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窄行不等距单穴双株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42613发布日期:2019-08-27 21:22阅读:16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宽窄行不等距单穴双株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粮食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宽窄行不等距单穴双株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高光效c4植物、增产潜力大,其群体产量取决于该群体冠层光合系统的大小和效率;运用栽培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最佳光合系统,尽可能地提高玉米群体光合速率是提高群体质量、实现较高生物产量和尽可能达到经济产量的技术途径;玉米高产开发的实践以及“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库源潜力变化研究”表明:“足群体、壮个体、高积累”是玉米生长发育中实现玉米产量潜力增进所有农艺技术攻关的总纲。

如何实现玉米生产中“足群体、壮个体、高积累”,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研究讨论较多的问题。过去,前人已有的玉米高产开发攻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较多的认为应通过品种改良,即培育推广叶片直立向上的“理想株型”高产杂交;玉米群体的大小,也涉及到玉米群体的组成结构,特别是玉米在田间的配置状况,所以在强调品种改良增密的过程中以及在高密度下,如何运用栽培技术来确定玉米的最佳株行距建立高光效玉米群体冠层光合系统,即株、行距配置多大既有利于玉米自身在足群体下最高效的利用养料实现壮个体,又有利于人类的耕作栽培,迄今还未见到深入具体的研究报告。

玉米科研和生产实践证明:增大密度、密植增穗具有显著的决定性的增产效应,而增大密度只有通过株、行距的变化来调节。

传统的玉米种植方法是一穴单株栽培方式,由于种植稀薄,因此,作物的根系生长、抗倒伏能力、玉米授粉机会、地表水分蒸发速度及夜间温度散发均处于不利于玉米生长方面,导致该种植方法产量较低,粮食品质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窄行不等距单穴双株种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宽窄行不等距单穴双株种植方法,具有如下特征:

a、宽窄行:是指任意连续三行之间的行距是不相等的;

b、单穴两株:是指每行一次种植一穴,每穴包括两株;

c、不等距:是指单行连续三穴之间穴距是不相等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种植方法步骤如下:

1)将传统种植玉米土地按两垄改成一条宽垄,垄宽为110~140cm;

2)延宽垄的轴向中心线两侧分别设一播种穴行,两行播种穴位按犬齿型对称分布,行距为40~50cm,两相连的播种穴之间中心距离以长距与短距相间排布方式设置,其中,短距的两个相邻播种穴的距离为15cm~30cm,长距的两个相邻播种穴的距离为60cm~75cm;

3)在播种穴的外侧10~20cm远设一个施肥钩,施肥穴长为30~50cm,施肥穴宽为5~7cm;

5)播种穴内对称分布有两株,两株之间距离为1.0-1.5cm;

6)播种后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方法进行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

本发明的宽窄行不等距单穴双株种植方法,单穴双株玉米均衡吸收营养,使玉米根系发达交支盘结,抗倒伏能力强;每穴两株玉米生长为一簇,可将夜间露水集中接收并保存在它们的根部,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速度,更有利于根系生长;宽窄行保证了通光和通风量,增大授粉机会,减少了病虫滋生,保证了植物的日照量,创造出了适合玉米的最佳正常生长的环境,能够更多提高玉米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宽窄行不等距单穴双株种植方法布局图;

a、播种穴;b、短穴距距离;c、长穴距距离;d、窄行距离;e、宽行距离;f、施肥沟距离;g、施肥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宽窄行不等距单穴双株种植方法,

a表示一个播种穴,里面有两粒种子,g为施肥沟,b和c表示单行不等穴距的两个尺寸,短距距离b的尺寸为15~30cm,长距距离c的尺寸为60~75cm,d和e表示宽窄行的两种行距尺寸,窄行距离d的尺寸为40~50cm,宽行距离e的尺寸为70~90cm。

实施例1

根据图1所示,将传统种植玉米土地按两垄改成一条宽垄,宽垄宽为120cm,在垄上两行同时作业;两行分布在大垄中心线两侧,两行播种穴4位按犬齿型对称分布,行距40cm,两相连的2播种穴之间中心距离分别为b=20cm和c=70cm;连续三行之间的行距分别为d=40cm和e=80cm,在穴行外侧15cm处有一施肥沟,每公顷种植玉米可达7.4万株,播种后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方法进行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可实现较传统种植方式20%以上的增产。

实施例2

根据图1所示,将传统种植玉米土地按两垄改成一条宽垄,宽垄宽为120cm,在垄上两行同时作业;两行分布在大垄中心线两侧,两行播种穴4位按犬齿型对称分布,行距为50cm,两相连的2播种穴之间中心距离分别为20cm和60cm;连续三行之间的行距分别为50cm和70cm,在穴行外侧15cm处有一施肥沟,每公顷种植玉米可达8.3万株,播种后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方法进行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每公顷可实产量3.6万斤。

在另一些实施实施例中,实施本发明种植土地也可种植两垄玉米空一传统小垄兼养殖禽类动物鸡、鸭、鹅。养殖业巧占农作物通风透光又具良好遮荫环境的空旷地带,立体化散养禽类动物鸡、鸭、鹅,可有效解决种养争地问题。

实施本发明种植土地也可种植两垄玉米间种传统小垄其他矮株、地面爬藤作物。科学实施间种,深层发掘土地增产潜能,在现有耕地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大幅增加大田主产品种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间种面积增大,品种齐全化,实现各类矮株、地面爬藤作物的全面丰收。

实施本发明种植的土地也是隔年轮作歇地养息,休闲沟用作集中腐化分解还田秸秆,能够更多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能够全面集中的供给作物所需的营养成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窄行不等距单穴双株种植方法,具有如下特征a、宽窄行:是指任意连续三行之间的行距是不相等的;b、单穴两株:是指每行一次种植一穴,每穴包括两株;c、不等距:是指单行连续三穴之间穴距是不相等的。本发明的宽窄行不等距单穴双株种植方法,单穴双株玉米均衡吸收营养,使玉米根系发达交支盘结,抗倒伏能力强;每穴两株玉米生长为一簇,可将夜间露水集中接收并保存在它们的根部,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速度,更有利于根系生长;宽窄行保证了通光和通风量,增大授粉机会,减少了病虫滋生,保证了植物的日照量,创造出了适合玉米的最佳正常生长的环境,能够更多提高玉米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杨凤芹;郝汉军;郝汉胜;朱元兵;时同山;周志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盐城永弘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4
技术公布日:2019.08.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