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化草地混播改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51952发布日期:2019-08-30 22:0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盐渍化草地混播改良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盐渍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渍化草地混播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土地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公顷。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在草地的盐渍化治理过程中,主要是种植抗盐以及耐盐植物,种植这些植物虽然可以有效的增加盐渍化草地植物覆盖度,但是抗盐和耐盐植物的经济效益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既有生态效益,还有经济效益的盐渍化草地混播改良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盐渍化草地混播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主要采用机械翻耕25cm,耙平耙细后,播种混合牧草的草种;所述混合牧草的草种包括羊草、披碱草、草木犀、沙打旺,行距25-30cm,覆土2-3cm;每亩播种量为3kg,包括沙打旺0.5kg、羊草1kg、披碱草1kg、草木犀0.5kg;播种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初。

同时,还可以酌量施用酸性氮素化学肥料(nh4)2so4,用量为10kg/亩。

本发明提供的盐渍化草地混播改良方法,不仅可以快速提高退化草地的植被盖度,还可以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翻耙施工地面植被状况;

图2为实施例和对照区改良第一年地面植被状况;

图3为实施例改良第二年地面植被状况;

图4为对照区改良第二年地面植被状况。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以苏打碱化严重的浅位柱状碱土和草甸碱土草地为试验研究样地,针对打草场、放牧场以及严重盐碱化草甸草场的退化特征,通过灌溉、施肥、优良牧草品种的引进、围兰封育、人工翻耙补播建立半人工草地,快速提高退化草地的植被盖度、牧草产量和品质,建立退化草地定向改造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区。

针对退化严重的草甸碱土草地,采用豆科和禾本科优良牧草相结合,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相结合的播种方式。可大幅度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一次改良后可维持3-5年高产。

改良方法,主要采用机械翻耕25cm,如图1所示,耙平耙细后,播种混合牧草的草种;所述混合牧草的草种包括羊草、披碱草、草木犀、沙打旺,行距25-30cm,覆土2-3cm;每亩播种量为3kg,包括沙打旺0.5kg、羊草1kg、披碱草1kg、草木犀0.5kg;播种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初。

在采取深翻、细耙及人工补播豆科牧草的条件下,同时酌量施用酸性氮素化学肥料(nh4)2so410kg/亩,其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同时还设有对照区,采用种植抗盐和耐盐植物方法。

试验结果见表1,表1表明,改良第1年和第2年产草量可达1558.3和1150.1kg/亩,如图2所示,分别是对照区的2.25和2.92倍,草群高度提高1-2倍。改良后,牧草质量大幅度提升,改良第1年,禾本科牧草增产显著,是对照区的3.88倍。如图3和图4所示,第2年豆科牧草是对照区的25倍。

表1碱化草场改良后牧草产量与牧草组成变化

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改良后第1年可增加纯收益110元(扣除翻耙作业和种子费用);第2年可每亩可增加净收益200元,一次改良可维持3-5年增产。

该方法适用于苏打碱化严重的浅位柱状碱土和草甸碱土草地。采用机械翻耕后,补播豆科牧草可快速恢复生产力,草产量和牧草质量大幅度提高,获得持续高产。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的盐渍化草地混播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机械翻耕25cm,耙平耙细;(2)播种混合牧草的草种;所述混合牧草的草种包括羊草、披碱草、草木犀、沙打旺,播种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初。本发明不仅可以快速提高退化草地的植被盖度,还可以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郭美霞;周艳梅;苗仁辉;苗原;陈安群;杨中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6.05
技术公布日:2019.08.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