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花黄精的种子催芽剂及其催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02396发布日期:2019-03-27 10:09阅读:23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百合科黄精属植物,多花黄精的种子催芽剂及其催芽方法。



背景技术:

多花黄精是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集药用、食用、观赏和美容等价值于一身。多花黄精肉质细腻,根状茎类似生姜,具有健脾补气、润肺益肾、养阴生津等功效,自古以来被中医界视为名贵的中药材,有“血气双补之王”的美誉。药典规定作为药用的黄精属植物主要是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的黄精、分布在云贵高原的滇黄精和长江以南的多花黄精三种。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多花黄精大多都是采挖的野生资源,种植户移栽多采用野生黄精进行块茎繁殖,繁殖系数低、品质良莠不齐,同时造成了野生种资源的破坏;采用种子育苗则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由于多花黄精种子存在休眠的现象,使用自然播种需要三年才能发芽成苗,且发芽成苗率低。

中国专利cn103858769a公开了《一种黄精的快速繁殖技术方法》,该方法通过激素多次处理打破黄精种子休眠以及利用种子作材料进行离体诱导培养愈伤组织,经过分化培养和根诱导等阶段,获得了无性繁殖黄精种苗。该方法催芽就需使用两种激素分两次处理,所使用激素价格昂贵,成本较高,步骤繁琐;从种子诱导愈伤组织到继代培养、分化培养和根诱导,成苗时间需再延长三到四个月,成本较高,不适于产业化推广。

中国专利cn201710416032.3公开了《一种多花黄精种子的繁育方法》,其使用地窖、稻草等沙藏多花黄精种子,同时使用室内变温催芽。但是地窖等设施不具备普遍性,并不适合大范围推广。且该方法还需要经过较为漫长的变温阶段,育苗周期长,不适于集约化应用。

中国专利cn201710220080.5公开了《黄精种子的繁育方法》,使用冷藏、温水浸泡、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综合处理的方法处理黄精种子,其发芽率虽较好,但激素、冷藏成本较高,过程过于繁复,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中国专利cn201510817849.2公开了《一种多花黄精种子育苗的方法》,使用abt生根粉、吲哚丁酸和多菌灵水溶液的混合液拌湿的细沙中沙藏多花黄精种子,沙藏后的种子与细沙一并播撒在塑料大棚内由木屑、药渣、松树皮混合而成的基质土上,每天早晚浇水。但其周期长达5~7个月,也无法达到快速简便催芽育苗的目的。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打破多花黄精种子休眠、克服种子育苗的技术难关、提供稳定的种苗供应,成为当前多花黄精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多花黄精的种子解剖结果表明:胚在果实成熟时已可见子叶和胚芽原基的分化,但胚根和胚轴分化不明显;种皮由一层部分壁木质化的细胞构成,胚乳结构致密,影响了种子的吸水速率。因此,本发明着重从这些方面提升多花黄精种子的发芽率,利用配制的催芽试剂可以起到提升种子吸水速率、降低发芽抑制物,进而在短期内提高发芽率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花黄精的种子催芽剂及其催芽方法,旨在解决多花黄精种子繁殖过程中遇到的发芽率过低的问题,实现提高繁殖系数、缩短育苗周期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公开了一种多花黄精的种子催芽剂,其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的构成为:木质素酶1%-3%,纤维素酶0.5%-1%,多菌灵1%-10%,其余为蒸馏水。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利用上述种子催芽剂对多花黄精种子进行催芽的方法,其特点在于:将多花黄精果实在自封袋中发酵处理后,去除果皮和果肉,取出多花黄精种子;将多花黄精种子通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再经所述种子催芽剂浸泡以打破种子休眠,然后将种子与灭菌河沙混匀,进行沙藏以使种子出芽,获得种芽。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种子的前处理

将多花黄精果实装入自封袋中密封,室温堆积发酵10-15天,搓洗去掉果皮和果肉,洗净种子,晾干筛净,得到干净、饱满的多花黄精种子;这样处理可以加速使果肉充分发酵,更便于将种子和果肉分离,较自然软烂约提前半月,提高种子脱粒处理效率。

将多花黄精种子在质量浓度为0.1%-0.3%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消毒20-40min,期间不停搅拌,然后取出并用清水冲洗2~3次;搅拌可以使种子和高锰酸钾溶液充分接触达到充分灭菌的效果,高锰酸钾的处理可以使后期种子催芽剂更好发挥作用。

(2)种子催芽剂的配制

按照种子催芽剂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将各原料混匀,配得种子催芽剂;所述种子催芽剂现配现用,通过种子催芽剂的处理可以快速方便地打破种子休眠。

(3)控制催芽条件,打破种子休眠

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多花黄精种子浸入种子催芽剂中,控制温度为35-45℃,磁力搅拌3-5小时,以打破种子休眠;本发明的种子催芽剂,采用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促进种壳裂解,协同多菌灵在种子后熟阶段的沙藏作用,加速种子吸水膨胀,大大促进发芽。

(4)沙藏处理以促进发芽

按种沙体积比为1:3~5,使用湿度为20-40%的灭菌河沙与多花黄精种子混匀,在25±2℃条件下沙藏28±2天,即可使种子萌动,获得种芽。适宜的湿度和通气环境可以确保种子发芽所需的水分和空气环境,同时避免了种子腐烂生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的种子催芽剂,采用简便易得的常规试剂,即可有效打破多花黄精的种子休眠,将多花黄精种子的发芽时间从一年缩短到一个月,种子发芽率达到92.7%-96.0%,减少了生产成本,解决了多花黄精种苗供应不足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述实施例所用多花黄精果实采集自安徽省金寨县,九月下旬至十月下旬,待多花黄精果实成熟后即可采收。

实施例1

(1)种子的前处理

将多花黄精果实装入自封袋中,室温堆积发酵15天,待绝大部分果实软烂,即可搓洗去掉果皮和果肉,流水冲洗种子至表面无果肉为止,晾干筛净,得到干净、饱满的多花黄精种子,放入事先已消毒的容器中;成熟合格的多花黄精种子千粒重应大于40g。

将多花黄精种子缓缓倒入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为达到充分消毒的效果,种子体积不应超过高锰酸钾溶液体积的一半,浸泡消毒40min,期间不停使用玻璃棒搅拌,使种子和高锰酸钾溶液充分接触达到充分灭菌的效果。然后取出并用清水冲洗。

(2)种子催芽剂的配制

按照木质素酶1%、纤维素酶0.5%、多菌灵5%、其余为蒸馏水的重量百分比,配得种子催芽剂,现配现用。

(3)控制催芽条件,打破种子休眠

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多花黄精种子浸入种子催芽剂中,控制温度为40℃,使用磁力搅拌器不停低速搅拌,保持3小时,以打破种子休眠;

(4)沙藏处理以促进发芽

取约种子三倍体积的细河沙,使用干热灭菌箱130℃灭菌3小时,待灭菌完成,沙子温度降至室温时,加入完成灭菌和催芽处理的多花黄精种子,再加入适量无菌水搅拌均匀,使沙子湿度达到30%,25℃条件下湿沙沙藏一个月,种子即出现萌动,形成种芽,随机取出100个种子,重复三次统计发芽率。

实施例2

按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区别仅在于种子催芽剂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木质素酶1%、纤维素酶1%、多菌灵5%、其余为蒸馏水。

实施例3

按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区别仅在于种子催芽剂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木质素酶3%、纤维素酶0.5%、多菌灵5%、其余为蒸馏水。

实施例4

按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区别仅在于种子催芽剂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木质素酶3%、纤维素酶1%、多菌灵5%、其余为蒸馏水。

实施例4

按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将种子催芽剂换为相同体积的水,作为对比。

经统计,从实施例1到实施例5,种子发芽率分别为92.7%、94.3%、96.0%、93.3%和1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