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插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86722发布日期:2019-10-29 20:14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插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工具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插秧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水稻属于直接经济作物,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随着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现在的水稻种植在大部分地区都实现了机械化操作,现有的水稻装置多种多样,有大中型机动水稻插秧装置,也有小型人力水稻插秧装置,大中型机械水稻插秧装置造价高,效率高,主要适用于大块田地插秧,不适合小块田地,特别是丘陵地带、不规则田块及易陷车地块插秧,同时对秧龄和秧高要求严,还容易出现飘秧,缺穴等问题,因此需要人工进行补苗,而传统的抛秧方式又不能保证合理株行距,而且人员需要一直弯腰进行作业,劳动强度大,与此同时,近年来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多数都外出务工,所以每年水稻插秧时,非常缺乏劳动力,时常出现水稻秧苗不能按时移栽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适应面广、方便人力操作、价格低廉的新型插秧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插秧装置,包括插秧工作台、秧管、挂篮、辅助轮和绞线棍,所述的插秧工作台上设有和秧管相配合的圆孔,所述的圆孔的数量至少2个,所述的秧管是空心管道,所述的秧管上端通过固定圆环固定在插秧工作台上,所述的插秧工作台下方设有支撑腿,所述的支撑腿上设有和挂篮相配合的方孔,所述的方孔的数量至少是2个,所述的挂篮两端设有挂钩,所述的支撑腿下端设有插秧轮胎,所述的插秧轮胎外侧可装设辅助轮,所述的辅助轮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插秧轮胎,所述的辅助轮和插秧轮胎同向转动,所述的辅助轮沿外圆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的凹槽内设有插槽,所述的插槽和绞线棍是过盈配合的,所述的绞线棍包括放置在插槽内的固定柱和固定在稻田的定位柱,所述的固定柱和定位柱之间通过绞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保证秧苗可以垂直的插入稻田,垂直的秧苗能够充分接受阳光照射,避免因插秧缺陷导致秧苗生长缺陷,确保水稻正常生长,保证产量;圆孔固定间距的设计保证秧苗密度合理,挂篮可以放入大量秧苗,不必来回取秧苗,装置整体轻便,易于控制,极大的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改进,所述的相邻的支撑腿之间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保证支撑腿和整体工作台的稳定。

作为改进,所述的支撑腿的数量是4个,所述的方孔的数量是3个,3个方孔可以放置3个挂篮。

作为改进,所述的挂篮是梯形外形,方便放置水稻秧苗。

作为改进,所述的插秧工作台上的圆孔呈5*6矩阵排列,保证相邻的秧苗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

作为改进,所述的秧管的长度比支撑腿的长度短25cm,方便插秧工作台顺利前进的同时不伤害秧苗。

作为改进,所述的插秧轮胎的直径是辅助轮的直径的1.25倍左右,避免辅助轮干扰插秧轮胎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插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插秧装置的方孔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插秧装置的挂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插秧装置的秧管放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插秧装置的秧管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插秧装置的辅助轮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插秧装置的绞线棍示意图。

如图所示:1、插秧工作台; 2、秧管; 3、挂篮;4、辅助轮;5、绞线棍;6、连接轴;12、底座;13、支撑腿;14、插秧轮胎;15、支撑架;16、方孔;21、固定圆环;31、挂钩;41、凹槽;42、插槽;51、固定柱;52、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新型插秧装置,包括插秧工作台1、秧管2、挂篮3、辅助轮4和绞线棍5,所述的插秧工作台1上设有和秧管2相配合的圆孔12,所述的圆孔12的数量至少2个,所述的秧管2是空心管道,所述的秧管2上端通过固定圆环21固定在插秧工作台1上,所述的插秧工作台1下方设有支撑腿13,所述的支撑腿13上设有和挂篮3相配合的方孔16,所述的方孔16的数量至少是2个,所述的挂篮3两端设有挂钩31,所述的支撑腿13下端设有稻田专用的插秧轮胎14,所述的插秧轮胎14外侧可装设辅助轮4,所述的辅助轮4通过连接轴6固定连接插秧轮胎14,所述的辅助轮4和插秧轮胎14同向转动,所述的辅助轮4沿外圆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41,所述的凹槽41内设有插槽42,所述的插槽42和绞线棍5是过盈配合的,所述的绞线棍5包括放置在插槽42内的固定柱51和固定在稻田的定位柱52,所述的固定柱51和定位柱52之间通过绞线连接。

所述的相邻的支撑腿13之间设有支撑架15,所述的支撑腿13的数量是4个,所述的方孔16的数量是3个,所述的挂篮3是梯形外形,所述的插秧工作台1上的圆孔12呈5*6矩阵排列,所述的秧管2的长度比支撑腿13的长度短25cm,所述的插秧轮胎14的直径是辅助轮4的直径的1.25倍左右。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在需要插秧的时候,将备用的批量秧苗放置在挂篮3内,然后将插秧工作台1整体推到需要插秧的位置,将秧苗放入插秧工作台1的秧管2内,秧苗可以顺着秧管2滑动至秧田内,且具有一定高度的下落使得秧苗可以垂直的插入稻田,垂直的秧苗能够充分接受阳光照射,避免因插秧缺陷导致秧苗生长缺陷,确保水稻正常生长,保证产量;同时插秧工作台上1的圆孔12之间的距离是预设的宽度,保证秧苗密度合理,本区域插秧完成后,将插秧装置整体前进合适距离,再次放秧苗,同时将绞线棍5的定位柱52插在前方稻田里面,固定柱51插入插槽内,定位柱52和固定住51之间就有一条直线,方便插秧装置整体按照直线前进,绞线在插秧装置整体前进的时候缠绕收入辅助轮4的凹槽41内,插秧装置整体如此重复即可完成固定株行距抛秧工作,实现标准株行距抛秧,人无需弯腰即可快速完成插秧工作,同时挂篮3可以放入大量秧苗,不必来回取秧苗,装置整体轻便,易于控制,极大的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