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摆动双作用缓式饲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4968发布日期:2019-05-10 23:33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摆动双作用缓式饲喂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饲喂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摆动双作用缓式饲喂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生猪饲喂设备的需求非常迫切。我国生猪的养殖装备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相比有差距。饲喂器作为生猪养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尤为重要。猪舍使用的饲喂器在整个饲养管理链中起着贮存、投送饲料等重要作用,但是国内外已有的先进的饲喂器价格较高、成本昂贵,不适合一些中小型生猪养殖场的规模化使用,且通常情况下,饲喂器不间断地供给饲料,易造成饲料浪费现象;另外传统设计的饲喂器易造成饲料在出料口处堵塞及破碎现象,因此设计功能优良的饲喂器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旋转摆动双作用缓式饲喂器,碰撞下料装置是由于猪主动拱动碰撞轮,底板随着摆杆进行摆动,使底板与下套筒下端,即出料口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饲料自由下落,也避免饲料堵塞,保证按需供料且排料松散;滚动轴承会在猪拱动碰撞轮时所产生的分力的作用下,带动转轴在轨道中360°转动,可实现各个方向下料,同时转轴转动可防止饲料结拱。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料斗(1)通过两个对称布置的上连接耳板(2)安装在固定架(3)中心处,上套筒(4)通过两个半圆环片(17)固定,及其两个对称布置的下连接耳板(13)安装在固定架(3)中间,位于料斗(1)的下方,且与料斗(1)保持在同一中心线上,下套筒(14)与上套筒(4)保持的一定的距离,通过三个相隔角度为120°的固定端(15)安装在上套筒(4)上,旋转摆动装置安装在上套筒(4)与下套筒(14)间隙的中心位置,碰撞下料装置与旋转摆动装置连接,安装在下套筒(14)的下方,与下套筒(14)保持一定的距离,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摆动装置通过上套筒(4)与下套筒(14)安装时所预设的轨道(5)进行定位,其有转轴(16)、滚动轴承(6)、摆杆(7),摆杆(7)与转轴(16)固连成一体,并将滚动轴承(6)装配在转轴(16)的两端,实现转摆;所述碰撞下料装置与摆杆(7)连接,其由底板(12)、底板伸出轴(11)、碰撞轮(8)构成,底板(12)与摆杆(7)连接,与下套筒(14)的底端保持10mm的间距,且所设底板(12)直径大于下套筒(14)的外径,底板伸出轴(11)与碰撞轮(8)固定连接;共同完成缓式饲喂工作。

本发明创造通过猪自由活动采食时拱动碰撞轮,此时碰撞轮会带动摆杆摆动,进而驱使底板摆动,使底板与下套筒的底端之间预设的10mm距离发生改变,破坏了饲料休止角原保持的平衡状态,使饲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实现供料。当底板摆动到下套筒的底端边缘处,实现最大程度上的摆动距离,此时出料口开口最大;与此同时,猪在拱动碰撞轮时的力会产生分力,在分力的作用下,会驱使旋转摆动装置在上套筒与下套筒所形成的轨道中做圆周运动,实现360°转动,进行各个方向下料,且转轴最大程度地避免饲料下落过程中的结拱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旋转摆动双作用缓式饲喂器全剖视图;

图2是上套筒正视图;

图3是下套筒俯视图;

图4是旋转摆动装置正视图。

图中件号说明:

1、料斗、2、上连接耳板、3、固定架、4、上套筒、5、轨道、6、滚动轴承、7、摆杆、8、碰撞轮、9、饲槽托板、10、饲槽、11、底板伸出轴、12、底板、13、下连接耳板、14、下套筒、15、固定端、16、转轴、17、半圆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旋转摆动双作用缓式饲喂器,包括料斗1、上套筒4、下套筒14、旋转摆动装置、碰撞下料装置、饲槽10;所述料斗1通过两个对称的上连接耳板2安装在固定架3中心处;所述上套筒4通过两个半圆环片17固定,及其两个对称布置的下连接耳板13安装在固定架3中间,位于料斗1的下方,且与料斗1保持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下套筒14以固定架3的几何中心线为轴线,每隔120°依次设置三个固定端15固定在上套筒4的下方,且根据物料休止角特性及上套筒4与下套筒14之间的距离,设计下套筒14直径为152mm,比上套筒4的直径大42mm;所述旋转摆动装置装配在上套筒4与下套筒14间隙的中心处,其包括转轴16、滚动轴承6、摆杆7,滚动轴承6连接转轴16安装在上套筒4与下套筒14预设的轨道5中;所述碰撞下料装置固定在下套筒14的下方,其包括底板12、底板伸出轴11、碰撞轮8,底板12与摆杆7连接,安装在下套筒14下方,且与下套筒14的底端保持10mm的距离,并设计底板12直径为172mm,大于套筒14直径20mm,底板伸出轴11与碰撞轮8固定连接。

工作时,猪只采食时会主动拱动碰撞轮8,摆杆7在碰撞轮8的作用下会与底板12共同摆动,使得底板12与下套筒14底端的间距发生变化,进而使出料口变大一侧的底板12上的饲料倾斜角大于饲料本身的休止角,饲料便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向下排出。当底板12与下套筒14接触碰撞时,实现最大程度摆动距离,此时出料口最大;与此同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底板12依靠滚动轴承6内圈可转动的特性会回复到原位,饲喂器停止下料;而且,猪只在拱动碰撞轮8时,会给滚动轴承6一个驱动力,转轴16在滚动轴承6的带动下会在轨道5中做圆周运动,使转轴16与摆杆7的固连体可以实现360°的旋转,便于下料,且转轴16可以在内部进行拨料,最大程度地避免饲料下落过程中发生结拱现象。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旋转摆动双作用缓式饲喂器;它主要包括料斗、上套筒、下套筒、旋转摆动装置、碰撞下料装置、饲槽,在固定架的中间部位的几何中心处安装料斗,并在料斗的正下方安装上套筒,下套筒预留一定的间隙安装在上套筒的下方,并与上套筒以几何中心线为轴线,每隔120°依次设置三个固定端进行固定,旋转摆动装置安装在上套筒与下套筒间隙的中心处,碰撞下料装置与旋转摆动装置连接,装配在下套筒的下方,与下套筒保持一定的距离,饲槽通过饲槽托板安装在固定架的底座板上;本发明通过旋转摆动装置与碰撞下料装置相互配合实现旋转、摆动双作用缓慢供料,降低饲料的损失浪费,且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适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福;刘朝贤;张洪建;李佳奇;张军峰;王国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3.26
技术公布日:2019.0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