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水植物用种植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8043发布日期:2019-04-05 21:23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水植物用种植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沉水植物用种植容器。



背景技术: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但是,矿产资源开发后,地表会留下较深的矿坑。这些矿坑一方面体积大,形成大量不稳定的岩面和边坡;另一方,矿物质暴露于自然环境中,与雨水、氧气的发生反应,使矿坑内的积水富营养化,污染矿坑内的水生态环境。

利用植物可有效对矿坑内的水生态环境进行净化修复,但是矿坑的边坡坡度较陡,植物难以攀附在其上生长,若植物漂浮在矿坑的积水内,容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沉过多,光照强度不足,植物难以生长,影响水生态环境的修复。

其中一个解决办法是设置水生态修复悬浮网,即在矿坑的液面以下设置用于承载沉水植物的种植网体,为了在种植网体上给沉水植物提供成长的环境,需要在种植网体上设置种植容器对沉水植物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沉水植物用种植容器,为沉水植物在种植网体上的生长提供环境。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沉水植物用种植容器,包括盆体,所述盆体底部设置有用于与种植网体插接配合的插槽,所述插槽设置有用于将盆体相对固定于种植网体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种植沉水植物对矿坑内的水体进行修复时,将沉水植物种植在盆体上,并将盆体上的插槽与种植网体中预设的安装位置对应,将插槽与种植网体插接配合,并利用固定件将盆体相对固定于种植网体,减少盆体与种植网体分离的情况,并且插槽与种植网体的插接配合使得盆体与种植网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盆体与种植网体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并满足沉水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需要,沉水植物和容器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沉水植物可有效对矿坑内的水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插槽内的一侧,顶端与插槽内的对侧抵接配合,所述弹性片与插槽之间形成用于容置种植网体的限位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种植网体往插槽内移动的过程中,种植网体抵住弹性片并使弹性片发生弹性形变,弹性片的顶端往其底端所在的一侧移动,为种植网体进入插槽内让出位置,直至种植网体进入限位空间内,种植网体与弹性片分离,弹性片恢复至初始状态,种植网体进入插槽的部分被限制在限位空间内,实现对盆体的固定,在需要卸下盆体时,往使弹性片的顶端往其底端所在的一侧移动的方向按压弹性片,为种植网体退出插槽内让出位置,实现盆体与种植网体的分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插槽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插槽之间形成用于容置种植网体的限位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种植网体置于插槽内时,将限位板固定在插槽上,将种植网体限制在限位空间内,实现对盆体的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水平滑动插接于插槽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插槽之间形成用于容置种植网体的限位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种植网体置于插槽内时,将限位板滑进插槽中,将种植网体限制在限位空间内,实现对盆体的固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盆体的侧面设置有连通内外的透水微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透水微孔将外界的水分引进盆体内,为沉水植物的根系提供水分,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槽与种植网体交叉处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大盆体与种植网体的接触面积,盆体与种植网体之间的连接更稳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槽与种植网体一处以上的交叉处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大盆体与种植网体的接触面积,种植网体多处托住盆体,盆体与种植网体之间的连接更稳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槽呈十字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槽与种植网体的交叉处插接配合,增大盆体与种植网体的接触面积,并且两者之间的接触点的分布更均匀,盆体与种植网体之间的连接更稳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盆体内设置有种植土层,在种植土层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种植土层限制在盆体内的保持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植土层利于沉水植物根系的生长,利用保持层将种植土层限制在盆体内,减少种植土层在水中被冲走的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持层包括碎石、砾石或卵石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保持层的重力和大粒径将种植土层压在盆体内,并保证水分的正常进入,保证沉水植物的生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将插槽与种植网体插接配合,并利用固定件将盆体相对固定于种植网体,盆体与种植网体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并满足沉水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需要;

2.插槽与种植网体交叉处插接配合增大盆体与种植网体的接触面积,盆体与种植网体之间的连接更稳定;

3.保持层将种植土层限制在盆体内,减少种植土层在水中被冲走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矿坑与种植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盆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弹性片与插槽的关系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限位板与插槽的关系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中限位板与插槽的关系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4的盆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盆体;2、种植网体;3、插槽;4、弹性片;5、限位板;6、限位空间;7、透水微孔;8、种植土层;9、保持层;10、矿坑;11、沉水植物;12、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沉水植物用种植容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呈圆柱形设置的盆体1,盆体1的顶端开口,盆体1底部设置有用于与种植网体2插接配合的插槽3,盆体1用于种植沉水植物11,种植网体2设置于矿坑10内的水体的液面以下,种植网体2沿着矿坑10内边沿呈首尾相接的环状设置,种植网体2靠近矿坑10的边沿设置并且与矿坑10的边沿留有一定距离。

结合图3和图4,插槽3与种植网体2交叉处插接配合,为了与种植网体2交叉处匹配,插槽3呈十字型设置。

盆体1的侧面开设有若干连通内外的透水微孔7,盆体1内设置有用于种植沉水植物11的营养土,从而在盆体1内形成种植土层8,在种植土层8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种植土层8限制在盆体1内的保持层9,保持层9为碎石、砾石或卵石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利用保持层9的重力和大粒径将种植土层8压在盆体1内,将种植土层8限制在盆体1内,减少种植土层8在水中被冲走的情况,并保证水分的正常进入,保证沉水植物11的生长。

插槽3设置有用于将盆体1相对固定于种植网体2的固定件,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为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弹性片4,弹性片4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插槽3内的一侧,顶端与插槽3内的对侧抵接配合,弹性片4在插槽3中呈倾斜设置,弹性片4与插槽3之间形成用于容置种植网体2的限位空间6。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需要种植沉水植物11对矿坑10内的水体进行修复时,将沉水植物11种植在盆体1上,并将盆体1上的插槽3与种植网体2中预设的安装位置对应,将插槽3与种植网体2插接配合,并利用弹性件将盆体1相对固定于种植网体2,减少盆体1与种植网体2分离的情况。

在种植网体2往插槽3内移动的过程中,种植网体2抵住弹性片4并使弹性片4发生弹性形变,弹性片4的顶端往其底端所在的一侧移动,为种植网体2进入插槽3内让出位置,直至种植网体2进入限位空间6内,种植网体2与弹性片4分离,弹性片4恢复至初始状态,种植网体2进入插槽3的部分被限制在限位空间6内,实现对盆体1的固定。

并且插槽3与种植网体2的插接配合使得盆体1与种植网体2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盆体1与种植网体2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并满足沉水植物11对光照强度的需要,沉水植物11和容器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沉水植物11可有效对矿坑10内的水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在需要卸下盆体1时,往使弹性片4的顶端往其底端所在的一侧移动的方向按压弹性片4,为种植网体2退出插槽3内让出位置,实现盆体1与种植网体2的分离。

实施例2:一种沉水植物用种植容器,如图5所示,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固定件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为可拆卸连接于插槽3的限位板5,限位板5与插槽3之间形成用于容置种植网体2的限位空间6,其中限位板5通过螺栓与盆体1连接从而实现限位板5与插槽3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盆体1固定于种植网体2的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中,在将种植网体2置于插槽3内时,将限位板5伸入插槽3,拧紧螺栓将限位板5固定在盆体1上,将种植网体2限制在限位空间6内,实现对盆体1的固定。

实施例3:一种沉水植物用种植容器,如图6所示,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限位板5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板5水平滑动连接于插槽3,插槽3上开设有供限位板5滑入并过盈配合的滑槽12,限位板5与插槽3之间形成用于容置种植网体2的限位空间6。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盆体1固定于种植网体2的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中,在将种植网体2置于插槽3内时,将限位板5滑入插槽3,限位板5固定在盆体1上,将种植网体2限制在限位空间6内,实现对盆体1的固定。

实施例4:一种沉水植物用种植容器,如图7所示,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盆体1与插槽3的形状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盆体1呈矩形设置,并且插槽3呈“艹”字形设置,使得插槽3与种植网体2一处以上的交叉处插接配合,进一步增大盆体1与种植网体2的接触面积,种植网体2多处托住盆体1,盆体1与种植网体2之间的连接更稳定。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