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麦草用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58202发布日期:2019-07-13 09:11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麦草用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营养基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黑麦草用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固体基质栽培(solidsubstrateculture)是无土栽培(soillessculture)的一种类型,简称基质培。它是指作物根系生长在各种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固体基质环境中,通过固体基质固定根系,并向作物供应营养和氧气的方法。基质还具有中转来自营养液的养分和水分,为植物提供稳定协调的水、气、肥,投资少、便于就地取材进行生产等优点。随着园艺行业与植物容器栽培技术的发展,天然土壤的理化性质已不能满足蔬菜、花卉、种苗及其他植物容器生产的需求,因此世界各国的研究机构也开始致力于栽培基质的研究开发。

随着食用菌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张,相应产生了大量的菌渣废弃物,如何对菌渣进行合理的处置是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菌渣具有有机质丰富、养分含量高、容重小、孔隙度大等优点,是极具资源化利用的一种固体废弃物。

黑麦草(loliumperenne)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的禾本科黑麦草属植物,其茎叶柔嫩光滑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而且生长速度快、分蘖能力强、可多次刈割再生,是牛、羊、兔、猪、鸡、鹅、鱼的好饲料,也是理想的高产优质牧草,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各地区均有大面积栽培和利用。此外,黑麦草已应用于城市立体绿化、屋顶花园、高尔夫球场等,利用无土栽培相比传统有土草皮具有抗病虫害、无杂草、绿期长、生产周期短、景观好、质量轻、节水保水、用途广、节能环保、投资周期短、回报率高等优势。目前,专门针对黑麦草的栽培基质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栽培基质能促进黑麦草光合作用、提高叶片粗蛋白含量、叶片质膜透性小,利于黑麦草的生长。

本发明提高了一种黑麦草用栽培基质,由以下体积百分比的组分制成:

腐熟菌渣肥30-60%、蛭石20%、珍珠岩20%、草炭0-30%;

其中,所述腐熟菌渣肥是由菌渣、园土、豆渣及微生物菌剂以质量比750:0-800:0-400:1制成的。

优选地,栽培基质由以下体积百分比的组分制成:

腐熟菌渣肥60%、蛭石20%、珍珠岩20%;

其中,所述腐熟菌渣肥是由菌渣、园土及微生物菌剂以质量比750:400:1制成的。

一种上述黑麦草用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腐熟菌渣肥制备:将菌渣、园土、豆渣及微生物菌剂以质量比750:0-800:0-400:1混匀,装桶堆料后用水浇透,不封盖,每周一次翻堆,环境温度20-25℃中持续40-50d,摊开晒干;

栽培基质制备:按以下体积百分比称取各组分:

腐熟菌渣肥30-60%、蛭石20%、珍珠岩20%、草炭0-30%,将各组分混匀。

优选地,所述菌渣和园土均做预处理:粉碎并过孔径为7mm的筛。

优选地,堆料规格为:半径0.3m,高0.7m。

优选地,浇透指标:堆料摊在手上无水滴出,挤压有水滴出。

优选地,所述菌渣为杏鲍菇栽培料渣。

优选地,所述蛭石粒径为1-3mm、珍珠岩粒径为2-4mm。

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为市售的堆肥腐熟菌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栽培基质能促进黑麦草光合作用、提高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粗蛋白含量也有所提高,叶片质膜透性小,利于黑麦草的高质量快速生长,提高牧草质量节约经济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不同基质处理对黑麦草叶片质膜透性的影响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不同基质处理对黑麦草叶片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图;

其中,图1-2中的a、b、c、d、e、代表差异显著性统计分析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采用的化学测定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操作。

实施例1

一种黑麦草用栽培基质,由以下体积百分比的组分制成:腐熟菌渣肥30-60%、蛭石20%、珍珠岩20%、草炭(东北草炭)0-30%;其中,所述腐熟菌渣肥是由菌渣、园土、豆渣及微生物菌剂以质量比750:0-800:0-400:1制成的。

上述黑麦草用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腐熟菌渣肥制备:将菌渣、园土、豆渣及微生物菌剂(宜春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堆肥快速腐熟剂)以质量比750:0-800:0-400:1混匀,装桶堆料后用水浇透,不封盖,每周一次翻堆,环境温度20-25℃中持续40-50d,摊开晒干;

其中,菌渣和园土均做预处理:粉碎并过孔径为7mm的筛;堆料规格为:半径0.3m,高0.7m;浇透指标:堆料摊在手上无水滴出,挤压有水滴出;菌渣为杏鲍菇栽培料渣;

腐熟指标:堆料中心温度不再波动基本与环境温度持平。

栽培基质制备:按以下体积百分比称取各组分:

腐熟菌渣肥30-60%、蛭石20%、珍珠岩20%、草炭0-30%,将各组分混匀;蛭石粒径为1-3mm、珍珠岩粒径为2-4mm。

实施例2

1.1为探索黑麦草用栽培基质的最佳配方,设置了多组不同配方的栽培基质,并利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成相应的黑麦草用栽培基质。其中,栽培基质配方见表1,腐熟菌渣肥配方见表2,各组基质配方的物理性质见表3,各组基质配方的化学性质见表4:

表1不同处理的栽培基质配方体积百分比

表2腐熟菌渣肥配方

表3各组基质配方的物理性质

表4各组基质配方的化学性质

由表3可知栽培基质组t1-t10的总孔隙度均高于ck1、ck2组,且在75%以上,水气比均小于ck1组,容重值也较小,说明基质组t1-t10均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质地松软;表4中可知基质组t1-t10的ph值适中,营养元素全面。所以,从理化性质来看基质组t1-t10均可作为植物生长栽培基质。

1.2试验方案:

按上述各配方设置分别将各栽培基质装盆,浇透水放置一周,使其稳定。将黑麦草种子放入小烧杯用清水浸泡24h,每组基质均匀播洒200粒种子,约1cm深。4周后进行生物量统计及生理指标测量。

1.3测定指标及方法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采用浸提比色法;栽培基质叶片细胞质膜透性测定采用电导法;叶片粗蛋白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

1.4数据处理

采用excel2010和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主成份分析。数据差异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anova)、duncan氏新复极差法和多重比较(α=0.05)。

2结果与分析

2.1叶绿素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叶绿素含量降低,会导致光合作用减弱,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下降,不同基质处理对黑麦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如表5:

表5不同基质处理对黑麦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注:a、b、c、d代表差异显著性统计分析结果

如表5所示,处理组t6(2.03mg/g)和t7(2.03mg/g)叶绿素总含量最高,显著高于ck1和ck2;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都高的是t6和t7,说明这两个处理下黑麦草的光合作用强。

虽然10个处理组整体数据差异起伏没有太大,但从细小区别处还是能发现规律,t1-t10整体数据均优于ck1和ck2。

对照t1和t2,对照t5和t6可知不加草炭的组别光合作用强于加草炭的组别,同时t6组效果明显比t2组好,说明加园土比加豆渣好。

t3、t4组光合效果均比不上t6组,其中一个原因是理想基质的水气比(毛管孔隙/通气孔隙度=2-4:1),随着园土用量过多,t3、t4组水气比过高,不利于黑麦草生长,且该因素影响大于草炭对基质影响。

t7组与t6组差异微小,说明腐熟肥对基质效果影响到顶,从经济角度t6的含量更合适,t8组相比t7组各组数据下降明显,因为t8组电导率ec值大于1.25ms/cm,已超出理想范围值,电导率大表示盐分含量高,可能会对植物产生盐害,进而抑制植物的生长。

2.2相对电导率越低,说明质膜透性越小,细胞膜受损程度越轻,基质效果越好。不同基质处理对黑麦草叶片质膜透性的影响如图1所示,各基质处理的叶片相对电导率都显著低于对照ck1和ck2,从小到大顺序为:t6<t5<t7<t3<t10<t8<t9<t4<t2<t1<ck1<ck2。可知,ck1和ck2叶片细胞受损较为严重,其他添加了菌渣的处理均优于两个对照,其中最好的处理组为t6和t5。

2.3粗蛋白是饲料中的重要营养成分,黑麦草作为一种牧草,其叶片粗蛋白含量是衡量其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图2所示:,叶片粗蛋白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为:t1>t6>t10>t9>t8>t7>ck2>t2>t3>ck1>t5>t4。各处理间粗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都在19.33-22.25%之间,均为优质麦草。

综上,最佳黑麦草栽培基质配方为t6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中采用的步骤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为了防止赘述,本发明描述了优选的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