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6943发布日期:2019-11-12 21:25阅读:1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水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景观设施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水池。



背景技术:

目前,园林水池大都功能单一,花卉植物都是单独种植在水池边上,并且为了增加水池的美观性,通常会在水池内养殖一些浮萍,为了便于对浮萍等水生植物的管控,通常将水浮萍或水生植物养殖在靠近岸边的位置,当浮萍等水生植物放在水池中部时,不方便管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水池,具有方便安装浮萍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生态水池,包括池体,池体中央设置有漂浮于水面的浮萍槽,池壁与浮萍槽之间连接有用于控制浮萍槽位置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池体相对两侧边沿的支架、转动设置于一侧支架的第一同步轮、转动设置于另一侧支架的第二同步轮,所述浮萍槽一侧壁连接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依次绕过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并连接到浮萍槽另一侧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步带整体呈环形且两端分别连接在浮萍槽的两侧壁,需要将浮萍槽转移至水池中心时,转动第一同步轮,带动同步带以及第二同步轮转动,从而带动浮萍槽在水面上移动,当移动至中心位置时停止转动第一同步轮,完成浮萍槽位置的调整,调整方便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同步轮的转轴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转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支架开设有供定位杆卡接的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转动第一同步轮时,可以通过转动转盘实现第一同步轮的转动,操作更省力,当将浮萍槽转动至合适的位置时,转动定位杆并将定位杆卡接到定位槽内,实现对转盘的定位,进而实现浮萍槽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萍槽包括呈方形的框体、连接于框体底面的浮板、设置于浮板上方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浮板之间形成供水生植物根茎伸入的容纳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板可以采用泡沫材料制成,从而对框体提供浮力使得框体能够浮在水面上,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对水生植物的根茎进行固定,水生植物的根部穿过固定组件并伸入到容纳腔内,在容纳腔内可以填入水生植物所需的养料,通过调节组件可以调节固定组件的高度,从而调节容纳腔的高度,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需要调节容纳腔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体由四块围板相互拼接围成,相邻的两围板之间设置有方便拆装的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一端铰接于一块围板,另一端卡接于相邻围板的卡扣,所述围板连接有供卡扣自由端卡入的卡环,所述卡扣的自由端铰接有锁合杆,所述锁合杆与卡扣之间缠绕有铁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拼装围板时,转动卡扣并将卡扣的锁合杆穿设到卡环内,之后将锁合杆反向翻折至与卡扣贴近,并且通过铁丝将锁合杆缠绕固定,实现相邻围板的连接,安装拆卸方便,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板边沿向上延伸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连接于围板下边沿,相邻连接杆之间形成供水流通过的流通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杆实现浮板与围板的连接,并且通过留有流通口实现容纳腔与池体内水的交换,保证正常的生态平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滑移连接与围板内壁的两块夹板,两块夹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夹板开设有若干供水生植物根茎伸入的固定槽,两所述夹板之间的间隔内滑移设置有用于控制固定槽大小的控制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生植物的根茎穿过固定槽并伸入容纳腔内,根据水生植物根茎粗细的不同需要,通过控制组件控制固定槽的宽度,实现对水生植物根部更好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滑移设置于两夹板之间并用于打开或关闭固定槽的滑板,所述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螺杆,位于上方的夹板开设有供调节螺杆伸出的控制槽,所述调节螺杆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板可沿两夹板之间的间隙滑移,通过滑板的滑移可以控制固定槽的大小,从而实现对固定槽大小的调节,当将滑板调节到合适的位置时,拧紧固定螺母实现滑板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围板内壁沿纵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夹板侧边设置有与导向槽滑移配合的导向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夹板的高度时,拧松调节螺栓,将夹板调整到合适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长度根茎的水生植物,之后拧紧调节螺栓实现夹板位置的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同步带整体呈环形且两端分别连接在浮萍槽的两侧壁,需要将浮萍槽转移至水池中心时,转动第一同步轮,带动同步带以及第二同步轮转动,从而带动浮萍槽在水面上移动,当移动至中心位置时停止转动第一同步轮,完成浮萍槽位置的调整,调整方便操作简单;

2.当需要转动第一同步轮时,可以通过转动转盘实现第一同步轮的转动,操作更省力,当将浮萍槽转动至合适的位置时,转动定位杆并将定位杆卡接到定位槽内,实现对转盘的定位,进而实现浮萍槽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和浮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浮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浮萍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体;2、浮板;3、固定组件;4、容纳腔;5、调节组件;6、围板;7、卡接组件;8、卡扣;9、卡环;10、锁合杆;11、铁丝;12、连接杆;13、流通口;14、夹板;15、固定槽;16、控制组件;17、滑板;18、调节螺杆;19、控制槽;20、固定螺母;21、调节槽;22、调节螺栓;23、导向槽;24、导向棱;25、泡沫板;26、浮萍槽;27、驱动机构;28、支架;29、第一同步轮;30、第二同步轮;31、同步带;32、转盘;33、定位杆;34、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生态水池,包括池体,在池体中央设置有漂浮于水面的浮萍槽26,池壁与浮萍槽26之间连接有用于控制浮萍槽26位置的驱动机构27,驱动机构27包括固定设置于池体相对两侧边沿的支架28、转动设置于一侧支架28的第一同步轮29、转动设置于另一侧支架28的第二同步轮30,浮萍槽26一侧壁连接有同步带31,同步带31依次绕过第一同步轮29和第二同步轮30并连接到浮萍槽26另一侧的侧壁上。同步带31整体呈环形且两端分别连接在浮萍槽26的两侧壁,需要将浮萍槽26转移至水池中心时,转动第一同步轮29,带动同步带31以及第二同步轮30转动,从而带动浮萍槽26在水面上移动,当移动至中心位置时停止转动第一同步轮29,完成浮萍槽26位置的调整,调整方便操作简单。

如图2所示,第一同步轮29的转轴连接有转盘32,转盘32转动连接有定位杆33,支架28开设有供定位杆33卡接的定位槽34;当需要转动第一同步轮29时,可以通过转动转盘32实现第一同步轮29的转动,操作更省力,当将浮萍槽26转动至合适的位置时,转动定位杆33并将定位杆33卡接到定位槽34内,实现对转盘32的定位,进而实现浮萍槽26的定位。

如图3所示,浮萍槽26包括呈方形的框体1、连接于框体1底面的浮板2、设置于浮板2上方的固定组件3,固定组件3与浮板2之间形成供水生植物根茎伸入的容纳腔4,框体1内壁设置有用于调节固定组件3高度的调节组件5。浮板2可以采用泡沫材料制成,从而对框体1提供浮力使得框体1能够浮在水面上,通过设置固定组件3对水生植物的根茎进行固定,水生植物的根部穿过固定组件3并伸入到容纳腔4内,在容纳腔4内可以填入水生植物所需的养料,通过调节组件5可以调节固定组件3的高度,从而调节容纳腔4的高度,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需要调节容纳腔4的高度。

如图3和图4所示,框体1由四块围板6相互拼接围成,相邻的两围板6之间设置有方便拆装的卡接组件7,卡接组件7包括一端铰接于一块围板6,另一端卡接于相邻围板6的卡扣8,围板6连接有供卡扣8自由端卡入的卡环9,卡扣8的自由端铰接有锁合杆10,锁合杆10与卡扣8之间缠绕有铁丝11;在拼装围板6时,转动卡扣8并将卡扣8的锁合杆10穿设到卡环9内,之后将锁合杆10反向翻折至与卡扣8贴近,并且通过铁丝11将锁合杆10缠绕固定,实现相邻围板6的连接,安装拆卸方便,便于操作。

如图3所示,浮板2边沿向上延伸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上端连接于围板6下边沿,相邻连接杆12之间形成供水流通过的流通口13;通过连接杆12实现浮板2与围板6的连接,并且通过留有流通口13实现容纳腔4与池体内水的交换,保证正常的生态平衡。

如图3和图5所示,固定组件3包括滑移连接于围板6内壁的两块夹板14,两块夹板14平行且间隔设置,夹板14开设有若干供水生植物根茎伸入的固定槽15,两夹板14之间的间隔内滑移设置有用于控制固定槽15大小的控制组件16;水生植物的根茎穿过固定槽15并伸入容纳腔4内,根据水生植物根茎粗细的不同需要,通过控制组件16控制固定槽15的宽度,实现对水生植物根部更好的固定。

如图5所示,控制组件16包括滑移设置于两夹板14之间并用于打开或关闭固定槽15的滑板17,在滑板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螺杆18,位于上方的夹板14开设有供调节螺杆18伸出的控制槽19,调节螺杆18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20;滑板17可沿两夹板14之间的间隙滑移,通过滑板17的滑移可以控制固定槽15的大小,从而实现对固定槽15大小的调节,当将滑板17调节到合适的位置时,拧紧固定螺母20实现滑板17的固定。

如图3所示,调节组件5包括纵向开设于围板6侧壁的调节槽21,调节槽21内穿设有调节螺栓22,调节螺栓22端部穿过调节槽21并螺纹连接于夹板14内;当需要调节夹板14的高度时,拧松调节螺栓22,将夹板14调整到合适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长度根茎的水生植物,之后拧紧调节螺栓22实现夹板14位置的固定。

如图3所示,围板6内壁沿纵向开设有导向槽23,夹板14侧边设置有与导向槽23滑移配合的导向棱24;当调整夹板14的位置时,夹板14沿围板6内壁实现上下滑移,通过导向棱24与导向槽23的配合实现对夹板14的导向作用,使得夹板14升降更稳定。围板6外壁中部位置设置有一圈泡沫板25;通过增设泡沫板25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水对泡沫板25的浮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