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养殖框及应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79883发布日期:2019-05-03 20:5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养殖框及应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养殖框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昆虫的养殖过程中,一般都需要用框架进行养殖,现有技术中的框架一般都采用塑料一体浇注成型,虽然可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但是框体内放置的搁板与底板之间的间距较小,通风效果不好,不仅影响昆虫的存活率,而且不利于清洗,同时在装夹搬运时只装夹养殖框的边缘,容易造成养殖框在搬运过程中发生侧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强度养殖框及应用方法的技术方案,此养殖框不仅强度高,而且通风效果好,有利于搁板保持干燥,满足不同昆虫生长所需的环境要求,该应用方法步骤简单,不仅能满足不同昆虫的养殖条件,而且大大提高了昆虫的存活率,通过自动化生产降低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与管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养殖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第二框体固定连接在第一框体的底面上,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内侧面之间倾斜设置有支撑环,支撑环内水平设置有矩形框,矩形框的中心处设置有支撑条,第二框体的底部连接有底板;通过支撑环的设计,不仅可以对矩形框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而且可以将上层搁板掉落的昆虫粪便导入第二框体内,防止昆虫粪便积累过多造成第一框体内部潮湿,进而影响昆虫的正常生长,矩形框不仅可以对下层搁板起到定位支撑的作用,而且在幼虫成长过程中可以从下层的搁板爬至上层的隔板上,与现有的养殖框相比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而且制造工艺简单,支撑条可以对下层的搁板进行定位,通过第二框体的设计,不仅可以增大底板与下层搁板之间的间距,提高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通风效果,使上层的搁板和下层的搁板保持干燥,而且便于拆除底板后对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进行清洗。

进一步,第一框体的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横向加强筋和竖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与竖向加强筋相互垂直,横向加强筋和竖向加强筋的设计,大大提高了第一框体整体的强度,便于养殖框整体的搬运。

进一步,第一框体的侧面上等间距设置有第一散热槽,相邻两个第一散热槽之间形成肋条,第一散热槽提高了第一框体的通风效果,使上层隔板保持干燥,肋条提高了第一框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进一步,第一框体的顶面上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的设计便于养殖框上下叠加时保持稳定可靠,防止在搬运过程中由于限位不牢固造成滑动,影响养殖框的正常运输。

进一步,矩形框和支撑条上对称设置有卡槽,卡槽的设计便于对下层搁板进行定位,防止下层搁板放置在矩形框上后发生移动,进而影响昆虫的正常养殖。

进一步,支撑环的直角处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可以对上层搁板进行定位,防止上层搁板发生移动而影响昆虫的养殖效果。

进一步,第二框体的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第二散热槽,第二框体的内侧面底部均匀设置有凹槽,底板的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弹性块,弹性块与凹槽相匹配,第二散热槽提高了第二框体的通风效果,使下层搁板保持干燥,凹槽和弹性块的设计提高了底板与第二框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底板的安装拆卸清洗。

如上述的一种高强度养殖框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框加工安装

a、首先根据昆虫养殖的密度确定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的尺寸大小,制作相应的模具,通过浇注成型制作相应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第一框体外侧面上的横向加强筋和竖向加强筋及第一框体与其顶面上的环形槽一体成型,同时保证环形槽的尺寸与第二框体的尺寸相匹配,待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达到设定强度后做好去毛刺处理,可以提高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表面的光滑度,防止在搬运养殖框时对手造成划伤;

b、然后沿着第一框体的侧面上等间距开设第一散热槽,使每个第一散热槽的长度和宽度保持相等,相邻两个第一散热槽之间形成的肋条的长度和宽度也保持相等,在每开设一个第一散热槽后,对第一散热槽的两边进行磨平处理,再根据设计要求沿着第二框体的侧面等间距开设相同尺寸的第二散热槽,保证第二散热槽的尺寸大于第一散热槽的尺寸,根据不同昆虫的生长特性,在加工第一散热槽和第二散热槽时进行尺寸调整,满足不同昆虫的生长需要,提高昆虫的成活率;

c、接着根据第一框体的尺寸大小确定支撑环和矩形框的尺寸,并沿着矩形框的长度侧边中心处确定支撑条的长度、宽度和厚度,通过模具浇注将支撑环、矩形框和支撑条一体成型,同时保证支撑环由内向外向上倾斜,倾斜角度为30°~60°,此倾斜角度的设计,不仅可以使上层搁板与下层搁板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便于昆虫从下层搁板爬到上层搁板上,而且可以增加上层搁板与下层搁板之间的通风效果,待支撑环、矩形框和支撑条未完全定形时通过支撑环将矩形框和支撑条固定在第一框体的内侧面底部,使支撑环的端面与第一框体的内部底面齐平,直至支撑环与第一框体之间完全固定,可以减少支撑环与第一框体内壁之间昆虫粪便的积聚;

d、待支撑环与第一框体固定后,先在支撑环与第一框体的内壁之间浇注限位柱,使每个限位柱之间保持高度和宽度一致,并沿着矩形框和支撑条的顶面内侧对称开设卡槽,直至符合设计的尺寸,可以分别对上层搁板和下层搁板进行夹紧定位;

e、最后将第二框体固定连接在第一框体的底部,沿着第二框体的内侧面底部均匀开设凹槽,再根据第二框体的尺寸浇注底板,并在底板的四周浇注与凹槽相匹配的弹性块,待所有的弹性块与底板固定连接后,将底板从下往上水平放入第二框体内,使弹性块完全卡入相应的凹槽内,便于底板的安装拆卸,便于清洗;

2)搁板加工安装

a、首先根据第一框体的尺寸及各个限位柱之间的间距确定上层搁板的尺寸,通过模具浇注形成所需的上层搁板,并对上层搁板的表面进行去毛刺处理;

b、然后根据矩形框及支撑条之间的尺寸确定下层搁板的尺寸,通过模具浇注形成所需的下层搁板,下层搁板的四周均匀安装有卡块,使卡块与相对应的卡槽完全扣合,再对下层搁板的表面进行去毛刺处理;

3)养殖区域划分

a、待所需的养殖框安装完毕后,先根据养殖场地的空间大小进行养殖区域的划分,将养殖区域划分为幼虫生长区、成虫生长区、成品区和清洗区,并对每个区域进行清理,可以对昆虫进行分区域养殖,便于管理;

b、然后在每个区域内搭设放置养殖框的支架,并做好调温处理,同时做好无菌消毒处理,控制昆虫养殖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提高昆虫的存活率;

4)叠加机构安装

a、根据各个区域之间的间距在相应的位置搭设叠加机构,先安装底座,将底座与地面进行固定连接,并且与养殖框的输运路径保持垂直,再沿着底座的顶面两侧对称安装叠加组件,在叠加组件上安装机械夹具;

b、然后调节各个叠加组件和机械夹具之间的间距,使其满足养殖框的叠加堆放要求;

5)传送带安装

待所有的叠加机构安装完毕后,从各个区域之间引出传送带,使传送带贯穿相应的叠加机构连接至另一区域,并在传送带的两侧对称安装挡板;

6)昆虫养殖

a、首先在幼虫生长区内的支架上均匀放置养殖框,在每个养殖框内通过机械手安放下层搁板,使下层搁板上的卡块分别卡入相应的卡槽内固定,通过人工在每个下层搁板上存放设定数量的幼虫,沿着下层搁板的上方均匀投放饲料,直至幼虫生长至设定的天数;

b、然后通过机械手沿着养殖框的内侧面安放上层搁板,使上层搁板卡在限位柱之间,再沿着上层搁板的上方自动投放饲料,待饲料投放结束后通过传送带输送至相应的叠加机构位置,通过叠加组件和机械夹具实现养殖框的叠加堆放,待养殖框叠加达到设计数量后,通过传送带输送至成虫生长区;

c、接着通过机械手沿着养殖框的内侧面取出上层搁板和下层搁板,再将上层搁板放入养殖框内,并在上层搁板上自动投放饲料,直至成虫生长至设定的天数,通过传送带输送至相应的叠加机构位置,通过叠加组件和机械夹具实现养殖框的叠加堆放,待养殖框叠加达到设计数量后,通过传送带输送至成品区;

d、最后通过机械手沿着养殖框的内侧面取出上层搁板,并将成品区中的成品进行分类处理,通过传送带输送至相应的叠加机构位置,通过叠加组件和机械夹具实现养殖框的叠加堆放,待养殖框叠加达到设计数量后,通过传送带输送至清洗区进行清洗,并晾干。

本发明的应用方法步骤简单,不仅能满足不同昆虫的养殖条件,而且大大提高了昆虫的存活率,通过自动化生产降低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与管理。

进一步,步骤4)中的叠加组件包括支撑板、横梁、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支撑板的顶面上对称安装有第一固定块,横梁通过立柱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块的上方,横梁的顶面上安装第一液压缸,两个立柱之间连接有升降块,升降块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通过第一活塞杆连接第一液压缸,升降块的底面上设置有吊板,吊板上安装有两个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连接机械夹具,通过第一液压缸带动第一活塞杆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升降块上下移动,使吊板上的第二液压缸同步上下移动,并通过机械夹具实现对养殖框的提升或下降,便于养殖框的叠加堆放。

进一步,机械夹具包括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下定位板通过紧固螺钉连接在上定位板的下方,上定位板通过第二活塞杆连接第二液压缸,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通过第二液压缸带动第二活塞杆移动,进而通过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带动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前后移动,实现对养殖框的夹紧或松开。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支撑环的设计,不仅可以对矩形框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而且可以将上层搁板掉落的昆虫粪便导入第二框体内,防止昆虫粪便积累过多造成第一框体内部潮湿,进而影响昆虫的正常生长。

2、矩形框不仅可以对下层搁板起到定位支撑的作用,而且在幼虫成长过程中可以从下层的搁板爬至上层的隔板上,与现有的养殖框相比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而且制造工艺简单。

3、支撑条可以对下层的搁板进行定位,通过第二框体的设计,不仅可以增大底板与下层搁板之间的间距,提高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通风效果,使上层的搁板和下层的搁板保持干燥,而且便于拆除底板后对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进行清洗。

4、该应用方法步骤简单,不仅能满足不同昆虫的养殖条件,而且大大提高了昆虫的存活率,通过自动化生产降低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与管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强度养殖框及应用方法中养殖框的效果图;

图2为本发明中养殖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二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养殖框运输时的效果图;

图5为本发明中叠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机械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3-第一散热槽;4-竖向加强筋;5-横向加强筋;6-支撑环;7-矩形框;8-支撑条;9-限位柱;10-卡槽;11-底板;12-第二散热槽;13-弹性块;14-凹槽;15-传送带;16-挡板;17-底座;18-叠加组件;19-第一固定块;20-横梁;21-升降块;22-立柱;23-第一液压缸;24-第一活塞杆;25-第二固定块;26-吊板;27-第二液压缸;28-上定位板;29-下定位板;30-第二活塞杆;31-紧固螺钉;32-第一卡块;33-第二卡块;34-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种高强度养殖框,包括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第二框体2固定连接在第一框体1的底面上,第一框体1的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横向加强筋5和竖向加强筋4,横向加强筋5与竖向加强筋4相互垂直,横向加强筋5和竖向加强筋4的设计,大大提高了第一框体1整体的强度,便于养殖框整体的搬运,第一框体1的侧面上等间距设置有第一散热槽3,相邻两个第一散热槽3之间形成肋条,第一散热槽3提高了第一框体1的通风效果,使上层隔板保持干燥,肋条提高了第一框体1的强度和稳定性,第一框体1的顶面上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的设计便于养殖框上下叠加时保持稳定可靠,防止在搬运过程中由于限位不牢固造成滑动,影响养殖框的正常运输。

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的内侧面之间倾斜设置有支撑环6,支撑环6内水平设置有矩形框7,矩形框7的中心处设置有支撑条8,第二框体2的底部连接有底板11,矩形框7和支撑条8上对称设置有卡槽10,卡槽10的设计便于对下层搁板进行定位,防止下层搁板放置在矩形框7上后发生移动,进而影响昆虫的正常养殖,支撑环6的直角处设置有限位柱9,限位柱9可以对上层搁板进行定位,防止上层搁板发生移动而影响昆虫的养殖效果,第二框体2的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第二散热槽12,第二框体2的内侧面底部均匀设置有凹槽14,底板11的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弹性块13,弹性块13与凹槽14相匹配,第二散热槽12提高了第二框体2的通风效果,使下层搁板保持干燥,凹槽14和弹性块13的设计提高了底板11与第二框体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底板11的安装拆卸清洗;通过支撑环6的设计,不仅可以对矩形框7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而且可以将上层搁板掉落的昆虫粪便导入第二框体2内,防止昆虫粪便积累过多造成第一框体1内部潮湿,进而影响昆虫的正常生长,矩形框7不仅可以对下层搁板起到定位支撑的作用,而且在幼虫成长过程中可以从下层的搁板爬至上层的隔板上,与现有的养殖框相比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而且制造工艺简单,支撑条8可以对下层的搁板进行定位,通过第二框体2的设计,不仅可以增大底板11与下层搁板之间的间距,提高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的通风效果,使上层的搁板和下层的搁板保持干燥,而且便于拆除底板11后对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进行清洗。

如上述的一种高强度养殖框的应用方法(如图4至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框加工安装

a、首先根据昆虫养殖的密度确定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的尺寸大小,制作相应的模具,通过浇注成型制作相应的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第一框体1外侧面上的横向加强筋5和竖向加强筋4及第一框体1与其顶面上的环形槽一体成型,同时保证环形槽的尺寸与第二框体2的尺寸相匹配,待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达到设定强度后做好去毛刺处理,可以提高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表面的光滑度,防止在搬运养殖框时对手造成划伤;

b、然后沿着第一框体1的侧面上等间距开设第一散热槽3,使每个第一散热槽3的长度和宽度保持相等,相邻两个第一散热槽3之间形成的肋条的长度和宽度也保持相等,在每开设一个第一散热槽3后,对第一散热槽3的两边进行磨平处理,再根据设计要求沿着第二框体2的侧面等间距开设相同尺寸的第二散热槽12,保证第二散热槽12的尺寸大于第一散热槽3的尺寸,根据不同昆虫的生长特性,在加工第一散热槽3和第二散热槽12时进行尺寸调整,满足不同昆虫的生长需要,提高昆虫的成活率;

c、接着根据第一框体1的尺寸大小确定支撑环6和矩形框7的尺寸,并沿着矩形框7的长度侧边中心处确定支撑条8的长度、宽度和厚度,通过模具浇注将支撑环6、矩形框7和支撑条8一体成型,同时保证支撑环6由内向外向上倾斜,倾斜角度为30°~60°,此倾斜角度的设计,不仅可以使上层搁板与下层搁板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便于昆虫从下层搁板爬到上层搁板上,而且可以增加上层搁板与下层搁板之间的通风效果,待支撑环6、矩形框7和支撑条8未完全定形时通过支撑环6将矩形框7和支撑条8固定在第一框体1的内侧面底部,使支撑环6的端面与第一框体1的内部底面齐平,直至支撑环6与第一框体1之间完全固定,可以减少支撑环6与第一框体1内壁之间昆虫粪便的积聚;

d、待支撑环6与第一框体1固定后,先在支撑环6与第一框体1的内壁之间浇注限位柱9,使每个限位柱9之间保持高度和宽度一致,并沿着矩形框7和支撑条8的顶面内侧对称开设卡槽10,直至符合设计的尺寸,可以分别对上层搁板和下层搁板进行夹紧定位;

e、最后将第二框体2固定连接在第一框体1的底部,沿着第二框体2的内侧面底部均匀开设凹槽14,再根据第二框体2的尺寸浇注底板11,并在底板11的四周浇注与凹槽14相匹配的弹性块13,待所有的弹性块13与底板11固定连接后,将底板11从下往上水平放入第二框体2内,使弹性块13完全卡入相应的凹槽14内,便于底板11的安装拆卸,便于清洗;

2)搁板加工安装

a、首先根据第一框体1的尺寸及各个限位柱9之间的间距确定上层搁板的尺寸,通过模具浇注形成所需的上层搁板,并对上层搁板的表面进行去毛刺处理;

b、然后根据矩形框7及支撑条8之间的尺寸确定下层搁板的尺寸,通过模具浇注形成所需的下层搁板,下层搁板的四周均匀安装有卡块,使卡块与相对应的卡槽10完全扣合,再对下层搁板的表面进行去毛刺处理;

3)养殖区域划分

a、待所需的养殖框安装完毕后,先根据养殖场地的空间大小进行养殖区域的划分,将养殖区域划分为幼虫生长区、成虫生长区、成品区和清洗区,并对每个区域进行清理,可以对昆虫进行分区域养殖,便于管理;

b、然后在每个区域内搭设放置养殖框的支架,并做好调温处理,同时做好无菌消毒处理,控制昆虫养殖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提高昆虫的存活率;

4)叠加机构安装

a、根据各个区域之间的间距在相应的位置搭设叠加机构,先安装底座17,将底座17与地面进行固定连接,并且与养殖框的输运路径保持垂直,再沿着底座17的顶面两侧对称安装叠加组件18,在叠加组件18上安装机械夹具;

b、然后调节各个叠加组件18和机械夹具之间的间距,使其满足养殖框的叠加堆放要求;

叠加组件18包括支撑板34、横梁20、第一液压缸23和第二液压缸27,支撑板34的顶面上对称安装有第一固定块19,横梁20通过立柱22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块19的上方,横梁20的顶面上安装第一液压缸23,两个立柱22之间连接有升降块21,升降块21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块25,第二固定块25通过第一活塞杆24连接第一液压缸23,升降块21的底面上设置有吊板26,吊板26上安装有两个第二液压缸27,第二液压缸27连接机械夹具,通过第一液压缸23带动第一活塞杆24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升降块21上下移动,使吊板26上的第二液压缸27同步上下移动,并通过机械夹具实现对养殖框的提升或下降,便于养殖框的叠加堆放。

机械夹具包括上定位板28和下定位板29,下定位板29通过紧固螺钉31连接在上定位板28的下方,上定位板28通过第二活塞杆30连接第二液压缸27,上定位板28和下定位板29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块32和第二卡块33,通过第二液压缸27带动第二活塞杆30移动,进而通过上定位板28和下定位板29带动第一卡块32和第二卡块33前后移动,实现对养殖框的夹紧或松开。

5)传送带15安装

待所有的叠加机构安装完毕后,从各个区域之间引出传送带15,使传送带15贯穿相应的叠加机构连接至另一区域,并在传送带15的两侧对称安装挡板16;

6)昆虫养殖

a、首先在幼虫生长区内的支架上均匀放置养殖框,在每个养殖框内通过机械手安放下层搁板,使下层搁板上的卡块分别卡入相应的卡槽10内固定,通过人工在每个下层搁板上存放设定数量的幼虫,沿着下层搁板的上方均匀投放饲料,直至幼虫生长至设定的天数;

b、然后通过机械手沿着养殖框的内侧面安放上层搁板,使上层搁板卡在限位柱9之间,再沿着上层搁板的上方自动投放饲料,待饲料投放结束后通过传送带15输送至相应的叠加机构位置,通过叠加组件18和机械夹具实现养殖框的叠加堆放,待养殖框叠加达到设计数量后,通过传送带15输送至成虫生长区;

c、接着通过机械手沿着养殖框的内侧面取出上层搁板和下层搁板,再将上层搁板放入养殖框内,并在上层搁板上自动投放饲料,直至成虫生长至设定的天数,通过传送带15输送至相应的叠加机构位置,通过叠加组件18和机械夹具实现养殖框的叠加堆放,待养殖框叠加达到设计数量后,通过传送带15输送至成品区;

d、最后通过机械手沿着养殖框的内侧面取出上层搁板,并将成品区中的成品进行分类处理,通过传送带15输送至相应的叠加机构位置,通过叠加组件18和机械夹具实现养殖框的叠加堆放,待养殖框叠加达到设计数量后,通过传送带15输送至清洗区进行清洗,并晾干。

本发明的应用方法步骤简单,不仅能满足不同昆虫的养殖条件,而且大大提高了昆虫的存活率,通过自动化生产降低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与管理。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