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苗木种植抗风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5180发布日期:2019-07-27 10:0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苗木种植抗风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业种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苗木种植抗风支架。



背景技术:

树苗种植时均采用集体培养而后移植的方式,在移植后由于果树的根部未及时生长,造成移植后的果树在经历强风时易出现摇晃甚至倾倒的现象,严重影响树苗的存活,目前人们采用竹竿的方式进行树苗的固定,但这种方式不但操作复杂,而且固定不稳,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 207400046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果树种植防风固定架,包括防护环,所述防护环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侧壁设置有插入杆,所述防护环的外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侧壁设置有外套筒,所述连接杆的侧壁设置有固定桩柱。上述专利中的一种果树种植防风固定架存在以下不足:固定树苗的防护环为不可拆分的圆环结构,这样当需要在给已经完成栽种的树苗进行固定时会因为树冠的阻挡而不便将防护环套在树干外而造成该装置不方便完成对树苗的固定操作;并且树苗长大后需要将固定桩柱拔出泥土,需要用手或其他工具将固定桩柱拔出,而固定桩柱在泥土会因为其与泥土之间的摩擦力过大而导致拔取艰难而造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方便完成对已经栽种完成的树苗的固定操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苗木种植抗风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苗木种植抗风支架,包括防护环,所述防护环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侧壁设置有插入杆,所述防护环的外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侧壁设置有外套筒,所述连接杆的侧壁设置有固定桩柱,所述防护环包括第一防护环和第二防护环,所述第一防护环和第二防护环均为半圆环形结构,所述第一防护环的一端与第二防护环的一端合页连接,所述第一防护环远离合页连接处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防护环远离合页连接处的一端设置有卡接于凹槽内的固定块,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壁活动套设有翘板,所述翘板的侧壁开设有活动套设于第一转轴外的第一通孔,所述翘板远离凹槽槽底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翘板靠近限位块的一端上表面与凹槽的上侧壁之间设置有推力弹簧,所述翘板远离限位块的一端设置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远离翘板的一端通过凹槽的侧壁开设的通孔伸出第一防护环外,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开设有与限位块相对应的限位槽,所述固定桩柱的柱壁活动套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活动套设于固定桩柱外的第二通孔,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壁活动套设有踩踏板,所述踩踏板上开设有活动套接于第二转轴外的第三通孔,所述固定桩柱的柱壁上设置有挡板,所述踩踏板靠近固定桩柱的一端与挡板的下端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踩踏板靠近固定桩柱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滑块,所述挡板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匹配的第一滑槽。

优选的,所述底板对应第三通孔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滑块,所述固定桩柱的柱壁上开设有与第二滑块相匹配的第二滑槽。

优选的,所述踩踏板上的第二转轴设置于踩踏板靠近挡板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翘板上的第一转轴设置于翘板靠近限位块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靠近限位槽的一侧设置为斜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苗木种植抗风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苗木种植抗风支架,通过设置的第一防护环和第二防护环,用手将第一防护环和第二防护环沿合页连接处向两边分开,将第一防护环和第二防护环套在树苗树干上,再使第一防护环和第二防护环沿合页连接处向中间合拢,这时固定块随第一防护环和第二防护环远离合页连接处的一端的靠近而进入凹槽,这时固定块的一端推动限位块的斜面而使限位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翘板沿第一转轴旋转而使其一端向上翘起并压缩推力弹簧,待第一防护环和第二防护环远离合页连接处的一端相互接触时,限位块移动到限位槽处,这时推力弹簧推动翘板的一端向下移动从而带动限位块卡入限位槽中,这时第一防护环和第二防护环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当需要取出苗木种植抗风支架时用手向下按压按压杆使翘板沿第一转轴旋转而使其一端翘起将限位块拉出限位槽外,这时第一防护环和第二防护环之间解除固定,可将第一防护环和第二防护环分开,方便了第一防护环和第二防护环之间的连接和拆卸,对已栽种的树苗进行固定时更加方便。

2、该苗木种植抗风支架,通过设置的底板和踩踏板,用脚踩踩踏板远离挡板的一端使其沿第二转轴转动而导致其另一端向上翘起并上顶挡板,挡板带动固定桩柱向上移动,该设置利用了杠杆原理使得将固定桩柱拔出泥土时更加方便。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方便了对已栽种的树苗进行固定并且方便了将固定桩柱拔出泥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苗木种植抗风支架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苗木种植抗风支架的固定块与凹槽连接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苗木种植抗风支架的部分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桩柱、2第一防护环、3第二防护环、4凹槽、5固定块、6第一转轴、7翘板、8限位块、9推力弹簧、10按压杆、11限位槽、12底板、13支撑板、14第二转轴、15踩踏板、1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苗木种植抗风支架,包括防护环,防护环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的侧壁设置有插入杆,防护环的外侧设置有滑块,滑块的侧壁设置有外套筒,连接杆的侧壁设置有固定桩柱1,防护环包括第一防护环2和第二防护环3,第一防护环2和第二防护环3均为半圆环形结构,第一防护环2的一端与第二防护环3的一端合页连接,第一防护环2远离合页连接处的一端开设有凹槽4,第二防护环3远离合页连接处的一端设置有卡接于凹槽4内的固定块5,凹槽4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转轴6,第一转轴6的轴壁活动套设有翘板7,翘板7的侧壁开设有活动套设于第一转轴6外的第一通孔,翘板7远离凹槽4槽底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8,翘板7靠近限位块8的一端上表面与凹槽4的上侧壁之间设置有推力弹簧9,翘板7远离限位块8的一端设置有按压杆10,按压杆10远离翘板7的一端通过凹槽4的侧壁开设的通孔伸出第一防护环2外,固定块5的表面开设有与限位块8相对应的限位槽11,固定桩柱1的柱壁活动套接有底板12,底板12上开设有活动套设于固定桩柱1外的第二通孔,底板12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转轴14,第二转轴14的轴壁活动套设有踩踏板15,踩踏板15上开设有活动套接于第二转轴14外的第三通孔,固定桩柱1的柱壁上设置有挡板16,踩踏板15靠近固定桩柱1的一端与挡板16的下端滑动连接。

踩踏板15靠近固定桩柱1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滑块,挡板16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匹配的第一滑槽,使得踩踏板15的一端在挡板16上滑动得更顺畅。

底板12对应第三通孔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滑块,固定桩柱1的柱壁上开设有与第二滑块相匹配的第二滑槽,使得固定桩柱1在第三通孔内更顺利地滑动。

踩踏板15上的第二转轴14设置于踩踏板15靠近挡板16的位置,使得踩踏板15的靠近固定桩柱1的一端与第二转轴14的距离比踩踏板15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14的距离小,使得用脚踩踏踩踏板15时能更好的利用杠杆原理而更加省力。

翘板7上的第一转轴6设置于翘板7靠近限位块8的位置,使得第一转轴6与翘板7靠近按压杆10的一端的距离比其与按压杆10的另一端的距离大,利用了杠杆原理使得按压按压杆10时更加省力。

限位块8靠近限位槽11的一侧设置为斜面,使得固定块5进入凹槽4时对限位块8的斜面产生向上的力而使限位块8向上移动,使得无需手动按压按压杆10以使限位块8向上移动,方便了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用手将第一防护环2和第二防护环3沿合页连接处向两边分开,将第一防护环2和第二防护环3套在树苗树干上,再使第一防护环2和第二防护环3沿合页连接处向中间合拢,这时固定块5随第一防护环2和第二防护环3远离合页连接处的一端的靠近而进入凹槽4,这时固定块5的一端推动限位块8的斜面而使限位块8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翘板7沿第一转轴6旋转而使其一端向上翘起并压缩推力弹簧9,待第一防护环2和第二防护环3远离合页连接处的一端相互接触时,限位块8移动到限位槽11处,这时推力弹簧9推动翘板7的一端向下移动从而带动限位块8卡入限位槽11中,这时第一防护环2和第二防护环3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当需要取出苗木种植抗风支架时用手向下按压按压杆10使翘板7沿第一转轴6旋转而使其一端翘起将限位块8拉出限位槽11外,这时第一防护环2和第二防护环3之间解除固定,可将第一防护环2和第二防护环3分开,方便了第一防护环2和第二防护环3之间的连接和拆卸,对已栽种的树苗进行固定时更加方便;需要将固定桩柱拔出泥土时,用脚踩踩踏板16远离挡板16的一端使其沿第二转轴14转动而导致其另一端向上翘起并上顶挡板16,挡板16带动固定桩柱1向上移动,该设置利用了杠杆原理使得将固定桩柱拔出泥土时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