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种榛合理密植栽植方法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18767发布日期:2019-05-22 02:00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种榛合理密植栽植方法,具体说是一种杂种榛合理密植栽植方法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榛子的营养价值很高,其成分主要集中在榛子壳及榛子种仁里。榛壳含有大量棕色素,它是一种极佳的符合绿色食品需求的天然色素,同时它还是一种生物质原料,在能源与环保领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此外,粉粹后的榛子壳是很好的有机肥原料。榛仁含脂肪50.6%~63.8%、蛋白质16.2%~18.0%、碳水化合物16.5%、膳食纤维8.2%~9.6%。榛子虽富含油脂,但却可降血压血脂、保护视力、延缓衰老。它丰富的油脂也宜于其中的脂溶性维生素被人体吸收,是体弱、易饥饿、病后体虚人群的佳选。此外,榛子中还包含一种抗癌化学成分—紫杉醇,是红豆衫醇的活跃成分,可治疗乳腺癌、卵巢癌等癌症,是很宝贵的医用原料。

平欧大榛子是世界第一抗寒、高产、味香、皮薄的特种经济林木。它是用欧洲榛子与我国东北原产野生榛子远缘杂交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果型大、皮薄、仁大且饱满、高产稳产、生长速度快,在平原、山地都可栽植,综合抗寒、抗病优良的大果榛子。具有以下优点:

抗寒能力强,栽植范围广平欧大榛子能耐-30℃~-35℃低温,可在东北高寒山区栽培,不用防寒,露天越冬。

成活率高、结果早、果型大、产量高、寿命长、栽植简单、不怕除草剂平欧大榛子根系特别发达,分布均衡,主根生侧根,侧根生须根,须根生毛根,所以栽植平欧大榛子栽植技术简单。

平欧杂种榛在山东经过十余年的对比试验研究,树体生长正常,发芽、枝条生长、花芽分化等正常,产量高而稳定,栽植第2年开始结果,第3年普遍结果,6-7年进入盛果期,亩产逐渐达到1000斤左右,没有病害、没有冻害抽条、没有日灼危害等问题,树体生长情况和产量超过东北产区,现已发展成为第二主产区。按照传统栽植模式,正常栽植密度为2米乘3米,亩栽植|10棵,因山东东部丘陵地区偏多,土层较薄,树生产速度慢,因此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杂种榛合理密植栽植方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空间时间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控制榛子数量等,提高山东丘陵地区榛子的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杂种榛合理密植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园,选择土层较薄的丘陵地区,且通过深耕、施肥、灌溉处理丘陵土壤;

步骤二、选好园地后,在春季节栽植,选用一年生大榛子苗,栽植株行距按2×1.5m,每亩栽植大榛子苗木222株,栽植坑按宽、深各为30~40cm,施入用土拌好的适量腐熟有机肥,然后回填距地表10cm,将选好的大榛子苗的须根剪去原长度的1/3,使须根见新茬,栽植深度不超过10cm,栽苗踩实后浇水,水渗下后封埯;

步骤三、栽植后定干,定干高度50~60cm,当年选留3~4个着生位置好、健壮的树枝做主枝,其余枝全部剪除,控制主枝间夹角为90°~120°,第二年对上年选留的主枝进行短截,留枝长度为40~50cm,第三年除对主枝延长枝保留40~50cm短截后,对第一侧枝保留30~40cm进行短截,待3年时,每隔一排去除一行,去除的榛子树用于填补剩余损伤、死株榛子树,即每亩剩余111株,此时株行距按2×3m,填补剩余的榛子树则用作树苗售卖;

步骤四、施肥管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于每年秋季落叶后,采用环状或放射状施肥法,沟深20~30cm,每亩按果实产量与有机肥1:8用量施入,施后覆土踩实,以防冬季根部发生冻害,每年5~6月份追施化肥1~2次,以氮肥为主,并补充磷、钾肥,施用量按果实产量与化肥1∶0.2配比,施用方法同有机肥;

步骤五、病虫害防治,大果榛树虫害有金龟子及天幕毛虫、舞毒蛾等鳞翅目幼虫,多集中在5~6月份发生,为害枝叶,防治可采用敌杀死等杀虫药剂。榛实象鼻虫主要为害果实,产卵集中在7月上中旬。每年从7月5日开始,每隔7天打药一次,连续3~4次,选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防效可控制在5%以下。榛树病害主要为白粉病和锈病。白粉病发生期在5月下旬~6月份,锈病的发生期在8~9月份。生长期未发病前喷施大生m-45,发病后喷施粉锈宁、仙生、晴菌唑等药剂;

步骤六、防寒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冬、春季特别寒冷的年份,榛树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冻害,为防患于未然,应对榛树进行抗寒和防寒处理。8~9月份对榛树实施叶面喷肥3次,可用0.3%尿素、0.25%磷酸二铵和0.1%稀土,以增强植株抗寒性;秋季落叶后对树干和根部进行培土防寒,土堆直径不少于50cm,高度不低于30cm;清明前后雌雄花陆续开放,易受晚霜和冻害,应采取相应措施:早春在树盘内覆盖秸草或全树喷白以延迟花期;根据天气情况,在榛园内用烟雾法防冻霜;

步骤七、授粉榛树属风媒花植物,自然结实率低,必须人工辅助授粉方能提高结实率。春季将含苞待放的雄花穗采摘后放入室内有光照的干燥处,1天后有花粉散出后收集备用,雌花显现后第3天柱头分开,此时为授粉适期,隔日1次,连续3~4次。每次授粉在9点以后,用毛笔尖蘸上花粉轻点柱头即可,人工辅助授粉结实率可达70%~80%;

步骤八、采收大果榛树属早实性果树,同样气候地区,比野生榛子早熟10~15天。栽植第二年见果,盛果期40年。一般8月下旬~9月中旬成熟。当榛果皮全部变黄,用手触动有脱离果苞的感觉,表明成熟,采摘时连同果苞一起摘下,晾晒时挑出虫果和空粒,干燥后待售。

采用本发明的栽植方法大大提高了榛子的亩产效益,而且能够合理的利用土层较薄的丘陵等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杂种榛合理密植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园,选择土层较薄的丘陵地区,且通过深耕、施肥、灌溉处理丘陵土壤;

步骤二、选好园地后,在春季节栽植,选用一年生大榛子苗,栽植株行距按2×1.5m,每亩栽植大榛子苗木222株,栽植坑按宽、深各为30~40cm,施入用土拌好的适量腐熟有机肥,然后回填距地表10cm,将选好的大榛子苗的须根剪去原长度的1/3,使须根见新茬,栽植深度不超过10cm,栽苗踩实后浇水,水渗下后封埯;

步骤三、栽植后定干,定干高度50~60cm,当年选留3~4个着生位置好、健壮的树枝做主枝,其余枝全部剪除,控制主枝间夹角为90°~120°,第二年对上年选留的主枝进行短截,留枝长度为40~50cm,第三年除对主枝延长枝保留40~50cm短截后,对第一侧枝保留30~40cm进行短截;

步骤四、施肥管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于每年秋季落叶后,采用环状或放射状施肥法,沟深20~30cm,每亩按果实产量与有机肥1:8用量施入,施后覆土踩实;每年5~6月份追施化肥1~2次,以氮肥为主,并补充磷、钾肥,施用量按果实产量与化肥1∶0.2配比,施用方法同有机肥;

步骤五、病虫害防治,每年从7月5日开始,每隔7天打药一次,连续3~4次,选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

步骤六、防寒,每年8~9月份对榛树实施叶面喷肥3次,用0.3%尿素、0.25%磷酸二铵和0.1%稀土;秋季落叶后对树干和根部进行培土防寒,土堆直径不少于50cm,高度不低于30cm;

步骤七、授粉,春季将含苞待放的雄花穗采摘后放入室内有光照的干燥处,1天后有花粉散出后收集备用,雌花显现后第3天柱头分开,隔日1次,连续3~4次;

步骤八、采收,栽植第二年见果,8月下旬~9月中旬成熟,当榛果皮全部变黄,用手触动有脱离果苞的感觉,此时采摘,采摘时连同果苞一起摘下,晾晒时挑出虫果和空粒,干燥后待售。

本实施例6-7年进入盛果期,亩产逐渐达到1500斤左右。

实施例2

一种杂种榛合理密植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园,选择土层较薄的丘陵地区,且通过深耕、施肥、灌溉处理丘陵土壤;

步骤二、选好园地后,在春季节栽植,选用一年生大榛子苗,栽植株行距按2×3m,每亩栽植大榛子苗木111株,栽植坑按宽、深各为30~40cm,施入用土拌好的适量腐熟有机肥,然后回填距地表10cm,将选好的大榛子苗的须根剪去原长度的1/3,使须根见新茬,栽植深度不超过10cm,栽苗踩实后浇水,水渗下后封埯;

步骤三、栽植后定干,定干高度50~60cm,当年选留3~4个着生位置好、健壮的树枝做主枝,其余枝全部剪除,控制主枝间夹角为90°~120°,第二年对上年选留的主枝进行短截,留枝长度为40~50cm,第三年除对主枝延长枝保留40~50cm短截后,对第一侧枝保留30~40cm进行短截;

步骤四、施肥管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于每年秋季落叶后,采用环状或放射状施肥法,沟深20~30cm,每亩按果实产量与有机肥1:8用量施入,施后覆土踩实;每年5~6月份追施化肥1~2次,以氮肥为主,并补充磷、钾肥,施用量按果实产量与化肥1∶0.2配比,施用方法同有机肥;

步骤五、病虫害防治,每年从7月5日开始,每隔7天打药一次,连续3~4次,选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

步骤六、防寒,每年8~9月份对榛树实施叶面喷肥3次,用0.3%尿素、0.25%磷酸二铵和0.1%稀土;秋季落叶后对树干和根部进行培土防寒,土堆直径不少于50cm,高度不低于30cm;

步骤七、授粉,春季将含苞待放的雄花穗采摘后放入室内有光照的干燥处,1天后有花粉散出后收集备用,雌花显现后第3天柱头分开,隔日1次,连续3~4次;

步骤八、采收,栽植第二年见果,8月下旬~9月中旬成熟,当榛果皮全部变黄,用手触动有脱离果苞的感觉,此时采摘,采摘时连同果苞一起摘下,晾晒时挑出虫果和空粒,干燥后待售。

本实施例6-7年进入盛果期,亩产逐渐达到1000斤左右。

实施例3

一种杂种榛合理密植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园,选择土层较薄的丘陵地区,且通过深耕、施肥、灌溉处理丘陵土壤;

步骤二、选好园地后,在春季节栽植,选用一年生大榛子苗,栽植株行距按2×1.5m,每亩栽植大榛子苗木222株,栽植坑按宽、深各为30~40cm,施入用土拌好的适量腐熟有机肥,然后回填距地表10cm,将选好的大榛子苗的须根剪去原长度的1/3,使须根见新茬,栽植深度不超过10cm,栽苗踩实后浇水,水渗下后封埯;

步骤三、栽植后定干,定干高度50~60cm,当年选留3~4个着生位置好、健壮的树枝做主枝,其余枝全部剪除,控制主枝间夹角为90°~120°,第二年对上年选留的主枝进行短截,留枝长度为40~50cm,第三年除对主枝延长枝保留40~50cm短截后,对第一侧枝保留30~40cm进行短截,待3年时,每隔一排去除一行,去除的榛子树用于填补剩余损伤、死株榛子树,即每亩剩余111株,此时株行距按2×3m,填补剩余的榛子树则用作树苗售卖;

步骤四、施肥管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于每年秋季落叶后,采用环状或放射状施肥法,沟深20~30cm,每亩按果实产量与有机肥1:8用量施入,施后覆土踩实;每年5~6月份追施化肥1~2次,以氮肥为主,并补充磷、钾肥,施用量按果实产量与化肥1∶0.2配比,施用方法同有机肥;

步骤五、病虫害防治,每年从7月5日开始,每隔7天打药一次,连续3~4次,选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

步骤六、防寒,每年8~9月份对榛树实施叶面喷肥3次,用0.3%尿素、0.25%磷酸二铵和0.1%稀土;秋季落叶后对树干和根部进行培土防寒,土堆直径不少于50cm,高度不低于30cm;

步骤七、授粉,春季将含苞待放的雄花穗采摘后放入室内有光照的干燥处,1天后有花粉散出后收集备用,雌花显现后第3天柱头分开,隔日1次,连续3~4次;

步骤八、采收,栽植第二年见果,8月下旬~9月中旬成熟,当榛果皮全部变黄,用手触动有脱离果苞的感觉,此时采摘,采摘时连同果苞一起摘下,晾晒时挑出虫果和空粒,干燥后待售。

本实施例6-7年进入盛果期,亩产逐渐达到1200斤左右。

2019年榛子均价21.47元/斤,质量较差的15元/斤左右,质量较好的则可以卖到25元/斤,甚至28元/斤。

实施例1虽然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但由于过于密植,因此榛子质量普遍不高,价格也只能卖到15元/斤左右。实施例2、实施例3密植合理,但通过实施例3的方法,产量提高了,实施例2、3价格都能卖到25元/斤。

最后各实施例产生的经济效益(每亩)分别为:

实施例1收入22500元,实施例2收入25000,实施例3收入30000元。

因此通过对比发现,采用实施例3的栽植方法能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这还没算上树苗产生的经济效益,如果算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