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向插播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42535发布日期:2019-06-11 21:2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向插播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播种机械,特别涉及一种定向插播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大蒜等定向种植农作物的农艺要求鳞芽朝上种植生长,目前已有播种机进行机械化种植,但都因存在技术问题而不能推广应用,如专利申请号2014104443497.4所述技术方案不适合一般土地,特别是黏土或含有硬质颗粒的土壤,且在快速定向播种时容易把大蒜压坏,再如专利申请号为201810768116.8所述技术方案采用鸭嘴式插播器,在鸭嘴张开大蒜自然下落入土时难以保证大蒜鳞芽全部朝上,鸭嘴式插播器出土时容易带歪本已扶正的大蒜,且鸭嘴式插播器易堵塞。目前,种植机械难以达到人工种植的效果,仍以人工种植为主,劳动量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大蒜等定向种植农作物在农作物定向种植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定向插播的方法,以及适应各种土壤,能够快速定向插播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定向插播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1设置在插播杆低端的插播冲头内腔依次接收经过定向调整的定向种植农作物,并保持定向种植农作物方向朝上;

s2插播杆快速向下移动,振实机构下移至地面,同时振实机构开始振动;

s3插播冲头携带定向种植农作物入土至设定深度,在振实机构振动作用下使插播冲头周围的泥土进入插播冲头内腔对定向种植农作物初步固定;

s4设置在插播杆上的插播控制机构使插播冲头最下端张开,同时,在振实机构振动作用下使更多泥土进入插播冲头内腔,对定向种植农作物进行全方位固定振实;

s5插播杆带动张开的插播冲头上提,在振实机构的作用下振实定向种植农作物周边泥土,同时振掉插播冲头上粘着泥土;

s6插播杆提升至设定高度后,振实机构上提离开地面,直至恢复原位;

s7重复s1至s6步骤,完成下一棵定向种植农作物的种植,种植株距由插播杆下压时间间隔控制,种植深度由设定插播杆下移最低点位置来控制。

实现本发明所述方法的装置有多种,其中一种定向插播装置,包括插播杆机构、固定套筒、振实机构、振实弹簧。所述固定套筒安装在播种机上,固定套筒内设有插播杆机构,固定套筒下端设有振实机构,固定套筒和振实机构之间设有振实弹簧。所述插播杆机构包括插播主杆、安装在插播主杆底端的由若干插播手指构成的插播冲头以及安装在插播主杆上的控制插播手指开合的插播控制机构。所述振实机构包括振实座以及安装在振实座上的振动器。

本发明所述固定套筒设有若干个供定向种植农作物进入的上料口,以确保快速插播时定向种植农作物供给,上料口与初始位置的插播冲头中插播手指间隙对应,以使定向种植农作物顺利进入插播手指间的空腔内,空腔为“u”型以保证定向种植农作物朝上。

本发明所述插播冲头由若干个插播手指共同围成,每个插播手指通过销钉安装在插播主干的底端,并能绕销钉在一定角度内旋转。所述插播手指其材质为坚硬材质,能够适应各种土壤,插播手指前端尖锐以方便插入土中,插播手指靠近插播主杆端设有台阶。

本发明所述插播控制机构包括插播中心杆和套在插播中心杆上的缓冲弹簧,插播中心杆下端成圆球形,在插播杆下移和复位过程中插播中心杆与插播手指脱离,在插播杆机构加速下移至最低点附近时在惯性力作用下插播中心杆下端冲击插播手指使插播手指围绕销钉转动一定角度,使插播冲头张开,更多泥土进入插播冲头空腔内对定向种植农作物进行稳固。到达最低点后在缓冲弹簧作用下,插播中心杆开始复位并与插播手指脱离。

本发明所述振实座包括振实座套筒、振动器安装座、振实底座、振动叉手、复位槽。其中振实套筒套装在固定套筒的下端,可在设定范围内上下移动,振实套筒和固定套筒之间设有振实弹簧,振实弹簧被固定套筒下压时使振实机构压紧底面,振实套筒下端设有振实底座,振实底座的底部设有与插播手指适应的复位槽,在两个复位槽之间的振实底座底部设有振动叉手,在振实座的适当位置上设有振动器安装座,振动器安装座上安装有振动器。

本发明所述振动器是使振实座产生振动的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插播冲头内腔保持大蒜等定向种植农作物在插播过程中方向不变,确保定向种植;插播手指采用硬质材料制成适应各种土壤,包括但不限于免耕土、黏土、含有石沙的丘陵或山坡等土壤,且保护大蒜等定向种植农作物不受损坏;固定套筒设有多个上料口,提高定向种植农作物的供给量,为高效率插播提供可能性,较少漏播率;插播杆机构快速入土插播提高了插播效率,且方便株距调整;振实机构通过机械振动将定向种植农作物周围土壤振实,保证种植过程定向种植农作物的扶正,且不需要二次培土。本发明所公示的技术适用于大蒜、大葱、红薯、茄子、辣椒、叶类蔬菜等其他需要定向种植的农作物的插播,以及大豆、玉米、棉花、花生、高粱等不需要定向种植的农作物的插播。

附图说明

图1定向插播方法流程图。

图2定向插播装置正视图。

图3定向插播装置初始位置剖视图。

图4定向插播装置入土示意图。

图5定向插播装置入土后种植示意图。

图6定向插播装置复位过程示意图。

图7插播杆机构剖视图。

图8插播杆机构底视图。

图9固定套筒示意图。

其中:1插播杆机构、2固定套筒、3振实弹簧、4振实机构、5定向种植农作物,1-1插播主杆、1-2插播控制机构、1-21插播中心杆、1-22缓冲弹簧、1-3插播冲头、1-4插播手指、1-5销钉,2-1套筒体、2-2上料口,4-1振实座、4-11振实座套筒、4-12振动器安装座、4-13振实底座、4-14振动叉手、4-15复位槽、4-2振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一种定向插播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1设置在插播杆低端的插播冲头内腔依次接收经过定向调整的定向种植农作物,并保持定向种植农作物方向朝上;

s2插播杆快速向下移动,振实机构下移至地面,同时振实机构开始振动;

s3插播冲头携带定向种植农作物入土至设定深度,在振实机构振动作用下使插播冲头周围的泥土进入插播冲头内腔并对定向种植农作物初步固定;

s4设置在插播杆上的插播控制机构使插播冲头最下端张开,同时,在振实机构振动作用下使更多泥土进入插播冲头内腔,对定向种植农作物进行全方位固定振实;

s5插播杆带动张开的插播冲头上提,在振实机构的作用下振实定向种植农作物周边泥土,同时振掉插播冲头上粘着泥土;

s6插播杆提升至设定高度后,振实机构上提离开底面,直至恢复原位;

s7重复s1至s6步骤,完成下一棵定向种植农作物的种植,种植株距由插播杆下压时间间隔控制,种植深度由设定插播杆下移最低点位置来控制。

如图2至图9所示,实现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种定向插播装置,包括插播杆机构1、固定套筒2、振实弹簧3、振实机构4。所述固定套筒2安装在播种机上,固定套筒2内设有插播杆机构1,固定套筒2下端设有振实机构4,固定套筒2和振实机构4之间设有振实弹簧3。所述插播杆机构1包括插播主杆1-1、安装在插播主杆1-1底端的由若干插播手指1-4构成的插播冲头1-3以及安装在插播主杆1-1上的控制插播手指1-4开合的插播控制机构1-2。所述振实机构4包括振实座4-1以及安装在振实座4-1上的振动器4-2。

本发明所述固定套筒2其套筒体2-1设有若干个供定向种植农作物进入的上料口2-2,以确保快速插播时定向种植农作物供给,上料口2-2与初始位置的插播冲头1-3中插播手指1-4间隙对应,以使定向种植农作物5顺利进入插播手指1-4间的空腔内,空腔为“u”型以保证定向种植农作物朝上。

本发明所述插播冲头1-3由若干个插播手指1-4共同围成,每个插播手指1-4通过销钉1-5安装在插播主干1-1的底端,并能绕销钉1-5在一定角度内旋转。所述插播手指1-4其材质为坚硬材质,能够适应各种土壤,插播手指1-4前端尖锐以方便插入土中,插播手指1-4靠近插播主杆1-1端设有台阶。

本发明所述插播控制机构1-2包括插播中心杆1-21和套在插播中心杆1-21上的缓冲弹簧1-22,其中插播中心杆1-21下端成圆球形,在插播杆机构1下移和复位过程中插播中心杆1-21与插播手指1-4脱离,在插播杆机构1加速下移至最低点附近时在惯性力作用下插播中心杆1-21下端冲击插播手指1-4的台阶处,使插播手指1-4围绕销钉1-5转动一定角度,进而使插播冲头1-3张开,更多泥土进入插播冲头1-3空腔内对定向种植农作物5进行稳固。插播杆机构1到达最低点后,插播中心杆1-21在缓冲弹簧1-22作用下开始复位与插播手指1-22脱离。

本发明所述振实座4-1包括振实座套筒4-11、振动器安装座4-12、振实底座4-13、振动叉手4-14、复位槽4-15。其中振实套筒4-11套装在固定套筒2的下端,可在设定范围内上下移动,振实套筒4-11下端设有振实底座4-13,振实底座4-13的底部设有与插播手指1-4适应的复位槽4-15,在两个复位槽4-15之间的振实底座4-13底部设有振动叉手4-14,在振实座4-1的适当位置上设有振动器安装座4-12,振动器安装座4-12上安装有振动器4-2。

本发明所述振动器4-2是使振实座4-1产生振动的装置。

上述实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内容,但并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要求保护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上述实例中各组成部分进行位置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述范围内的改进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