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禽自动喂料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2608发布日期:2019-09-29 14:24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禽自动喂料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牧养殖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禽自动喂料管。



背景技术:

家禽的肉蛋营养丰富。家禽的肉富含蛋白质,同时也含有丰富的磷和其他矿物质,以及大量的复合维他命B。与多数牛肉和猪肉相比,家禽的肉脂肪更低,同时家禽的肝富含维他命A。对于小型农场和家庭饮食而言,家禽是相对更方便的活物,因为它们的个体体型较小。

目前家禽的喂料是由人工在食槽内添加饲料,劳动量较大,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家禽自动喂料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第一输送管道、第二输送管道、喂料管道和三通下料接口;所述的三通下料接口包含夹片、锁尺、下料孔、开启拉绳、关闭拉绳、变径部、连接部、穿线孔、固定孔;所述的第一输送管道与第二输送管道通过两个夹片固定连接,两个夹片内设置有卷绕的锁尺,锁尺上设置有下料孔,锁尺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固定孔,锁尺的两端通过开启拉绳和关闭拉绳连接固定,每个夹片的底部分别一体连接有变径部,变径部的底部一体连接有连接部;所述的夹片上设置有穿线孔,一侧夹片的穿线孔中穿设有开启拉绳,另一侧夹片的穿线孔中穿设有关闭拉绳;所述的喂料管道与两个连接部插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开启拉绳和关闭拉绳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珠。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部的底部设置有开槽。

作为优选,所述的两个夹片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锁尺由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需要加料时,拉动开启拉绳,使下料孔移至变径部的上端位置,这时变径部打开,饲料在自身重力下由变径部往喂料管道输送,实现喂料,喂料完成后,拉动关闭拉绳,将下料孔往上移,由下料孔一侧的锁尺部位遮挡变径部上端,实现关闭的目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家禽自动喂料管,可采用三通下料接口上的开关自动喂料,无需人工加料,降低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锁尺的展开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输送管道1、第二输送管道2、喂料管道3、三通下料接口4、夹片5、锁尺6、下料孔7、开启拉绳8、关闭拉绳9、变径部10、连接部11、穿线孔12、固定孔13、限位珠14、开槽15、螺丝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第一输送管道1、第二输送管道2、喂料管道3和三通下料接口4;所述的三通下料接口4包含夹片5、锁尺6、下料孔7、开启拉绳8、关闭拉绳9、变径部10、连接部11、穿线孔12、固定孔13;所述的第一输送管道1与第二输送管道2分离,端部通过两个夹片5将两者固定连接,每个夹片5的底部分别一体连接有变径部10,变径部10的底部一体连接有连接部11,喂料管道3与两个连接部11插接,第一输送管道1连接输送机构。

两个夹片5内设置有锁尺6,锁尺6上设置有下料孔7,锁尺6由塑料制成,锁尺6卷成圆筒状配合安装在两个夹片5的内壁,锁尺6两端分别开设有固定孔13,卷绕锁尺6,使两端的固定孔13重叠,开启拉绳8和关闭拉绳9一起穿过重叠的固定孔13并打结固定,夹片5上设置有穿线孔12,开启拉绳8从一侧夹片5的穿线孔12穿出,关闭拉绳9从另一侧夹片5的穿线孔12穿出。当需要加料时,拉动开启拉绳8,使下料孔7移至变径部10的上端位置,这时变径部10打开,饲料在自身重力下由变径部10往喂料管道3输送,实现喂料,喂料完成后,拉动关闭拉绳9,将下料孔7往上移,由下料孔7一侧的锁尺6部位遮挡变径部10上端,实现关闭喂料管道3的目的,饲料继续输送至第二输送管道2。

所述的开启拉绳8和关闭拉绳9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珠14,起到限位作用的同时可方便拉动拉绳。

所述的连接部11的底部设置有开槽15,使连接部11的底部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喂料管道3与之紧密连接。

所述的两个夹片5通过螺丝16固定连接,方便固定两根输送管。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家禽自动喂料管,可采用三通下料接口上的开关自动喂料,无需人工加料,降低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