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营养钵播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0420发布日期:2019-08-17 01:1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营养钵播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屏蔽器领域,具体是一种营养钵播埋装置。



背景技术:

营养钵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常用的育苗、播种、栽培手段,现如今营养钵的制备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是其移植播种技术还处于空白。目前,营养钵的移植播种还主要采取人工方式,即人工挖设播种沟、人工移植、人工覆土等,这种方式作业效率低下、人员投入大、劳动成本高,进而显著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而且目前营养钵在人工播种以后,还需要进行人工覆膜、人工灌溉,不仅浪费农时,而且增加了劳动成本,不利于营养钵技术的推广应用。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不仅能够实现营养钵同步快速开沟、播种、覆土,而且同时能够同时实现覆膜、滴灌带埋设的播埋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推动营养钵产业在现代农业中的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同步快速开沟、播种、覆土的营养钵播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营养钵播埋装置,其包括开沟犁1、犁铧2、覆土轮4和播种管5,所述开沟犁1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后部两侧分别通过活页A11与一所述犁铧2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7上开设有若干牵引孔8和若干调节孔A6,所述播种管5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耳9,所述连接耳9通过螺栓10与所述调节孔A6连接;任一所述犁铧2后部内侧均通过活页B13连接有调节杆12,所述调节杆12中部通过连接杆3转动连接有覆土轮4。

进一步,所述调节杆12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调节孔B14,位于两片所述犁铧2后侧的所述调节杆12间通过调节螺栓15贯穿所述调节孔B14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3一端与所述调节杆12可拆卸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16与所述覆土轮4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播种管的结构可根据所播营养钵的性状而选取中空圆柱体或中空长方体,即所播营养钵为球体或圆柱体或圆锥柱体时,所述播种管可选择中空圆柱体结构;若所播营养钵为长方体或多棱柱体时,所述播种管可选择中空长方体结构。

进一步,还包括覆膜架,所述覆膜架通过牵引杆贯穿所述调节孔A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覆膜架下方自前往后依次分别通过开沟架、展膜架、压膜架、覆土架设置有开沟器、展膜辊、压膜轮、覆土铧。

进一步,所述覆膜架下方通过支撑架设置有行走轮、中部上方固定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储液箱和泵体,所述储液箱顶部开设有加液口、底部通过抽液管与所述泵体连接,所述泵体一侧的动力轴端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轮,该泵体的液体输出口固定连接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端口与喷液管接通,所述喷液管下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与其相通的喷嘴;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行走轮的轮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卷管盘,所述卷管盘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所述覆膜架上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支撑轴卡嵌于所述卡槽中。

进一步,所述牵引杆两端通过螺母与所述覆膜架连接,所述覆膜架两侧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开沟器固定连接于所述开沟架下端,所述展膜辊通过展膜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展膜架下端,所述压膜轮通过压膜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压膜架下端,所述覆土铧固定连接于所述覆土架下端。

进一步,所述牵引杆中部及两端分别开设有紧固螺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由开沟器、播种管、覆土轮的组合结构,同步实现了开沟、播种、覆土功能,有效提高了营养钵的移植效率,降低了人员投入,从而显著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2)本发明开沟器的开沟犁与犁铧之间采用活页A连接,并在犁铧后部内侧设置有调节杆,实现了犁铧开度的可调节,进行实现了对开沟宽度的灵活控制,能够适应于多种规格的营养钵移植作业。

(3)本发明在开沟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该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按高度均匀分布的牵引孔和调节孔A,其中,通过适当高度的牵引孔与牵引机械连接,可以调节营养钵播埋装置的整体高度,从而实现了对开沟深度的调节控制;通过调节孔A连接播种管,实现了对播种管底端离地高度的调节,以确保各规格营养钵能够准确播入播种沟内。

(4)本发明在犁铧的调节杆上通过连接杆设置有覆土轮,使得覆土轮的开合间距随着犁铧开度的改变而改变,能够始终确保覆土轮将开沟犁及犁铧开出的土埋入播种沟内,进而达到了地表平整的覆土效果。

(5)本发明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固定板的调节孔A在覆土轮的后部连接适宜的覆膜架,同时在适当的覆膜架上设置由开沟机构、展膜机构、压膜机构、覆土机构组成的铺膜装置,以此实现了营养钵播种、覆土、铺膜等三重功效,对于节约农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6)本发明在使用时,可通过在覆膜架上方设置储液箱,并通过泵体将储液箱与液体输送、喷出管道上连接,以此只需根据需要在储液箱中加入水、有机肥或液体地膜溶液,即可实现对播种后营养钵的首次灌溉、首次施肥或液体地膜铺设,推广前景广阔。

(6)本发明在覆膜架上方设置有卷管盘,并且可以需要更换卷管盘设置位置不同的覆膜架,从而实现膜下滴灌带或膜上滴灌带的铺设,进而在营养钵播种、覆土、覆膜等多重作用的基础上,实现滴灌带铺设功能。

(7)本发明只需采用具有若干牵引板的牵引架与同等数量的营养钵播埋装置的固定板连接,并将牵引架与牵引机械连接后,即可实现多行同时移植播种、覆土、覆膜、滴灌带铺设,可进一步提高移植播种效率,对于推动营养钵应用于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推广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2—6中牵引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2—6中牵引杆与固定板、覆膜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开沟犁,2、犁铧,3、连接杆,4、覆土轮,5、播种管,6、调节孔A,7、固定板,8、牵引孔,9、连接耳,10、螺栓,11、活页A,12、调节杆,13、活页B,14、调节孔B,15、调节螺栓,16、轴承,17、覆膜架,18、开沟架,19、展膜架,20、压膜架,21、卷管盘,22、支撑轴,23、卡槽,24、支撑板,25、覆土架,26、覆土铧,27、压膜轮,28、压膜轴,29、展膜辊,30、展膜轴,31、开沟器,32、储液箱,33、加液口,34、抽液管,35、泵体,36、输液管,37、喷液管,38、支撑架,39、轮轴,40、喷嘴,41、行走轮,42、螺母,43、牵引杆,44、连接杆,45、动力轴,46、驱动轮,47、支撑台,48、紧固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营养钵播埋装置,其包括开沟犁1、犁铧2、覆土轮4和播种管5,开沟犁1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后部两侧分别通过活页A11与一犁铧2活动连接,固定板7上开设有若干牵引孔8和若干调节孔A6,播种管5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耳9,连接耳9通过螺栓10与调节孔A6连接;任一犁铧2后部内侧均通过活页B13连接有调节杆12,调节杆12中部通过连接杆3转动连接有覆土轮4。

为了实现调节杆12的长度可调,进而实现犁铧2的开度,每个犁铧2上对应的调节杆12上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调节孔B14,位于两片犁铧2后侧的调节杆12间通过调节螺栓15贯穿适当距离的调节孔B14连接。

为了便于调节覆土轮4的开合间距与开合角度,连接杆3一端通过螺杆与调节杆12可拆卸转动连接,为了确保覆土轮4灵活转动,连接杆3另一端通过轴承16与覆土轮4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播种管5的结构可随着所播营养钵的结构而选取相应的结构,即播种管5的结构可根据所播营养钵的性状而选取中空圆柱体或中空长方体,即所播营养钵为球体或圆柱体或圆锥柱体时,播种管5可选择中空圆柱体结构;若所播营养钵为长方体或多棱柱体时,播种管5可选择中空长方体结构。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使用前,通过牵引孔8将本发明与拖拉机等牵引机械的后置液压系统连接以获得前进动力,按照所需播种的营养钵的规格,确定播种管5底端的最佳离地高度后,采用螺栓10连接耳9上的连接孔与适当高度的调节孔A6连接,同时确定犁铧2的合理开度后,采用调节螺栓15贯穿适当距离的调节孔B14固定;此时,开动牵引机械带动本发明向前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开沟犁1、犁铧2必将土壤开出适宜尺寸的播种沟,此时,根据播种要求,人工将预埋有种子或预植有作物幼苗的营养钵自播种管5顶部投入,营养钵将沿播种管5下移并播入播种沟内,由于在此过程中牵引机械是带动本发明持续向前运行的,所以在营养钵播入之后,覆土轮4必将开出的土壤埋入播种沟内,以此实现对营养钵的掩埋;随着牵引机械的持续向前运行,重复以上操作直至播完整个需播区域。

实施例2:

如图3、4、13、14所示的一种营养钵播埋装置,其包括开沟犁1、犁铧2、覆土轮4和播种管5,开沟犁1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后部两侧分别通过活页A11与一犁铧2活动连接,固定板7上开设有若干牵引孔8和若干调节孔A6,播种管5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耳9,连接耳9通过螺栓10与调节孔A6连接;任一犁铧2后部内侧均通过活页B13连接有调节杆12,调节杆12中部通过连接杆3转动连接有覆土轮4。

为了实现调节杆12的长度可调,进而实现犁铧2的开度,每个犁铧2上对应的调节杆12上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调节孔B14,位于两片犁铧2后侧的调节杆12间通过调节螺栓15贯穿适当距离的调节孔B14连接。

为了便于调节覆土轮4的开合间距与开合角度,连接杆3一端通过螺杆与调节杆12可拆卸转动连接,为了确保覆土轮4灵活转动,连接杆3另一端通过轴承16与覆土轮4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播种管5的结构可随着所播营养钵的结构而选取相应的结构,即播种管5的结构可根据所播营养钵的性状而选取中空圆柱体或中空长方体,即所播营养钵为球体或圆柱体或圆锥柱体时,播种管5可选择中空圆柱体结构;若所播营养钵为长方体或多棱柱体时,播种管5可选择中空长方体结构。

为了实现对播种后的营养钵覆膜,还包括覆膜架17,覆膜架17通过牵引杆43贯穿调节孔A6与固定板7连接。

为了顺利实现对播种后营养钵覆膜,保证覆膜效果,覆膜架17下方自前往后依次分别通过开沟架18、展膜架19、压膜架20、覆土架25设置有开沟器31、展膜辊29、压膜轮27、覆土铧26。

为了方便拆卸,牵引杆43两端通过螺母42与覆膜架17连接,为了保证覆膜架17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覆膜架17两侧通过连接杆44固定连接。

为了保证牵引杆43与固定板7的稳固连接,牵引杆43中部及两端分别开设有紧固螺纹48,牵引杆43贯穿调节孔A6后,在覆膜架17与牵引杆43两端连接处的覆膜架17两侧分别旋入一螺母42,且位于覆膜架17两侧的螺母42的内螺纹方向相反,并使得两侧螺母42将覆膜架17紧固在牵引杆43端部;同时在牵引杆43中部与固定板7连接处的两侧分别旋入一螺母42,且位于固定板7两侧的螺母42的内螺纹方向相反,并使得两侧螺母42将固定板7紧固在牵引杆43中部。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使用前,通过牵引孔8将本发明与拖拉机等牵引机械的后置液压系统连接以获得前进动力,按照所需播种的营养钵的规格,确定播种管5底端的最佳离地高度后,采用螺栓10将连接耳9上的连接孔与适当高度的调节孔A6连接,同时确定犁铧2的合理开度后,采用调节螺栓15贯穿适当距离的调节孔B14固定;同时将地膜套设于展膜辊29上;开始作业前,将地膜从展膜辊29向后抽出展开,膜边置于两侧压膜轮27下,并将地膜头埋设于工作地头,开动牵引机械带动本发明向前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开沟犁1、犁铧2必将土壤开出适宜尺寸的播种沟,此时,根据播种要求,人工将预埋有种子或预植有作物幼苗的营养钵自播种管5顶部投入,营养钵将沿播种管5下移并播入播种沟内,由于在此过程中牵引机械是带动本发明持续向前运行的,所以在营养钵播入之后,覆土轮4必将开出的土壤埋入播种沟内,以此实现对营养钵的掩埋,从而形成地垄;随着牵引机械的持续前进,设置于覆膜架17下方的开沟器31将在形成的地垄两侧各开出一条覆膜沟,展膜辊29沿着垄面滚动使得地膜持续向后抽出并将地膜铺在垄面上,而展开的地膜两侧也必将被压膜轮27压入覆膜沟内后,并被覆土铧26刮来的土掩埋,从而一次性完成了营养钵播种和表面地膜铺设的双重效果。

实施例3:

如图5、6、13、14所示的一种营养钵播埋装置,其包括开沟犁1、犁铧2、覆土轮4和播种管5,开沟犁1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后部两侧分别通过活页A11与一犁铧2活动连接,固定板7上开设有若干牵引孔8和若干调节孔A6,播种管5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耳9,连接耳9通过螺栓10与调节孔A6连接;任一犁铧2后部内侧均通过活页B13连接有调节杆12,调节杆12中部通过连接杆3转动连接有覆土轮4。

为了实现调节杆12的长度可调,进而实现犁铧2的开度,每个犁铧2上对应的调节杆12上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调节孔B14,位于两片犁铧2后侧的调节杆12间通过调节螺栓15贯穿适当距离的调节孔B14连接。

为了便于调节覆土轮4的开合间距与开合角度,连接杆3一端通过螺杆与调节杆12可拆卸转动连接,为了确保覆土轮4灵活转动,连接杆3另一端通过轴承16与覆土轮4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播种管5的结构可随着所播营养钵的结构而选取相应的结构,即播种管5的结构可根据所播营养钵的性状而选取中空圆柱体或中空长方体,即所播营养钵为球体或圆柱体或圆锥柱体时,播种管5可选择中空圆柱体结构;若所播营养钵为长方体或多棱柱体时,播种管5可选择中空长方体结构。

为了实现对播种后的营养钵覆膜,还包括覆膜架17,覆膜架17通过牵引杆43贯穿调节孔A6与固定板7连接。

为了保持覆膜架17在工作过程中平稳运行,覆膜架17下方通过支撑架38设置有行走轮41,为了方便安装储液箱32和泵体35,覆膜架17中部上方固定设置有支撑台47;支撑台47上设置有储液箱32和泵体35,储液箱32顶部开设有加液口33、底部通过抽液管34与泵体35连接,泵体35一侧的动力轴45端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轮46,该泵体35的液体输出口固定连接有输液管36,输液管36的端口与喷液管37接通,喷液管37下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与其相通的喷嘴40;支撑架38与行走轮41的轮轴39转动连接。

为了方便拆卸,牵引杆43两端通过螺母42与覆膜架17连接,为了保证覆膜架17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覆膜架17两侧通过连接杆44固定连接。

为了保证牵引杆43与固定板7的稳固连接,牵引杆43中部及两端分别开设有紧固螺纹48,牵引杆43贯穿调节孔A6后,在覆膜架17与牵引杆43两端连接处的覆膜架17两侧分别旋入一螺母42,且位于覆膜架17两侧的螺母42的内螺纹方向相反,并使得两侧螺母42将覆膜架17紧固在牵引杆43端部;同时在牵引杆43中部与固定板7连接处的两侧分别旋入一螺母42,且位于固定板7两侧的螺母42的内螺纹方向相反,并使得两侧螺母42将固定板7紧固在牵引杆43中部。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使用前,通过牵引孔8将本发明与拖拉机等牵引机械的后置液压系统连接以获得前进动力,按照所需播种的营养钵的规格,确定播种管5底端的最佳离地高度后,采用螺栓10连接耳9上的连接孔与适当高度的调节孔A6连接,同时确定犁铧2的合理开度后,采用调节螺栓15贯穿适当距离的调节孔B14固定;将泵体35一侧的动力轴45端部的驱动轮46与牵引机械的动力输出轮连接以获取动力,并根据实际需求,自加液口33给储液箱32中加入水或液体有机肥或液体地膜溶液;此时,开动牵引机械带动本发明向前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开沟犁1、犁铧2必将土壤开出适宜尺寸的播种沟,此时,根据播种要求,人工将预埋有种子或预植有作物幼苗的营养钵自播种管5顶部投入,营养钵将沿播种管5下移并播入播种沟内,由于在此过程中牵引机械是带动本发明持续向前运行的,所以在营养钵播入之后,覆土轮4必将开出的土壤埋入播种沟内,以此实现对营养钵的掩埋,并形成地垄;随着牵引机械的持续工作,泵体35也将持续工作,在此过程中储液箱32中的水或液体地膜将被泵体35打出并自输液管36进入喷液管37,随后由喷嘴40喷在垄面,从而一次性完成了营养钵播种、首次灌溉(储液箱32中为水)或首次施肥(储液箱32中为有机肥溶液)或液体地膜覆盖(储液箱32中为液体地膜溶液)等双重效果。

实施例4:

如图7、8、13、14所示的一种营养钵播埋装置,其包括开沟犁1、犁铧2、覆土轮4和播种管5,开沟犁1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后部两侧分别通过活页A11与一犁铧2活动连接,固定板7上开设有若干牵引孔8和若干调节孔A6,播种管5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耳9,连接耳9通过螺栓10与调节孔A6连接;任一犁铧2后部内侧均通过活页B13连接有调节杆12,调节杆12中部通过连接杆3转动连接有覆土轮4。

为了实现调节杆12的长度可调,进而实现犁铧2的开度,每个犁铧2上对应的调节杆12上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调节孔B14,位于两片犁铧2后侧的调节杆12间通过调节螺栓15贯穿适当距离的调节孔B14连接。

为了便于调节覆土轮4的开合间距与开合角度,连接杆3一端通过螺杆与调节杆12可拆卸转动连接,为了确保覆土轮4灵活转动,连接杆3另一端通过轴承16与覆土轮4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播种管5的结构可随着所播营养钵的结构而选取相应的结构,即播种管5的结构可根据所播营养钵的性状而选取中空圆柱体或中空长方体,即所播营养钵为球体或圆柱体或圆锥柱体时,播种管5可选择中空圆柱体结构;若所播营养钵为长方体或多棱柱体时,播种管5可选择中空长方体结构。

为了实现对播种后的营养钵覆膜,还包括覆膜架17,覆膜架17通过牵引杆43贯穿调节孔A6与固定板7连接。

为了顺利实现对播种后营养钵覆膜,保证覆膜效果,覆膜架17下方自前往后依次分别通过开沟架18、展膜架19、压膜架20、覆土架25设置有开沟器31、展膜辊29、压膜轮27、覆土铧26。

为了方便拆卸,牵引杆43两端通过螺母42与覆膜架17连接,为了保证覆膜架17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覆膜架17两侧通过连接杆44固定连接。

为了保证牵引杆43与固定板7的稳固连接,牵引杆43中部及两端分别开设有紧固螺纹48,牵引杆43贯穿调节孔A6后,在覆膜架17与牵引杆43两端连接处的覆膜架17两侧分别旋入一螺母42,且位于覆膜架17两侧的螺母42的内螺纹方向相反,并使得两侧螺母42将覆膜架17紧固在牵引杆43端部;同时在牵引杆43中部与固定板7连接处的两侧分别旋入一螺母42,且位于固定板7两侧的螺母42的内螺纹方向相反,并使得两侧螺母42将固定板7紧固在牵引杆43中部。

为了方便铺设滴灌管道,还包括卷管盘21,卷管盘21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轴22;为了方便安装卷管盘21,覆膜架17上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上的支撑板24,支撑板24顶部开设有卡槽23,支撑轴22卡嵌于卡槽23中;为了实现膜上铺设滴灌管道,在本实施例中,卷管盘21通过支撑板24设置于覆膜架17的尾端。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使用前,通过牵引孔8将本发明与拖拉机等牵引机械的后置液压系统连接以获得前进动力,按照所需播种的营养钵的规格,确定播种管5底端的最佳离地高度后,采用螺栓10将连接耳9上的连接孔与适当高度的调节孔A6连接,同时确定犁铧2的合理开度后,采用调节螺栓15贯穿适当距离的调节孔B14固定;同时将地膜套设于展膜辊29上,将滴灌管道盘设于卷管盘21上;开始作业前,将地膜从展膜辊29向后抽出展开,膜边置于两侧压膜轮27下,并将地膜头埋设于工作地头,同时将滴灌管道自卷管盘21向后抽出,并将其头部埋设于工作地头;开动牵引机械带动本发明向前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开沟犁1、犁铧2必将土壤开出适宜尺寸的播种沟,此时,根据播种要求,人工将预埋有种子或预植有作物幼苗的营养钵自播种管5顶部投入,营养钵将沿播种管5下移并播入播种沟内,由于在此过程中牵引机械是带动本发明持续向前运行的,所以在营养钵播入之后,覆土轮4必将开出的土壤埋入播种沟内,以此实现对营养钵的掩埋,从而形成地垄;随着牵引机械的持续前进,设置于覆膜架17下方的开沟器31将在形成的地垄两侧各开出一条覆膜沟,展膜辊29沿着垄面滚动使得地膜持续向后抽出并将地膜铺在垄面上,而展开的地膜两侧也必将被压膜轮27压入覆膜沟内后,并被覆土铧26刮来的土掩埋,而随着牵引机械的向前运行,必将持续将滴灌管道向后抽出并铺设于地膜表面中部,铺设完毕后,将滴灌管道与田间预设灌溉系统的管道连接,从而一次性完成了营养钵播种、表面地膜铺设以及膜上滴罐管道铺设等多重效果。

实施例5:

如图9、10、13、14所示的一种营养钵播埋装置,其包括开沟犁1、犁铧2、覆土轮4和播种管5,开沟犁1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后部两侧分别通过活页A11与一犁铧2活动连接,固定板7上开设有若干牵引孔8和若干调节孔A6,播种管5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耳9,连接耳9通过螺栓10与调节孔A6连接;任一犁铧2后部内侧均通过活页B13连接有调节杆12,调节杆12中部通过连接杆3转动连接有覆土轮4。

为了实现调节杆12的长度可调,进而实现犁铧2的开度,每个犁铧2上对应的调节杆12上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调节孔B14,位于两片犁铧2后侧的调节杆12间通过调节螺栓15贯穿适当距离的调节孔B14连接。

为了便于调节覆土轮4的开合间距与开合角度,连接杆3一端通过螺杆与调节杆12可拆卸转动连接,为了确保覆土轮4灵活转动,连接杆3另一端通过轴承16与覆土轮4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播种管5的结构可随着所播营养钵的结构而选取相应的结构,即播种管5的结构可根据所播营养钵的性状而选取中空圆柱体或中空长方体,即所播营养钵为球体或圆柱体或圆锥柱体时,播种管5可选择中空圆柱体结构;若所播营养钵为长方体或多棱柱体时,播种管5可选择中空长方体结构。

为了实现对播种后的营养钵覆膜,还包括覆膜架17,覆膜架17通过牵引杆43贯穿调节孔A6与固定板7连接。

为了顺利实现对播种后营养钵覆膜,保证覆膜效果,覆膜架17下方自前往后依次分别通过开沟架18、展膜架19、压膜架20、覆土架25设置有开沟器31、展膜辊29、压膜轮27、覆土铧26。

为了方便拆卸,牵引杆43两端通过螺母42与覆膜架17连接,为了保证覆膜架17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覆膜架17两侧通过连接杆44固定连接。

为了保证牵引杆43与固定板7的稳固连接,牵引杆43中部及两端分别开设有紧固螺纹48,牵引杆43贯穿调节孔A6后,在覆膜架17与牵引杆43两端连接处的覆膜架17两侧分别旋入一螺母42,且位于覆膜架17两侧的螺母42的内螺纹方向相反,并使得两侧螺母42将覆膜架17紧固在牵引杆43端部;同时在牵引杆43中部与固定板7连接处的两侧分别旋入一螺母42,且位于固定板7两侧的螺母42的内螺纹方向相反,并使得两侧螺母42将固定板7紧固在牵引杆43中部。

为了方便铺设滴灌管道,还包括卷管盘21,卷管盘21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轴22;为了方便安装卷管盘21,覆膜架17上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上的支撑板24,支撑板24顶部开设有卡槽23,支撑轴22卡嵌于卡槽23中;为了实现膜下铺设滴灌管道,在本实施例中,卷管盘21通过支撑板24在覆膜架17上的设置位置处于展膜辊29与该覆膜架17的连接处之前。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使用前,通过牵引孔8将本发明与拖拉机等牵引机械的后置液压系统连接以获得前进动力,按照所需播种的营养钵的规格,确定播种管5底端的最佳离地高度后,采用螺栓10将连接耳9上的连接孔与适当高度的调节孔A6连接,同时确定犁铧2的合理开度后,采用调节螺栓15贯穿适当距离的调节孔B14固定;同时将地膜套设于展膜辊29上,将滴灌管道盘设于卷管盘21上;开始作业前,滴灌管道自卷管盘21向后抽出,并将其头部埋设于工作地头,并将地膜从展膜辊29向后抽出展开,使得地膜覆盖于滴灌管道上方,同时将膜边置于两侧压膜轮27下,并将地膜头埋设于工作地头;开动牵引机械带动本发明向前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开沟犁1、犁铧2必将土壤开出适宜尺寸的播种沟,此时,根据播种要求,人工将预埋有种子或预植有作物幼苗的营养钵自播种管5顶部投入,营养钵将沿播种管5下移并播入播种沟内,由于在此过程中牵引机械是带动本发明持续向前运行的,所以在营养钵播入之后,覆土轮4必将开出的土壤埋入播种沟内,以此实现对营养钵的掩埋,从而形成地垄;随着牵引机械的持续前进,滴灌管道必将持续向后抽出并铺设于垄面中部,同时设置于覆膜架17下方的开沟器31将在形成的地垄两侧各开出一条覆膜沟,展膜辊29沿着垄面滚动使得地膜持续向后抽出并将地膜铺在滴灌管道上,而展开的地膜两侧也必将被压膜轮27压入覆膜沟内后,并被覆土铧26刮来的土掩埋,铺设完毕后,将滴灌管道与田间预设灌溉系统的管道连接,从而一次性完成了营养钵播种、表面地膜铺设以及膜下滴罐管道铺设等多重效果。

实施例6:

如图11、12、13、14所示的一种营养钵播埋装置,其包括开沟犁1、犁铧2、覆土轮4和播种管5,开沟犁1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后部两侧分别通过活页A11与一犁铧2活动连接,固定板7上开设有若干牵引孔8和若干调节孔A6,播种管5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耳9,连接耳9通过螺栓10与调节孔A6连接;任一犁铧2后部内侧均通过活页B13连接有调节杆12,调节杆12中部通过连接杆3转动连接有覆土轮4。

为了实现调节杆12的长度可调,进而实现犁铧2的开度,每个犁铧2上对应的调节杆12上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调节孔B14,位于两片犁铧2后侧的调节杆12间通过调节螺栓15贯穿适当距离的调节孔B14连接。

为了便于调节覆土轮4的开合间距与开合角度,连接杆3一端通过螺杆与调节杆12可拆卸转动连接,为了确保覆土轮4灵活转动,连接杆3另一端通过轴承16与覆土轮4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播种管5的结构可随着所播营养钵的结构而选取相应的结构,即播种管5的结构可根据所播营养钵的性状而选取中空圆柱体或中空长方体,即所播营养钵为球体或圆柱体或圆锥柱体时,播种管5可选择中空圆柱体结构;若所播营养钵为长方体或多棱柱体时,播种管5可选择中空长方体结构。

为了实现对播种后的营养钵覆膜,还包括覆膜架17,覆膜架17通过牵引杆43贯穿调节孔A6与固定板7连接。

为了保持覆膜架17在工作过程中平稳运行,覆膜架17下方通过支撑架38设置有行走轮41,为了方便安装储液箱32和泵体35,覆膜架17中部上方固定设置有支撑台47;支撑台47上设置有储液箱32和泵体35,储液箱32顶部开设有加液口33、底部通过抽液管34与泵体35连接,泵体35一侧的动力轴45端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轮46,该泵体35的液体输出口固定连接有输液管36,输液管36的端口与喷液管37接通,喷液管37下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与其相通的喷嘴40;支撑架38与行走轮41的轮轴39转动连接。

为了方便拆卸,牵引杆43两端通过螺母42与覆膜架17连接,为了保证覆膜架17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覆膜架17两侧通过连接杆44固定连接。

为了保证牵引杆43与固定板7的稳固连接,牵引杆43中部及两端分别开设有紧固螺纹48,牵引杆43贯穿调节孔A6后,在覆膜架17与牵引杆43两端连接处的覆膜架17两侧分别旋入一螺母42,且位于覆膜架17两侧的螺母42的内螺纹方向相反,并使得两侧螺母42将覆膜架17紧固在牵引杆43端部;同时在牵引杆43中部与固定板7连接处的两侧分别旋入一螺母42,且位于固定板7两侧的螺母42的内螺纹方向相反,并使得两侧螺母42将固定板7紧固在牵引杆43中部。

为了方便铺设滴灌管道,还包括卷管盘21,卷管盘21两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轴22;为了方便安装卷管盘21,覆膜架17上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上的支撑板24,支撑板24顶部开设有卡槽23,支撑轴22卡嵌于卡槽23中。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使用前,通过牵引孔8将本发明与拖拉机等牵引机械的后置液压系统连接以获得前进动力,按照所需播种的营养钵的规格,确定播种管5底端的最佳离地高度后,采用螺栓10连接耳9上的连接孔与适当高度的调节孔A6连接,同时确定犁铧2的合理开度后,采用调节螺栓15贯穿适当距离的调节孔B14固定;将泵体35一侧的动力轴45端部的驱动轮46与牵引机械的动力输出轮连接以获取动力,并根据实际需求,自加液口33给储液箱32中加入水或液体有机肥或液体地膜溶液;开始作业前,滴灌管道自卷管盘21向后抽出,并将其头部埋设于工作地头,此时,开动牵引机械带动本发明向前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开沟犁1、犁铧2必将土壤开出适宜尺寸的播种沟,此时,根据播种要求,人工将预埋有种子或预植有作物幼苗的营养钵自播种管5顶部投入,营养钵将沿播种管5下移并播入播种沟内,由于在此过程中牵引机械是带动本发明持续向前运行的,所以在营养钵播入之后,覆土轮4必将开出的土壤埋入播种沟内,以此实现对营养钵的掩埋,并形成地垄;随着牵引机械的持续工作,泵体35也将持续工作,在此过程中储液箱32中的水或液体地膜将被泵体35打出并自输液管36进入喷液管37,随后由喷嘴40喷在垄面,以此实现首次灌溉或覆盖液体地膜,而在该过程中,随着牵引机械的持续前进,滴灌管道必将持续向后抽出并铺设于垄面中部,铺设完毕后,将滴灌管道与田间预设灌溉系统的管道连接,从而一次性完成了营养钵播种、首次灌溉(储液箱32中为水)或首次施肥(储液箱32中为有机肥溶液)或液体地膜覆盖(储液箱32中为液体地膜溶液)、滴罐管道铺设等多重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