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直播田一次性杀封混配除草剂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11771发布日期:2019-08-24 09:10阅读:45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管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水稻直播田一次性杀封混配除草剂及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种植一般分为直播、抛秧、育秧移栽三类。根据杂草防除难易程度,依次为直播、抛秧、育秧移栽。目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及人口老龄化加重,许多农户开始选择水稻直播的方式。

水稻直播就是将种子直接撒于大田的一种栽培方式。与移栽稻相比更节本、更轻简,省时省工。水稻直播可节约大量劳动力,对实现水稻生产轻型化、规模化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直播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大,田间草害发生严重的问题日益凸显,杂草防除成为水稻直播成败的关键。

直播田杂草发生规律及特点:

1、杂草种类多:由于播种后土壤处于湿润状态,有利于旱生、湿生多种杂草种子持续萌发出苗,有30多种杂草可在直播田发生危害,主要杂草包括禾本科的马唐、千金子、稗草、牛筋草、双穗雀稗、稻李氏禾;莎草科的扁秆藨草、异型莎草、碎米莎草、萤蔺及阔叶类鸭舌草、鲤肠、节节菜、丁香蓼、水花生、眼子菜、陌上菜、水竹叶、野荸荠等。

2、出草时间长、密度大:出草时间30~40天,杂草一般在稻子播种后3天出苗,7~15天出现第一个出草高峰,播后20~25天左右出现第二个出草高峰。整个出草期比移栽稻田长20天左右,出草密度也明显高于移栽田和抛秧田。

3、危害重:水稻播种后,由于环境差,秧苗生长缓慢而瘦弱,而杂草适应性强,生存空间大,生长快;而且田间杂草抗性也越来越高,对秧苗生长造成危害,甚至会发生除草失败的现象。

直播稻田除草通常采用"一封二杀三补"的防治策略,直播田的这种除草模式相对比较完善,某些区域也有采用两封一杀、一封一杀、一封一补、一杀一补等方法。

一封:利用杂草种子与水稻种子的土壤位差,选择杀草谱广,封闭效果好的除草剂,全力控制第1个除草高峰的出现。浸泡露白后播种,可以加快水稻出苗,拉大出苗除草的时间差,使秧苗先于杂草形成种群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压低杂草基数,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常用的土壤封闭除草剂有丁草胺、丙草胺、苯噻酰草胺、恶草酮、异丙甲草胺、乙氧氟草醚、二甲戊灵单剂或者复配剂等。

二杀:于水稻3叶期,杂草2~3叶期前后,采用茎叶喷雾的方式,防除前期残存的大龄杂草,同时可以有效控制第二出草高峰。施药时需排干田间水层,使田内杂草充分暴露或至少暴露2/3,施药后2~3天上水,并保水5~7天。常用的苗后茎叶除草剂主要有五氟磺草胺、恶唑酰草胺、双草脒、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嘧啶肟草醚、乙氧磺隆等单剂或者复配剂。

三补:针对恶性、抗性杂草和第二出草高峰的杂草,根据前两次除草效果,于播后30~35天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除草剂进行挑治补杀。此时草龄过大,应适当增加用药量或施以人工拔除。

针对目前“一封二杀三补”的防治策略,存在以下问题:

1、第一次封闭除草防效不稳定,部分杂草对封闭除草剂产生一定耐药性及抗性;因大多数土壤封闭除草剂主要通过土壤位差达到选择性防除,若地块不平,积水过多,极易产生药害。秧苗长势弱、早稻低温、药后大雨淹没心叶等也会产生大面积药害。另外,第三次挑治补杀阶段草龄较大,抗性恶性杂草较多,用药成本较大,效果更无法保证。

2、用药次数多,用药成本、人工成本投入大、效率低下,效果不能保证。

3、种植结构多样化:直播稻分水直播和旱直播两种,旱直播又分为旱直播水管及湿润直播两种。田间草相复杂,种类繁多,抗性不一、防治效果差。

4、杂草种类多、密度大、危害重。而且出草时间长达30~40天,施药适期短,技术操作上难以把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水稻直播田一次性杀封除草技术,一次性适期混合施药,可以控制全生育期草害,省工、节本、安全、高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水稻直播田一次性杀封混配除草方法,每亩使用19%氟酮磺草胺悬浮剂10~12毫升+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4~5克+20%氰氟草酯水乳剂100~120毫升或10%恶唑酰草胺乳油90~100毫升。

本发明采用“杀前封后”的连杀代封一次性完成,“杀前”:对前期第一出草高峰期出苗的杂草进行茎叶处理;“封后”:对第二出草高峰期出苗的杂草进行封闭处理,一次处理,草害无影。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是,每亩加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100克。丙森锌的加入相当于除草安全剂,避免了除草剂可能产生的药害对秧苗的伤害,一举多得。

水稻直播田一次性杀封混配除草方法,采用上述混配除草剂,于水稻4~5叶期,采用喷雾的方式进行茎叶处理,杀封兼备,连杀代封,杀封一次完成。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是,施药后24~48小时内田间保浅水1~2厘米水层3~4天。水层不超过秧心,如遇大暴雨,水层淹没秧心,要开平水缺口及时排水。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是,均匀施药,不漏施,不重施,不在中午高温条件下施药。防止产生药害,也保证操作者的安全。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是,对当地抗性草、恶性草密度或草龄较大的田块,每亩要使用除草剂和丙森锌用量的上限剂量进行混配,并适当加大兑水量均匀喷施,以确保防效。

19%氟酮磺草胺悬浮剂(商品名:垦收)

磺酰苯胺类新型除草剂,拜耳公司专利产品。以根系和幼芽吸收为主,兼具茎叶吸收除草活性。制剂19%氟酮磺草胺悬浮剂可有效防除稗草、双穗雀稗、扁秆藨草、一年生莎草等,对丁香蓼、慈姑、醴肠、眼子菜、狼把草、水莎草等阔叶杂草和多年生莎草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还有封杀结合特点,持效期长达40~45天。施药窗口期宽、复配灵活、对水稻安全。

作用机理: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通过阻止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抑制细胞分裂和植物生长。

死草速度:对莎草科杂草一般6~7天左右在根部有明显中毒症状,15天左右叶片枯萎开始死草;对普通的稗草,红梗稗一般3天明显见效,8天左右死草;对抗性稗草单用垦收在草龄4叶期前8天左右有明显效果,15天左右死草,杂草分蘖后20天左右死草。

安全性:适期适量使用对水稻秧苗安全,茎叶处理对3叶1心以上水稻安全。弱苗田块使用垦收,易造成暂时性蹲苗,7天左右自行恢复,一般10~15天左右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在水漫秧心或重喷或搭边过重的会有僵苗现象,但不会死苗,在不施药的情况下7~10天可恢复。

混配性:可以与氯氟吡氧乙酸、二甲四氯、灭草松等阔叶类除草剂一起使用,也可以与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二氯喹磷酸、苄(吡)嘧磺隆,精恶唑禾草灵等禾本科除草剂混用增大杀草谱。

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

用于直播稻上的磺酰脲类除草剂,针对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有很好的除草效果。用药量低、药效高、持效时间长,一次施药可控制整个生长季节。在作物中迅速代谢为无害物,对作物安全。苗前苗后均可使用,苗前有效成分70~90克/公顷(折4.7~6克/亩),苗后有效成分18~35克/公顷(折1.2~2.3克/亩),水稻直播秧苗2叶1心期后,杂草2~4叶期,亩兑水20~30公斤,茎叶均匀喷雾。施药前一天排干水,保持土壤湿润,药后一天复水,保水一周,恢复正常管理。水层勿淹没水稻心叶防药害。

20%氰氟草酯水乳剂

本品是芳氧苯丙酸类传导性禾本科杂草除草剂,用于直播水稻田茎叶处理,防除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于水稻直播田稗草、千金子2~4叶期时茎叶喷雾处理。

作用机理:通过茎叶和根系吸收,传导至生长点,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造成脂肪酸合成受阻,使细胞生长分裂停止、细胞膜含脂结构被破坏,导致杂草死亡。推荐剂量下使用,对水稻安全。

70%丙森锌(商品名:安泰生)可湿性粉剂

丙森锌杀菌原理:主要是抑制病原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抑制孢子的侵染和萌发,同时能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导致其变形、死亡。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有机锌含量为15.8%,比代森锰锌类杀菌剂含锌量高8倍,与稻田除草剂混合使用,其提供的有机锌极易通过水稻叶面吸收和利用,高效补锌,促根壮苗,还可有效控制和缓解除草剂药害的发生。

本发明有益效果:

1、本发明核心技术在于四种药品的混配,于特定时间施用,变“一封二杀三补”三次操作为“杀前封后”一次性用药控制全生育期草害,实现“除草、控害、提苗、防病”四效合一,省工节本,提高效率。

2、最大限度避免除草剂药害的产生。除草剂市场混乱,品种繁杂,使用技术要求高,药害现象普遍发生。丙森锌相当于水稻除草安全剂,它的加入能有效控制和缓解除草剂药害及不良环境因素带来的危害。

3、补锌、促根、促蘖、壮苗、增产。70%丙森锌有机锌含量为15.8%,比代森锰锌类杀菌剂含锌量高8倍,能有效满足当季水稻缺锌需求,促根壮苗、分蘖快、叶片厚绿,提高抗旱、抗病能力,提高产量与品质。

4、预防多种病害。70%丙森锌是保护性杀菌剂,能发挥抑制真菌类病原体菌丝体生长的杀菌机理,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胡麻斑病等多种真菌类病害均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旱直播稻:

每亩用19%氟酮磺草胺(垦收)悬浮剂10毫升+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5克+20%氰氟草酯100毫升+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30~40公斤于水稻4-5叶期,采用喷雾的方式进行茎叶处理,杀封兼备,连杀代封,杀封一次完成。既能达到防除前期出苗的杂草,同时对后期二次出草起到封闭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第二出草高峰的杂草危害。在推荐方法下使用,对水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禾本科千金子、马唐、牛筋草、稗草,莎草科杂草和绝大部分阔叶杂草具有一次使用控制全生育期草害的特点,安全、高效、广谱。

注意事项:

(1)均匀施药,不漏施,不重施,不在中午高温条件下施药;

(2)用药后24~48小时内田间保浅水1~2厘米水层3~4天,水层不超过秧心,如遇大暴雨,水层淹没秧心,要开平水缺口及时排水。

(3)对当地抗性草、恶性草密度或草龄较大的田块,每亩要使用除草剂和丙森锌用量的上限剂量进行混配,并适当加大兑水量均匀喷施,以确保防效。

实施例2水直播稻:

每亩用19%氟酮磺草胺(垦收)悬浮剂12毫升+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4克+10%恶唑酰草胺乳油90毫升+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80克,兑水20~30公斤于水稻4-5叶期,采用喷雾的方式进行茎叶处理,杀封兼备,连杀代封,杀封一次完成。既能达到防除前期出苗的杂草,同时对后期二次出草起到封闭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第二出草高峰的杂草危害。在推荐方法下使用,对水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禾本科千金子、马唐、牛筋草、稗草,莎草科杂草和绝大部分阔叶杂草具有一次使用控制全生育期草害的特点,安全、高效、广谱。

注意事项:

(1)均匀施药,不漏施,不重施,不在中午高温条件下施药;

(2)用药后24~48小时内田间保浅水1~2厘米水层3~4天,水层不超过秧心,如遇大暴雨,水层淹没秧心,要开平水缺口及时排水。

(3)对当地抗性草、恶性草密度或草龄较大的田块,每亩要使用除草剂和丙森锌用量的上限剂量进行混配,并适当加大兑水量均匀喷施,以确保防效。

对比例1旱直播稻采取“一封二杀三补”技术:

第一次“一封”:每亩用33%二甲戊灵或50%丁草胺乳油200~250克+10%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20~30克,于水稻播种盖土后随即喷施。注意水稻不可露籽,田间不可积水。

第二次“二杀”:于水稻3~5叶期,稗草3~4叶期,用6%或17%五氟·氰氟草油悬浮剂、或10%噁唑酰草胺乳油防除;千金子、稗草等杂草混生为主的田块,可用50%二氯喹啉酸+10%氰氟草酯乳油兑水喷施。

第三次“三补”:对田间发生的杂草稻要及时在苗期拨除。通过两次防除后仍有少数残留杂草及时采取人工拨除。

对比例2水直播稻:

第一次:播后苗前土壤封闭:每亩用35%丙·苄可湿性粉剂100~120克(或30%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于经浸种催芽的稻种播后2~4天兑水喷雾。

第二次:茎叶处理:亩用10%恶唑酰草胺乳油(韩秋好)90~100毫升,或每亩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30~35克+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20~30克,于水稻3~5叶期,稗草3~4叶期,兑水喷施。

注意事项:(1)直播稻田播后苗前,使用丁草胺及其复配剂土壤封闭处理的,稻谷不得催芽,不能露籽,药后至秧苗2叶期前田间保持湿润,畦面不积水,否则易产生药害。(2)使用含二氯喹啉酸制剂时,秧苗必须达3叶1心期,并且不能超量使用。(3)茎叶处理剂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稻杰)不宜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混用,否则会降低除草效果;茎叶处理剂恶唑酰草胺(韩秋好)不可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苯达松混用,否则容易造成药害。(4)直播稻田化除,不要使用弥雾机施药,以防药液浓度过高,水稻产生药害。

除草效果分析

实践表明:用制剂19%氟酮磺草胺悬浮剂+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20%氰氟草酯水乳剂或10%恶唑酰草胺乳油+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混配,在一定剂量、一定兑水比例下,于水稻4~5叶期茎叶喷雾处理,杀封兼备,配合科学的操作技能及水分管理措施,可一次性控制全生育期草害。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地块发生草相差异针对性开展除草试验,经3年多地、多点试验应用表明:杂草株防效,实施例田间总体株防效91.25%(幅度81.14~96.89%),比对比例总体株防效83.58%(幅度70.83~92.85%)高7.67个百分点。其中,两种处理方案对阔叶杂草株防效均较高,实施例达96.67%,对比例为92.85%,两者相差3.82个百分点,详见表一。杂草鲜重防效,实施例总防效90.42%(幅度85.19~96.82%),比对比例82.58%(幅度75.91~92.06%)高7.84个百分点。阔叶杂草鲜重防效分别为96.82%和86.28%,两者相差10.54个百分点,详见表二。

表一:施药后3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汇总表(2016~2018年度)

表二:施药后30天杂草平均鲜重防效汇总表(2016~2018年度)

由此可见,无论从株防效还是鲜重防效都说明,实施例方案对直播田禾本科、莎草科、阔叶类等20种左右常发旱生、湿生杂草总防效均达到90%以上,对阔叶杂草防效达95%以上。比对比例常规方法除草防效提高8~10%左右。且操作简便易行,防效还优于传统的“一封二杀三补”的用药方法。有效降低了用药成本、用工成本,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具有广阔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