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水生态水生植物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6387发布日期:2019-08-09 23:28阅读:1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水生态水生植物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水生态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属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环境的污染,加上大量雨污水直排人河现象的存在,城市河道普遍存在着水体污染严重的现象,河水中氮、磷等的营养物质超标严重,水体黑臭现象时有发生,河道生态景观效果缺失。城市河道综合治理除采取必要的截污措施之外,水生态修复技术也因其良好的净水效果和生态友好性被广泛应用。而水生植物的种植,可依靠植物的吸收、降解等作用,达到一定的净化河道水质的效果。

城市河道是避免洪水灾害的有效通道,城市河道护岸工程为保护河流畅通、河道安全通常采用直立、硬质的护坡形式,直立、硬质护岸及水深条件等因素限制了此类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

现阶段部分工程利用植物浮床工程对此类河道的水生态修复工程,浮床稳定性不足,抗风浪能力较差,且浮床种植水生植物为挺水植物,不适宜种植净水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直接辅以木桩挡墙填土种植水生植物则占用过多行洪空间,不适合城市本身较窄的河道。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河道水生态水生植物种植装置,该技术方案整体结构设计紧凑巧妙,该方案可以修复硬质直立护岸的河道水生植物群落,通过增减和调动植物种植槽的位置补偿水体深度及透明度限制,具有一定的可调控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河道水生态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装置包括固定框架、植物种植槽以及种植基质组成,所述固定框架上设置有植物种植槽,所述植物种植槽内设置有种植基质,所述植物种植框架前端固定于直立硬质护岸,末端固定于河底,形成斜坡,框架两侧圆管每隔30cm左右设置圆孔,插入圆管相连,形成不同深度的支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植物种植槽为椭圆柱体形状,减少风浪冲击,种植槽背面设置挂钩,便于安装在种植框架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种植槽底端设置圆孔,所述种植槽的侧面设置有透水孔4。其中种植槽底部圆孔径为小于1cm的小孔,底部侧面有宽度小于5mm的透水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框架1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上设置有挂杆,所述挂杆通过挂杆固定装置固定在挂杆上,所述框架本体的端部通过框架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植物种植基质从下往上分布如下:底层铺设粒径为1~2cm砾石,中层铺设粒径为2~3mm沸石、石灰石,上层铺设种植土。

一种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如下:

1)安装植物种植框架,前端固定于直立硬质护岸,末端固定于河底,根据河道常水位固定位置,框架坡度可调,框架两侧圆管每隔30cm左右设置圆孔,插入圆管相连,再进行固定;

2)对植物种植铺设植物种植基质底层铺设粒径为1~2cm砾石,中层铺设粒径为2~3mm沸石、石灰石,上层铺设种植土,每层厚度约5cm;

3)不同水生适应性的植物布置于不同深度的植物种植,1.5~2m左右选择微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等,1m左右选择黑藻、狐尾藻等,0.5m左右选择苦草、水毛茛等;0~0.5m种植莎草、鸢尾、再力花、水葱等挺水植物。种植槽与种植框架可分离,可移动或增减种植槽以适应河道水深变化及因河道治理效果引起的水体透明度变化。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该方案修复硬质直立护岸的河道水生植物群落,通过增减和调动植物种植槽的位置补偿水体深度及透明度限制,具有一定的可调控性。2)利用本种植装置可调整植物种植深度,适合不同水深适应性的植物配合种植,恢复河道水生植物的同时减少占用空间,提高水生植物多样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3)本种植装置结构稳定,不影响河道水安全功能。4)本种植装置通过分层基质布置,在保障水生植物正常生长的同时,为微生物提供更多附着空间,增加本系统对水质的净化能力。

附图说明

图1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种植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种植装置种植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种植装置种植槽结构示意图

图4城市河道水生植物种植装置种植槽剖面示意图

图中:1-水生植物种植框架,2-水生植物种植槽,3-沉水植物,4-挺水植物,5-种植框架固定装置,11-水生植物种植框架本体,12-种植槽挂杆,13-挂杆固定装置,,21-种植槽框本体,22-种植槽挂钩,23-种植槽底圆孔,24-种植槽侧透水孔,31-上层种植土,32-中层沸石+石灰石混合基质,33-砾石,34-植物植株,35植物根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图4,一种河道水生态水生植物种植装置,所述种植装置包括固定框架1、植物种植槽2以及种植基质组成,所述固定框架上设置有植物种植槽2,所述植物种植槽内设置有种植基质3,所述植物种植框架前端固定于直立硬质护岸,末端固定于河底,形成斜坡,框架两侧圆管每隔30cm左右设置圆孔,插入圆管相连,形成不同深度的支架,所述植物种植槽2为椭圆柱体形状,减少风浪冲击,种植槽背面设置挂钩,便于安装在种植框架上,所述种植槽底端设置圆孔,所述种植槽的侧面设置有透水孔4。其中种植槽底部圆孔径为小于1cm的小孔,底部侧面有宽度小于5mm的透水区,所述固定框架1包括框架本体11,所述框架本体上设置有挂杆12,所述挂杆12通过挂杆固定装置固定在挂杆上,所述框架本体的端部通过框架固定装置进行固定,所述植物种植基质从下往上分布如下:底层铺设粒径为1~2cm砾石,中层铺设粒径为2~3mm沸石、石灰石,上层铺设种植土。

实施例2:参见图1-图4,一种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1)安装植物种植框架,前端固定于直立硬质护岸,末端固定于河底,根据河道常水位固定位置,框架坡度可调,框架两侧圆管每隔30cm左右设置圆孔,插入圆管相连,再进行固定;

2)对植物种植铺设植物种植基质底层铺设粒径为1~2cm砾石,中层铺设粒径为2~3mm沸石、石灰石,上层铺设种植土,每层厚度约5cm;

3)不同水生适应性的植物布置于不同深度的植物种植,1.5~2m左右选择微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等,1m左右选择黑藻、狐尾藻等,0.5m左右选择苦草、水毛茛等;0~0.5m种植莎草、鸢尾、再力花、水葱等挺水植物。

种植槽与种植框架可分离,可移动或增减种植槽以适应河道水深变化及因河道治理效果引起的水体透明度变化。种植槽与种植框架可分离,河道水体随着工程推进,水体透明度增加,增加种植槽,在1m~1.5m左右种植黑藻、狐尾藻等沉水植物,1.5~2m左右种植微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枯水期水位下降时,可根据需求移动或增减种植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替代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