至输出带21上,经过输出带21的传输,使物料进入到隔断仓22中,搭板26将物料顺利引送至转移带27上,隔断仓22的顶部内部等距设置有液压油缸23,且液压油缸23的下部端口连接有液压伸缩杆24,液压伸缩杆24的底部焊接有隔板25,当液压伸缩杆24伸长后,隔板25下移,并插入到输出带21上的物料中,借助输出带21的不断传动,对输出带21上的物料进行均匀隔断;

抽料仓28的底面右侧嵌入安置有挡板29,且抽料仓28的下方左侧面与隔断仓22的右端面之间为焊接固定,抽料仓28的内部左右两侧下方均安置有气泵30,且气泵30的输出端连接有气管31,抽料仓28的内部中间固定设置有收集锥筒32,挡板29的下端与转移带27的上表面接触,收集锥筒32为双层锥筒状结构,且收集锥筒32的内层侧壁贯穿设置有通口33,气管31与收集锥筒32的外壁空腔相连通,且通口33与收集锥筒32的外壁空腔构成连通结构,收集锥筒32的内侧上方左右两侧均安置有压力传感器34,且收集锥筒32的下方贯通设置有伸缩连接筒35,且伸缩连接筒35的底部一体化连接有底盘36,并且底盘36的中部圆槽与伸缩连接筒35相连通,伸缩连接筒35的左右两侧均安置有液压缸37,且液压缸37的下方连接端安置有液压杆38,并且液压杆38的底端与底盘36的上表面焊接,同时伸缩连接筒35通过液压缸37和液压杆38构成伸缩结构,挡板29则是为了阻挡物料随着转移带27继续向前输送,通过气泵30的泵压作用,利用气管31抽取收集锥筒32外壁空腔空气,降低收集锥筒32外壁空腔中的气压,当收集锥筒32外壁空腔内气压降低时,借助通口33的连通作用,使收集锥筒32的内腔气压降低,物料从底盘36顺着伸缩连接筒35向上抽入到收集锥筒32中,当物料最终与压力传感器34接触时,压力传感器34感知压力后,将信息传输给中央处理器,由中央处理器对气泵30进行启停控制,实现生产自动化,液压缸37驱动液压杆38伸长,液压杆38推动着底盘36下移,伸缩连接筒35随即被拉长,此时底盘36与物料之间距离更近,有利于对分隔的物料进行更好的抽取;

抽料仓28的上方安置有转台39,且转台39的外圈等角度固定有转接平板40,转接平板40的内侧设置有传送带41,且转接平板40的外端侧面安置有装配电机42,并且装配电机42与传送带41之间构成传动结构,转接平板40的外端设置有活动板43,且活动板43的内部与转接平板40的外端内部均贯穿有转接轴45,转接平板40的端部下表面与活动板43的下表面之间连接有电动伸缩杆44,且转接平板40与活动板43之间通过电动伸缩杆44和转接轴45构成转动结构,物料顺着转台39上方的圆台结构顺势向下滑动,并最终通过转接平板40上的传送带41输出到活动板43位置,转接平板40的多个设置,用于多方向的旋转不间断供料,连接电机46控制转台39旋转,利用电动伸缩杆44的伸缩,以及转接轴45对活动板43和转接平板40之间的连接作用,使活动板43可以向下转动,以完成卸料工作,转台39的上表面中间设置为圆台结构,且转台39的上表面中间轴端轴连接有连接电机46,转台39的中间内部设置有抄料盘47,且抄料盘47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抄料电动杆48,抄料电动杆48的端部均焊接有抄料勺49,且抄料勺49通过抄料电动杆48与抄料盘47构成可伸缩结构,抄料电动杆48关于抄料盘47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共设置有两个,且抄料电动杆48之间伸出朝向相反,在抄料盘47转动时,控制抄料电动杆48在合适角度电动伸长,从而将抄料勺49伸长到收集锥筒32中的物料深处,利用抄料勺49挖取物料,抄料电动杆48收缩,将抄料勺49收回到抄料盘47中,抄料盘47转动,使承载有物料的抄料勺49转移至转台39上方,此时抄料电动杆48伸出,抄料勺49中的物料随即被抛洒到转台39上方;

抽料仓28的右侧设置有装载仓50,且装载仓50的内部安置有托盘51,托盘51的底面焊接有液压控制杆52,且液压控制杆52的下端与液压控制缸53的上部连接端连接,托盘51通过液压控制杆52和液压控制缸53与装载仓50构成升降结构,通过液压控制缸53对液压控制杆52的液压伸缩控制,使托盘51上下移动,托盘51的上表面中间安置有移位带54,且移位带54的上表面放置有装载箱55,装载箱55通过移位带54与托盘51构成移动结构,装载仓50的背面开设有通槽56,且通槽56的高度大于装载箱55的最低高度,移位带54用于在托盘51上转移装载箱55,使装载箱55移动到装载仓50的中间位置,托盘51带着装载箱55上移,能够更好的承接物料,当托盘51下移并移至最低高度时,利用通槽56的设置,可以向装载仓50中推入空的装载箱55。

综上,该种便于安装和维修的农用装载机铰接系统,各部位设备之间高度配合,整个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只在一些转折部分采用极为简单的人工安装方式进行过渡,安装方式简单快速,传送结构与传送结构之间通过板结构搭接,而平台与平台之间则通过轴件进行铰接,活动性良好,且活动能力较高,物料通过抖料仓1的上部进入到抖料仓1中,并且大部分进入到旋转筒体6中,启动电动推杆2,使电动推杆2伸长,将支撑筒体4向下移动,同样的,也能通过上述方式将支撑筒体4向上移动,待支撑筒体4高度适宜后,关停电动推杆2,启动旋转电机10,使旋转筒体6在支撑筒体4中旋转,旋转筒体6中的物料在旋转离心的作用下,不断与交叉叠网7碰撞,物料被第一次筛开,物料通过漏料通孔8向外漏下至上层支撑盘11中的震动盘12上,震动盘12通过型号为YZO的振动电机15带动震动,使物料从震动盘12的中心抖落至震动盘12的边缘表面,并通过流道孔14向下漏出,此时物料被第二次筛开,物料经过三角漏网13,得到第三次的筛开后,落至下层支撑盘11中的震动盘12上,再次筛开后,自由落入到盛料仓16中,启动传动电机20,通过传动皮带19带动各转辊17旋转,在转辊17转动后,转辊17上均匀设置的倒钩18会对盛料仓16中的物料产生类似于爬犁的作用,将物料拨至输出带21上,物料被输出带21传送到隔断仓22中,利用液压油缸23对液压伸缩杆24的液压伸缩控制,使液压伸缩杆24相应伸长,隔板25插入到物料中,停顿一段时间后,隔板25上移,待间隔一段时间后,重复下移,从而对输出带21上的物料进行等量隔断,避免物料堆积在一起,给抽料仓28的抽料作业带来压力,物料经过搭板26被转移到转移带27上,当转移带27带着物料来到底盘36底部时,启动液压缸37,利用液压缸37对液压杆38的液压控制,使液压杆38伸长,从而推动底盘36下移,此时伸缩连接筒35伸长,底盘36与转移带27上表面的物料相靠近,型号为2XZ-0.5的气泵30启动,通过泵压作用,利用气管31抽取收集锥筒32外壁空腔中的气体,使收集锥筒32外壁空腔气压降低,结合通口33的贯通结构,使收集锥筒32的内腔气压随之降低,在气压作用下,使转移带27上的物料从底盘36处,顺着伸缩连接筒35向上抽入到收集锥筒32中,当物料最终与型号为PT124G-111的压力传感器34接触时,压力传感器34感知压力后,将信息传输给中央处理器,由中央处理器对气泵30进行启停控制,实现生产自动化,中央处理器与压力传感器34和气泵30之间的电性连接采用的是本领域内现有的技术,故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赘述,抄料盘47的轴端电机启动后带动抄料盘47转动,控制抄料电动杆48,使抄料电动杆48在合适角度处电动伸长,从而将抄料勺49伸长,使抄料勺49相应伸入到收集锥筒32中的物料深处,利用抄料勺49挖取物料后,抄料电动杆48收缩,将抄料勺49收回到抄料盘47中,抄料盘47继续转动,承载有物料的抄料勺49转移至转台39上方,此时抄料电动杆48伸出,抄料勺49中的物料随即被抛洒到转台39上方,物料顺着转台39上方的圆台结构顺势向下滑动,并最终通过转接平板40上的传送带41输出到活动板43位置,装配电机42控制转台39整个旋转,待将某一转接平板40旋转到与装载仓50对应的位置处后,电动伸缩杆44电动伸缩,结合转接轴45对活动板43和转接平板40之间的铰接结构,将与装载仓50对应的活动板43向下旋转,该转接平板40上的传送带41继续动作,以将物料输送至活动板43位置,完成装料作业,液压控制缸53通过对液压控制杆52的液压伸缩控制,使托盘51上下移动,在装载物料时,托盘51上移,当装载箱55装有一定量的物料后,则通过吊机将装载箱55吊起,随后托盘51下降,从通槽56中向移位带54上推入一个空的装载箱55,移位带54将装载箱55转移至装载仓50的中间位置,再次完成上述收料作业,在本实用新型中,电动推杆2、电动伸缩杆44和抄料电动杆48均采用同一型号,即TGA-450型,旋转电机10、传动电机20、装配电机42和连接电机46均采用同一型号,即Y132S1-2型,液压油缸23、液压缸37和液压控制缸53也均采用同一型号,即HOB-FB型,输出带21、转移带27、传送带41和移位带54等传送结构的控制部分结构均相同,并为本领域通用的现有技术,故不再对其进行赘述,本实用新型同类动作部件的型号均相同,免去了这些部件在发生故障时,由于对各型号产品不了解而造成的维修困难,使得整个设备系统便于维修和检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