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植体消毒用回旋振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5771发布日期:2019-08-03 15:51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植体消毒用回旋振荡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植体消毒用回旋振荡器,属于实验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外植体消毒是植物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物种能否建立再生体系起到决定作用。外植体常取自于自然环境或温室,表面附着大量微生物和病菌,不仅与外植体争夺养分,还会污染培养基。外植体通常要经过2种以上的消毒药剂处理,时间为2s-60min,处理时为提高杀毒效果需要不断的振荡,每种药剂处理后都要用无菌水漂洗数次,过程繁琐。在生产和实验中,消毒过程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器材多用烧杯和镊子,消毒不均匀不彻底、费工费时、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植体消毒用回旋振荡器,该回旋振荡器能够模拟实验人员手动晃动搅拌的方式,实现智能搅拌消毒,使外植体的消毒效率和消毒效果显著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植体消毒用回旋振荡器,包括振荡部和振荡托盘,振荡部包括一机箱,机箱顶部设有一支撑台,支撑台上设有三个T口旋转轴,T口旋转轴与振荡托盘的底部连接,机箱内设有与T口旋转轴传动连接的电机;振荡托盘在振荡部的带动下作回旋运动,振荡托盘上设置有圆弧形杯托。

优选的,所述圆弧形杯托的开口占整个圆周的1/6~1/4。此设计的好处是,将消毒杯放置在圆弧形杯托内,能够保证振荡时消毒杯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振荡托盘上表面设置有四个圆弧形杯托,四个圆弧形杯托均布在以振荡托盘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此设计的好处是,保证振荡托盘受力均匀,在进行振荡作业时,提高其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T口旋转轴包括联接件、上T口螺栓和下T口螺栓,上T口螺栓和下T口螺栓分别通过螺母与联接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振荡托盘的底部设置有三个C口联接座,三个C口联接座与三个T口旋转轴一一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C口联接座包括C口联接座上端和固定螺母A,C口联接座上端内开设有C口联接座凹槽,上T口螺栓穿过固定螺母A嵌合连接在C口联接座上端的C口联接座凹槽内,上T口螺栓可在C口联接座凹槽内转动,上T口螺栓的底端通过固定螺母B与联接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T口螺栓穿过支撑台、联接件并通过固定螺母B与联接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三个T口旋转轴,其中一个T口旋转轴位于支撑台的中心,另外两个T口旋转轴位于支撑台同一直径的两端,支撑台中心的T口旋转轴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箱内设有工控机、机箱的表面设置有开关旋钮、调速旋钮、时控旋钮和数显屏幕,开关旋钮、调速旋钮、时控旋钮、数显屏幕以及电机均与工控机连接控制。

使用时,将装有外植体的消毒杯放置在圆弧形杯托内,圆弧形杯托对消毒杯起到固定作用,在振荡部的带动下,振荡托盘作回旋运动,从而实现摇晃消毒杯模拟实验人员手动晃动搅拌的方式,最终实现外植体的自动搅拌消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外植体消毒用回旋振荡器,消毒杯与振荡器的动力系统完全分开,互不干扰,不会对外植体造成机械损伤和二次污染;药液振荡处理由手动改进为自动,简化了人工,且振荡处理时间和速率可调,振荡消毒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回旋振荡器,振荡模式为回旋运动,可最大程度地还原人工振荡消毒模式,消毒均匀、彻底;且本实用新型装置轻便小巧,可用于超净工作台内部操作室,避免处理过程中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回旋振荡器的主视图;图2为回旋振荡器的纵剖面图;

图3为振荡托盘的俯视图;

图4为C口联接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C口联接座仰视图;

图6为T口旋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7为T口双螺旋联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8a为上T口螺栓形状结构示意图Ⅰ;

图8b为上T口螺栓形状结构示意图Ⅱ;

图9a为下T口螺栓形状结构示意图Ⅰ;

图9b为下T口螺栓形状结构示意图Ⅱ;

图10为T口旋转轴俯视图;

其中:2、振荡托盘;21、圆弧形杯托;22、C口联接座;221、C口联接座上端;222、C口联接座凹槽;223、固定螺母A;3、机箱;31、数显屏幕;311、数显元件;32、开关旋纽;321、开关元件;33、调速旋纽;331、转速调节元件;34、时控旋纽;341、时间控制元件;35、支撑台;36、电机;37、T口旋转轴;371、上T口螺栓;3711、螺母A圆形固定处;3712、T口双螺栓联接件六角形衔接处;3713、螺母B圆形固定处;372、固定螺母B;373、T口双螺栓联接件;3731、六角联接孔;374、下T口螺栓;3741、螺母B圆形固定处;3742、T口双螺栓联接件六角形衔接处;3743、螺母B圆形固定处;3744、支撑台圆形连接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外植体消毒用回旋振荡器,包括振荡部和振荡托盘2,振荡部包括一机箱3,机箱3顶部设有一支撑台35,支撑台35上设有三个T口旋转轴37,T口旋转轴37与振荡托盘2的底部连接,机箱3内设有与T口旋转轴37传动连接的电机36;振荡托盘2在振荡部的带动下作回旋运动,振荡托盘2上设置有圆弧形杯托21。

本实施例中,振荡托盘2上面设置有4个圆弧形杯托21,起着振荡时固定消毒杯的作用,高度为杯身高度的2/3,四个圆弧形杯托21均布在以振荡托盘2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圆弧形未闭合的部分占圆周的1/6,便于取放消毒杯;振荡托盘2下面中轴线上固定有3个C口联接座22,包括C口联接座上端221和固定螺母A 223两部分,3个C口联接座22等间距分布。

机箱3上表面为支撑台35和三个T口旋转轴37,三个T口旋转轴37位于支撑台35中轴线,其中一个T口旋转轴37位于支撑台35的中心,另外两个T口旋转轴37位于支撑台35同一直径的两端,T口旋转轴37用于转动联接上部的振荡托盘2和下部机箱3内的电机36,T口旋转轴包括上T口螺栓371、下T口螺栓374、T口双螺旋联接件373和3枚固定螺母B 372。振荡托盘2下面的相应设置有三个C口联接座22,与3个T口旋转轴一一对应连接,C口联接座22用于嵌合联接上T口螺栓371,上T口螺栓371可以在C口联接座凹槽222内转动。下T口螺栓374通过固定螺母B 372将T口旋转轴37固定在支撑台35下面防止脱离,通电后可作自转运动。上T口螺栓371、下T口螺栓374通过T口双螺旋联接件373固定联接;T口双螺旋联接件373两侧各有一个六角联接孔3731;上T口螺栓371、下T口螺栓374与固定螺母A 223、固定螺母B 372连接部分3711、371、3741、3743、3744为圆形,与六角联接孔3731联接部分3712、3742为六角形。支撑台中心的T口旋转轴37的下T口螺栓374与电机36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机箱3外表面有调速旋纽33、时控旋纽34、开关旋纽32和数显屏幕31,内部分别与转速调节元件331、时间控制元件341、电源开关321和数显元件311相连,最终与机箱内的工控机连接并由其控制,具体连接线路按照常规技术可实现;机箱3内部电机36与支撑台中部的T口旋转轴37咬合联接,通电后T口旋转轴37下部自转,带动上T口螺栓371绕电机中轴作圆周运动;与上T口螺栓371嵌合活动联接的3个C口联接座22,相应地绕下T口螺栓374作圆周运动,进而带动上部支撑台35作回旋运动,从而实现振荡托盘上的消毒杯模拟人手来回旋转摇晃消毒的目的。

实施例2:

一种外植体消毒用回旋振荡器,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对圆弧形杯托21而言,圆弧形未闭合的部分占圆周的1/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