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桉木屑制作云耳菌种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10663发布日期:2019-08-13 18:01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云耳菌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桉木屑制作云耳菌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广西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桉树种植地,人工林面积和蓄积量均居全国首位。广西桉树主要用于加工生产人造板材和林浆纸。桉树木材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剩余物如树皮、木屑和边材等,这些剩余物的传统处理方式多以就地抛弃、焚烧或填埋等为主,既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严重污染环境。

黑木耳又名红木耳、光木耳、云耳、木耳菇,是我国三大食用菌栽培品种之一,其年产量仅次于平菇和香菇。云耳是广西的黑木耳品种,因其独特的口感及上好的品质统称云耳,是本土唯一的名特优食用菌品种,特别是田林产的钻石牌“鲁贤云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全国商品黑木耳质量评比中名列三甲,并获得全国外贸特产一等奖。云耳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还具有降血脂、抗血栓、抗衰老、抗肿瘤等功效,是一种珍稀的食、药兼用食用菌品种,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现有技术中,菌种制作和食用菌栽培具有一定的区别:菌种制作主要是为了能将食用菌菌种进行充分活化,以保持菌丝的活性;而食用菌栽培主要是为了提早出现子实体,这就造成了菌种制作和食用菌栽培之间存在一个技术矛盾:食用菌栽培需要缩短原基出现的时间,加快出现子实体;而菌种制作却与之相反,需要抑制原基的出现,因为原基的出现会消耗培养料中的营养,加快菌丝的老化,降低菌种的成品率。目前利用桉木栽培木耳已有广泛研究,例如中国专利:cn104926442a,专利名:一种提高品质的黑木耳培养基,该方案公开了利用桉树皮制作木耳培养基的方法,该技术主要利用桉木进行栽培木耳主要是想利用桉木中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该配方并未意识到原料配比不合理、营养过剩等都会导致原基早现的问题,而且桉木并不来为黑木耳的栽培提供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成分的主要原料,同时桉木中含有较高的芳香油和单宁成分,该成分会影响木耳菌丝的生长。近年来对广西云耳的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等研究的报道较多,但在云耳菌种的制作上鲜有报道,在云耳菌种制作过程中发明人发现易出现菌丝过早老化,菌丝过早老化会降低菌种的成品率,原基早现和培养料不合理都可以引起菌丝老化。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桉木屑制作云耳菌种的方法,其通过以桉木屑作为菌种制作的主要原料,并严格控制菌丝培养的条件,有效解决了云耳菌种制作过程中原基早现、菌丝过早老化和成品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作云耳菌种的原料,所述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桉木屑55%-65%、米糠10%-16%、甘蔗渣5%-9%、桑枝屑5%-11%、木薯渣8%-12%、蔗糖0.5%-2%。

作为优选,所述原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桉木屑60%、米糠13%、甘蔗渣8%、桑枝屑8%、木薯渣10%、蔗糖1%。

作为优选,所述桉木屑和桑枝屑能全部通过30-80目筛;所述甘蔗渣是甘蔗榨糖后经常温晾干;所述木薯渣是木薯用于淀粉或酒精加工时产生的废料,经压榨去掉水分后的干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原料制作云耳菌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百分比配制原料;

(2)发酵:将桉木屑、甘蔗渣、桑枝屑和木薯渣混合均匀,加水使原料含水量为55%-60%,调整ph值为7.0-8.5,将原料建成椭圆形料堆进行发酵24h-48h;发酵结束后加入米糠和蔗糖,搅拌混合均匀,调整含水量为55%-60%,ph值为7.0-8.5,得到培养料;

(3)分装:将步骤(2)所得到的培养料分别用原种瓶和栽培袋分装;

(4)灭菌:将步骤(3)装好培养料的原种瓶和栽培袋进行常压或高压灭菌;

(5)接种培养:待培养料温度降至30℃-35℃时,在无菌条件下,使用现有的云耳母种和原种分别对原种瓶和栽培袋进行接种,接种完毕后摆放到培养架上进行培养;摆放时原种瓶之间、栽培袋之间间隔0.4cm-0.8cm;培养期间中保持空气湿度自然干燥、温度22℃-28℃、黑暗无光,待菌丝长满瓶或袋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所述原种瓶采用体积750ml,口径28mm的透明玻璃瓶,每瓶装400g培养料,装好瓶后盖上棉塞;所述栽培袋采用直径×长度×厚度为15cm×28cm×0.05mm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550g培养料,装好袋后袋口用外径3cm无棉盖体套好。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灭菌方式为高压灭菌,灭菌压力0.12mpa-0.13mpa,温度120℃-125℃,时间1.0h-1.5h。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5)在接种过程中要求菌种成黄豆大小的块状,防止菌种过碎损伤菌丝。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制作云耳菌种的原料或所述的云耳菌种的制作方法在抑制云耳原基早现和延缓菌丝老化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桉木屑为主要原料来制作云耳菌种,同时添加甘蔗渣、桑枝屑、木薯渣、米糠和蔗糖,桉木屑的选用可以有效降低菌种的制作成本,提高了桉树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木薯经淀粉加工后产生的废料含碳量较低,可以降低原料的整体碳氮比,有利于菌丝的生长;木薯经酒精加工后产生的废料可以提供多种微生物和丰富的有机物,其中一些放线菌等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可以促进料堆升温保证发酵的顺利进行,同时可促进其他营养成分分解成菌丝可直接吸收利用的营养,促进了菌丝的生长;桉木屑、甘蔗渣和桑枝屑可以提供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钾、钙等矿质元素,混合使用还可以合理调节原料的理化性状,保证原料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能,确保菌丝的快速生长;米糠可快速提供菌丝生长所需的氮素营养;桉木屑经过发酵和灭菌后含有的芳香油和单宁等不利于菌丝的长的有害物质被完全分解和挥发,实现了原料的无害化处理;在菌种的培养过程中,控制光线并使原种瓶之间、栽培袋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避免了菌丝在生长过程中自身产热导致菌丝老化;本发明通过对菌种原料的选择,并通过严格控制光线和合理摆放的技术措施,解决了原基早现的问题,有效延缓了菌丝老化,同时加快了菌丝的生长速度,降低了杂菌的污染,提高了成品率,为云耳生产获得高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用桉木屑制作云耳菌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百分比配制原料:桉木屑65%、米糠11%、甘蔗渣8%、桑枝屑7%、木薯渣8%、蔗糖1%;

(2)发酵:将桉木屑、甘蔗渣、桑枝屑和木薯渣混合均匀,加水使原料含水量为55%,调整ph值为7.0,将原料建成椭圆形料堆进行发酵24h;发酵结束后加入米糠和蔗糖,搅拌混合均匀,调整含水量为55%,ph值为7.0,得到培养料;

(3)分装:将步骤(2)所得到的培养料分别用原种瓶和栽培袋分装,所述原种瓶采用体积750ml,口径28mm的透明玻璃瓶,每瓶装400g培养料,装好瓶后盖上棉塞;所述栽培袋采用直径×长度×厚度为15cm×28cm×0.05mm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550g培养料,装好袋后袋口用外径3cm无棉盖体套好;

(4)灭菌:将步骤(3)装好培养料的原种瓶和栽培袋进行高压灭菌:灭菌压力0.12mpa,温度120℃,时间1.0h;

(5)接种培养:待培养料温度降至30℃时,在无菌条件下,使用现有的云耳母种和原种分别对原种瓶和栽培袋进行接种,接种过程中要求菌种成黄豆大小的块状,防止菌种过碎损伤菌丝;接种完毕后摆放到培养架上进行培养;摆放时原种瓶之间、栽培袋之间间隔0.4cm;培养期间保持空气湿度自然干燥、温度28℃、黑暗无光,待菌丝长满瓶或袋即可;

其中,步骤(1)中所述桉木屑和桑枝屑能全部通过30目筛;所述甘蔗渣是甘蔗榨糖后经常温晾干;所述木薯渣是木薯用于酒精加工时产生的废料,经压榨去掉水分后的干料。

实施例2

一种用桉木屑制作云耳菌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百分比配制原料:桉木屑65%、米糠11%、甘蔗渣6%、桑枝屑8%、木薯渣8%、蔗糖2%;

(2)发酵:将桉木屑、甘蔗渣、桑枝屑和木薯渣混合均匀,加水使原料含水量为57%,调整ph值为7.7,将原料建成椭圆形料堆进行发酵36h;发酵结束后加入米糠和蔗糖,搅拌混合均匀,调整含水量为57%,ph值为7.7,得到培养料;

(3)分装:将步骤(2)所得到的培养料分别用原种瓶和栽培袋分装,所述原种瓶采用体积750ml,口径28mm的透明玻璃瓶,每瓶装400g培养料,装好瓶后盖上棉塞;所述栽培袋采用直径×长度×厚度为15cm×28cm×0.05mm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550g培养料,装好袋后袋口用外径3cm无棉盖体套好;

(4)灭菌:将步骤(3)装好培养料的原种瓶和栽培袋进行高压灭菌:灭菌压力0.12mpa,温度120℃,时间1.5h;

(5)接种培养:待培养料温度降至33℃时,在无菌条件下,使用现有的云耳母种和原种分别对原种瓶和栽培袋进行接种,接种过程中要求菌种成黄豆大小的块状,防止菌种过碎损伤菌丝;接种完毕后摆放到培养架上进行培养;摆放时原种瓶之间、栽培袋之间间隔0.8cm;培养期间保持空气湿度自然干燥、温度25℃、黑暗无光,待菌丝长满瓶或袋即可;

其中,步骤(1)中所述桉木屑和桑枝屑能全部通过50目筛;所述甘蔗渣是甘蔗榨糖后经常温晾干;所述木薯渣是木薯用于淀粉产生的废料,经压榨去掉水分后的干料。

实施例3

一种用桉木屑制作云耳菌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百分比配制原料:桉木屑61.5%、米糠13%、甘蔗渣7%、桑枝屑8%、木薯渣10%、蔗糖0.5%;

(2)发酵:将桉木屑、甘蔗渣、桑枝屑和木薯渣混合均匀,加水使原料含水量为57%,调整ph值为7.7,将原料建成椭圆形料堆进行发酵36h;发酵结束后加入米糠和蔗糖,搅拌混合均匀,调整含水量为57%,ph值为7.7,得到培养料;

(3)分装:将步骤(2)所得到的培养料分别用原种瓶和栽培袋分装,所述原种瓶采用体积750ml,口径28mm的透明玻璃瓶,每瓶装400g培养料,装好瓶后盖上棉塞;所述栽培袋采用直径×长度×厚度为15cm×28cm×0.05mm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550g培养料,装好袋后袋口用外径3cm无棉盖体套好;

(4)灭菌:将步骤(3)装好培养料的原种瓶和栽培袋进行高压灭菌:灭菌压力0.13mpa,温度123℃,时间1.3h;

(5)接种培养:待培养料温度降至33℃℃时,在无菌条件下,使用现有的云耳母种和原种分别对原种瓶和栽培袋进行接种,接种过程中要求菌种成黄豆大小的块状,防止菌种过碎损伤菌丝;接种完毕后摆放到培养架上进行培养;摆放时原种瓶之间、栽培袋之间间隔0.6cm;培养期间保持空气湿度自然干燥、温度22℃、黑暗无光,待菌丝长满瓶或袋即可;

其中,步骤(1)中所述桉木屑和桑枝屑能全部通过70目筛;所述甘蔗渣是甘蔗榨糖后经常温晾干;所述木薯渣是木薯用于酒精加工时产生的废料,经压榨去掉水分后的干料。

实施例4

一种用桉木屑制作云耳菌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百分比配制原料:桉木屑60%、米糠13%、甘蔗渣7%、桑枝屑8%、木薯渣10%、蔗糖2%;

(2)发酵:将桉木屑、甘蔗渣、桑枝屑和木薯渣混合均匀,加水使原料含水量为60%,调整ph值为8.5,将原料建成椭圆形料堆进行发酵48h;发酵结束后加入米糠和蔗糖,搅拌混合均匀,调整含水量为60%,ph值为8.5,得到培养料;

(3)分装:将步骤(2)所得到的培养料分别用原种瓶和栽培袋分装,所述原种瓶采用体积750ml,口径28mm的透明玻璃瓶,每瓶装400g培养料,装好瓶后盖上棉塞;所述栽培袋采用直径×长度×厚度为15cm×28cm×0.05mm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550g培养料,装好袋后袋口用外径3cm无棉盖体套好;

(4)灭菌:将步骤(3)装好培养料的原种瓶和栽培袋进行高压灭菌:灭菌压力0.13mpa,温度125℃,时间1.5h;

(5)接种培养:待培养料温度降至35℃时,在无菌条件下,使用现有的云耳母种和原种分别对原种瓶和栽培袋进行接种,接种过程中要求菌种成黄豆大小的块状,防止菌种过碎损伤菌丝;接种完毕后摆放到培养架上进行培养;摆放时原种瓶之间、栽培袋之间间隔0.8cm;培养期间保持空气湿度自然干燥、温度24℃、黑暗无光,待菌丝长满瓶或袋即可;

其中,步骤(1)中所述桉木屑和桑枝屑能全部通过80目筛;所述甘蔗渣是甘蔗榨糖后经常温晾干;所述木薯渣是木薯用于淀粉加工时产生的废料,经压榨去掉水分后的干料。

实施例5

一种用桉木屑制作云耳菌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百分比配制原料:桉木屑55%%、米糠15%、甘蔗渣8%、桑枝屑10%、木薯渣11%、蔗糖1%;

(2)发酵:将桉木屑、甘蔗渣、桑枝屑和木薯渣混合均匀,加水使原料含水量为55%,调整ph值为7.0,将原料建成椭圆形料堆进行发酵24h;发酵结束后加入米糠和蔗糖,搅拌混合均匀,调整含水量为55%,ph值为7.0,得到培养料;

(3)分装:将步骤(2)所得到的培养料分别用原种瓶和栽培袋分装,所述原种瓶采用体积750ml,口径28mm的透明玻璃瓶,每瓶装400g培养料,装好瓶后盖上棉塞;所述栽培袋采用直径×长度×厚度为15cm×28cm×0.05mm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550g培养料,装好袋后袋口用外径3cm无棉盖体套好;

(4)灭菌:将步骤(3)装好培养料的原种瓶和栽培袋进行高压灭菌:灭菌压力0.12mpa,温度120℃,时间1.0h;

(5)接种培养:待培养料温度降至30℃时,在无菌条件下,使用现有的云耳母种和原种分别对原种瓶和栽培袋进行接种,接种过程中要求菌种成黄豆大小的块状,防止菌种过碎损伤菌丝;接种完毕后摆放到培养架上进行培养;摆放时原种瓶之间、栽培袋之间间隔0.4cm;培养期间保持空气湿度自然干燥、温度22℃、黑暗无光,待菌丝长满瓶或袋即可;

其中,步骤(1)中所述桉木屑和桑枝屑能全部通过50目筛;所述甘蔗渣是甘蔗榨糖后经常温晾干;所述木薯渣是木薯经过酒精加工后的主要副产品,并经压榨去掉水分后的干料。

实施例6

一种用桉木屑制作云耳菌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百分比配制原料:桉木屑55%、米糠15%、甘蔗渣8%、桑枝屑10%、木薯渣11.5%、蔗糖0.5%;

(2)发酵:将桉木屑、甘蔗渣、桑枝屑和木薯渣混合均匀,加水使原料含水量为60%,调整ph值为8.5,将原料建成椭圆形料堆进行发酵48h;发酵结束后加入米糠和蔗糖,搅拌混合均匀,调整含水量为60%,ph值为8.5,得到培养料;

(3)分装:将步骤(2)所得到的培养料分别用原种瓶和栽培袋分装,所述原种瓶采用体积750ml,口径28mm的透明玻璃瓶,每瓶装400g培养料,装好瓶后盖上棉塞;所述栽培袋采用直径×长度×厚度为15cm×28cm×0.05mm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550g培养料,装好袋后袋口用外径3cm无棉盖体套好;

(4)灭菌:将步骤(3)装好培养料的原种瓶和栽培袋进行高压灭菌:灭菌压力0.13mpa,温度125℃,时间1.5h;

(5)接种培养:待培养料温度降至35℃时,在无菌条件下,使用现有的云耳母种和原种分别对原种瓶和栽培袋进行接种,接种过程中要求菌种成黄豆大小的块状,防止菌种过碎损伤菌丝;接种完毕后摆放到培养架上进行培养;摆放时原种瓶之间、栽培袋之间间隔0.6cm;培养期间保持空气湿度自然干燥、温度26℃、黑暗无光,待菌丝长满瓶或袋即可;

其中,步骤(1)中所述桉木屑和桑枝屑能全部通过65目筛;所述甘蔗渣是甘蔗榨糖后经常温晾干;所述木薯渣是木薯经过酒精加工后的主要副产品,并经压榨去掉水分后的干料。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接种后的原种瓶和栽培袋摆放到培养架上时,原种瓶之间、栽培袋之间没有间隔,其他操作按照实施例1进行。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原料选用松木屑65%、米糠15%、甘蔗渣9%、桑枝屑10%、蔗糖1%;其他操作按照实施例1进行。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原料选用松木屑65%、米糠11%、甘蔗渣8%、桑枝屑7%、木薯渣8%、蔗糖1%;接种后的原种瓶和栽培袋摆放到培养架上时,原种瓶之间、栽培袋之间没有间隔,其他操作按照实施例1进行。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培养期间每天采用150lux光线照射2.5h,其他操作按照实施例1进行。

对比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原料选用松木屑65%、米糠11%、甘蔗渣8%、桑枝屑7%、木薯渣8%、蔗糖1%;培养期间每天采用150lux光线照射2.5h,其他操作按照实施例1进行。

实验1:本发明制作的菌种在无光源的条件下菌丝生长情况

采用实施例1、对比例1-5等6种方法进行云耳菌种制作,每种方法分别接种80个原种瓶、80个栽培袋,在菌种培养过程中测量并计算菌丝的生长速度,待菌种长满瓶或袋时观察记录各原种瓶和栽培袋内菌丝的生长情况,结果见下表1-2。

污染率(%)=(出现杂菌的瓶或袋数/接种瓶或袋的数)×100;

成品率(%)=[(接种瓶或袋的数-出现杂菌的瓶或袋数-出现老化的瓶或袋数-菌丝萌发不理想的瓶或袋数)/接种个数]×100;

菌丝生长速度(mm/d)=菌丝直线生长长度(mm)/菌丝生长天数(d),每隔5d测量一次,取每次重复的平均值。

表1本发明制作原种的菌丝生长情况

如表1,实施例1与对比例1-3相比可知,实施例1制作的原种成品率、菌丝老化时间、菌丝满瓶时间和菌丝生长速度均优于对比例1-3。对比例4与对比例5相比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料制作的原种在有光线刺激的条件下,可以抑制原基出现。

表2本发明制作栽培种的菌丝生长情况

如表2,实施例1与对比例1-3相比可知,实施例1制作的栽培种成品率、菌丝老化时间、菌丝满瓶时间和菌丝生长速度均优于对比例1-3。对比例4与对比例5相比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料制作的栽培种在有光线刺激的条件下,可以抑制原基出现。

综合表1-2可知,本发明通过对菌种原料的选择,并通过严格控制光线和合理摆放的技术措施,解决了原基早现的问题,有效延缓了菌丝老化,加快了菌丝的生长速度,而且采用本发明的菌种原料即使在有光源刺激的条件下也可以抑制原基的出现。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