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43643发布日期:2019-04-09 19:54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它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

茶毛虫、茶毒蛾、茶尺蠖、茶刺蛾、叶蝉、茶蚜等均是绿茶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害虫,一般的农药化学性农药如乐果、马拉硫磷、辛硫磷、敌敌畏、溴氰菊酯、杀灭菊酯等虽然对这些害虫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但是残留的农药一方面会降低茶叶品质,另一方面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乙蒜素是高效无公害广谱仿生杀菌剂,兼具植物生长调节作用,能促进萌芽、提高发芽率、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是复配杀菌剂农药的首选原料,其杀菌机制是其分子结构中的(s-s=o=o)基团与菌体分子中含-sh基的物质反应,从而抑制菌体正常代谢,对植物生长具有刺激作用,经它处理过的种子出苗快,幼苗生长健壮。

印楝素是从印楝树种里提取的一种生物杀虫剂,可防治200多种农、林、仓储和室内卫生害虫,是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从化学结构上看,印楝素类化合物与昆虫体内的类固醇和甾类化合物等激素类物质非常相似,因而害虫不易区分它们是体内固有的还是外界强加的,所以它们既能够进入害虫体内干扰害虫的个生命过程,从而杀死害虫,又不易引起害虫对产生抗药性。这类化合物与脊椎动物的激素类质的结构差异很大,所以它们对人畜几乎是无害的。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将乙蒜素、印楝素复配用于绿茶树除虫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所述植物源复合农药的有效成分为乙蒜素和印楝素,所述乙蒜素占植物源复合农药的重量百分比为5-30%,所述印楝素占植物源复合农药的重量百分比为1-20%,余量为辅剂。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源复合农药的制剂剂型为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当植物源复合农药的制剂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时,所述辅剂包括以下组分:有机改性膨润土、白炭黑、纳米二氧化硅、拉开粉bx、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散剂sp-2700。

进一步地,上述组分占可湿性粉剂的重量百分数为:白炭黑4-10%、纳米二氧化硅1-2%、拉开粉bx0.1-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1%、分散剂sp-27000.2-0.6%、有机改性膨润土余量。

进一步地,当植物源复合农药的制剂剂型为乳油时,所述辅剂包括以下组分:

tg-2201乳化剂、农乳60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丙三醇。

进一步地,上述组分占乳油的重量百分数为:tg-2201乳化剂2-5%、农乳600#5-3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丙三醇余量。

进一步地,当植物源复合农药的制剂剂型为悬浮剂时,所述辅剂包括以下组分:硅藻土、羧甲基纤维素、渗透剂jfc、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没食子酸丙酯、丙三醇、水余量。

进一步地,上述组分占悬浮剂的重量百分数为:硅藻土5-10%、羧甲基纤维素0.01-0.1%、渗透剂jfc1-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4%、没食子酸丙酯0.5-1%、丙三醇0.05-0.15%、水余量。

上述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的制备方法:将乙蒜素、印楝素、辅料按上述重量比混合后按传统方法制成可湿性粉剂、乳油或悬浮剂。

所述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的应用。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扩大了乙蒜素、印楝素的杀虫谱,乙蒜素、印楝素属于不同杀虫作用机理的杀虫药剂的复配,乙蒜素分子结构中的(s-s=o=o)基团与菌体分子中含-sh基的物质反应,从而抑制菌体正常代谢,印楝素与昆虫体内的类固醇和甾类化合物等激素类物质非常相似,因而害虫不易区分它们是体内固有的还是外界强加的,所以能够进入害虫体内干扰害虫的生命过程,从而杀死害虫,两者复配后对害虫作用位点多,不易产生抗药性,本发明植物源复合农药对于绿茶树的茶毛虫、茶毒蛾、茶尺蠖、茶刺蛾、叶蝉、茶蚜等害虫具有极佳的杀灭效果,而且可制成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等,制剂多样,也可应用于喷雾、拌种、混土撒施等各种可能的施药方式,由于提高了药效,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且两种活性成分均是从植物中提取得到,绿色环保无污染无残留,大量试验证明,本发明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具有高效、速效、持效期长等诸多优点,适合大规模在绿茶园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可湿性粉剂型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

乙蒜素20%、印楝素1%、白炭黑5%、纳米二氧化硅2%、拉开粉bx0.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6%、分散剂sp-27000.3%、有机改性膨润土余量。

实施例2:

一种可湿性粉剂型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

乙蒜素30%、印楝素5%、白炭黑10%、纳米二氧化硅2%、拉开粉bx0.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6%、分散剂sp-27000.2%、有机改性膨润土余量。

实施例3:

一种可湿性粉剂型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

乙蒜素5%、印楝素1%、白炭黑4%、纳米二氧化硅1%、拉开粉bx0.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分散剂sp-27000.2%、有机改性膨润土余量。

实施例4:

一种可湿性粉剂型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

乙蒜素30%、印楝素20%、白炭黑10%、纳米二氧化硅2%、拉开粉bx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分散剂sp-27000.6%、有机改性膨润土余量。

实施例5:

一种乳油型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

乙蒜素5%、印楝素10%、tg-2201乳化剂3%、农乳600#3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丙三醇余量。

实施例6:

一种乳油型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

乙蒜素30%、印楝素1%、tg-2201乳化剂2.5%、农乳600#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丙三醇余量。

实施例7:

一种乳油型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

乙蒜素10%、印楝素10%、tg-2201乳化剂5%、农乳600#2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丙三醇余量。

实施例8:

一种乳油型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

乙蒜素5%、印楝素20%、tg-2201乳化剂5%、农乳600#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丙三醇余量。

实施例9:

一种悬浮剂型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

乙蒜素30%、印楝素1%、硅藻土8%、羧甲基纤维素0.04%、渗透剂jfc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没食子酸丙酯0.8%、丙三醇0.15%、水余量。

实施例10:

一种悬浮剂型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

乙蒜素20%、印楝素1%、硅藻土10%、羧甲基纤维素0.05%、渗透剂jfc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没食子酸丙酯1%、丙三醇0.05%、水余量。

实施例11:

一种悬浮剂型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

乙蒜素5%、印楝素10%、硅藻土5%、羧甲基纤维素0.01%、渗透剂jfc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没食子酸丙酯1%、丙三醇0.1%、水余量。

实施例12:

一种悬浮剂型绿茶树专用植物源复合农药,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

乙蒜素30%、印楝素20%、硅藻土10%、羧甲基纤维素0.1%、渗透剂jfc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没食子酸丙酯1%、丙三醇0.15%、水余量。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下表1为乙蒜素、印楝素共混药剂对茶尺蠖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24h)

表1:

下表2为乙蒜素、印楝素共混药剂对叶蝉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24h)

表2:

由表1和表2可知,本发明乙蒜素、印楝素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00,当乙蒜素、印楝素重量比为3:2时对茶尺蠖的共毒系数为257.33,当乙蒜素、印楝素重量比为6:1时对叶蝉的共毒系数为185.13,说明对杀灭茶尺蠖、叶蝉表现出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