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垄播种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27825发布日期:2019-11-27 17:04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起垄播种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苗移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起垄播种一体机。



背景技术:

间作这一种植技术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在麦烟间作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烟田起垄和小麦播种这两个步骤,传统的播种机与起垄机需要交替进入田地内进行工作,这样的工作效率较低,同时步骤繁琐,在人员和机器反复进入田地内的情况下极易对小麦种以及烟苗造成伤害,因此提出一种用于麦烟间作的起垄播种一体机,以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垄播种一体机,该起垄播种一体机可在起垄烟田的同时进行小麦播种,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起垄播种一体机,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前后两侧的左侧均活动安装有行走轮,支撑架顶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播种机,支撑架底部中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起垄耙片,且两个起垄耙片的底部与行走轮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播种机的出口处固定连接有播种管的顶端,且播种管的底端贯穿支撑架底部的中部并与支撑架的下方连通,起垄耙片的右侧设置有支撑轮,且支撑轮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架底部右侧的位置,支撑架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深度控制机构,且深度控制机构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刮板,且刮板的左侧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顶部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支撑架前后两侧的右侧,且安装架的底部活动安装有镇压轮,安装架正面顶部的右侧与深度调节机构的左侧贴合,且深度调节机构的背面固定连接在支撑架正面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深度控制机构包括外壳、滑槽、连接块、导滑杆、第一螺纹杆、球轴座和第一转钮。

优选的,所述外壳纵向固定安装在支撑架内,且外壳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支撑架的上下两侧,滑槽开设在外壳的右侧并与外壳的内腔连通,连接块的右侧与刮板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且连接块的左侧贯穿滑槽延伸至外壳内,导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外壳内壁上下两侧的右侧,连接块的中部滑动连接在导滑杆上,第一螺纹杆的底端插接在球轴座内,且球轴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外壳内底部的左侧,第一螺纹杆的顶端贯穿外壳顶部的左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钮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深度调节机构包括内螺纹筒、第二螺纹杆、接触球和第二转钮。

优选的,所述内螺纹筒的背面固定连接在支撑架正面的右侧,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在内螺纹筒内,接触球的右侧固定连接在第二螺纹杆的左端,第二转钮的左侧固定连接在第二螺纹杆的右端,且第二螺纹杆的左右两端均延伸至内螺纹筒的外部,接触球相背第二螺纹杆的一侧与安装架前半部右侧的顶部贴合。

优选的,所述刮板的底部呈向右下方倾斜状,且刮板的底部与镇压轮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垄播种一体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起垄播种一体机,通过拖拉机拉动支撑架移动,从而使起垄耙片与土壤接触并通过其形状的特殊设计将两块起垄耙片之间的土壤隆起,同时经由播种机和播种管排入土壤内的种子,在镇压轮以及刮板的作用下埋入土壤中,有效在起垄的同时完成了播种工作,极大地提高了麦烟间作的整体工作效率,同时节省了生产成本。

(2)、该起垄播种一体机,通过设置深度控制机构,以及深度调节机构的配合设置,从而能够便于对镇压轮以及刮板的水平高度进行调节,使得种子埋入土壤内的深度便于控制,进一步的,在用于不同土质的土壤时,可根据其特性选择合适的播种深度,有效提高了该一体机的适用性。

(3)、该起垄播种一体机,通过安装播种机以及镇压轮的配合设置,从而能够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通过数个播种管将种子均匀排出,基于播种管的设置能够有效控制种粒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其后续正常生长,同时配合镇压轮对土壤的碾压效果,能够有效将种粒埋入土壤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右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深度控制机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深度调节机构的剖视图。

图中:1支撑架、2行走轮、4播种机、5起垄耙片、6播种管、7支撑轮、8深度控制机构、9刮板、10安装架、11销轴、12镇压轮、13深度调节机构、81外壳、82滑槽、83连接块、84导滑杆、85第一螺纹杆、86球轴座、87第一转钮、131内螺纹筒、132第二螺纹杆、133接触球、134第二转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起垄播种一体机,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前后两侧的左侧均活动安装有行走轮2,支撑架1顶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播种机4,支撑架1底部中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起垄耙片5,且两个起垄耙片5的底部与行走轮2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播种机4的出口处固定连接有播种管6的顶端,且播种管6的底端贯穿支撑架1底部的中部并与支撑架1的下方连通,起垄耙片5的右侧设置有支撑轮7,且支撑轮7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底部右侧的位置,支撑架1顶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深度控制机构8,且深度控制机构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刮板9,且刮板9的左侧设置有安装架10,安装架10顶部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销轴11活动连接在支撑架1前后两侧的右侧,且安装架10的底部活动安装有镇压轮12,刮板9的底部呈向右下方倾斜状,且刮板9的底部与镇压轮12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安装架10正面顶部的右侧与深度调节机构13的左侧贴合,且深度调节机构13的背面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正面的右侧。

深度控制机构8包括外壳81、滑槽82、连接块83、导滑杆84、第一螺纹杆85、球轴座86和第一转钮87,外壳81纵向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内,且外壳81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支撑架1的上下两侧,滑槽82开设在外壳81的右侧并与外壳81的内腔连通,连接块83的右侧与刮板9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且连接块83的左侧贯穿滑槽82延伸至外壳81内,导滑杆84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外壳81内壁上下两侧的右侧,连接块83的中部滑动连接在导滑杆84上,第一螺纹杆85的底端插接在球轴座86内,且球轴座86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外壳81内底部的左侧,第一螺纹杆85的顶端贯穿外壳81顶部的左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钮87的底部。

深度调节机构13包括内螺纹筒131、第二螺纹杆132、接触球133和第二转钮134,内螺纹筒131的背面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正面的右侧,第二螺纹杆132螺纹连接在内螺纹筒131内,接触球133的右侧固定连接在第二螺纹杆132的左端,第二转钮134的左侧固定连接在第二螺纹杆132的右端,且第二螺纹杆132的左右两端均延伸至内螺纹筒131的外部,接触球133相背第二螺纹杆132的一侧与安装架10前半部右侧的顶部贴合。

根据小麦、烟叶生产的技术特点,研发具备小麦定点定量施肥播种、烟田起垄两项功能的一体化机械,采用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机械技术,完成起垄播种一体机的机构设计、机架设计、传动机构设计、整机作业稳定性理论分析与计算、样机制造、试验与改进、产品定型。机械需要满足小麦施肥施种数量、位置、深度要求,镇压功能稳定;同时满足烟垄高度、宽度、行距要求,奠定小麦收割后起高垄的基础。同时烟麦行距布置,便于机械化收割小麦,保证小麦收割机械不损伤烟株。该机具需具备较高经济适用性,工作效率超过6亩/小时,亩均柴油消耗低于1市斤,每亩人工低于0.05个。同时研究确定配套动力机型,保障设备经济适用性。

使用该机械播种小麦,不仅可使小麦在畦间良好生长,而且次年5月份可在垄上种植烤烟,不耽误烤烟生产,可充分利用作物生长发育的时间差,空间差,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了套种指数及单位面积产值。同时达到了烟为麦提供余肥,麦为烟保温防寒,促使烟叶正常生长发育,因而实现粮烟双丰收,该麦烟套种烟田专用小麦播种机可在播种小麦的同时,在麦畦之间起垄,垄上适当培土后便可用于来年栽烟,较好地适应了麦烟套种技术操作要求,为提高烟田复种指数,促农增收奠定了基础。

该起垄播种一体机使用时,通过拖拉机拉动支撑架1移动,通过起垄耙片5起垄土壤,并通过播种机4运作将种子经由播种管6排至土壤表面,并通过镇压轮12与土壤接触同步转动将种子埋入土壤内,通过刮板9刮平土表,通过转动第一转钮87带动第一螺纹杆85在球轴座86内转动,从而带动连接块83沿着导滑杆84移动并带动刮板9上下调节,通过转动第二转钮134带动第二螺纹杆132在内螺纹筒131内转动,从而带动接触球133移动并推动安装架10,使镇压轮12以销轴11为轴心转动达到调节其水平高度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