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种式甘蔗种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0071发布日期:2019-11-01 20:37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排种式甘蔗种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种植机械领域,具体的提供了一种自动排种式甘蔗种植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甘蔗种植也朝机械化方向发展。目前,机械化的甘蔗种植大多采用预切种式种植,即预先将甘蔗切成若干小段,每小段含1-2个芽,然后再将这些切好的甘蔗种段拿去种植。虽然现有的甘蔗种植机可实现机械化犁地、开行、施肥、覆土等操作,但由于甘蔗种段不太直、也比较长(40-50公分左右),很容易卡种,难以实施机械化自动放种。目前,甘蔗种植普遍还是采用人工放种,即人工坐在种植机上随着种植机的移动放种。种植机一边开行,一边在已投放甘蔗种段的种植沟内施肥并自动覆土。人工放种虽然能防止卡种,保证种植机的连续有效运转,但人工放种也容易出现漏播或重播的现象,且种植密度(间隔)等也不好控制,而且下种量大,一般要0.6-1.1吨,下种效率也不高,每小时播种一般只有2-3亩/台。另一方面,现有的甘蔗放种方式大多为单排间隔放种,不能很好地实现品字型双行排种种植,这样也会影响甘蔗的分蘖,从而影响甘蔗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更好地控制种植密度及种植精度的自动排种式甘蔗种植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带连接部的机架,所述机架上方设有排种机构,下方设有摆种机构,所述排种机构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一排种机构和第二排种机构,所述第一排种机构和第二排种机构均包括上下开口的导种架、传送装置和镂空状排种口,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前后设置的传动齿轮和套设在传动齿轮上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间隔设置有横向隔板,所述导种架设置于传送装置的前端上方,所述排种口设置于传送装置末端的机架上;第一排种机构的排种口与第二排种机构的排种口前后错开设置;所述摆种机构包括与所述排种口对应的第一摆种机构和第二摆种机构,所述第一摆种机构和第二摆种机构均包括摆种漏斗和间隔设置在摆种漏斗下方的第一摆种定位板和第二摆种定位板,第一摆种定位板和第二摆种定位板平行于种植机行走方向。

将甘蔗地采用大马力拖拉机重耙灭茬、平地机平地、深松器深松及GPS定向开行粉沟后再使用本种植机种植。使用时,通过机架的连接部将本甘蔗种植机与拖拉机连接起来,并由拖拉机带动本种植机行走。两个人分别在机架的两侧进行人工放种,即人工将预先切好的甘蔗双芽种段放到导种架中,导种架下端排出的甘蔗种段刚好落到传送带相邻两个隔板的间隔中,并随着传送带的传动而移动,甘蔗种段移动至传送装置末端时正好落入排种口中,并从排种口排放到第一摆种定位板与第二摆种定位板之间的种植行中。第一排种机构和第二排种机构同时放种播种,第一排种机构的排种口与第二排种机构的排种口前后错开设置,可使排出的甘蔗种呈品字型双行排种种植。采用排种机构排种种植,相比传统的人工排种,可避免漏播或重播,且播种密度可控,每亩下种量1600-2400个芽,有利于实现机械化精准种植,确保甘蔗的种植密度和产量。此外,由于甘蔗种段有些是弯曲的、也比较长,很容易出现卡种现象,通过传送装置排种相比于直接由传动轴排种,可减少卡种现象,且若出现卡种,还可通过人工疏通导种架或在传送带中补放甘蔗种段及时补救,实现甘蔗的连续有效播种,效率高,每小时可播种5-7亩,比传统机械种植2-3亩/小时,提高1倍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种架为上下开口的长方体,导种架至少一面为框架结构;导种架与传送带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所述导种架为框架结构,若出现卡种,方便取出蔗种协调排种。导种架倾斜状设置,相比与导种架垂直传送带设置,可有效降低卡种率。

进一步的,所述夹角为105-135°。优选的,所述夹角为120°-135°。

进一步的,第一排种机构前端的齿轮和第二排种机构前端的齿轮通过传动轴同轴转动,所述传动轴还与减速器相连,所述减速器通过传动轴与拖拉机的液压马达相连。可通过调节减速器调节排种机构的传输速度,从而调节甘蔗的种植密度。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两侧还设有储种部,所述储种部包括与机架铰接的储种板和设于储种板周边的围栏。使用时,可将储种板打开用于盛放甘蔗种段,不使用时,可将储种板沿机架弯折收回,减少占地。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与储种板间还设有液压升降杆,由液压升降杆控制储种部放平或竖直收起。操作简便。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下方的前部还设有旋耕机构,所述旋耕机构包括旋耕转轴和设于旋耕转轴上的旋耕刀,旋耕转轴的中前方还设有旋耕犁,旋耕犁两侧的旋耕刀对称设置;所述旋耕转轴通过传动轴与拖拉机的液压马达相连。旋耕机构可进一步将甘蔗行的泥粉碎,有利于甘蔗的萌芽及分蘖。

进一步的,所述旋耕刀呈“7”字型弯折状,相邻两把旋耕刀的弯折方向相反。既有利于甘蔗行的泥土打碎,又不会使甘蔗行的泥往外飞走,使甘蔗行底部打出一层疏松的碎泥。

进一步,所述摆种定位板摆种定位板摆种定位板摆种定位板所述摆种漏斗为方形,摆种漏斗左右两侧的倾斜度不相等,摆种漏斗后侧下方还设有向前倾斜的导种板;第一摆种定位板和第二摆种定位板均包括平行种植机行走方向的竖直部,和设于竖直部前部、且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部。不对称摆种漏斗及导种板的设计,有利于横向掉落的甘蔗种段沿漏斗纵向排出掉到第一摆种定位板和第二摆种定位板之间。摆种定位板前端内收,可进一步限定甘蔗种段的下种方向,使种出的甘蔗更整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摆种定位板和第二摆种定位板顶部设有水平状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螺孔,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机架可拆卸式相连。方便调节间距和更换易损部件。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种植机还可加装施肥装置、喷药装置、覆土装置、盖膜装置等。

本实用新型优点:1、采用排种机构排种种植,相比传统的人工排种,可避免漏播或重播,且播种密度可控,每亩下种量1600-2400个芽,有利于实现机械化精准种植,确保甘蔗的种植密度和产量。

2、通过设置倾斜状导种架并由传送装置排种,相比于直接由传动轴排种,可减少卡种现象,且若出现卡种,还可通过人工疏通导种架或在传送带中补放甘蔗种段及时补救,实现甘蔗的连续有效播种,并提高甘蔗播种效率。本种植机每小时可播种5-7亩,比传统机械种植2-3亩/小时,提高1倍以上。

3、通过设置第一排种机构和第二排种机构,并使第一排种机构的排种口与第二排种机构的排种口前后错开设置,可实现甘蔗种段呈品字形双行种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排种机构的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摆种机构的机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号为:1-机架,2-旋耕机构,3-摆种机构, 4-排种机构,41-第一排种机构,42-第二排种机构,5-导种架,6-传送装置,7-排种口,8-传动齿轮,9-传送带,10-隔板,11-传动轴,12-减速器,13-旋耕转轴,14-旋耕刀,15-旋耕犁,16-第一摆种定位板,17-第二摆种定位板,171-竖直部,172-倾斜部,18-连接板,19-储种部,20-储种板,21-围栏,22-液压升降杆,23-摆种漏斗,24-导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自动排种式甘蔗种植机,包括带连接部的机架1,所述机架1下方设有旋耕机构2和摆种机构3,机架1上方设有排种机构4。

所述排种机构4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一排种机构41和第二排种机构42,所述第一排种机构41和第二排种机构42均包括上下开口的导种架5、传送装置6和镂空状排种口7。所述传送装置6包括前后设置的传动齿轮8和套设在传动齿轮8上的传送带9,所述传送带9上间隔设置有横向隔板10。第一排种机构41前端的齿轮和第二排种机构42前端的齿轮通过传动轴11同轴转动,所述传动轴11还与减速器12相连,所述减速器12通过传动轴11与拖拉机的液压马达相连。所述导种架5设置于传送装置6的前端上方。所述导种架5为上下开口的长方体,导种架5至少一面为框架结构。导种架5与传送带9间的夹角钝角,所述钝角为120°。所述排种口7设置于传送装置6末端的机架1上;第一排种机构41的排种口与第二排种机构42的排种口7前后错开设置。

所述摆种机构3包括与所述排种口7对应的第一摆种机构和第二摆种机构,所述第一摆种机构和第二摆种机构均包括摆种漏斗23和间隔设置在摆种漏斗23下方的第一摆种定位板16和第二摆种定位板17。第一摆种定位板16和第二摆种定位板17均包括平行种植机行走方向的竖直部171,和设于竖直部171前部、且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部172。所述第一摆种定位板16和第二摆种定位板17顶部设有水平状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上设有螺孔,所述连接板18通过螺栓与机架1可拆卸式相连。所述摆种漏23斗为方形,摆种漏斗右侧的倾斜度大于左侧的倾斜度,摆种漏斗23后侧下方还设有向前倾斜的导种板24;有利于横向掉落的甘蔗种段沿摆种漏斗23纵向排出掉到第一摆种定位板16和第二摆种定位板17之间。

所述旋耕机构2设置于摆种机构3前部,所述旋耕机构2包括旋耕转轴13和设于旋耕转轴13上的旋耕刀14,旋耕转轴13的中前方还设有旋耕犁15,旋耕犁15两侧的旋耕刀14对称设置;所述旋耕转轴13通过传动轴11与拖拉机的液压马达相连。所述旋耕刀14呈“7”字型弯折状,相邻两把旋耕刀14的弯折方向相反。

所述机架1两侧还设有储种部19,所述储种部19包括与机架1铰接的储种板20和设于储种板20周边的围栏21。所述机架1与储种板20间还设有液压升降杆22,由液压升降杆22控制储种部19放平或竖直收起。

该种植机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种植机行走的方向为前方。

将甘蔗地采用大马力拖拉机重耙灭茬、平地机平地、深松器深松及GPS定向开行粉沟后再使用本种植机种植。使用时,通过机架1的连接部将本甘蔗种植机与拖拉机连接起来,并由拖拉机带动本种植机行走。两个人分别在机架1的两侧进行人工放种,即人工将预先切好的甘蔗种段放到导种架5中,导种架5下端排出的甘蔗种段刚好落到传送带9相邻两个隔板10的间隔中,并随着传送带9的传动而移动,甘蔗种段移动至传送装置6末端时正好落入排种口7中,并从排种口7经摆种漏斗23排放到第一摆种定位板16与第二摆种定位板17之间的种植行中。第一排种机构41和第二排种机构42同时放种播种,第一排种机构41的排种口7与第二排种机构42的排种口7前后错开设置,可使排出的甘蔗种段呈品字型双行排种种植。采用排种机构4排种种植,相比传统的人工排种,可避免漏播或重播,且播种密度可控,每亩下种量1600-2400个芽,有利于实现机械化精准种植,确保甘蔗的种植密度和产量。此外,由于甘蔗种段有些是弯曲的、也比较长,很容易出现卡种现象,通过传送装置排种相比于直接由传动轴11排种,可减少卡种现象,且若出现卡种,还可通过人工疏通导种架5或在传送带9中补放甘蔗种段及时补救,实现甘蔗的连续有效播种,并提高甘蔗播种效率。本种植机每小时可播种5-7亩,比传统机械种植2-3亩/小时,提高1倍以上。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修改或改动,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