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盐碱裸露地生态覆盖治理盐尘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18911发布日期:2019-05-22 02:01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环境生态领域,涉及一种重盐碱裸露地治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重盐碱裸露地生态覆盖治理盐尘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受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干扰、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空气质量整体加速恶化趋势明显,极端大气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城市经济带尤为显著,最典型且影响最大的地区为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加剧严重威胁到人类身心健康、生态系统平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和治理措施加以改善。大气颗粒物是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大气颗粒物来源主要有扬尘、燃煤、工业排放、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二次颗粒物等。

土壤扬尘主要产生于退化、裸露的土地,如沙质化土地、石质化土地、盐碱化土地等。盐碱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据统计全世界盐碱地面积约9.54亿hm2,我国盐碱地面积约9913.3万hm2。这些土地土壤含盐量高,植被覆盖率极低,在风力作用下极易形成扬尘,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重盐碱裸露地释放的沙尘(盐尘)物化特性不同于其它土壤扬尘,其颗粒细小、可溶性盐或碱性物质含量高,对环境污染和危害更大。因此,对盐碱裸露地进行治理对减少盐尘源,降低盐尘释放量,预防盐尘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裸露地扬尘治理方法主要有苫盖、洒水、植被覆盖等。苫盖方法主要是在裸露地表铺设防尘塑料网(遮阴网)。塑料网苫盖治标不治本,没有彻底解决盐碱地裸露问题。塑料网也极易老化、破损,使用寿命较短(不到1年左右),老化释放的化学物质进入土壤和大气,污染环境。洒水是临时性地治理较小面积裸露地扬尘的主要方法,用于大面积裸露地面的扬尘治理比较困难。植被覆盖是公认的裸露地扬尘治理的最佳方法,该方法可一劳永逸的治理扬尘,社会生态效益明显。重盐碱裸露地土壤含盐量高,在其上营建植被对技术要求较高。当前盐碱地植被营建技术主要有工程改良方法、客土改良方法。这些技术实施工程量大、成本高、工期长,不适合用于大面积重盐碱裸露地治理。

综上,当前急需一种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治理重盐碱裸露地,有效防治盐尘污染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重盐碱裸露生态覆盖治理盐尘方法,尤其是大面积重盐碱裸露地的快速、经济、高效生态覆盖治理盐尘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盐碱裸露地生态覆盖治理盐尘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重盐碱裸露地上营建防护毯―草本植被协同复合生态覆盖系统。

具体地址,本发明重盐碱裸露地生态覆盖治理盐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疏松表层土壤;

对规划治理场地表层土壤进行疏松,松土深度5~30cm;

2)适生草本植物建植;

在规划治理场地上播种草本植物种子;

3)铺设防护毯;

播种完后,在地表覆盖防护毯,并固定防护毯;

4)养护

养护直至草本植物覆盖重盐碱裸露地。

优选的,步骤2)所述草本植物为耐盐、盐生草本植物;具体地,所述的草本植物为碱蓬、碱茅、田菁、獐毛、蒲公英、补血草、马蔺、地肤、滨旋花或苜蓿;

更优选的,规划治理场地土壤盐分平均含量≥20.0g/kg的裸露地播种草本植物碱蓬,播种量3~10g/m2;土壤盐分平均含量在10.0≤含盐量<20.0g/kg的裸露地播种草本植物碱茅,播种量10~20g/m2;土壤盐分平均含量<10.0g/kg的裸露地播种田菁,播种量6~15g/m2;(土壤盐分检测的取样深度5~30cm)

优选的,播种时间为降雨集中期来临前。

优选的,步骤3)所述防护毯以农作物秸秆、植物纤维为材料,经机械编织加工而成的毯状物;

优选的,防护毯宽度100~300cm,厚度2~10mm,单位面积干重150~1200g/m2

更优选的,规划治理场地的土壤盐分平均含量≥20.0g/kg的裸露地铺设椰丝和/或棕丝纤维防护毯;土壤盐分平均含量在10.0≤含盐量<20.0g/kg的裸露地铺设椰丝和/或棕丝纤维防护毯,或者稻和/或麦秸秆防护毯;土壤盐分平均含量<10.0g/kg的裸露地铺设稻和/或麦秸秆防护毯;

优选的,防护毯沿着与场地主风向呈45°~90°夹角方向紧贴地面铺设;相邻防护毯之间相互搭接,搭接宽度5~20cm;防护毯铺好后及时固定。

优选的,步骤4)所述养护要求及时加固松动防护毯;6~9月期间连续10~15天累计降雨量低于20~30mm时,补充灌溉1-2次,每次灌溉量10~20mm。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1)治理效果明显。本发明通过铺设防护毯,保证近期(1-2年内)重盐碱裸露地的有效覆盖和盐尘的有效治理;同时,防护毯保水保墒保温、调控土壤盐分、腐败分解改善土壤肥力,为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生长,促进重盐碱裸露地植被在2-3年内复原,一劳永逸治理盐尘。

(2)生态环保。本发明应用的防护毯材料为农林废弃物,既实现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又治理改善了生态环境;本发明充分利用植物的耐盐性和休眠自我保护机制,播种适生植物,并利用自然力(降雨、阳光等)和铺设防护毯调控土壤高盐环境,促进适生植物解除休眠,实现重盐碱裸露地的植被生态覆盖。

(3)经济实用。本发明技术不需开挖土方、铺设暗管、置换客土等工程改良措施,工艺简单;选用的防护毯材料、植物材料价廉易得;基本不需后期维护;实施成本低廉,仅为一般绿化成本的10~20%、盐碱地绿化成本的5~10%;适合大面积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对比例1、2位于天津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彩嘉路与玉砂道交口附近。实施例1面积1000m2,对比例1、2面积各1000m2。实施例1、对比例1、2场地为重盐碱裸露地,土壤盐量平均含量为23.7g/kg、ph8.03、含水量9.62%。

实施例1

2018年3月下旬进场施工,具体施工工序如下:根据场地条件选择小型挖掘机疏松表层土壤,松土深度30cm;根据现场取样检测的土壤盐分含量选择碱蓬盐生植物,撒播碱蓬种子,播种量5g/m2,播后用耙子耙平地表;铺设防护毯,防护毯为椰丝纤维防护毯,防护毯宽250cm,厚约3mm,单位面积干重260g/m2;防护毯沿着与场地主风向呈75°夹角方向紧贴地面铺设;相邻防护毯搭接宽度10cm,防护毯用烧结砖压实固定,不灌溉。

施工完成后,重盐碱裸露地被椰丝纤维毯完全覆盖治理,经过雨季(6-9月)降雨淋洗,半年后播种的碱蓬发芽良好,地表植被覆盖度在70%以上,0~20cm深土层土壤盐分平均含量下降到20.3g/kg、含水量增加到20.7%。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为,对比例1没有铺设防护毯,其它工序与实施例1一致。

施工完成后,重盐碱裸露地完全没有被覆盖治理,经过雨季(6-9月)降雨淋洗,半年后播种的碱蓬发芽较差,植被覆盖度在30%左右,0~20cm深土层土壤盐分平均含量下降到21.4g/kg、含水量增加到17.2%。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为,对比例2在重盐碱裸露地上栽植柽柳小苗(地径1cm左右,高50cm左右),柽柳行距1m、株距30cm,栽后及时灌溉3次,没有铺设防护毯,其它工序同实施例1。

施工完成后,重盐碱裸露地几乎没有覆盖治理,经过雨季(6-9月)降雨淋洗,半年后栽植柽柳成活率低于40%,株间0~20cm深土层土壤盐分平均含量下降到20.6g/kg、含水量增加到18.9%,行间0~20cm深土层土壤盐分平均含量下降到22.1g/kg、含水量增加到17.6%。

实施例2

实施例2位于南港工业区原土改良试验地内,面积200m2。2017年4月12进场施工前调查土壤条件,0~20cm深土层土壤盐分平均含量为18.4g/kg、ph8.26、含水量10.6。

实施例2具体施工工序如下:人工疏松表层土壤,松土深度10cm;根据现场取样检测的土壤盐分含量选择碱茅盐生植物,撒播碱茅种子,播种量15g/m2,播后用耙子耙平地表;铺设防护毯,防护毯为麦秸秆防护毯,防护毯宽120cm,厚约5mm,单位面积干重600g/m2;防护毯沿着与场地主风向呈90°夹角方向紧贴地面铺设;相邻防护毯搭接宽度10cm,防护毯用烧结砖压实固定,不灌溉。

施工完成后,重盐碱裸露地被麦秸秆纤维毯完全覆盖治理,经过雨季(6-9月)降雨淋洗,半年后播种的碱茅发芽良好,地表植被覆盖度接近90%,0~20cm深土层土壤盐分平均含量下降到16.3g/kg、含水量增加到21.6%。2018年春季期间(1年后)原裸露地被碱茅植被-麦秸秆纤维毯完全覆盖,没发生扬尘。2018年6-9月降雨丰富,碱茅生长旺盛,部分麦秸秆腐败分解。雨季过后土壤盐分下降明显,0~20cm深土层土壤盐分平均含量为13.7g/kg。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