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鱼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6082发布日期:2019-10-12 23:42阅读:710来源:国知局
仿生鱼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具行业,具体的说是一种仿生鱼饵。



背景技术:

现有的仿真鱼饵大都采用硅胶等材料制成,鱼通过视觉来捕获鱼饵假体,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鱼因感觉到鱼饵没有所需味道而将鱼饵快速吐出,况且大部分鱼是靠嗅觉来发现和寻找食物的,所以,现有的仿真鱼饵钓鱼的成功率很低。

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 CN201520250248.3申请日2015年04月23日,专利名称公开了一种仿生鱼饵,其特征是:根据鱼的食性,制造出不同形状的鱼饵外壳,外壳内设有料槽,料槽用来填充鱼饵食料,外壳表面设有缓释孔,缓释孔与料槽内腔相通,在鱼饵外壳设有进料口,进料口设有封盖。使用时将鱼饵食料通过进料口放入料槽内,然后关闭封盖。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鱼饵食料被假饵外层包裹,在垂钓的过程中,鱼饵食料和鱼饵气味随水的波动通过缓释孔溢出,其味道吸引鱼来咬饵,从而提高钓鱼的成功率。这种结构的鱼饵,鱼身除缓释孔外不存在进水口,鱼饵逐渐通过缓释孔缓释鱼饵,鱼饵释放速度很慢,对鱼饵气味等要求也比较高;鱼饵的释放速度与水流速度、鱼线收放速度无关,一旦水流速度过快或者鱼线收的过快,饵料释放过慢会会直接影响释放速度,此外,在鱼饵壳体内部设置料槽,减少了可以装在鱼饵体积,一次装载鱼饵,使用时间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放料速度随水流及收线速度相适应、可装载饵料多的仿真鱼饵。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将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仿生鱼饵,包括鱼形壳体,鱼饵壳体由软质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鱼形壳体内设有相连通的鱼头腔和鱼身腔,鱼头左端口部设有与鱼身腔相连通的进水孔,鱼身下端设有进料口,饵料经进料口放入鱼身腔后,进料口经密封体密封,鱼身前后两侧均设有放料孔,放料孔分布密度沿鱼头至鱼尾方向上逐渐增加。

本实用新型所述软质材料为软质的塑料或者硅胶。

本实用新型所述放料孔对称设在鱼身前、后两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饵料为可散发气味的饵料。

本实用新型所述密封体为密封线,将饵料装入鱼身空腔后,用密封线将其密封,垂钓结束时,将密封线拆掉,将剩余饵料倒出;垂钓中途加料时,拆掉密封线后加料,在缝上即可。

将饵料经进料口填充引诱饵,通过,密封线或其他密封体密封后,仿生鱼饵即可使用。使用时,水从口部穿孔进入,并从腹部以及尾部的放料口释放,同时带出饵料,引诱鱼饵上钩。由于鱼通常腹部大尾部小,尾部释放水的压力较大,因此,放料孔分布密度沿鱼头至鱼尾方向上逐渐增加。此外,本实用新型省去了多余的置料槽,直接将饵料放置到内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放料速度随水流及收线速度相适应、可装载饵料多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仿生鱼饵,包括鱼形壳体,鱼饵壳体由软质材料制成,软质材料为软质的塑料或者硅胶,其特征在于鱼形壳体内设有相连通的鱼头腔和鱼身腔,鱼头1左端口部设有与鱼身腔相连通的进水孔2,鱼身3下端设有进料口,饵料经进料口放入鱼身腔后,进料口经密封体密封,密封体一般为密封线,将饵料装入鱼身空腔后,用密封线将其密封,垂钓结束时,将密封线拆掉,将剩余饵料倒出;垂钓中途加料时,拆掉密封线后加料,在缝上即可。饵料最好为可散发气味的饵料,鱼身前后两侧均设有放料孔3,放料孔对称设在鱼身前、后两侧放料孔分布密度沿鱼头至鱼尾方向上逐渐增加。

将饵料经进料口填充引诱饵,通过,密封线或其他密封体密封后,仿生鱼饵即可使用。使用时,水从口部穿孔进入,并从腹部以及尾部的放料口释放,同时带出饵料,引诱鱼饵上钩。由于鱼通常腹部大尾部小,尾部释放水的压力较大,因此,放料孔分布密度沿鱼头至鱼尾方向上逐渐增加。此外,本实用新型省去了多余的置料槽,直接将饵料放置到内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放料速度随水流及收线速度相适应、可装载饵料多等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