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实验大棚网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1094发布日期:2019-08-17 01:1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实验大棚网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大棚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实验大棚网壳结构。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现代农业大棚的改良与发展,传统的温室大棚已然在被渐渐淘汰,而智能温室大棚将牢牢占据市场,智能大棚的作用是利用最先进的生物模拟技术,模拟出最适合棚内植物生长的环境,采用温度、湿度、co2、光照度传感器等感知大棚的各项环境指标,并通过微机进行数据分析,由微机对棚内的水帘、风机、遮阳板等设施实施监控,从而改变大棚内部的生物生长环境。

冬暖钢架式智能大棚是一种常见的智能大棚,其大棚使用钢架代替众多水泥立柱支撑棚面,钢架顶部安装弧形网架,网架顶部安装与网架相匹配的弧形外壳板,网架与外壳板组成大棚的网壳结构,外壳板多为pc板,冬暖钢架式智能大棚具有抗压能力强,内部空间大,方便机械操作等优点,但是现有的冬暖钢架式智能大棚的网架在安装时较为繁琐,组装的时间较长。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实验大棚网壳结构,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实验大棚网壳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冬暖钢架式智能大棚的网架在安装时较为繁琐,组装的时间较长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实验大棚网壳结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实验大棚网壳结构,包括:本体、主龙骨架、连接龙骨、连接座、横梁、立柱、后预制桩、前预制桩、主龙骨、安装座、连接杆、连接套管;所述本体由主龙骨架与连接龙骨组成;所述主龙骨架呈弧形状,且主龙骨架在左右方向上线性阵列有n处;所述相邻的两处主龙骨架之间通过连接龙骨相连接,且连接龙骨呈圆管状;所述主龙骨架的前侧通过连接座与前预制桩相连接,且前预制桩通过螺栓与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主龙骨架的后侧通过连接座与横梁相连接,且横梁通过螺栓与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横梁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立柱,且立柱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后预制桩固定连接;所述主龙骨架由主龙骨、安装座、连接杆及连接套管组成;所述主龙骨呈弧形状,且主龙骨设置有上下对应的两处;所述两处主龙骨的前端与后端均镶嵌有安装座,且安装座与主龙骨焊接固定;所述安装座通过插接方式与连接座相连接,且连接座与安装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两处主龙骨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接,且连接杆通过焊接方式与两处主龙骨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杆沿主龙骨的弧线线性阵列有n处;所述连接杆顶部的左右两侧及底部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圆管状的连接套管,且连接龙骨靠近主龙骨架的一端镶嵌连接套管的内部,并且连接龙骨镶嵌在主龙骨架内部的一端与连接套管销接固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实验大棚网壳结构所述安装座呈[形状,且安装座与连接座设置为拆卸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实验大棚网壳结构所述连接座呈几字形状,且连接座与横梁设置为拆卸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实验大棚网壳结构所述连接龙骨靠近主龙骨架的一端与连接套管呈间隙配合,且连接龙骨与连接套管设置为拆卸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实验大棚网壳结构所述主龙骨呈空心状,且主龙骨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状,并且上下两处主龙骨相对立的面呈弧形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实验大棚网壳结构所述后预制桩与前预制桩通过混凝土浇筑呈矩形状,且后预制桩与前预制桩的顶部均预埋有连接座的连接螺栓。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置安装座呈[形状,且连接座呈几字形状,便于连接座与横梁的插接,降低主龙骨架的安装时间,提高本体的组装效率。

2、本发明通过设置连接龙骨靠近主龙骨架的一端与连接套管呈间隙配合,且连接龙骨与连接套管设置为拆卸装置,便于连接龙骨与连接套管的套接,降低连接龙骨的安装时间,提高本体的组装效率。

3、本发明通过对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实验大棚网壳结构的改进,具有结构合理,安装简单方便,组装效率高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发明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a点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本体1、主龙骨架2、连接龙骨3、连接座4、横梁5、立柱6、后预制桩7、前预制桩8、主龙骨201、安装座202、连接杆203、连接套管2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实验大棚网壳结构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实验大棚网壳结构,包括:本体1、主龙骨架2、连接龙骨3、连接座4、横梁5、立柱6、后预制桩7、前预制桩8、主龙骨201、安装座202、连接杆203、连接套管204;本体1由主龙骨架2与连接龙骨3组成;主龙骨架2呈弧形状,且主龙骨架2在左右方向上线性阵列有n处;相邻的两处主龙骨架2之间通过连接龙骨3相连接,且连接龙骨3呈圆管状;主龙骨架2的前侧通过连接座4与前预制桩8相连接,且前预制桩8通过螺栓与连接座4固定连接;主龙骨架2的后侧通过连接座4与横梁5相连接,且横梁5通过螺栓与连接座4固定连接;横梁5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立柱6,且立柱6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后预制桩7固定连接;主龙骨架2由主龙骨201、安装座202、连接杆203及连接套管204组成;主龙骨201呈弧形状,且主龙骨201设置有上下对应的两处;两处主龙骨201的前端与后端均镶嵌有安装座202,且安装座202与主龙骨201焊接固定;安装座202通过插接方式与连接座4相连接,且连接座4与安装座20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处主龙骨201之间通过连接杆203相连接,且连接杆203通过焊接方式与两处主龙骨201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杆203沿主龙骨201的弧线线性阵列有n处;连接杆203顶部的左右两侧及底部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圆管状的连接套管204,且连接龙骨3靠近主龙骨架2的一端镶嵌连接套管204的内部,并且连接龙骨3镶嵌在主龙骨架2内部的一端与连接套管204销接固定。

具体的,请参阅图2,安装座202呈[形状,且参阅图3,安装座202与连接座4设置为拆卸装置。

具体的,请参阅图2,连接座4呈几字形状,且参阅图3,连接座4与横梁5设置为拆卸装置,安装安装座202时,将安装座202[形状的开口处插接在连接座4几字形状的凸起部位。

具体的,请参阅图4,连接龙骨3靠近主龙骨架2的一端与连接套管204呈间隙配合,且连接龙骨3与连接套管204设置为拆卸装置。

具体的,请参阅图4,主龙骨201呈空心状,降低主龙骨201的重量,且主龙骨20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状,并且上下两处主龙骨201相对立的面呈弧形状,以便于外壳板的安装。

具体的,请参阅图3,后预制桩7与前预制桩8通过混凝土浇筑呈矩形状,且后预制桩7与前预制桩8的顶部均预埋有连接座4的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步骤:

先安装主龙骨架2在安装连接龙骨3,安装主龙骨架2时,将主龙骨架2前侧的安装座202插接在前预制桩8顶部的连接座4上,并用螺栓紧固,将主龙骨架2后侧的安装座202插接在横梁5前侧的连接座4上,并用螺栓紧固;安装连接龙骨3时,将连接龙骨3的一端镶嵌在连接套管204内部,并销接固定。

综上所述:该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实验大棚网壳结构,通过设置安装座呈[形状,且连接座呈几字形状,便于连接座与横梁的插接,降低主龙骨架的安装时间,提高本体的组装效率;通过设置连接龙骨靠近主龙骨架的一端与连接套管呈间隙配合,且连接龙骨与连接套管设置为拆卸装置,便于连接龙骨与连接套管的套接,降低连接龙骨的安装时间,提高本体的组装效率;本发明通过对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态实验大棚网壳结构的改进,具有结构合理,安装简单方便,组装效率高的优点,以解决现有装置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