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茶叶存储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0870发布日期:2019-08-17 01:15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茶叶存储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存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茶叶存储仓。



背景技术: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由于叶吸湿及吸味性强,很容易吸附空气中水分及异味,若贮存方法稍有不当,就会在短时期内失去风味,而且愈是清发酵高清香的名贵茶叶,愈是难以保存;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的茶叶储藏装置难以对茶叶的保存温度、湿度进行控制,且茶叶在储藏过程中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杀菌操作,使得茶叶在贮放一段时间后,香气、滋味、颜色会快速发生变化,茶叶的储藏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茶叶存储仓,对传统装置进行改进,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茶叶存储仓,包括底座和三通管,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主体,所述主体上靠近顶部的前侧设有指示灯,所述主体的前侧开设有储藏凹槽;

所述储藏凹槽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储藏凹槽内壁的顶部以及隔板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照明灯管,所述储藏凹槽内壁的底部以及隔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温度控制器,所述主体的前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前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热装置,所述密封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制热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的出气口与三通管中的两通管密封固连,所述三通管中剩余一通管从右往左贯穿主体并与主体密封固连,所述三通管中处在主体中部分的表面开设有气孔。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内壁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并通过螺纹孔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部可与滚轮的顶部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照明灯管为螺旋形灯管。

优选的,所述密封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导热装置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表面与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远离固定环放入一端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上输出轴靠近前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

优选的,所述三通管的表面贯穿插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上远离三通管一端的表面贯穿主体并与主体密封固连,且导流管的表面开设有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发明通过底座起到固定支撑作用,通过主体上的指示灯直观的显示电源状态以及各项装置的运行状态,通过主体上的储藏凹槽为茶叶的储存提供空间;通过隔板的设置,将储藏凹槽分隔常上下两个独立的小空间,方便茶叶的分类放置储存,通过不间断的对储存的茶叶提供照射,对茶叶进行杀菌消毒操作;通过温度控制器对独立小空间内的温度进行精准的监控和调节,并将温度度数实时显示出来,一旦超过标准温度的上限,温度控制器则会驱动导热装置进行运作,使导热装置不断的带动空气进行流动,从而将热量带走;

二、本发明通过通过控制面板的设置,并将储藏凹槽内的温度范围预先设定,然后控制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配合,将温度合适的空气通过三通管导入至储藏凹槽中,实现整体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三、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的茶叶储藏装置难以对茶叶的保存温度、湿度进行控制,且茶叶在储藏过程中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杀菌操作,使得茶叶在贮放一段时间后,香气、滋味、颜色会快速发生变化,茶叶的储藏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固定座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固定环的正视图。

图中:1-底座、2-主体、3-指示灯、4-储藏凹槽、5-隔板、6-照明灯管、7-温度控制器、8-密封门、9-通孔、10-导热装置、101-固定环、102-固定杆、103-微型电机、104-扇叶、11-控制面板、12-制冷装置、13-制热装置、14-三通管、15-固定座、16-滚轮、17-螺杆、18-把手、19-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茶叶存储仓,包括底座1和三通管14,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5,固定座15的内壁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滚轮16,通过固定座15以及滚轮16的设置,使得装置整体的移动更加方便;固定座15内壁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并通过螺纹孔螺接有螺杆17,螺杆17的底部可与滚轮16的顶部活动连接,在需要固定放置时,驱动螺杆17在固定座15上的转动,使螺杆17下旋,最终使螺杆17的底部抵住滚轮16,使得滚轮16无法进行正常的转动,进而实现装置整体稳定的放置;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主体2,主体2上靠近顶部的前侧设有指示灯3,通过主体2上的指示灯3直观的显示电源状态以及各项装置的运行状态,主体2的前侧开设有储藏凹槽4,通过主体2上的储藏凹槽4为茶叶的储存提供空间。

储藏凹槽4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隔板5,通过隔板5的设置,将储藏凹槽4分隔常上下两个独立的小空间,方便茶叶的分类放置储存;储藏凹槽4内壁的顶部以及隔板5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照明灯管6,通过不间断的对储存的茶叶提供照射,对茶叶进行杀菌消毒操作;照明灯管6为螺旋形灯管,通过螺旋形灯管的设置,能够增加茶叶被均匀照射的面积,照明灯管6能够起到照明和模拟日常的光照,通过光照避免霉菌的生长;储藏凹槽4内壁的底部以及隔板5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温度控制器7,通过温度控制器7对独立小空间内的温度进行精准的监控和调节,并将温度度数实时显示出来,一旦超过标准温度的上限,温度控制器7则会驱动导热装置10进行运作,使导热装置10不断的带动空气进行流动,从而将热量带走;主体2的前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密封门8,密封门8为透明的玻璃门,其后侧朝向储藏凹槽4的一面还这有密封垫圈,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密封门8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8,把手18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通过把手18的设置,方便对密封门进行打开操作,而其上防滑纹的开设,使得开闭过程不易出现打滑现象;密封门8的前侧开设有通孔9,通孔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热装置10,导热装置10包括固定环101,固定环101的表面与通孔9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环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2,固定杆102上远离固定环101放入一端固定连接有微型电机103,微型电机103上输出轴靠近前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104,通过固定杆102实现对微型电机103的固定,通过微型电机103上的输出轴带动扇叶104的转动,通过扇叶104转动后加快空气的流动,进而实现热量的传递,实现散热,同时也是内外空气得到交换;密封门8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11,通过控制面板11的设置,并将储藏凹槽4内的温度范围预先设定,然后控制制冷装置12和制热装置13配合,将温度合适的空气通过三通管14导入至储藏凹槽4中,实现整体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主体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制冷装置12,制冷装置12包括压缩机和制冷片,通过制冷装置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制热装置13,制热装置13包括电加热管,上述制冷装置12以及制热装置13所用到的装置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故在此不再赘述;制冷装置12和制热装置13的出气口与三通管14中的两通管密封固连,三通管14中剩余一通管从右往左贯穿主体2并与主体2密封固连,三通管14中处在主体2中部分的表面开设有气孔,通过气孔,使得被加热或被降温后的气体得以在储藏凹槽4中进行释放;三通管14的表面贯穿插有导流管19,导流管19上远离三通管14一端的表面贯穿主体2并与主体2密封固连,且导流管19的表面开设有气孔,由于隔板5将储藏凹槽4分成上下两个部分,通过导流管19配合三通管中插入主体2中的那一根通管,对储藏凹槽4进行完整的温度控制。

工作原理:该茶叶智能存放仓在使用时,通过控制面板11的设置,并将储藏凹槽4内的温度范围预先设定,然后控制制冷装置12和制热装置13配合,将温度合适的空气通过三通管14导入至储藏凹槽4中,实现整体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本发明主要是可针对不同的茶叶存放的温度不同而设计的很多格子,每个格子都可以调节需要的合适温度进行储藏;通过温度控制器7对独立小空间内的温度进行精准的监控和调节,并将温度度数实时显示出来,一旦超过标准温度的上限,温度控制器7则会驱动导热装置10进行运作,使导热装置10不断的带动空气进行流动,从而将热量带走;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的茶叶储藏装置难以对茶叶的保存温度、湿度进行控制,且茶叶在储藏过程中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杀菌操作,使得茶叶在贮放一段时间后,香气、滋味、颜色会快速发生变化,茶叶的储藏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